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 (電子書)

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朶妙
图书标签:
  • 书法
  • 青少年
  • 励志
  • 成长
  • 艺术
  • 修身
  • 传统文化
  • 电子书
  • 台湾文学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結合詩詞與書法的成長故事,華文原創必讀經典之作

  一吟一唱啟智慧,一筆一畫去浮躁
  似水柔軟的親情與教育,頑石也能成大器!

  從小讓人傷透腦筋的好動兒,如何翻身成為書法界奇葩?
  面對「無字天書」等超暗黑試題,參賽者用什麼法寶挑戰?
  成長的疑問與考驗、書法擂臺賽的競爭和壓力……
  簡石濤等一夥少年,如何完成自我修練的英雄旅程呢?

  本書是難得一見,既以青少年的家庭、學校生活為素材,又以賣萌、較勁為亮點,再加上愛情、親情、友情、鄉土情為底蘊,與中華文化的古典詩詞、書法及篆刻藝術密切融合的少年小說,教人讀後陶醉在古典的詩書墨香與現代的創意氛圍中。

本書特色

  1.一部結合古典詩詞、書法與篆刻藝術的少年成長小說。

  本書透過巧思設計的書法創意擂臺賽,顛覆以往我們對書法靜態的印象,透過動態的選秀、競賽、闖關、Live轉播,讓觀眾在螢幕前認識書法之美,以及背後的文化意涵。

  2.將書道精神融合在家庭教育、同儕關係以及書法競賽中。
  故事除了敘寫主角簡石濤受詩詞吟唱與書法練習,而軟化好動與浮躁的性情外,更特意在青少年最在意的同儕關係上多加著墨,不論是如水柔軟的家庭教育,或是比賽時的書道精神與團體合作……讀後都很能引起共鳴與討論。

得獎紀錄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各界盛讚推薦

  【書法美學名家口碑推薦】

  莊千慧/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蘇友泉/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書篆指導前副教授

  【教育界好評推薦】
  李添旺/臺南市開元國小校長
  張志全/臺南市北勢國小校長
  廖淑霞/臺北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
  蔡玲婉/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
  顏素麗/臺南市松林國小校長

  【閱讀達人熱情推薦】
  吳欣芳/天河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林瑋/國語日報副刊組組長、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林美琴/作家、讀書會帶領人、閱讀培訓講師
  林秀赫/當代小說家、少兒電影研究者
  洪毓穗/晴耕雨讀小書院店主
  許建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張永德/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退休副教授
  張清榮/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前教授
  黃淑貞/小兔子書坊主理人
  陳玉金/兒童文學工作者
  陳素宜/兒童文學作家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按照姓氏筆畫列名)

  朶妙第一次告訴我《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的構想時,我即興奮的告訴她,這個故事太棒了,妳一定要寫出來!而我更幸運的是,朶妙創作《水上印石》的過程,每個章節我總是第一位拜讀。她有著會說故事的好文筆,把我們帶到臺南白河蓮花池畔的平埔族村落,一位喜愛書法的隔代教養少年,經歷成長的苦澀,實現夢想的過程。故事後段的高潮即是名為《書藝永流傳》的大型文化綜藝節目,朶妙化身節目製作人,在小說中新創了一個現實中所沒有的書法節目,更為節目安排許多巧思,顛覆以往我們對書法靜態的印象,透過動態的選秀、競賽、闖關、Live轉播,讓觀眾在螢幕前認識書法之美,以及背後的文化意涵。因此《書藝永流傳》完全是一個可行的構想,也讓小說《水上印石》有了高度影像化的潛能,期待電影的推出!――林秀赫/當代小說家、少兒電影研究者

  一對深藏不露的老夫妻,帶著好動的孫兒隱居山林;一段跨越族群勝過手足的朋友之情;一場看似不可能贏得勝利的書法大賽,愛情、親情、友情和鄉土之情,織就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有傳統的底蘊,有創新的思維,《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之旅》確實是一本藝術與生活、傳統與現代兼具的好書!――陳素宜/兒童文學作家

    數位科技時代知識的快速性與淺碟化,讓不少具有底蘊的傳統文化被漠視了。在這處「荷風送香氣」的原住民部落――荷花村中;在這個被貼上「好動」標籤的男孩――簡石濤的成長歷程中,我們看到了久違的詩詞、淡忘的書法、沉寂的篆刻。在簡「石頭」這趟長達十幾年的修練之旅,我們可以思索原住民部落凋零的困境,城鄉文化資源差距的不公,重振斷層文化的艱辛;但也能看到書藝的美學,詩詞文學的典雅,以及一段超越血緣至誠至愛的祖孫情,和伴隨青春歲月的堅貞友誼與漸漸萌芽的少年情懷。――廖淑霞/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

  《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是一部題材別開生面、精采動人的少年小說。書中經由精準的人物設定、獨特的場景設置,以及創意的書法競賽,將書篆藝術與古典詩詞融匯其中。少年的生活場景從家庭、村落、學校、市鎮,逐層擴大到書藝競演的北京。小說在靈活圓動的筆法和時時預設的伏筆中,吸引讀者走入主角簡石濤的成長之旅,有深厚款款的親情、打諢笑鬧的友情、更有在地部落的鄉情。神遊一趟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眼底會映著博大精深的書道,耳邊會響起淺唱低吟的詩歌,人物之美、人情之美、文化之美將如春雨,潤澤你的心靈。――蔡玲婉/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沧海桑田:大航海时代的回声与开拓者的足迹 内容提要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入剖析了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图景。它并非一部单纯的航海日志或地理发现编年史,而是聚焦于这一伟大转折时期,人类精神面貌的剧烈变迁、全球格局的重塑,以及随之而来的文明冲突与融合。通过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主要参与国的详细考察,本书揭示了驱动这场全球性冒险背后的多重动力:对香料、黄金的狂热追求,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推波助澜,以及文艺复兴后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全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力求构建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历史叙事。 --- 第一部分:远航的序曲——地中海时代的黄昏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崛起 本部分追溯了地理大发现的源头,探讨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如何切断了传统的东方贸易通道,从而迫使西欧寻找新的海上生命线。我们详细考察了葡萄牙在亨利王子领导下,对非洲西海岸的渐进式探索,如何积累了宝贵的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书中重点分析了早期航海探险中,技术革新(如卡拉维尔帆船的改进、星盘和指南针的普及)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此外,伊比利亚半岛在“收复失地运动”结束后,所形成的强大军事文化和宗教狂热,被视为支撑其早期扩张的内在动力。我们审视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签订,它如何象征性地划分了世界,并揭示了早期殖民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二部分:新世界的碰撞——黄金、瘟疫与文明的湮灭 这一部分聚焦于哥伦布抵达美洲之后所引发的灾难性后果与惊人转变。书中不避讳地描绘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如天花、麻疹)对美洲原住民社会的毁灭性打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武力征服。对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覆灭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adores)的心理动机和军事策略。同时,本书探讨了美洲白银(特别是波托西银矿的发现)如何涌入欧洲,引发了欧洲早期的通货膨胀,并重塑了全球的货币体系。我们引入了墨西哥和秘鲁的殖民地行政体系的构建,分析了“监护征赋制”的残酷现实。 第三部分:香料之路的争夺——东方海域的权力转移 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洋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古老而成熟的贸易网络。本章详述了达·伽马、阿尔梅达和阿尔布克尔克在印度、马六甲和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的军事行动。重点分析了葡萄牙“海上帝国”的特点——它主要依赖于建立军事据点和控制关键海峡,而非大规模的陆地占领。随后,本书转向了荷兰的崛起。通过对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深入研究,我们剖析了现代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及其在商业运作上的巨大效率。荷兰人如何通过精明的贸易策略和残酷的垄断行为,最终取代葡萄牙人,成为17世纪亚洲贸易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对丁香和肉豆蔻的严酷控制。 第四部分:环球航行与地理的定型——科学、信仰与误解 大航海时代也是人类地理认知的剧烈扩展期。本部分回顾了麦哲伦船队的首次环球航行(尽管麦哲伦本人未能幸存),分析了这次壮举在科学上的意义,它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并帮助确定了地球的周长。书中还探讨了随航海而来的地图学、天文学的进步,以及欧洲对“新世界”的刻板印象和知识建构过程。我们审视了随船传教士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播了基督教,也成为了记录和翻译异域文化的早期人类学家,但他们的记录往往带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性偏见。 第五部分:大西洋的“黑三角”——奴隶贸易与全球经济的阴影 本书将奴隶贸易视为大航海时代最黑暗、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分。本章详细描述了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间航程”)的恐怖现实,分析了非洲西海岸的社会结构如何被这种贸易彻底撕裂和重塑。我们考察了美洲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以及奴隶贸易如何成为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三角贸易”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欧洲的工业化原始积累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第六部分:帝国遗产与文化回响——现代世界的奠基石 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大航海时代对现代世界产生的持久影响。它不仅仅是地理版图的改变,更是全球化进程的起点。本书分析了欧洲的权力中心如何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以及欧洲对美洲、非洲和亚洲产生的长期经济和政治依赖。我们探讨了“世界体系理论”如何解释这一时期的不平等发展,以及殖民主义的遗产如何在18、19世纪继续塑造民族国家间的关系。最终,本书指出,大航海时代所播下的种子——无论是物种的交换(哥伦布大交换)、技术的传播,还是资本的积累——共同奠定了我们今天所认知世界的复杂基础。 --- 本书特色 本书秉持扎实的史料考证,融合了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叙事风格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力求还原那些站在历史浪尖上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和被征服者的真实处境与复杂动机。它旨在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英雄主义叙事,深入理解全球互动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与难以磨灭的创伤。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朶妙


  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目前任職於國立成功大學學務處住服組。閒暇之時,喜歡天馬行空掰故事,年輕時曾擔任過臺南市文化中心黃姐姐說故事一職。待過幼教、補教業,最後到成大工作,一晃近二十年。下班時喜歡寫寫故事,寫著寫著雖不成氣候,但也成了一種興趣。

  2019年入圍悅閱影劇大賞
  2021年入圍第15屆松濤文學現代詩
  2021年獲第15屆松濤文學短篇小說第三獎
  2022年榮獲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图书目录

作者序――寫一部有關詩詞與書藝的少年成長小說吧!
人物關係圖
序幕
第一章    荷花村
第二章    他不是過動兒
第三章    會叫的野獸
第四章    爛兄爛弟真情義
第五章    天真是一種動力
第六章    男兒志在四方
第七章    高手出少年
第八章    傳承人
第九章    無字天書
第十章    青山不礙白雲飛
第十一章 打斷手骨顛倒勇
番外篇   解籤詩
導讀――太極石硯見圓滿 張清榮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37885
  • EISBN:978626723796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7MB

图书试读

導讀

太極石硯見圓滿
張清榮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前教授


  臺灣小說家林秀赫首席弟子黃朶妙女士,將簡石濤、高書涵、劉力豪……這一夥十四、五歲的青少年,藉由「古典詩詞」、「傳統書藝」的中華文化內蘊,讓他們完成「自我認可」以及展現「同儕間的矛盾與成長」之「英雄」歷程,便是這部「少年成長小說」──《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之旅》的真正內涵。

  張子樟教授曾說:「少年小說永恆的主題是『啟蒙』與『成長』。」放眼國內外著名的少年小說無不若合符節。若以美國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1904~1987)的《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來檢視,英雄冒險的歷程亦可在《水上印石》發現、印證。

  《水上印石》是難得一見,既以青少年的家庭、學校生活為素材,又以賣萌、較勁為亮點,再加上愛情、親情、友情、鄉土情為底蘊,與中華文化的古典詩詞、書法及篆刻藝術密切融合的少年小說,教人讀後陶醉在古典的詩書墨香與現代的創意氛圍中。

  細細品味作者的鋪梗,可以發現全文豐贍的意涵:

  溫馨的親情:主角簡石濤是書法家簡漢硯、篆刻家谷思茉收養的小孩,自小就有「好動」(不是「過動」)的傾向。簡漢硯夫妻二人視簡石濤為己出之孫,循循善誘,為給予石濤快樂童年,一家三口搬回「荷花村」(臺南市白河區)。

  「荷花村」是原住民村落,屬平埔族中的洪雅族人,這是作者朶妙所設定的故事背景。原住民的膚色、身材……使得石濤自覺和村民不同。簡石濤努力融入社區,也結交劉力豪、陳志昌等小朋友,以及之後隨祖父高教授來荷花村拜訪的高書涵。

  石濤在祖父母書法、篆刻及詩詞、太極拳薰陶下,逐漸定靜安穩,在書法天地尋求寄寓身心,並有小小成就,被公認為書法家族的一員。石濤(石頭)在親情滋潤下,終於「頑石點頭」,成為亮眼的「藝術品」。

  醇厚的友情:簡石濤等人是國小、國中生,在校園、社區、家庭生活中,亟需友情陪伴、身分認同以趨向成長。作者朶妙人設劉力豪是主配角,是簡石濤的死黨。力豪和石濤是鮮明的對比,一粗獷一纖細,一褐黑一白淨,一功課佳一功課差……兩人互補成為莫逆之交,就像被摔壞的石硯,重新雕刻成可以合攏的「陰陽魚」兩個「石硯」,是圓融、圓滿的象徵。

  陳志昌則是次配角,在小學時代成績優異,且是村長兒子,是荷花村中社經地位較高的族群。志昌在懵懂的童年時代曾取笑「簡石濤」是「簡垃圾」(簡家撿回來的垃圾),兩人曾起衝突,且在書法競技賽時互相較勁。志昌容易緊張,只要功課不理想或比賽時志在必得,「摳手指」摳到流血的毛病就會出現。兩人都是《書藝永流傳》團隊的成員,赴北京比賽時,志昌為己利爆料石濤私事,因而死黨劉力豪打抱不平出手教訓志昌,石濤為了勸架,右手受傷,還隱瞞傷勢堅持出賽,使得實力無法發揮,只好黯然返臺。

  高書涵是高教授孫女,小學時代隨著高教授拜訪簡漢硯而認識石濤。書涵精熟詩詞,人長得溫文儒雅端莊秀麗。她暱稱石濤為「石頭」,和石濤以詩詞、書藝相互切磋琢磨,在深濃的友情之外,也有曖昧不明的青少年純純的情感。作者在文中設定飄動淡淡清香的荷花池旁,兩人顯現相互愛慕之意,仍只是情愫萌芽的狀態。

  鄉土情的挖掘:透過田野調查,作者將白河的荷花、導演賴麗君以藕農因長期在泥池中挖扒蓮藕,導致手指變形如鷹爪的報導,村民販售蓮子等生活日常融入小說情節中。由於有生活土壤的長養,使得小說生筋長肉、身強體壯,也使得內容豐贍,用意更加鮮明。

  此外平埔族洪雅族人的「原住民公廨」(kuwa),以及漢族的「傳統廟宇」,也都是故事的場景。在〈序幕〉章寫道:太祖廟由長老、尪姨、廟公三位長者共同看管,暗喻穆穆雍雍的族群融合關係。藉由天公爐發爐,村民聚集太祖廟祭拜,村長依禮儀抽出籤詩:「慕義名空在,輸忠孝不全。報恩無有日,歸國定何年?」設下伏筆,僅由長老解讀:村裡或許會出現一位名人,但……是福是禍,要看造化。

  文末〈番外篇.解籤詩〉一章則解釋〈序幕〉中的寓言詩,該詩作者是唐朝晁衡(日本派到長安的留學生──阿倍仲麻呂)的故事,由他的一生隱喻功成名就的人,到底是回歸故鄉或忘本旅居他鄉,何者為宜?再檢視「石濤想回臺灣,志昌執意留在大陸,何者正確?」這留下的懸念,讓《水上印石》保有撰寫第二集的無限空間,也使得全書首尾啣接相互呼應,恰似形如雙魚的「太極石硯」,且有圓融圓滿的結局。

  文化情的傳承:《水上印石》是「詩、書、印構成書法藝術的整體」,由「少年小說」的文學體式予以統整。文中共計出現詩詞作品,詩詞吟唱、書法理論、書法繕寫、硯石挑選、毛筆製作、印石雕刻、太極拳……中華文化內容,朶妙將之融為一爐,並次第在情節進行中和人物言行結合,頗見其統合歸納的能力。尤以模仿《經典詠流傳》而設計的《書藝永流傳》,讓兩岸青少年在電視節目中同場較勁,是全文的高潮段落。

  《書藝永流傳》中,作者設計各項比賽項目及書法筆畫、書體、間架、結構……並和詩詞意境結合,可謂漪歟盛哉,令人目不暇給,更佩服其創意。若是兩岸電視臺能攜手合作此一節目,不獨兩岸三地,亦且所有華文世界,甚至日、韓等國都可共襄盛舉,必可成為書藝界一大盛事。

  恭喜黃朶妙《水上印石》獲得「新航文學獎」之「少年小說創作首獎」獎項。也慶幸國立臺南大學堅實的兒童文學、書法、篆刻、詩詞教學課程,讓朶妙不只習得理論、實務操作,更與兒童文學理論結合,加上她的創作才華及不斷努力,而有此耀眼的成果。做為她的「碩士論文」(以創作為主)口考委員,清榮備感欣悅。

  據聞為使簡石濤一夥人有事可做,朶妙正在構思《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之旅》的續作,我們都拭目以待。

作者序

寫一部有關詩詞與書藝的少年成長小說吧!
黃朶妙


  日本漫畫《ヒカルの碁》,臺灣譯為《棋靈王》,當年造成轟動,大人小孩皆喜歡。二00二年受《棋靈王》影響,很多人開始學圍棋。我也受《棋靈王》衝擊,深入思考什麼少年小說的題材既具有歷史意義, 又兼寓教於樂?

  直到接觸蔡玲婉老師的詩詞、莊千慧老師的書法、以及蘇友泉老師的篆刻創作等專題研究,深受感動,決定以詩詞、書法、篆刻融入小說內,成為創作《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以下簡稱《水上印石》)的基石。

  尤其幸運的是,《水上印石》蒙小魯文化沙永玲執行長青睞,獲得出版的機會,希望能帶給現代青少年不一樣的小說閱讀視野與體驗。

  《水上印石》是描寫被書法家和篆刻家收養的好動兒簡石濤,如何在不同族群的環境下成長的故事。他本是位令村民頭痛的孩子,最後卻成了書法界的奇葩。詩詞、書藝成為主角成長的養分,是本部小說獨特的新意。

  先來聊聊「詩詞」在這部少年小說的運用。我們都知道,每一首詩詞的背後,是一個典故,是一段歷史,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從吟誦、吟唱中可以感悟詩中的美學與警惕,甚至吟唱詩詞成了現代人紓壓方式之一。鍾嶸在《詩品》中闡述道:「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意思是詩可以發抒個人抑鬱,可以讓人內心平靜。張曼娟在《人間好時節》中也提到:「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

  此外,輔仁大學中文系孫永忠副教授在「磨課師」課程中也說:「詩歌本來就是音樂文學,吟唱方式可以將古人的舊曲重現,也可以選用現代優秀的創意。」例如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的〈大學慶典序曲〉,旋律曾被填入孟郊的〈遊子吟〉,目前是小學音樂課本裡的教材,成了大家能隨口唱上的詩。在想,如果將王昌齡的〈出塞〉用兒歌的〈捕魚歌〉曲調吟唱,說不定也別有一番趣味。

  也因此,在內文中,我便利用古典詩詞可以吟唱的方式,讓主角簡石濤從小跟著家人從吟唱詩歌中學詩句,除了增加主角後來書法創作的詩詞量以外,與家人建立起的親情關係,更深深影響主角待人處世的態度。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這部小說的靈魂――「書道」。《醫部全錄》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書法能讓人的心靜下來,讓書寫者通過學習書法凝神靜慮,依筆法一筆一畫進行養神的運動,自然可以去浮躁,培養耐心與細心的素質。可惜現在小學生練習書法的機會變少,網路世代的孩子甚至誤以為書法字是電腦字形;加上鮮少體驗用毛筆寫字的情況下,也就不相信柔軟的毛筆可以書寫,進而對書法產生高雅難懂、艱澀難學的迷思。

  殊不知書法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心性,在書寫每個字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對字的結構以及作品的整體布局有構想,能提前規劃日後的生活或學習;長期學習書法的孩子,更可以磨練意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讓內心變得祥和安靜,自然在待人處事上更具耐心且圓融。

  美國普吉特灣大學的教授Michael Benveniste說:「閱讀小說能增進你對於人事物的判斷能力。」《水上印石》寫的是主角簡石濤的成長過程,內容沒有生離死別的仇恨,更不用勾心鬥角的計謀引人入勝;有的是百姓人家謀生喊價、拌嘴後又歡笑的尋常生活;看的是好動兒在田埂間奔跑,仰頭高歌、低頭拭淚的心路歷程。

  故事在敘寫主角簡石濤受詩詞吟唱與書法練習,而軟化好動與浮躁的性情外,更特意在青少年最在意的同儕關係上多加著墨。於是運用了時下流行的電視擂臺「書法技藝賽」,讓主角進入團隊並遠赴海外比賽,歷經團體晉級賽的壓力、暗黑試題的創意賽程……讓讀者隨著高潮迭起的賽程與主角臨門一腳的書法創意一起選邊站、緊張、加油、讚嘆,甚至惋惜與遺憾……小至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大到村落發展與文化傳承,是這部小說在主故事線外,隱隱浮現的心流,如爺爺簡漢硯的太極,流動於無形無招。

  水長時間在石頭上沖刷,堅硬石頭的表面也會留下痕跡。本文引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涵,放在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孩童都是顆未雕琢的璞玉,給孩童的「教育」可以如「水」一般,似強似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親情似「水」的教育和主角頑固如「石」的性格,取此二物的意象表徵內文的情節,因此書名設定為《水上印石》。

  無論是吟誦詩詞,抑或是重視書法,絕不止於小說完結,因石頭入水激盪的漣漪,逐漸擴散,可以影響更多人。所以小說看的雖然是他人的故事,呼應的正是每個人本心的共鳴。傳統文化如清水流播,綿延不斷,這是筆者創作時的感悟,希望《水上印石》也能帶給讀者輕鬆與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这本书在细节的打磨上显得尤为突出和细致。无论是对某个特定场景的环境渲染,还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都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你会发现,作者似乎对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深度的观察和提炼,没有丝毫的敷衍了事。正是这些微小而精准的细节,共同构筑了一个无比真实可信的世界,让读者完全信服于故事的逻辑和人物的动机。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创作者对自身作品的尊重,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可信度,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某种真实发生过的、被精心记录下来的片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从封面那种略带古朴又充满现代感的排版,到内页的字体选择和留白处理,都透着一股讲究劲儿。拿到手时就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感,仿佛能从纸张的触感中嗅到墨香。装帧的用心程度,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可比,它本身就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色彩的运用,既有水墨的清雅,又不失现代设计的张力,这种平衡感把握得恰到好处。我常常在想,作者或设计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注了多少心血,才能让这本书在视觉上达到如此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特定美学世界的入口,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去感受那种精心构筑的氛围。这本书的实体质感,绝对是加分项,拿到它,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所蕴含的某种内在的“精神内核”。它似乎在探讨一些关于坚持、关于传承,或者关于自我超越的深刻议题。虽然故事的表层可能讲述的是一个具体的故事线索,但深入挖掘下去,能感受到作者试图传递的某种人生哲学或对特定领域的热爱与执着。这种精神层面的共鸣,是促使我不断翻页的重要动力。它不是那种直接灌输道理的说教式写作,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和经历,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和体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义,比直接的论断要深刻得多,也更容易在读者的心中扎根,引发长远的思考。

评分

我非常欣赏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所展现出的那种独特的“腔调”。它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又绝非简单的口语化表达。用词考究,句式多变,时而出现一些极为精准、让人眼前一亮的描摹,仿佛那些抽象的情感和场景被赋予了实体。这种语言的力量,使得整个故事的氛围感陡增,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描绘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文学性的张力,是区分优秀作品和平庸作品的关键所在。很多书的文字只是工具,但在这本书里,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古典又鲜活的文学空间,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精妙,像是一部缓慢而深沉的交响乐,不会让人感到丝毫的拖沓,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没有急于抛出所有信息,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说书人,娓娓道来,时而激昂,时而低回,将读者的情绪牢牢牵引。特别是一些关键情节的转折点,处理得干净利落却又回味无穷,让人读完一个章节后,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消化刚才所见所感。这种不温不火,却又步步紧逼的叙事策略,显示了作者对掌控篇幅的娴熟技巧。它不像快餐文学那样追求即时的刺激,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完整且有层次感的阅读体验,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转折和铺垫,读起来非常过瘾,有种被引导的感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