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重於瑣碎的鉤沉,講點小人物的故事
歷史往往是小人物、小配角書寫的
他們的存在使得時代敘事更有活力、更加豐滿
歷史往往是小人物、小配角書寫的
他們的存在使得時代敘事更有活力、更加豐滿
「我承認,我有考據癖,讀書中發現那些少有人關注的配角,總想探個究竟,並樂在其中。然而,這何嘗不是蕓蕓眾生的常態。歷史長河流淌而過,能讓人記住的名字微乎其微。極大多數人,活著的時候就已被淹沒瞭。」
▎魯迅日記中的一筆──伍叔儻
「現代中國文學除瞭魯迅那樣的,其他的都不用買來看」
伍叔儻撰寫〈選擇高中國文教材標準的理論〉,對魯迅散文給予高度評價:「白話文的時期很短,作品好的很少是真的。但是周魯迅的散文,我認為在歐陽修、歸有光散文之上,真是魏晉人語,可以全讀。」
伍叔儻亦錶達瞭魯迅在新舊文體上遊刃有餘的觀點:「文章體製,用之各有所適,古人之所已知,故纔高者兼備眾體。近如魯迅,尚識此理,故小說則用白話,而序傳墓誌,亦不廢雅潤之音。」
伍叔儻是舊文學裡的人,卻對新文學裡的魯迅極力推崇,
這或許能讓我們重新認識那個時代新舊文學陣營的狀態。
▎如曇花一現的子愷第二──李毓鏞
「《申報》有畫署『次愷』者,弟亦聞之,但未識其人」
一九三〇年代末有位畫風酷似豐子愷的畫傢──次愷。
他在十一、二歲時曾翻看過《子愷漫畫》,印象深刻。
《申報》刊登《護生畫集》時,受影響戒食雞鴨魚之類。
後來,父母稱讚豐子愷的畫,他纔決定臨摹,字畫並進。
一九三七、三八年間,在假期作畫送人,正式署名次愷。
儘管如此,次愷曾說絲毫未有「吃豐子愷飯」的念頭,
檢索一九四〇年後的報刊,似乎難尋次愷漫畫的蹤跡。
雖然他的作品曾風靡一時,連豐子愷初見時都曾「疑為自己所作」,
但目前除瞭豐子愷研究專傢的筆下略有提及外,早已不為人所知。
一熱,一冷;一位風光,一位寂寥,令人感慨。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角是一些不為人知的文化人,如畫傢次愷、徐誌摩的學生華五、金石傢謝磊明、中學教師吳鷺山、大學教授伍叔儻等。書中既有對人物的評論介紹,還有些詩文考據,每篇文章均配有圖片,以資讀興。作者蒐集資料廣泛,考索紮實,從而使本書具有相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