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作者有两位,第一位Kay Bradway是容格学派分析师,也是旧金山容格学会、国际沙游治疗学会(ISST)、及美国沙游治疗师学会(STA)的创始会员;第二位Barbara McCoard为容格学派的精神科医师,也是「沙游治疗期刊」(The Journal of Sandplay Therapy)的谘询编辑。全书共分为理论、象征及案例三大部份。第一部份从历史脉络探讨沙游治疗何以有效,作者深入浅出的进行沙游治疗的历史回顾、比较Estelle Weinrib、Ruth Ammann及Joel Ryce-Menuhin等三位学者对沙游治疗的重要观点、探讨何谓沙游治疗中的共移情(co-transference)、比较重视经验的沙游治疗(sandplay)与重视表达的沙盘治疗(sandtray)有何不同、以及讨论沙游治疗的进行、诠释、适用对象及沙图层次、阶段、和主题的了解。第二部份探讨沙游治疗中极重要的象征研究,讨论乌龟、穚、太阳、月亮、赫斯提雅及雅典娜两位希腊女神的象征,另外亦探讨儿童在沙游治疗中的发展阶段。第三部份列举十位实际的沙游治疗案例,以图文交错的方式详细探讨其进行历程。两位作者具有深厚的沙游治疗临床基础,全书文字简洁,内容精要,是学习沙游治疗理论与实务不可缺少的好书。本书所有译者及校阅者皆曾参与沙游治疗的个人历程,并实际从事沙游治疗的实务工作,大大提昇本译文的可信度及可读性。
校阅者简介
●梁信惠
现职:励馨社会福利基金会蒲公英治疗中心驻会专业顾问
台湾沙游协会理事长
学历:美国明尼苏达州临床心理学院临床心理博士
美国及国际沙游治疗学会治疗师执照及教师教照临床心理师(92年专技特考)
译者简介
●曾仁美
现职:崑山科技大学幼保系专任讲师
学历:彰化师大辅导与谘商学系博士候选人
●朱慧英
现职:台湾高雄少年法院心理辅导员
学历: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心理谘商硕士
●高慧芬
现职:义守大学教育学程中心副教授
学历:美国Texas A & M 谘商博士
第一部分 背景与回顾
第一章 背景与回顾之简介
第二章 沙游治疗何以有效
第三章 沙游治疗的起源
第四章 三位作者对沙游治疗的观点比较
第五章 容格分析与沙游治疗
第六章 共移情
第七章 罗夏克与罗杰斯
第八章 表达与经验之对比
第九章 评 价
第十章 沙游的赏析
第十一章 沙游治疗四要素:自由、保障、同理、信任
第十二章 沙游治疗的语言
第十三章 诠 释
第十四章 沙游是为了疗癒
第十五章 我如何做沙游
第十六章 重要的要点
第十七章 儿童和成人的沙游
第十八章 了解和诠释
第十九章 层次、阶段、顺序及主题
第二部分 象征研究
第二十章 象征研究入门
第二十一章 乌龟与过渡物件
第二十二章 桥樑与超越功能
第二十三章 圣门与转化
第二十四章 太阳与月亮
第二十五章 Hestia与Athena
第二十六章 儿童沙游的发展阶段
第三部分 个 案
第二十七章 个案介绍
第二十八章 Kathy:沙盘中的自我疗癒
第二十九章 Jim:男子气概的发展
第三十章 Ida:一个女人在沙游的个体化过程
第三十一章 Ilsa:五盘沙的旅程
第三十二章 Irene:从沙游进入生活
第三十三章 Rhoda:往灵性追寻
第三十四章 Ursula:十五年间的十盘沙
第三十五章 Amy:感到被困,感到愤怒,感到强壮,感到自由
第三十六章 Emmy:共移情
第三十七章 Debbie:死亡前的准备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长期在迷雾中摸索的我,递上了一盏明灯。在尝试了各种沟通技巧,阅读了无数关于如何有效表达的心理学书籍之后,我依旧觉得在某些关键时刻,言语的力量是如此苍白无力,甚至会适得其反。而《沙游:非语言的心灵疗法》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极为艺术化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由沙子、微缩模型和心灵交织而成的奇妙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关于成年人童年阴影疗愈的案例,当来访者在沙盘中构建出那个压抑的场景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治疗师的介入,并非是滔滔不绝的说教,而是通过对沙盘意象的引导与解读,帮助来访者重新整理、接纳,甚至转化那些过往的创伤。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言语,而是能够看见、能够承载、能够被理解的“空间”。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诗意与洞察力,它鼓励我们去信任那些非语言的表达,去探索那些深藏不露的情感,并相信通过一种更直观、更具象化的方式,我们能够触及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实现真正的疗愈。
评分我一直对“潜意识”这个概念很着迷,总觉得它隐藏着我们性格和行为的真正密码。《沙游:非语言的心灵疗法》这本书,则给了我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去近距离地观察和理解潜意识的运作。作者以一种非常系统而又生动的方式,阐述了沙盘作为一种非语言治疗工具的强大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象征符号的解读,比如“河流”、“房屋”、“动物”等等,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承载多么丰富的情感信息,这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感受,并不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们更像是一种画面,一种意境,而沙盘恰好能够将这些无形的东西具象化。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直觉”和“感受”,以前我可能会忽略它们,认为它们是“无理取闹”或者“不切实际”,但现在我明白了,它们很可能就是潜意识在向我传递信息。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心理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倾听自己的内心,如何去接纳那些不被言语所表达的部分。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看待人际关系的新视角!刚拿到《沙游:非语言的心灵疗法》的时候,我带着一点点好奇和些许的疑虑,毕竟“非语言”这个概念对我来说一直比较模糊,总觉得沟通离不开言语。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书中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当语言无法抵达内心深处时,那些被埋藏的情感和未竟之事是如何通过沙盘这个载体流淌出来的。我尤其被那些关于孩子心理创伤修复的章节所打动,看着那些小小的双手在沙盘中构建出复杂的世界,仿佛一个无声的呐喊,一个内在的诉说。作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些象征意义,让我惊叹于人类潜意识的奇妙与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治疗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理解“沉默”的艺术的书。它教会我如何去倾听那些没有声音的语言,如何去看见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情绪。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回想起自己与家人、朋友的互动,突然间明白了许多之前难以解释的隔阂与误会。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一种超越语言障碍的深刻连接,让我对“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真的非常值得一读,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示。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理解,不仅仅是听懂对方说的话,更是能够体会到对方话语背后的感受。《沙游:非语言的心灵疗法》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途径,让我能够深入地去触碰和理解那些隐藏在言语之下的情感世界。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生动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沙盘游戏如何成为一种“直达心灵”的沟通方式。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创伤疗愈的故事所打动,当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时,他们便会在沙盘中构建出那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而作者对这些场景的解读,充满了智慧与同情,让我惊叹于人类潜意识的表达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语言是一种遮蔽,而沉默却能揭示真相。它鼓励我们去信任那些非语言的信号,去看见那些被忽略的情感,并相信通过一种更具象化、更具艺术化的方式,我们能够实现真正的连接和疗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心灵之眼”,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
评分说实话,拿到《沙游:非语言的心灵疗法》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一直认为心理治疗就应该是通过深入的谈话和分析来完成的。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非语言沟通和心理疗愈的认知。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沙盘游戏如何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人们表达那些难以启齿的痛苦、困惑与渴望。我被书中的案例深深吸引,尤其是那些关于家庭关系修复的章节。看着来访者在沙盘中构建出复杂的家庭场景,那些微妙的互动和情感的张力,通过沙子的堆砌和模型的摆放,被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而治疗师的引导,并不是简单的评判,而是耐心地陪伴,用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帮助来访者去看见、去理解,并最终去整合。这让我明白,有时候,沉默比语言更有力量,而看见比听见更能触及灵魂。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专业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手”去表达的指南。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内在的世界是多么丰富而复杂,而沙盘,就是一座通往这个内在世界的奇妙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