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议式民主」理论到「第三条路」政治,当前的时代精神乃以试图否定民主政治固有的冲突本质为其特征。政治思想与实践因为错误地追求共识与提倡和谐的社会一致性而僵化了。珊妲.慕孚认为此一发展绝非进步的迹象,反而构成民主制度的严重威胁。事实上,在许许多多的国家中,此「中间共识」正提供了让民粹主义右翼政党得以发展的舞台。这些政党借由将自己包装成为唯一「反权力机构」的势力,企图占领左派所弃守的论争场域。
一方面质疑罗尔斯与哈伯玛斯的作品,另一方面反对由布莱尔付诸实行并由纪登斯加以理论化的第三条路信条,慕孚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自由主义民主的弔诡本质。与那些断定随着左∕右区分的消逝,敌意在当代后工业社会中已荡然无存,且无所不包的政治亦变得可能,她认为「对手」这个范畴在现代民主动力中担任了非常核心的角色。借由援引维根斯坦与德悉达的作品,以及讨论施米特极具争议的观点,慕孚从承认敌意无法根除,且冲突没有最终解决方案之「争议式民主」的角度,提出民主新解。
作者简介
珊妲.慕孚(Chantal Mouffe)
英国西敏寺大学民主研究中心教授。代表性着作有《回归政治》(The Return of the Political),《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与拉克劳合着)、《激进民主的面向》(The Dimensions of Radical Democracy),以及《卡尔.施米特的挑战》(The Challenge of Carl Schmitt)等。
译者简介
林淑芬
英国艾塞斯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论述理论、激进民主、社会运动、 女性主义。
导言:民主的弔诡
1 民主、权力及「政治性」
多元主义与现代主义
多元主义、权力与敌对
政治自由主义
交叠共识或宪政共识
民主与无可决断性
2 卡尔.施密特与自由主义民主的弔诡
民主、同质性以及公民权的疆界
收编-排除的民主逻辑
审议式民主及其缺陷
多元主义及其限制
施密特的伪两难
3 维根斯坦、政治理论与民主
普遍主义对抗脉络主义
做为一种实质或程式的民主
民主共识与争议式多元主义
维根斯坦与责任
4 迈向一个争议式民主模式
审议式民主:它的目标
逃逸多元主义
何种对于民主的忠诚
「争议式」民主模式
5 没有对手的政治?
冲突与现代民主
政治与政治性(Politics and the Political)
质疑全球化
左派与平等
新左派计画
结论:民主的伦理
《民主的弔詭》這個書名,透露出一種洞察力,讓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我對「弔詭」這個詞的理解,往往是指那些表面上看起來自相矛盾,但仔細深究後卻是合理或必然存在的現象。在民主政治的領域,這樣的「弔詭」確實俯拾皆是。比如說,民主社會強調「多數決」,但如何保護「少數」的權益,同時又能讓決策有效推動?又比如,自由的資訊流通有助於監督政府,但當假訊息氾濫,又該如何平衡?我尤其好奇,作者會不會從比較宏觀的角度,探討民主制度本身內建的某些張力,這些張力是如何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顯現出來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紮實的理論框架,幫助我梳理這些複雜的關係,並且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僅獲得知識,更能產生深刻的思考。對我來說,一本好的書,不應該是單向的灌輸,而是引導讀者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评分說真的,《民主的弔詭》這個書名,一下就戳中了我的心坎裡!畢竟身為一個從小到大都活在民主體制下的台灣人,我們對民主的感受是很複雜的。一方面,我們引以為傲,覺得自己享有自由,可以發聲、可以選擇;但另一方面,有時候又會覺得,怎麼事情好像越來越難做,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大,然後又有人說這是民主的常態。所以,當我看到「弔詭」這個詞,腦袋裡立刻閃過無數個畫面:公投結果難以執行、民意代表為了選票而犧牲長遠利益、或是網路上的民意代表了誰,但真實生活中的大家卻過得越來越不開心。我很好奇,作者是不是真的把我們生活中的這些「難言之隱」都點出來了?而且,是不是還能提供一些解決的思路,而不是光讓我們感覺更鬱悶?我個人很喜歡那種能引起共鳴,同時又能帶給我啟發的書,希望這本《民主的弔詭》就是這樣一本讓我讀完能拍案叫絕,然後拿去跟朋友討論的好書!
评分《民主的弔詭》這本書名實在太引人遐想了!光看名字,我就開始腦補是不是在探討民主制度下那些看似矛盾、卻又真實存在的現象。像是,為什麼有時候民意看起來明明壓倒性的,但決策出來的結果卻未必能讓大多數人滿意?或者,民主社會中的言論自由,在追求共識的過程中,是不是反而會加劇社會的分裂?我對這種「看似美好,實則複雜」的議題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在台灣這個民主經驗相對年輕,但也充滿活力的社會裡。我會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剖析這些「弔詭」的,是從歷史脈絡、政治理論,還是透過具體的案例來闡釋?我對作者的論述風格也很好奇,是偏向學術的嚴謹,還是帶有批判性的犀利?總之,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已經成功勾起我的閱讀慾望,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讓我對自己身處的民主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我甚至會想,是不是書中會提到一些台灣的例子,或是可以啟發我們如何應對類似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民主的弔詭》光聽名字就讓我眼睛一亮!在台灣,我們經歷了許多民主轉型的過程,也見證了民主的各種樣貌。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的民主很成熟,很有活力;但有時候,又會覺得好像有些地方卡住了,或是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我一直在思考,民主制度的優點是什麼?它的侷限性又在哪裡?《民主的弔詭》這個題目,似乎就在點出民主制度中那些難以言喻的矛盾和挑戰。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探討,為什麼在一個追求自由平等的社會裡,有時候反而會出現新的不平等,或是為什麼看似最能代表民意的決策,卻未必是最符合長遠利益的。我希望這本書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論探討,而是能結合實際的例子,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並且引發我們對台灣民主發展的進一步反思。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剖析這些「弔詭」,並且是否能提供一些建言,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和參與民主。
评分《民主的弔詭》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思想的深度和對現實的洞察。在現今社會,民主已經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民主實踐的過程卻充滿了各種挑戰和出乎意料的發展。我對「弔詭」這個詞非常感興趣,因為它暗示著事物並非表面看起來那樣簡單,往往隱藏著更為複雜的內在邏輯。例如,在強調開放和多元的民主社會中,有時反而會因為觀念的極端化而導致社會的對立加劇。又或者,為了保障個體自由,有時又可能犧牲集體的利益。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這些看似矛盾的現象,並且嘗試去解釋它們為何會發生,以及它們對民主制度的長遠影響。我希望這本書的論述能夠既具備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其閱讀的趣味性,能夠引導讀者進行深入的思考,並且對民主的本質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