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百科」
是专为台湾的孩子们策划、编制的百科全书。
这套书分成十馆,分别是:
动物馆、植物馆、文化馆、住民馆、民俗馆、
宗教馆、历史馆、传奇馆、产业馆、地理馆;
内容涵盖了台湾人、事、时、地、物,
是孩子们认识台湾的好材料。
希望借由这套书,
能让所有台湾的孩子,
都成为热爱台湾的
「新台湾人」。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一种“看看就好”的心态,毕竟“福德正神-土地公”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太熟悉了,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但是,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吸引住了。书里关于土地公的描写,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神祇形象,而是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像是描述土地公如何关心着田里的收成,如何守护着村庄的平安,甚至连家家户户的小猫小狗,似乎也都在祂的庇佑之下。我最喜欢的一段,是作者写到,有人向土地公求财,但祂更希望的是人们勤勤恳恳地付出,然后才会有收获,这种教诲,比任何心灵鸡汤都要来得实在。它让我重新思考,我们对神明的敬拜,不仅仅是祈求,更是一种鞭策,一种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要心怀感恩。这本书还穿插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的是信徒的亲身经历,有的是民间流传的传说,每一个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有时候甚至会鼻子一酸。它让我看到,土地公不仅仅是一个神,更是一个符号,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善良的坚守。
评分我必须说,《福德正神-土地公》这本书,绝对是我最近读过最有“根”的一本书。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我们心中的信仰,是多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神祇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个民族的情感史。从土地公的起源,到祂在不同时代扮演的角色,再到祂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一个环节的考据都做得非常扎实,但又丝毫不枯燥。我读到书里关于土地公的“地方守护神”的论述,这让我特别有共鸣。在台湾,每一个聚落都有自己的土地公,祂就像是村庄的“保姆”,操心着一切大小事务。书里有很多关于土地公的“神迹”的描写,但作者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用一种平和、理性又不失温情的方式呈现,让我们感受到神明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所谓的“神迹”,其实也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努力和信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我们对土地公的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说实话,有点出乎意料。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介绍民间信仰的书,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在揭示一种文化的原型,一种我们集体意识深处的连接。作者在书里探讨土地公的起源,从古代的社神演变到今天我们熟知的形象,这个过程的梳理非常清晰,而且充满了学理上的严谨。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将历史文献、地方传说,甚至是民俗学的研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关于土地公的完整叙事。它不仅仅是神话故事的堆砌,而是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土地公会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如此深入人心,为什么祂会成为我们最亲近的神祇。我读到书中关于土地公的“有求必应”和“有告必答”的论述,这不仅仅是迷信,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能够找到支持和慰藉的力量。而且,作者对不同地区土地公的祭祀方式、神像造型的细致考证,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同是土地公,也有这么多细微的差别,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评分啊,说到《福德正神-土地公》,我真的是有好多话想说,而且绝对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了事的感觉。这本书,怎么说呢,它触碰到了一些非常深层、非常在地的情感。我从小在庙口长大,过年过节,最热闹的就是土地公庙了。那些香火鼎盛的场景,还有老一辈们虔诚祈祷的样子,都深深地烙印在我脑海里。这本书,就像是把这些记忆给具体化了,用文字勾勒出了土地公爷爷慈祥的面容,还有祂保护一方水土的辛劳。我特别喜欢书里那些关于地方信仰的描绘,不只是写神祇本身,更像是写我们厝边人与神之间的互动,那种既是仰赖也是陪伴的关系,读起来特别有亲切感。我记得有一段讲到,有一次村子里闹水灾,大家拼命祈求土地公,结果雨突然就停了,虽然可能只是巧合,但在那种危急时刻,人们对神明的信赖,对家园的守护,真的让人觉得特别动容。这本书不是那种讲大道理的书,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我们身边熟悉的神明,用一种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感觉土地公爷爷好像就住在隔壁一样,随时都会伸出援手。
评分坦白说,读《福德正神-土地公》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被理解”的宁静。我一直以来对土地公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祂不像观音菩萨那样慈悲无边,也不像妈祖那样神通广大,但就是觉得祂最亲切,最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种感觉。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朴实但又充满智慧的笔触,描绘了土地公“小而美”的神性。祂不强求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安居乐业,善良待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土地公“有求必应”的解释,不是说祂真的会变出金银财宝,而是说,当人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祈祷,去付出努力的时候,土地公就会在冥冥之中给予指引和帮助。这种“默契”,比直接的恩赐更有力量。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地方,土地公的形象甚至带着点“古意”,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像极了我们村里的老爷爷,让人看了就觉得安心。它不是一本写给神学家看的书,也不是一本写给游客看的书,它就是写给我们这些,把土地公当成自己家人的台湾人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