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全球大案 (電子書)

滙豐全球大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里斯.布萊克赫斯特
图书标签:
  • 滙豐銀行
  • 金融犯罪
  • 洗錢
  • 國際金融
  • 犯罪調查
  • 金融風雲
  • 大案要聞
  • 電子書
  • 商業犯罪
  • 真實事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Netflix影集《毒梟矮子》主角古茲曼的洗錢手法完全披露!
  ★ 奧斯卡製片人艾利克斯拍成紀錄片《黑錢》「販毒集團的銀行」!
  ★《星期日泰晤士報》、《倫敦旗幟晚報》、《獨立報》、《評論家》專文報導
  ★ Reaction.life網站評選夏季最受期待書籍
 
  2012年7月,美國參議院發表一份長達340頁的報告,
  指控有150年歷史的滙豐銀行透過墨西哥分行,協助全球最大毒販古茲曼洗錢,
  時間從2003到2010年,長達7年之久。
 
  這起調查審閱超過1400萬份文件,傳喚滙豐高層與監管人員高達75人,
  最後滙豐銀行被重罰19億美金,打破美國歷史紀錄,必須執行5年的補救計畫。
  報告一公布,震撼全球金融;可能多數人對此事件無感──可見該銀行有多穩。
 
  這間在2002年才被評選為「全球營運最佳組織」之一的銀行,
  怎會跟世界最殘暴幫派組織錫納羅亞集團(古茲曼是執行長)扯上關係?
  又是如何幫忙大毒梟洗清染滿鮮血的黑錢?
 
  作者克里斯.布萊克赫斯特曾擔任《獨立報》、《倫敦旗幟晚報》財經編輯,
  他投入十年時間,鉅細靡遺的調查這件「滙豐全球大案」,
  故事從香港開始,跨越了倫敦、華盛頓、紐約、開曼群島,
  涉案者涵蓋了政客、銀行家、毒梟、FBI以及吹哨人。
  文中的每個洗錢細節和最後的判決結果,都將令你瞠目結舌:
  
  古茲曼最終被引渡到美國終生監禁,並沒收126億美元非法所得,
  滙豐呢?所有涉案者至今依舊舒服過日,沒人坐牢,某高層還轉任為政府高官。
  
  所以,當跨國銀行全球金融,遇上毒梟在地智慧,
  結論就是:「大到不能關」,這種機構就是我們該選擇的最佳銀行!
  
  ◎香港地方銀行如何成為全球最大金融組織?靠鴉片
  1856年的鴉片戰爭,為滙豐銀行打開毒品貿易之門,成為大英帝國海外支柱,
  之後更從麥肯錫挖角管理高層轉任執行長,三年就創下全球第一的業績。
  
  ◎「應避免投資墨西哥」,其他銀行這樣管理風險,滙豐卻……
  1994年,墨西哥爆發政治暗殺、披索危機,嚇跑所有外國投資人時,
  滙豐卻將墨西哥市場列入購物清單,並以「日正當中」做為收購代號,
  理由是?「這裡有石油、有旅遊,還有即將高度發展的拉丁美洲……」
  
  滙豐為了成為世界霸主,放棄了多年遵守的「安全第一」防護守則,
  大張旗鼓的在墨西哥各地對一般民眾做金融商品行銷廣告時,
  驚動了被媒體喻為「美國地下室沉睡的怪物」──大毒梟古茲曼。
 
  ◎髒錢哪裡來,古茲曼怎麼洗乾淨?
  把錢變乾淨的方法很多,例如雇用農民小額存款、在開曼群島建立空殼公司,
  大毒梟還發揮創意,要銀行修改窗口大小,讓裝滿錢的紙匣得以更快通過,
  滙豐員工居然同意?用毒梟的術語來說,
  行員只能在「銀」(受賄)或「鉛」(挨槍)中二選一。
 
  古茲曼集團於2003年起,利用滙豐洗錢金額超過數十億美元,
  直到一位吹哨人提出質疑,此事才爆發。
  毒梟一年洗錢41億美元,高層不知情?
  「你們這些資料嚇到我了,這件事讓我非常震驚!」這是滙豐主管的答案。
  然後所有銀行參與者都在「我不知情」與「我們深感抱歉」中全身而退。
 
  你的理財基金,是怎麼被毒梟拿去買槍、運毒、賄賂官員?
  你得看看世界最大銀行,縱容世界最大毒品販運集團的故事。
  這更是史上最佳公關危機處理典範:表現懺悔、學到教訓、轉頭再出發。
  至於我們一般民眾,「大到不能關(jail進牢)」,就是我們該選擇的最佳銀行!
 
好評推薦
 
  財經作家/游庭皓
  財經作家/Mr.Market市場先生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教授/李桐豪
探索跨越时空的金融史诗:《滙豐全球大案》(电子书) 一本深入剖析百年汇丰银行风云变幻、权力博弈与世纪迷局的深度非虚构力作。 《滙豐全球大案》(电子书)并非仅仅讲述一家银行的故事,它是一部关于全球金融格局演变、地缘政治角力以及人性复杂性的宏大史诗。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聚焦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简称汇丰)自成立以来所卷入的、足以撼动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未解悬案。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严谨考证与对一手资料的挖掘,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那些塑造了现代商业面貌的关键时刻。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陈旧的财务报表,而是一场场发生在顶级董事会、秘密谈判桌、甚至动荡前线的惊心动魄的决策过程。 第一部:帝国的基石与东方的回响(1865-1945) 本书开篇,将读者带回十九世纪中叶那个蒸汽机轰鸣、殖民扩张达到顶峰的时代。汇丰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与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远东贸易航道紧密相连。 条分缕析“三藩”的起源与兴衰: 详细解读汇丰如何从服务于怡和洋行等贸易巨头的“钱庄”,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的金融帝国。重点探讨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设立总部及分支机构的战略考量,以及初期如何通过发行钞票、操纵银价,实质性地影响了清末民初中国的货币发行权。 太平洋战争的阴影与资产的转移: 深入挖掘二战期间,汇丰在亚洲的资产如何面临日本占领的巨大风险。书中揭示了鲜为人知的内部决策过程,包括高管人员的流亡、关键文件和黄金储备的转移路径。这段历史不仅是商业危机,更是忠诚与生存的考验。 第二部:冷战的棋局与地缘政治的暗流(1946-1990) 随着战后秩序的建立,汇丰的角色也从传统的贸易融资机构,转变为在全球冷战格局中寻找立足点的金融“中间人”。 “影子银行”的崛起与香港的独特地位: 探讨冷战时期,汇丰如何巧妙地在资本主义阵营和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进行资本流动的中介。书中详细描绘了汇丰在东南亚,特别是在越南、印尼等地的投资布局,以及这些布局如何受到美国中情局和各国情报机构的密切关注。 中国大陆的解冻与“改革开放”的金融先驱: 本部分重墨描绘了汇丰如何成为最早一批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外资银行之一。这不仅仅是商业选择,更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押注。通过对早期合作项目、土地批租和基础设施融资的深度剖析,揭示了这些交易背后牵扯到的高层政治关系和复杂的审批流程。 第三部:全球化浪潮下的巨额风险与监管风暴(1991-2010)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加速和新兴市场的崛起,汇丰开始实施其“全球化战略”,但也因此暴露了其在风险控制上的致命弱点。 亚洲金融风暴中的角色反思: 细致重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汇丰在泰铢、韩元危机中的操作手法与市场传闻。书中对比了监管机构的视角与银行内部的应对策略,探讨其是否扮演了“救火队员”还是“投机者”的角色。 美国反洗钱调查的深度剖析: 这是本书最具争议也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详细梳理了汇丰在美国面临的巨额反洗钱(AML)和制裁合规危机。本书并未止步于事件本身,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这一危机的文化根源——一个总部设在伦敦、主要业务在亚洲的银行,如何在全球反恐融资和打击跨国犯罪的浪潮中,显得力不从心。从墨西哥贩毒集团的资金清洗,到伊朗等受制裁国家的交易,本书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案件串联起来,呈现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全球金融网络。 第四部:数字时代的挑战与身份的再定位(2011至今)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汇丰如何在新兴的数字化时代,面对来自科技巨头和监管收紧的双重压力,试图重新定义其全球身份。 英国与亚洲的身份拉锯战: 在“脱欧”与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汇丰作为一家“根植于香港、总部在伦敦”的银行,其战略定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书中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其“去香港化”或“重回亚洲核心”的讨论,以及这些决策背后复杂的股东结构和政治考量。 大案背后的权力生态学: 本书的最终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金融叙事。通过对这些“全球大案”的解构,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跨国金融机构如何游走于各国法律、政治精英与商业利益之间。它揭示了在资本全球流动的背后,权力的运作逻辑、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决定全球经济走向的少数精英阶层的思维模式。 《滙豐全球大案》(电子书)不仅是金融从业者、历史爱好者案头的必备读物,更是对任何希望理解现代世界经济命脉如何被塑造、以及那些庞大金融机构的“原罪”与“救赎之路”的普通读者,一次深刻的智力探险。这是一部需要仔细品读、反复思考的重量级作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克里斯.布萊克赫斯特(Chris Blackhurst)
 
  曾經擔任《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副總編輯,以及《倫敦旗幟晚報》(Evening Standard)財經編輯長達10年。在此之前,他是《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財經版記者,也是Insight調查團隊成員。並於2011年獲選「倫敦新聞俱樂部」(London Press Club)年度商業記者。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
 
  譯有《我們的建國簡史》、《人類最精華100年》、《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以上為大是文化出版)、《讀癮者的告解》(任性出版)等書。
 
  歡迎來信指教:r03147001@ntu.edu.tw。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從「不能倒」到「不能關」,看清資本主義的內幕/游庭皓

滙豐大案大事記
前言 罰款額度史上最高,但銀行高層無人坐牢

第一部 提供國際(毒販)服務的地方銀行
第1章 以香港為基地,資助毒販和鴉片商起家

鴉片戰爭,打開毒貿之門/成為大英帝國海外支柱/管理軍事化,上班就像當兵/從麥肯錫挖執行長,3年變全球第一/擴張主義,瞄準未開發的新興市場/滙豐的企業責任:承擔「萬惡之源」/微觀管理,連主管的吃飯帳單也要檢查

第2章「應避免投資墨西哥」,當其他銀行這樣想時
候選人之死,斷送了披索的未來/收購代號:「日正當中」/深入毒梟帝國的旅程/站在開發中市場的山腳下/不只取得金磚四國,也掌握未來11國/沒有壯觀總部,怎麼管理財富?/石獅仍在,但精神……

第3章 美國地下室沉睡的怪物,墨西哥大毒梟古茲曼
受窮人歡迎,殺人、販毒,警察也動不了/你照顧我,我照顧你;你背叛我,我殺了你/250萬賄賂金,逃出監獄大門/與毒梟合作,管理國家的必要之惡

第二部 髒錢哪裡來,怎麼洗乾淨?
第4章 只能用現金,而且必須是美金

變更櫃臺設計,毒梟存錢不用5秒/匯兌帶來的豐饒(來自美國)/過去只服務可口可樂,現在更歡迎喝可樂的民眾/毒梟開戰略會議,主題竟跟滙豐一樣/銀行新目標:支持(被毒梟拿來當人頭的)中小企業

第5章 地下人民的陽光勝地,開曼群島
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當沖基金在此處/這裡的滙豐,沒有石獅子守護/空殼銀行建立空殼公司,讓黑金變美金/高層只顧菁英圈,看不到墨西哥矮子

第6章 真實世界版的絕命毒師,葉真理
敲響警鐘的「真理」先生/毒梟不只為錢,也為權/在賭場洗錢的鯨魚/「史蒂芬.葛霖不是這塊料。」

第7章 跟著錢走,才能找到真相
抓到毒販皇帝,販毒帝國也不會停止/一切盡頭就是金流/「阻礙銀行獲利」的法令遵循處/從次貸成功撤退,宛如金融界敦克爾克

第8章 發現自己成為共犯?大概吧
不扎根,只挖坑/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一年洗41億,CEO卻說不知情/讓滙豐驚慌的美國監管者:OCC/5年內換了5個反洗錢部門主管

第三部 哨聲響起,但沒人倒下
第9章 不是吹哨人的吹哨人

德拉瓦州,美國本土的開曼群島/「我甚至得到圖書館,借閱和洗錢有關的書籍」/來自外部的吹哨人/私人版中央情報局

第10章 大壩出現裂痕
守護不幸之人的檢察官/「登山者」,揭發洗錢真相/墨西哥政府不是不查,而是對手太恐怖/美國公務員也在內鬥

第11章 總裁.男爵.洗錢
對政治不感興趣的虔誠基督徒/起訴我、擁抱我,都是同一批人/2兆5千億,和自由女神一樣重的現金/回頭來看,我們深感歉意……

第四部 這是銀行與政府的事,和我無關?
第12章 大到……不能倒?

打擊大型銀行,你我都承擔不起/這即將變成美國控告英國/末日論激起情緒,金融界很適用/銀行出事政府撐腰,第幾次了?

第13章 我們存的錢,曾幫恐怖分子買武器
持有古柯鹼得坐牢,替毒梟洗錢沒事/最佳公關處理:表現懺悔、學到教訓、馬上再出發/洗錢辦不了,改用「反恐法」/恐怖主義因果鏈

第14章 矮子落網!滙豐還在抵抗
誰來監管滙豐改革?/只接受祕密監督、祕密報告/還有些人你不能查/絕不放棄任何(能賺錢的)客戶!/就像內線交易,只不過詐欺的是自己的客戶/得更「往下看」,才能抓到矮子

第15章 巨人起衝突,被壓扁的總是小人物
懦夫組成的顧問明星隊/告輸政府沒面子,告贏民眾沒飯吃/風險政府承擔,銀行何必守規矩?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51133
  • EISBN:978626725118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5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從「不能倒」到「不能關」,看清資本主義的內幕
財經作家/游庭皓
 
  1980年以來,華爾街的影響力逐步超越實業者,即便金融業在股市中始終不是最大亮點,卻每次都扮演著影響經濟週期的重要角色。從「大到不能倒」到「大到不能關」,金融業對世界經濟掌握了更多話語權,資產增長已非科技力驅動,而是華爾街對聯準會的予取予求。
 
  大到不能倒,是2008年提出的概念。金融危機發生後,當時的聯準會(Fed)主席班.柏南克(Ben Bernanke),很快決定出手救助銀行,許多選民無法接受,認為華爾街這麼黑心、搞了那麼多衍生性商品、讓全球面臨著破產風險,居然要拿納稅人的錢,救助這些有錢的銀行家。
 
  柏南克在電視上解釋,他舉例:當前情況就像不負責任的鄰居在床上抽菸,結果把床單點著後,整棟房子都燒了;這個時候如果你不理他,他會把整個街區燒掉!所以,要不要檢討他是以後的事,現在該做的,是趕緊把火給滅了。
 
  柏南克的做法獲得白宮和國會默許,度過了經濟危機,但隨之而來的是貧富差距急速惡化、全球債務堆高;而那些縱火的銀行家,卻是在資產上受惠最多的階級──大到不能倒,讓銀行更加肆無忌憚。
 
  回過頭看,美國財政部和聯準會當年並不是救火,他們只是搶奪沒有著火的房子、將房主趕出門外,接著把房子送給縱火犯。政府不是消防員,是共犯,就因為大到不能倒。
 
  大到不能關,是本書延續金融危機後,銀行持續肆無忌憚的故事。2012年,美國參議院指控滙豐銀行協助全球最大毒販「矮子」古茲曼("El Chapo" Guzmán)洗錢,最後銀行被罰19億美元,打破美國歷史紀錄。然而,沒有任何高管遭到刑事起訴;區區19億美元,對這些大投資銀行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
 
  就像2008年一樣,沒有一家大投行因為販售不良債權而被起訴,胡亂調升評級也沒有受到法規制裁。如果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讓投行財富再增長的機會,只會使他們更無所畏懼的挑戰底線。
 
  本書道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真實面貌,普通人的使命是交稅跟交配;交配完後,子女接著交稅。民眾工作獲得的價值分配,也就是維持基本生活,多數都被上層階級給拿走了。
 
  每天工作搏命創造財富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信貸與金融資產擴張的速度,勞動力增量相對於資本增量而言,占比越來越低;相對於資本存量而言,也越來越廉價。
 
  不同的是,好的資本主義社會,上層多數是創業家,他們會搞搞技術創新,試試電動車、AI、低軌衛星,提高生產率,至少讓普通人的生活水準能提高。壞的資本主義,上層多數是銀行家,拿到錢就是炒房炒股、攏絡官員、創造衍生性商品,不顧普通人死活。
 
  我們無法改變這個社會的殘酷事實,卻可以藉由本書綜觀其真實面貌,了解資本主義的內幕,了解銀行家在資本主義的角色。
 
序章  
 
  這個故事的源頭純屬偶然。2020年初,我拜訪滙豐銀行(HSBC Bank)在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總部。辦公室裡擁擠而嘈雜,員工們坐在各自的螢幕前,有些戴著耳機通電話,也有些三兩成群的站在一起;還有一些在會議室裡,執行著這間世界上規模最大,獲利也最多的銀行每天例行的公事。
 
  越來越多消息都指出,來自中國的新病毒正向歐洲逼近。倫敦、紐約和全球各地的股票受到重挫,一如每次面對未知情況那樣。在消費者需求減緩的恐懼中,銀行、礦業、能源和工業等企業變得格外脆弱,但目前還不需要太過緊張。當時新聞的頭條是電影大亨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強暴和性侵定罪的報導。
 
  在美國,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預測,假如他連任失敗,股市將會崩盤。英國首相鮑里斯.強生(Boris Johnson)則放出風聲,將在近期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中,採取強硬立場。在消費者金融部分,則傳出免手續費的提款機將會消失,銀行要在消費者提領存款時,收取一定費用。
 
  放眼所見,辦公室裡的每個人似乎都充滿了使命感。除此之外,也彌漫著繁榮的氛圍。這是個充滿活力和成就的地方,畢竟不久之後的報告就顯示,滙豐銀行最新的年度盈餘是150億美元。
 
  離開的路上,我曾經在此地工作的同伴,敘述了銀行近年發生過的事件。當然,提到了「墨西哥」。我知道他在說什麼:銀行因為允許墨西哥最大毒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運毒組織,透過分行的網絡和系統洗錢,而被罰款19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之最,並且必須執行5年的補救計畫。
 
  由於滙豐銀行,世界上最惡名昭彰、手段凶殘的錫納羅亞販毒集團(Sinaloa Cartel)得以將數十億美元的非法所得,轉化為合法的收入。當事件終於在2012年曝光時,美國的執法單位證實,至少有8.81億美元從美國進入滙豐銀行的帳戶,而控制這些帳戶的,正是販毒集團令人聞風色變的領袖「矮子古茲曼」(El Chapo)和他的心腹。
 
  滙豐銀行承認在2006年到2010年間,允許錫納羅亞組織使用他們的服務,但實際上洗錢行為持續的時間恐怕更久。美國還進一步發現了數十萬無法解釋的金錢流動。他們所揭露的,是一間受到高度尊敬、看似營運良善的超大型全球企業,實際上的檢核程序卻規畫不佳,或是受到忽視;而許多員工成為共犯,並協助遮掩滅證。
 
  當我離開滙豐銀行忙碌而嚴肅的辦公室時,不禁好奇著:這是怎麼發生的?這間銀行標榜著「環球金融,地方智慧」;廣告文宣寫著:「我們致力守護世界金融體系,因為事關數百萬人的生機。我們往來的客戶必須符合最高的透明化標準」──又為何沉淪至此,成為墨西哥勢力最大毒梟的助力?
 
  矮子古茲曼是販毒集團的首腦,在《富比士》(Forbes)的富豪榜上排名第701,夾在瑞士石油大亨尚.克勞德.甘德爾(Jean Claude Gandur)和金寶湯公司(Campbell Soup)女繼承人多蘭斯.漢密爾頓(Dorrance Hamilton)之間。
 
  《富比士》也推出「世界權勢排行榜」,而古茲曼排名第67,在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之後──馬斯克當時排行66。排行榜的介紹寫著:
 
  「矮子古茲曼是錫納羅亞販毒集團的執行長,是世界上最具權勢的毒梟。在所有由墨西哥進入美國的非法毒品中,有約25%來自此集團。根據緝毒專家的保守估計,集團每年獲利可能超過30億美元。今年2月,芝加哥市將他封為艾爾.卡彭後的『第一號全民公敵』。」
 
  滙豐銀行在2002年才被評選為「全球營運最佳組織」之一,怎會與古茲曼這樣的罪犯,以及世界上最殘暴的幫派組織,形成如此盤根錯節的關係?而他們又是如何幫忙洗清染滿鮮血的黑錢?
 
  滙豐銀行在世界各地受到尊敬和信任,其高層人員在國內外都受到歡迎和招待,連政府單位和資深政治家也高度重視。以下的例子能讓你更了解滙豐銀行和世界領袖的關係有多密切:
 
  銀行董事長曾經寫電子郵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明,他們不會參加該年在華盛頓特區的會議,因為銀行已經「與世界各地的財政部長和金融機構領導人有所聯繫,並不需要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議,所以決定不要浪費股東們的錢」。
 
  然而,在華麗的外表下,他們卻從街頭毒販手中獲得收益,透過銀行系統處理那一張張皺巴巴的鈔票。滙豐銀行的良好名聲給了許多罪犯合法性,助長了他們悲劇和死亡的犯罪帝國。
 
  偽善而諷刺的是,發生問題的那幾年(2003年到2010年底)銀行的營運由史蒂芬.葛霖(Stephen Green)負責。我曾經見過史蒂芬,我知道他先後擔任滙豐的行政總裁和集團主席。除此之外,也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寫作許多關於「道德資本主義」的書籍,並且會在星期天早晨教堂的講壇上宣教。
 
  在他的管理下,滙豐銀行卻新開了數千個帳戶,讓高額資金大量流動,服務著像古茲曼這樣的怪物──他們在斬首、虐待和屠殺人們時,連眼睛也不眨一下。多虧了史蒂芬的銀行,古茲曼集團能享受他們的財富,取得更多毒品和武器,並加深暴力的惡性循環,摧毀墨西哥和其他地區成千上萬人的人生。
 
  如今,史蒂芬成為葛霖男爵(The Lord Green of Hurstpierpoint),從滙豐銀行總裁順利的轉職為英國政府的部會長官,並取得上議院席次。不過古茲曼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在2016年初被墨西哥海軍逮捕,引渡到美國,遭判終生監禁再加上30年徒刑,並勒令沒收126億美元的非法所得。
 
  本書寫作時,他被關在美國科羅拉多的「美國行政最高設施監獄」(ADX Florence),並極可能在此度過餘生。他的律師提出再審,認為他在開庭前後都被單獨監禁,心理狀態因此受到損害。他們也宣稱,一篇報導指出,陪審團中五名成員都違反規定,閱讀了案件相關的新聞報導和社群網站評論。
 
  相反,史蒂芬的名聲卻沒有受到絲毫損害。除了上議院成員之外,他也獲頒許多榮譽和獎項,參與各種特權組織。大部分和古茲曼有關係的人都鋃鐺入獄;然而,洗錢案期間的滙豐銀行主管和經理,卻能夠繼續過著舒適的生活,打高爾夫球、釣魚、看歌劇、參與慈善活動和各式晚宴……。

用户评价

评分

**结构精巧,逻辑链条清晰可见的解析** 我必须赞扬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精巧。作者显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来构建一个严密的逻辑框架,使得跨越数十年的复杂金融史能够被清晰地梳理和理解。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是精密的齿轮咬合,上一段的结论自然而然地导向下一段的论证起点。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涉及多国监管机构、跨部门利益协调的复杂交涉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清晰的叙事引导,确保了读者不会迷失在信息的迷雾之中。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它提供了一套分析复杂经济局面的通用方法论:如何识别风险的早期信号,如何追踪资金的真正流向,以及如何理解制度设计中的内在漏洞。它教会我的不是特定的“投资技巧”,而是一种审视世界的“思维框架”。这本书更像是为我提供了一副清晰的地图,让我能够辨识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丛林中的陷阱。

评分

**格局之大,令人震撼的宏观视野**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近乎全景式的全球视野。它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国家或某一个机构的兴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地球的资本流动网络。读这本书,就像是站在卫星轨道上俯瞰世界经济的脉络,你能清晰地看到不同区域、不同体制之间的相互牵制与反作用力。我过去对一些国际金融事件的理解,总停留在新闻报道的碎片化层面,这本书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了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问题。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时而疾如闪电,聚焦于某个关键人物的决定性时刻;时而又慢下来,细致描绘出政策变动对普通民众生活产生的涓滴效应。这种从微观细节中提炼出宏观规律的能力,显示出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专注力,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绝对是无价的。它拓宽了我对全球化本质的理解,让我意识到金融力量如何如同无形的潮水,塑造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

**文笔犀利,洞察人性幽微处的佳作**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可以用“文笔犀利,毫不留情”来形容。它没有对那些金融巨鳄进行道德上的简单审判,而是深入到他们做出决策时的心理动机和所处的利益场域进行探究。我非常欣赏作者这种冷静的、近乎冷酷的客观性。它揭示了在巨大的财富和权力面前,即便是最理性的人,其决策链条中也充满了偏见、傲慢乃至盲目自信。比如书中对某次市场泡沫破裂前夕的描写,那种集体性的狂热与随后冰冷的出清,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不寒而栗。通过对一系列重大金融事件的还原,这本书实际上成了一部关于“权力腐蚀心智”的现代寓言。它不仅仅是商业历史,更是一部深刻的人性观察录。读到那些昔日不可一世的人物最终黯然退场时,我深感唏嘘。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揭示,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商业财经书籍,达到了文学性的高度。

评分

**阅读的震撼:从知识积累到思维跃迁**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次知识的累积,更是一次思维深度的跃迁。它挑战了我许多既有的、未经检验的关于市场效率和政府监管的假设。当我读到某些关键时刻,那些原本看起来像是“黑天鹅”的事件,在作者的梳理下,竟然呈现出清晰的、可预见的轨迹时,我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感源于对“已知”的颠覆,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现代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盲目信任。这本书的份量感十足,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快消品,而是那种需要反复翻阅、在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同体会的“工具书”。它以极高的信息密度,讲述了资本的无国界性、监管的滞后性以及人类集体的非理性。如果你期待一本能让你在专业讨论中拥有更深层次见解的书籍,一本能让你在理解全球新闻时拥有“上帝视角”的书,那么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它带来的认知升级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

**体验报告:一场穿越时空的金融史诗** 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全球金融风云的书,虽然书名和内容具体细节我记不太清了,但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错综复杂的人性博弈,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这本书叙事的手法极其高明,它没有堆砌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术语,而是像一部精心打磨的悬疑剧,将那些隐藏在光鲜报表背后的权力斗争、战略失误和时代洪流,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时所保持的细腻笔触,他似乎能瞬间将读者带入决策者的办公室,感受那种“一念之差,万丈深渊”的巨大压力。书中对几次关键危机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研究,它不只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如何重塑了我们今天所依赖的金融秩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风险”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无数个真实人物在巨大变局中的挣扎与抉择。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原本可能让人昏昏欲睡的金融历史,焕发出了震撼人心的生命力。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商业世界运作逻辑感到好奇的朋友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