正向教養1000天真實生活:歷經挫折崩潰,拆解親子困境,教出自信、自律、快樂成長的孩子 (電子書)

正向教養1000天真實生活:歷經挫折崩潰,拆解親子困境,教出自信、自律、快樂成長的孩子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宇夫妻
图书标签:
  • 正向教養
  • 親子關係
  • 教養方法
  • 兒童發展
  • 自信心
  • 自律性
  • 快樂成長
  • 育兒
  • 家庭教育
  • 挫折教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臉書超過5萬粉絲追蹤、影片觀看次數突破600萬!
在家蒙特梭利、正向教養的實踐家——詹宇夫妻
與寶貝女兒童童、啾啾,超過1000天的真實生活
不只是大人觀點,還有孩子視角,親子一起創造最溫暖的連結
 
  ● 62篇親子困境剖析,看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 12支溝通技巧影片,開啟正向教養的對話練習
  ● 12則給大人的自我探索,覺察心中的內在小孩
  ● 特別收錄:蒙特梭利兒童房&廚房改造跟著做!
 
  「書中每一篇故事,還原了我們這幾年實踐「正向教養」的經驗的與心得。希望在你沒有方向、沮喪的時候,給予你力量與支持,並協助你找到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創造屬於你們親子間最溫暖的連結。」——正向教養實踐家 詹宇夫妻
 
  Q1你能讀懂,孩子說不出口的心裡話嗎?
  狀況一:孩子生氣打人、愛插嘴、吃飯不坐好……
  狀況二:瘋狂不要不要、公共場合哭鬧,怎麼辦?
  →→看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先連結情緒再處理事情
 
  Q2罵孩子前,為什麼要先好奇一下?
  狀況一:孩子不願意幫忙,就是不貼心嗎?
  狀況二:手足吵架時,怎麼處理才「公平」?
  →→威脅、命令短期有效,卻會引發長期負面效果!
 
  Q3允許孩子有情緒,會寵壞他們嗎?
  狀況一:分離焦慮期,孩子最不想聽到「這句話」
  狀況二:和孩子吵架後,怎麼修復關係?
  →→抒發情緒沒問題,「用錯方法」才會出問題
 
  Q4「正向教養」是不是不能生氣?
  狀況一:吃飯到處掉、逛街愛亂拿……
  狀況二:孩子犯錯後,正向機會教育SOP
  →→正向教養的對話練習,擁抱孩子也療癒自己
 
  正向教養,不是「不生氣」教養!
  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感受,從同理角度出發,
  修復與孩子的關係,也修復自己的內在小孩。
  跳脫傳統與溺愛的教養方式,與孩子一起累積愛的存摺!
 
本書特色
 
  ◆62篇親子與伴侶互動紀實:有血有淚、坦承自我揭露,從對話中看見家人間的繫絆。
  ◆12親子溝通技巧影片示範:結合薩提爾對話、蒙特梭利、阿德勒正向教養,掃QR code立即看!
  ◆12篇自我對話練習:你不只是爸爸媽媽,還是你自己,療癒心中的內在小孩。
  ◆居家蒙特梭利兒童房和廚房改造:培養自我探索、動手做、專注與自律的能力。
 
國內專業推薦
 
  ★專文導讀  
  羅寶鴻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姚以婷  亞和心理諮商所院長
  趙崇甫 (大樹老師)  人氣教養專家
  優格-Doremi姐姐  二寶媽、小芙尼家族創辦人
 
  ★溫馨推薦
  100種理想 親子網紅
  Mom&Dad 親子YouTuber
  大V生活 蒙特梭利與正向教養教主
  李崇建 薩提爾推手
  周采詩 演員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識傑 MEFA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執行長
  黃彥鈞 職能治療師
  趙介亭 (綠豆爸) 可能幸福學院院長
  雙丁麻麻 網路親子作家
  魏瑋志 (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以上皆依姓氏筆畫排序)
 
  ★沒有艱澀難懂的大道理,只透過一篇篇真實的親子互動場景,就讓人感受蒙式教育的魅力,是詹宇夫妻的本領!——100種理想  親子網紅
 
  ★詹宇夫妻透過生活化的日常影片,生動分享生活中的正向教養案例~喜歡童童跟啾啾與爸爸媽媽之間的親子互動,推薦給大家。——大V生活  蒙特梭利與正向教養教主
 
  ★從詹宇夫妻的影片、文章,一直到「小宇宙」的誕生,貼近生活而真實的小故事,總是能帶給正向教養的父母們靈感和反思。——周采詩  演員
 
  ★讓詹宇夫妻用精準的觀點、溫柔的回應,帶您深入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訊息。——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從溫暖且富同理感的親子對話中,可看見詹宇夫妻對於蒙式家庭教育與正向教養的理解與運用。值得閱讀後好好反思。——陳識傑  MEFA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執行長
 
  ★誰說正向教養不能生氣?最接地氣的1000天家庭實戰守則!——優格-Doremi姐姐  二寶媽、小芙尼家族創辦人
 
  ★正向教養不是凡事順著孩子的心,而是如何把「衝突沒關係但要修復關係」的智慧應用在生活裡,觀念更新育兒更開心。——雙丁麻麻  親子網路作家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正向教養1000天真實生活:歷經挫折崩潰,拆解親子困境,教出自信、自律、快樂成長的孩子》的图书简介,其中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具体内容,而是侧重于描述这类主题书籍通常会涵盖的、与育儿实践、亲子关系、儿童发展相关的普遍性议题和深度探讨。 --- 重塑親子關係,迎接每日挑戰:一本深入探索兒童發展與家庭和諧的實用指南 書籍主題概覽: 本书聚焦于当代家庭在育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心理挑战、行为管理困境以及如何构建长期稳固、充满理解的亲子连结。它不仅仅是一本提供“速效方案”的育儿手册,更是一次关于理解儿童心智发展阶段、有效沟通模式以及父母自我成长的深度对话。全书旨在帮助家长从根本上转变对“管教”与“教育”的传统认知,转向一种以尊重、共情和赋权为核心的育儿哲学。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的心智世界——从“控制”到“协作”的转变 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哭闹、反抗或消极行为时,首先想到的应对方式是立即制止或强行要求服从。本书将首先引导读者深入剖析儿童的神经科学基础与情绪发展规律。我们会探讨学龄前儿童与青少年在处理压力、表达需求时,大脑如何运作,为什么“说教”往往效果甚微。 情绪的解码器: 我们将详述如何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情感。这不是关于压抑情绪,而是关于教会孩子识别、命名并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书中会包含大量情境分析,展示如何将冲突转化为沟通的机会,例如,当孩子因疲惫或饥饿而爆发时,如何首先满足其生理需求,再处理其行为后果。 界限的艺术: 设定界限常常被误解为惩罚。本书将详细阐述“有爱的坚定”这一原则。界限的设定不再是基于父母的权威,而是基于对安全、尊重和责任的共同承诺。我们将探讨如何清晰、一致地沟通规则,同时确保孩子感受到被爱和支持,即使他们不接受当前的决定。这包括如何使用“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来替代惩罚,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自主性与掌控感: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对独立性的渴望日益增强。本书会提供策略,帮助家长在日常琐事(如穿衣、吃饭、做家务)中巧妙地给予孩子选择权和决策空间,从而培养其内在动机和责任感,减少日常权力斗争的频率。 第二部分:破解日常育儿的“灰色地带”——应对常见挑战的实战策略 本书将场景化地处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痛点”,并提供基于证据和人本主义的解决方案。 处理“不合作”: 无论是早晨的磨蹭,还是睡前的抗拒,不合作是家庭日常的常态。本书将引入“预先沟通法”和“合作契约”,教会家长如何提前设置预期,并使用激励而非威胁的语言来鼓励配合。重点探讨如何处理“拖延症”和“拖拉行为”,将其视为孩子处理任务时的焦虑或信息过载的表现。 屏幕时间与科技管理: 在数字时代,如何平衡科技使用与现实生活至关重要。本书不会一味地倡导禁止,而是提供一套建立家庭科技使用规范的框架。这包括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屏幕时间契约”,如何引导孩子将数字工具作为创造和学习的工具,而非逃避现实的途径。 社交技能与冲突解决: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是现代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书中会提供具体的角色扮演练习和对话脚本,教导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视角(同理心练习),如何在友谊中处理嫉妒、分享难题和被拒绝的痛苦。 第三部分:父母的自我关怀与成长——点燃内在的能量 任何有效的育儿体系,都必须建立在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之上。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将焦点同样投向了父母本身。 识别“触发点”与情绪循环: 许多父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反应过度,其根源往往来自于自身的童年经历或未被处理的压力。本书提供工具,帮助家长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点”,理解为什么某个特定的行为(比如大声吼叫或冷战)会让自己瞬间失控。目标是打破代际之间的负面教养模式。 应对“完美主义”的陷阱: 现代社会对“好父母”的标准越来越高,这给许多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焦虑感和自我怀疑。本书强调“足够好的父母”哲学,鼓励家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将育儿视为一个持续学习、不断修正的旅程,而不是一场需要完美通过的考试。 建立支持系统与自我滋养: 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为自己保留独处和休息的空间,避免职业、家庭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失衡。书中强调,父母只有先被滋养,才能持续地付出关爱,并为孩子树立健康的自我照顾榜样。 本书的价值所在: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注重真实性和落地性,避免空泛的理论。它承认育儿的混乱、挫折和偶尔的“失败”,并将这些视为成长的必经之路。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套灵活的思维框架,帮助父母在面对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和每一个不可预测的家庭场景时,都能做出更深思熟虑、更富同理心的回应。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内心强韧、能够适应未来复杂世界、懂得自我接纳和积极应对挑战的新一代。阅读本书,将是一次对家庭动力学进行深刻反思,并最终走向更和谐、更少冲突的亲子生活的实践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詹宇夫妻
    
  夫妻倆是在家蒙特梭利、正向教養的實踐家,將理論與所學的一切,實踐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同時將實踐的過程遇到的挫折、困難與挑戰,都放在粉專上分享。至今已超過5萬人以上追蹤,無數家庭因此受惠。
    
  詹宇先生,對蒙特梭利教育與正向教養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熱忱,先後取得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與AMI國際蒙特梭利0到3歲助教。
    
  詹宇太太,接觸薩提爾模式後,感受到薩提爾模式所帶來的療癒,開始學習探討內在、對話。隨後,取得國際認證鼓勵諮詢師,開始舉辦親密關係探心工作坊。
    
  從2020年開始,在全國各地舉辦工作坊、講座,致力推廣在家蒙特梭利、正向教養。
 
大女兒 童童
 
  是夫妻踏入正向教養與蒙特梭利領域的幕後推手。鮮明的個性讓夫妻倆在實踐的路上,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擔任1000天家庭真實生活的最佳女主角。
 
小女兒 啾啾
 
  託姐姐的福,從還在媽媽肚子內就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她的潛力再次讓夫妻倆見證蒙特梭利教育的神奇。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图书目录

推薦序1 與詹宇夫妻的「善的循環,愛的感染」/羅寶鴻
推薦序2 給孩子樹立愛的榜樣/姚以婷
推薦序3 這本書懂你在教養路上的困惑/趙崇甫(大樹老師)
推薦序4 本書是家長的褔音,開啟親子教養新視野/優格-Doremi姐姐
作者序 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創造親子的溫暖連結/詹宇夫妻
 
第一章 孩子說不出口的心裡話
1. 開始說謊,是孩子成長的象徵
2. 堅持只要媽媽陪,怎麼辦?
3. 阻止無效,放手讓孩子體驗後果
4. 出門不穿外套?別急著剝奪孩子的感受
5. 電梯裡不能跳,為什麼?
6. 專屬小時鍾,教孩子規劃時間
7. 挑玩具前,你了解孩子需求嗎?
8. 在「錯的時間」加油,阻礙孩子學習動機 (附影片QR code)
9. 嫉妒心,是探索情緒的好時機
10. 孩子不是壞,只是還不會好好生氣
11. 關電視前,多問一句避免引戰
12. 孩子硬拗時,比糾正更有效的方法
13. 做事拖延不甘願,也有亮點可讚美
14. 吵架後學會和好,準備一張「和平桌」
15. 溝通全部無效時,勇敢向孩子坦承挫敗
 
Self talk 給大人的療癒自我對話
● 受傷的童年,身體會幫你記住
● 六個問題,釐清自己憤怒源頭
● 不再為情緒失控自責,先安定「內在小孩」
 
第二章 罵孩子之前,先好奇問一下
1. 懷疑孩子「三分鐘熱度」,其實是自我懷疑
2. 孩子不想幫忙,就是不貼心?
3. 動手推人,「啟發性問句」讓孩子主動反省
4. 生氣、崩潰、哭不停!帶孩子做「情緒急救」
5. 一下要一下不要,孩子是故意找碴嗎?
6. 才剛講完又犯了?大人的「指令」可能出問題
7. 威脅、命令句的負面效果
8. 做不好時,罵孩子前改說這句
9. 手足爭執不介入,讓孩子自己摸索
10. 有效的處罰,必須「相關且合理」(附影片QR code)
11. 拖延耍賴時,孩子可能有擔心的事
12. 不合意就不哭大鬧!理解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3. 對孩子說「不要、不行」,為什麼無效?
14. 吃飯不坐好,是尋求關注的表現
15. 多問一句「為什麼」,避免錯怪孩子
16. 搞砸的餐桌上,看見孩子「進步的亮點」
 
Self talk給大人的療癒自我對話
● 就算犯錯也值得被愛,擁抱曾經受傷的自己
● 好好和孩子表達感謝
● 伴侶崩潰失控時,需要「救生圈」而非苛責
 
第三章 允許孩子有情緒,先同理再處理
1. 抒發情緒沒問題,「用錯方法」才會出問題
2. 可以陪孩子哭,但規矩不能退讓 (附影片QR code)
3. 孩子說謊不是變壞,而是害怕
4. 一直插嘴,比斥責更有效的「肢體語言」
5. 多提醒幾次,耐心等規矩「內化」
6. 要吃多少自己夾,尊重孩子的日常感受
7. 希望孩子很聽話,還是有想法?
8. 瘋狂不要不要!用這兩招化解 (附影片QR code)
9. 和孩子吵架後,修復關係的三步驟 (附影片QR code)
10. 允許孩子有情緒,但要立下「規範與界線」 (附影片QR code)
11. 在外過夜哭喊要回家,接納孩子的不安全感
12. 公共場合大暴走,因為孩子「想被人看」 (附影片QR code)
13. 玩到不想走耍脾氣?提前預告可避免 (附影片QR code)
14. 分離焦慮期,孩子「最不想聽到的話」
15. 情緒風暴後,提供「二選一」收拾場面
 
Self talk給大人的療癒自我對話
● 選擇是自己選的,但委屈也可以被允許
● 擁抱孩子的不安,也療癒自己童年的傷
● 偶爾放鬆,讓孩子照顧你
 
第四章 正向教養的對話練習
1. 逛超市小手愛亂碰?進去前先約法三章 (附影片QR code)
2. 書店裡奔跑失控,提醒孩子「我們有約定」
3. 不幫忙,是最好的幫忙
4. 不插手,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潛力
5. 吃得地板到處掉!與孩子合作解決問題
6. 孩子一直問「為什麼」,三種回應技巧
7. 犯錯時,機會教育六步驟 (附影片QR code)
8. 當孩子勇敢道歉,更要肯定接納
9. 學習自律第一步,有限制的自由
10. 有效的「薩提爾對話」,找出怒氣的根源
11. 最好的處罰,是學會負責
12. 環境越安定,孩子越安定
13. 「同理不處理」完整示範 (附影片QR code)
14. 溫和堅定,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15. 睡前最重要的「三件事」 (附影片QR code)
 
Self talk給大人的療癒自我對話
● 看見努力的自己,停止自我苛責
● 給大人的自我對話練習
● 正向教養不是「不生氣教養」
 
附錄
蒙特梭利兒童房改造篇
蒙特梭利兒廚房改造篇
 
後記
讓正向教養的種子慢慢發芽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08014
  • EISBN:978626720802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5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1
 
與詹宇夫妻的「善的循環,愛的感染」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三年前在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認識了詹宇夫妻。從此,開啟了我們之間亦師亦友的緣分。
 
  曾聽說:教育是「善的循環,愛的感染」,這幾年來從我與Allen和Vera的互動裡,確實證實了這句話。因為從他們身上,彷彿看到自己的影子。多年來,我從老師身上學習到的教育理念,從孩子身上體驗到的教育感動,似乎已透過與他們的互動裡,漸漸潛移默化地感染了他們,讓我們現在一同往著相同的方向前進──“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
    
  還記得曾幾何時,已是網紅的他們,曾私下跟我說他們其實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轉換人生跑道,走在教育的路上。雖然他們心嚮往之,卻看不到這條路的未來。當時,他們已經有一個孩子,在經濟上與人生規劃上,還有著許多不安與不確定。我感到,他們內心是如此的忐忑與焦慮。於是,我給了他們過來人的建議。
    
  又曾幾何時,Allen和Vera曾興奮的告訴我,他們報了名參加各種教育機構的訓練課程,希望藉由這些學習提升他們的能力,幫助更多家長與孩子。我感到,他們內心是如此充滿熱忱與盼望,願意為孩子奉獻。
    
  又記得某一天,他們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們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感到十分灰心與失望,彷彿墮入谷底,看不到前路的光明。當時,我給了他們一些安慰,也暗地裡做了一些事,幫助他們。
 
  現在,他們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三年了,而且越走越出色。Allen和Vera告訴我,原來他們到現在還一直記得那時候在他們猶豫、徬徨、失落與灰心時,我曾跟他們講過的話,如何為他們內心帶來感動與力量,讓他們有信心繼續走在教育的路上。
    
  現在,屬於詹宇夫妻的第一本書面世了。知道這消息,我替他們感到高興,因為他們正在走的路,彷彿就是自己曾經走過的路,箇中喜怒哀樂,我完全能體會。而確實,他們也一直非常努力的走在這條路上。
    
  看完《正向教養1000天真實生活》的書稿,覺得這本書非常接地氣且生活化,好看、易懂又實用。其中引申的教育理論,與「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相同,包含「蒙特梭利」、「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讓讀者能在閱讀時,攝取不同派別的教育養分,完善在教養孩子時需要懂得的理念,以及可以配合使用的方法。
    
  在書裡面有很多故事,雖然都曾聽他們在聊天時與我分享過,但透過書本再重溫一次,彷彿看到他們倆這一路以來,是如何的成長、如何彼此相互扶持的走過來的。所以看完之後,內心有很多感動,也替現在的他們感到欣慰。
    
  當男女朋友容易,當夫妻難,當好的爸媽更難。「詹宇夫妻」這四個字,讓我感到這三年來他們一家人是如此的有連結,就算遇到困境與挫折,他們也願意看顧著彼此,一起手牽手,度過每個難關。
    
  「詹宇夫妻」或許還不是在教養界裡的大師或前輩,但這本書最難得的地方是,它詳細記錄了這對可愛夫妻彼此在結婚後,如何走過各種困難的考驗,如何跨越各種教養上的困難。而這些困難與考驗,都是結了婚、有了孩子的父母,都會遇到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年輕夫妻、新手父母參考與學習的好書。
 
推薦序2
 
給孩子樹立愛的榜樣
姚以婷/亞和心理諮商所院長、正向教養協會國際顧問和高級認證導師
 
  欣喜接獲本書邀約序文推薦,我收到書稿後立刻打開閱讀,書中一個又一個充滿家庭之愛的教養小故事,令人不自覺地融入詹宇夫妻與童童和啾啾的日常生活,感受他們育兒的喜悅與不易,為了孩子用心良苦,細心記錄下運用所學克服育兒困難的經驗。我愛不釋手的一口氣看完全書,心中不禁感嘆,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有這麼用心的父母,那該有多好!
 
  詹宇夫妻與我結識於正向教養課堂,「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奠基於阿德勒(Alfred Adler)理論,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Jane Nelson)寫下《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一書後,又與家庭治療師琳洛特(Lynn Lott)編寫家長課培訓手冊向全球推廣,也受到台灣教育局和衛生署認可。「鼓勵諮詢」(Encouragement Consultant)則是琳洛特研發的心理成長課程,與正向教養相輔相成。我自十年前將正向教養授權課程引進臺灣,也曾邀請琳洛特來臺親授。
 
  記得二○二○年十一月的台灣第八期「正向教養家長講師認證工作坊」裏,詹宇先生是班上唯一男生,他的多樣斜槓才能令人印象深刻。全班進行親子互動演練時,詹宇先生是最搶手的奶爸不二人選! 課程結束後不久,在另一場「鼓勵諮詢師認證工作坊」課裏,詹宇太太翩翩走來,告訴我詹宇先生對正向教養的熱愛和積極運用,她好奇的前來學習。我原以為她報錯課,她連忙說明自己刻意來上鼓勵諮詢,好回家跟先生分享。
 
  詹宇夫妻相互扶持並育兒有方,書中分享運用正向教養以及鼓勵諮詢的過程,包括「先連結後糾正」、「啟發問句」、「憤怒與3A」、「積極暫停」、「內在孩童」等等,是讀者實施家庭教育的實用借鏡。最後以喜愛的書中二句話:以鼓勵和關愛灌溉正向教養種子,期待她發芽和綻放;預祝本書長紅,讓更多家庭受益。
 
推薦序3
 
這本書懂你在教養路上的困惑
趙崇甫 (大樹老師)/人氣教養專家
 
  教養的路上,你曾經迷惘困惑嗎?詹宇夫妻在書中提到:「開始寫教養文分享後,每每寫到我們生氣、崩潰,都會收到這樣的留言:『你們會生氣哦!我以為你們不會生氣。』」詹宇夫妻跟讀者一樣,會生氣會崩潰……難得的是,他們願意面對自己,做到「教養孩子就是教養自己」。參考他們的書,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初見詹宇夫妻,在羅寶鴻老師的「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他們認真投入,讓人印象深刻。我發現他們是網紅,開始追蹤他們。再次相見,他們是羅老師工作坊的support team(支持團隊志工),詹宇先生主動協助大小事,詹宇太太也是跑前跑後,根本忘了自己挺著大肚子。
 
  他們來花蓮玩的時候,我們碰面吃飯,聊到舟車勞頓帶童童到遊樂園玩,童童卻一直在崩潰,我開玩笑說我不會帶六歲前的孩子去人擠人的遊樂園,人太多又要排隊,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剌激過度。他們隔天改變行程,帶童童去人少的七星潭海邊,童童一整天都很穩定,我很訝異他們的即知即行。
 
  那天也有聊到生產方式的選擇,沒想到幾個月後,他們選擇了「水中生產」,真的很勇於嘗試。他們去參加工作坊、學正向教養和蒙特梭利……(詹宇先生還硬擠時間來參加二十八天的大樹家長補習班)。持續的記錄親子夫妻間的互動,在網路上與大家分享。
 
  看詹宇夫妻的教養分享文,我會忍不住分析,這是正向教養的技巧,這是蒙特梭利的概念,這是薩提爾成長模式,這是羅老師工作坊分享過的,這是我在家長補習班分享的概念……看他們的影片,我會驚訝於,原來可以用這麼淺顯簡單的方式介紹教養概念,受教了!
 
  有好幾次,看了他們的貼文,我眼眶紅了。像是有好多次,差一點就要誤會童童時,願意帶著好奇去觀察童童行為背後的動機,童童免於被罵被處罰,也讓他們更加了解孩子。(淚~)像是〈受傷的童年,身體會幫你記住〉這篇當中,詹宇先生一直在生氣,後來詹宇太太陪伴他對話,想起小時候的事情……。(淚~)像是詹宇太太坐在馬桶上崩潰痛哭,因為太晚去接孩子,讓她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不好的經驗。崩潰之後,因為可以同理孩子也療癒了小時候的自己。(淚~)
 
  這本書推薦給你,一起來療癒小時候的自己!
 
推薦序4
 
本書是家長的褔音,開啟親子教養新視野
優格-Doremi姐姐/二寶媽、小芙尼家族創辦人
 
  孩子來教會我們愛,也療癒我們,讓大人有機會看見小時候的自己,回想起那個渴望愛的內在小孩。
 
  與詹宇夫妻在今年一月活動認識,當時我們只是一面之緣,客客氣氣打招呼而已。在那時候,我的大兒子剛好轉學到蒙特梭利幼兒園,短短兩週我就對伊布的轉變很有感覺,他變得活潑且話變多了,這也讓我開始好奇什麼是「蒙特梭利」?
 
  某天搭電梯的時候,巧遇詹宇夫妻,才發現我們竟然是鄰居,彼此都被這神奇的宇宙安排驚喜不已。這半年我們常常去彼此家中串門子,也因為他們夫妻倆,讓我更了解蒙特梭利神奇之處,可以說是打開了教養的新視野!
 
  某次伊布跟童童吵架,童童覺得伊布打他,伊布委屈說他沒有,就這樣鬼打牆爭執著。平常我的做法會想講道理,可能會叫伊布說對不起,接著跟童童說伊布不是故意的,然後請他們抱抱解決!但我看著詹宇太太隨手拿著遙控器,像麥克風一樣輪流讓他們說說話!他們各自講出了自己的感受後,神奇的能夠互相理解對方,最後又玩在一起了!而詹宇太太做的就是一個引導的觀察者,讓孩子卡住的情緒流動起來而已!
 
  書中有更多的實戰經驗,也都是我自己教養上常會碰到的困境,例如:說謊、瘋狂不要不要、情緒崩潰大哭、挑食……等,用引導的方式帶著孩子認識情緒,用接納的心去同理並且解決問題。
 
  每每看著我的兩個孩子,都讓我回想曾經當小孩的自己,那時候是那麼渴望被溫柔對待,現在常常凶完孩子後,又陷入自責內疚的情緒裡,卻又苦無方法安撫自己,更別說好好的安撫孩子了!
 
  這本書真的是家長的福音,工具書無誤。看著書反思自己,然後把方法學起來運用在生活中!我想著:這真的也是療癒自己呀!謝謝孩子們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這個機會去體驗成為愛的本身。
 
  閱讀完這本書,我只能說內容是蒙特梭利+阿德勒正向教養+薩提爾對話的綜合精華呀!好多故事我都被感動到眼眶泛淚,我相信家長們看了都會非常有共鳴,不管是孩子的生活情境或是大人們的內心戲,每個章節都是詹宇夫妻的實戰經驗,非常珍貴!
 
作者序
 
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創造親子的溫暖連結
詹宇夫妻
 
  那一年,我們遇見蒙特梭利奶奶。
    
  大女兒童童剛出生的第一年,我們對教育沒有任何概念,也沒有想過可以教育她什麼。認為她只要有吃飽、睡好、還在呼吸就好。
    
  慢慢的她開始會走、會跑,也開始學說話、展現大量的自我意識。這時,太太決定要走進書店,挑幾本教養相關書籍,好好學習一番。
    
  我跟太太在求學時期,都有這個機會去國外闖闖看看,我在加拿大溫哥華唸高中,太太在大學的時候去了德國當交換學生。那時我們就發現國外的教學方式很不一樣,雖然自由卻能讓學生展現高度自律,跟臺灣高壓的填鴨式教育截然不同。
    
  我們被這樣的教育模式吸引,因此當我們走進書店時,看到國外教養相關書籍,我們毫不猶豫的就買回家。然而讀了幾篇後,發現書中的內容跟我們想得很不一樣,也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看完沒有動力或做改變。
    
  於是,太太再去了一次書店。這一次,她帶了一本圖很大、字很少,而且還是彩色的書回來,書名是《在家也能蒙特梭利》。我們對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感到好奇的同時,也帶著懷疑,這麼小的孩子,真的能做這麼多嗎?抱持著實驗的心態,我們照著書上的方式,對童童的房間改造了一番,也將整個過程與童童的改變拍成影片,沒想到效果意外的好,這支影片也莫名爆紅了。好幾家媒體來要影片的授權,這也是我們成為親職教養實踐家的轉捩點。    
 
  那一年,我們遇見阿德勒爺爺與薩提爾奶奶。
    
  蒙特梭利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熱忱。我們開始更深入學習蒙特梭利教育,想要多了解孩子的發展,同時將這麼好的理念分享出去。
    
  不久,我們便遇到改變人生的恩師:羅寶鴻老師。當時童童剛滿兩歲,正值自我認同期的高峰。羅老師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剛好問世。在那本書中,羅老師將蒙特梭利教育、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對話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讓我們意識到光是蒙特梭利是不夠的,我們便一頭栽入正向教養的懷抱中。
    
  羅老師也讓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太太開始往療癒自己、幫助他人的專業前進,也順利取得國際認證鼓勵諮詢師的證照。我則踏入教養的領域,先後取得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與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到3助教資格。
    
  了更專業的知識,二女兒啾啾出生後,我們更努力將我們所學的一切,應用在孩子身上。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有時也會感到十分挫敗與沮喪。我們將這些好的、不好的經驗與結果,寫在粉專上與大家分享,獲得許多的迴響與支持,也讓我們有這個機會,把這些年這些年來實踐的經驗的與心得,匯集成一本書。
     
  我們很感謝童童與啾啾的到來,才有機會翻轉過去的教養模式,同時也彌補傳統教養欠缺的,將我們與孩子的心更緊密的連結在一起。這本書每一篇的故事,都還原我們在家正向教養實戰時,我們與兩個孩子真實發生的狀況。希望能在你沒有方向、遇到困難、感到沮喪的時候,給予你力量與支持。也能協助你找到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創造屬於你們親子間最溫暖的連結。
    
  獻給所有想認識正向教養、蒙特梭利,或是走在這條路上,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挫折的你。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也很棒,在通勤或睡前都能輕鬆閱讀,不會有太多複雜的圖表或艱澀的學術名詞,完全是為忙碌的台灣家庭量身打造的實用指南。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並沒有將「快樂成長」設定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終點,而是將其視為日常教養中的「副產品」。我們太常把教養當成一項艱鉅的任務,目標是要「教出」一個快樂的孩子,結果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這本書卻告訴我們,當我們把「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建立真實的連結」放在首位時,孩子的自信、自律和快樂,就會像自然生長一樣,水到渠成。它讓我把眼光從「要達到什麼標準」轉移到「我們現在的關係如何」,這真的是一種救贖。對於還在迷惘邊緣徘徊、覺得自己快要被育兒的瑣事淹沒的家長,我強烈推薦你們找來看看,它能幫助你穩住腳步,重新看見這段旅程的美好。

评分

對於許多像我一樣,在傳統教育體系下長大、自己從未被「正向對待」過的父母來說,學習如何用新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其實是一種內在的「翻轉工程」。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模式根深蒂固,當孩子一鬧脾氣,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過去父母對待我們的舊有模式。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暫停鍵」,讓我在情緒上來之前,能夠有意識地去選擇一個更健康的反應。書中詳細拆解了「自律」是如何從「外在控制」逐步轉化為「內在規範」的過程,這點對我處理孩子拖延和規矩建立非常有幫助。它強調的不是權威,而是「影響力」。我開始嘗試用更少的斥責和更多的引導去溝通,雖然一開始非常不習慣,孩子也顯得有點茫然,但堅持了一陣子後,我明顯感受到親子間的張力在慢慢消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賦予了父母「重新學習」的勇氣和具體步驟,讓我們不再只是複製上一代的錯誤循環。

评分

坦白說,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正向教養」這個詞彙其實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態度。總覺得那是不是只適用於那些看起來就很有耐心的「完美爸媽」?我的日常就是被各種突發狀況填滿,光是應付工作和家務就筋疲力盡,哪有餘裕去「正向」?然而,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表演」正向,而是拆解了親子衝突背後的「結構性問題」。作者的敘述非常細膩,像偵探一樣,把那些看似無解的親子僵局一層一層剝開,讓我們看清楚,孩子那些「令人抓狂」的行為,其實往往只是他們內在需求未被滿足的訊號。我特別喜歡它提到「挫折處理」的那幾個章節,它不再只是告訴我們要「接納情緒」,而是具體說明在孩子情緒爆發時,我們可以如何安全地陪伴他們度過,同時又不失界線。這讓我覺得,教養是可以「操作」的,而不是完全依賴運氣或天賦。它提供了一套更貼近我們生活實際操作的工具箱,而不是遙不可及的聖經。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我這個平日生活一團亂的媽媽,也敢於嘗試改變。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照亮我育兒路上的那道光!當初看到書名,心裡就有一種「終於有人懂我了」的感覺。為人父母後,光是應付孩子從一個階段換到另一個階段的挑戰,就夠讓人焦頭爛額了,更別提那些每天上演的親子衝突,總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因為一件小事對我大吼大叫,我當下氣到全身發抖,回家後崩潰大哭,那種無助和挫敗感,真的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當媽媽。這本書,它沒有給我空泛的口號,也沒有那種「你只要照做,孩子就會變乖」的假象。相反的,它非常誠實地描述了教養過程中的那些「真實的崩潰時刻」。讀著書裡的案例,我發現原來很多我以為只有我會遇到的窘境,其實是每個家庭都會經歷的常態。這種被理解的感覺,比任何育兒技巧都來得珍貴。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正向教養」不是要我們當一個永遠笑臉迎人的超人,而是在混亂中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喘息、讓孩子也能被聽見的平衡點。光是這份真實感,就讓我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在育兒路上掙扎的父母親。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簡潔有力,閱讀起來完全沒有一般育兒書那種厚重或說教的感覺。它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家姊姊在聊天,分享她如何從那些「搞砸的瞬間」中學習和成長。我過去也買過好幾本號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教養書,結果常常是讀完後,壓力反而更大,因為那些方法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但這本不一樣,它坦承了教養的「非線性」——今天學會的方法,明天可能就失效了,重點在於我們如何「迭代」和「修正」。特別是關於建立「自信」的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顛覆傳統的觀點,比如如何避免過度讚美反而扼殺了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孩子的鼓勵方式,發現很多時候我是在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們,而不是真正看見他們付出的努力。這本書引導我把焦點從「結果」轉向「過程」,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心態轉變。它讓我更放鬆地看待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也讓我自己少了許多「比較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