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台湾自1960年代起的工业化及经济成长,乃由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所带动。中国大陆自199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的成长与茁壮,也令中、小企业逐渐显示出彼等的发展潜力及对国家生产与就业上显着的贡献。
在两岸三地中,无论是政府对中小企业重视的程度、有关政策涵盖的范围及深度、抑或长期积累经验与教训的内涵,台湾地区可能都最为可观。本于借鑑他山之石的宗旨,本书汇辑了13篇该地专家、学者撰着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个案、相关政策与背景分析,以供其他地区企业与公共部门有心人士的参考。由于这本书可能也是企管教育或学界乐意採用的教材,本书另加了两篇有关中小企业管理教育与商学深造教育的论着,俾令企业人才培育方面的篇幅更为週延。
本书为中国研究与发展委员会之「大中华管理学论着与案例系列」内之另一新着。中国研究与发展委员会由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于2000年4月成立,为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澳门跨两岸四地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平台,搭建网络,港澳学者多认识内地与台湾的研究成果、以及促进学术活动。至今已出版了超过了30本研究报告及专着,并自2002年1月开始出版网上版的中华管理评论《国际学报》(网址:http://www.baf.cuhk.edu.hk/research.html)。
作者简介
段樵,1973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随即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1977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迄今,历任学院学系主任、副院长,署理校外进修学院院长,兼任静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及院长、国立台湾大学兼任教授。段教授着作等身,计有专书及教科书29本,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等论着近二百篇,且为中外多本学术期刊编辑。段教授亦为香港政府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顾问。
伍凤仪,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后返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历任学院学系主任,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则以产业组织、企业生产力、地区竞争力等范围为主。着作甚多,包括专业论文及研究专着,并担任多本国际学报之客座主编。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顾问、国际会议主席等,现任香港应用科技委员会审核委员。
刘常勇,美国奥本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博士,现为台湾中山大学企管系教授、中华民国科技管理学会院士,并为台湾全国工业总会大陆经贸委员会学者委员、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等。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着十本。
这本书,光看书名《中小企业之经营与政府政策:大中华管理学术》,就觉得它一定能够触及到台湾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痛点。我一直觉得,我们台湾的中小企业,虽然充满活力,但很多时候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在面对政府政策的瞬息万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更系统、更具大中华视野的分析,那就太棒了。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探讨,不同地区(例如大陆、香港、台湾)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政策有哪些异同,以及这些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如何?尤其是在创新、人才引进、融资贷款等方面,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或者需要规避的陷阱?我曾经在创业过程中,因为不了解最新的补助政策而错失良机,那种挫败感至今难忘。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们中小企业主,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找到明确的方向,甚至能从中发掘出新的商机,那就真的是一本“神书”了。我希望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有扎实的实证研究作为支撑,能够给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在中小企业第一线打拼的经营者来说,经营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挑战,其中“人”是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本书名中的“管理学术”让我眼前一亮。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在大中华的管理环境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人才的招聘、培养和激励,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例如,面对大陆地区新兴的、更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台湾的中小企业该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在创新文化塑造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管理策略?政府政策在这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有一些政府的培训项目、人才引进计划,能够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我曾经因为员工流失率过高而苦恼不已,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却留不住人,那种无力感非常强烈。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管理建议,并结合政府政策的引导,帮助我们构建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团队,那将是无价的。
评分这本书的名称《中小企业之经营与政府政策:大中华管理学术》,让我好奇它在大中华这个宏观视角下,如何解读中小企业管理与政策的互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跨区域合作、产业协同的洞察,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例如,大中华地区在供应链的韧性、风险分散方面,政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没有一些政策可以促进台湾、香港、大陆的中小企业在特定领域形成互补优势,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我曾经思考过,如何利用两岸三地的资源优势,共同发展某个新兴产业,但常常因为政策壁垒和信息不对称而止步。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探讨大中华地区中小企业在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定位,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引导这种定位,那将极具启发性。我期待它能不仅仅是分析现有状况,更能为我们描绘一个可期的未来,并提供实现路径。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的题目让我对“政府政策”这个部分充满期待。我想了解,在大中华的语境下,政府在规章制度、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能够切实地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尤其是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方面,不同地区政府的政策差异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我曾经在和大陆的一些合作伙伴洽谈时,对于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细节感到困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了解和适应。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甚至预测政策的走向,那就能大大降低我们的经营风险。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政府政策是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参与,去影响和改善政策。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介绍,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我们台湾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一直以来,台湾中小企业都是经济的基石,但面对全球化竞争和科技日新月异的挑战,如何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是我们经营者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而政府政策,可以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剖析,大中华地区政府在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创新创业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措施?例如,在推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方面,政府的角色是什么?是提供资金支持、技术研发补助,还是搭建合作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政策设计、执行以及评估的成功经验,让我们避免走弯路?我曾经参加过一些政府举办的产业论坛,听了很多高谈阔论,但很多都脱离实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这些在第一线打拼的中小企业主,让他们在政策的支持下,能够更顺利地实现转型升级,抓住未来的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