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勤燕
女,生于1962年,原籍山东郯城。自幼从父徐祗法(法名素法)学练少林武术,于1982年春到少林寺拜素喜和尚为师,赐法名德炎。在少林寺学武多年,擅长少林看家拳、螳螂拳和十八般武艺。不仅武功卓着,而且文笔亦佳,十年来共着有《少林功夫辞典》《少林罗汉拳》《少林剑术秘传》等三十余部少林武术专着,总计350万字,发行到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为弘扬少林武术和促进中外文化体育交流作出了贡献。
德炎大师先后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访问教学,受到国际武术界高度好评。现任少林寺国际武术学院院长、登封市少林少年军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国际少林拳联合总会副秘书长等职。
释德虔
俗名王长青,男,生于1943年,原籍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王上村。自幼皈依少林寺,拜素喜和尚为师,赐法名德虔。跟恩师专习少林武术六年,又跟少林高僧德禅学习中医、针灸、气功等,跟永祥和尚学练达摩易筋经、八段锦、七十二艺、点穴、擒拿、硬气功等。1960年宁夏中医学校毕业,当年应征入伍,先后在新疆军区工二师十四团和伊利地区行医。1980年返回少林寺,从事武术研究工作。
1982年得到永祥和尚在少林寺火焚前复抄的《少林拳谱》四十八卷,开始从事少林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二十年来撰写了《少林拳术秘传》《少林十八般武艺》《少林武术精华》《少林百科全书》《少林气功秘集》等70多部少林武术专着,总计1800多万字,发行到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少林书王」。1992年荣获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优秀成果奖。
德虔法师1990?2004年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纽西兰、俄罗斯、加拿大等41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中外弟子多达八千人,可谓桃李满天下。现任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国际少林易筋经学会会长、国际少林联合会顾问团团长、少林寺国际武术学院常务院长等职。
第一章 武术概论
第二章 武术的内容
第三章 习武备要
第四章 武德修养
第五章 武术常用术语解释
第六章 武术教学与训练
第七章 少林寺历代着名武僧简介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与哲学、历史息息相关的方面。当我偶然间看到《少林武术理论》这本书时,我便被它所吸引。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侧重于介绍少林武术的具体招式和训练方法,例如如何练习罗汉拳、通背拳等等,从而帮助读者提升实战能力。然而,这本书的篇幅并没有过多地放在具体的招式讲解上,而是更侧重于对少林武术内在精神和哲学理念的探讨。 书中对“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等战略思想的分析,令我大开眼界。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古代兵法和禅宗公案,阐释了少林武术在应对危机和挑战时的智慧。它并非鼓励人们主动挑衅,而是强调在复杂局势中如何保持冷静,观察对手,然后在恰当的时机给予致命一击。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武术不仅仅是身体的力量,更是头脑的智慧和心性的修炼。这种将武术与智慧、策略相结合的视角,是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所难以比拟的。
评分我对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功夫一直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与寺庙、僧人相关的武术,总觉得它们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神秘感。因此,当我看到《少林武术理论》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并且充满了期待。我原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详细的武术教科书,里面会有各种拳法的图解,以及如何练习才能达到少林功夫的那种刚劲有力的效果。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 书中对“身心合一”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非仅仅讲解如何锻炼身体,更是强调了精神修炼的重要性。他通过对少林寺禅修文化的介绍,阐述了如何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提升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从而将这种精神状态融入到武术的练习和实战中。这种将身体锻炼与精神修养相结合的理念,让我意识到,少林武术的强大,并非仅仅在于其外在的招式,更在于其内在的强大。这种内外兼修的修炼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拿到这本《少林武术理论》之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它好像在打开一扇尘封已久的武学宝库。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厚重感,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本以为里面会充斥着各种招式图解和实战技巧,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并没有急于展示具体的拳法套路,而是将视角拉得很远,从少林寺的历史渊源、禅宗思想与武术的融合、以及武术背后所蕴含的哲学观入手。 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少林武术并非仅仅是身体上的较量,更是精神层面的修行。禅宗的“明心见性”、“当下即是”等概念被巧妙地融入武术的理解中,让我开始思考,每一次出拳、每一次踢腿,都不仅仅是为了击倒对手,更是对自我心境的磨练。书中引用的许多古代禅师的语录,配以对武术动作的哲学解读,读起来像是参禅悟道,又像是学习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这种深度和广度是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所缺乏的,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武术,尤其是像少林这样有着深厚底蕴的武术,是融汇了生活、修行和战斗的综合体。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硬桥硬马”的传统武术都抱有极大的好奇,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因此,当我看到《少林武术理论》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尽管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武术爱好者,但我的想象中,这本书应该会详细地讲解少林拳的各种套路,比如什么是什么拳,什么是什么腿,以及它们各自的实战应用。但实际阅读下来,这本书带给我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它更像是在为我剖析一种思想体系,一种文化符号。 书中对于“刚柔并济”的论述,让我对武术的理解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刚”和“柔”对立起来,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通过对少林寺历史上许多著名武僧的传说故事的解读,作者阐述了如何在看似柔软的动作中蕴含强大的爆发力,又如何在刚猛的攻击中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这种对武术内在逻辑的挖掘,让我开始认识到,少林武术的强大,并非仅仅体现在外在的招式上,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哲学思想。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动作迅猛、力量惊人的武术流派心生向往,尤其对少林功夫更是情有独钟。当翻开《少林武术理论》时,我本来设想的是会看到那些令人血脉贲张的打斗场面,或者是关于如何才能练就一身铜筋铁骨的秘籍。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直接切入到具体的拳法招式,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探讨“形”与“神”的关系,以及“力”的本质。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少林武术中看似简单却蕴含无穷变化的基本功,比如站桩、马步等,并将其与中医的经络学说、道家的吐纳之法相结合,从理论层面揭示了这些基础训练为何能达到强身健体、内外兼修的效果。 书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关于“意念”在武术中的作用,让我颇有感触。作者强调,真正的武术高手,并非仅仅依靠身体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运用高度集中的意念来驱动身体的每一个动作,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的境界。这种对“内功”的阐述,远比我之前理解的单纯的肢体训练要深刻得多。它让我明白,少林武术的精髓,在于将外在的技法与内在的精神融为一体,是一种高度和谐的修炼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