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墨的简洁、天人远隔的失子伤痛,追怀的蕴借,至情至性,可见陈义芝传承中文散文谱系的气质。他不仅是诗人,更是散文家。
二十年前他的散文即获四方奖誉,二十年后,他潜入命运深海,随波翻涌,以孤独而深刻的体验,为伦理悲喜作出知识系统般的注解。长文沉郁,小品峭拔,在参悟人生的哀凉中,透露一股幽韵,为当代最深情而雅重的书写。
本书特色
★本书封面由绘本作家几米绘图。
★〈异乡人〉、〈为了下一次的重逢〉等文,发表时感人热泪,广受赞誉。
作者简介
陈义芝
1953年生于台湾花莲,成长于彰化。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高雄师大中国文学博士。1972年开始创作散文与诗,为中坚代着名作家,曾应邀出席新加坡国际作家营,日本秋吉台国际艺术村翻译计划。现任联合报副刊主任,并于大学兼授现代文学课程。
已出版诗集、论着十余册,主编散文选多种。所着散文曾获教育部文艺奖、新闻局图书金鼎奖。近年新作传承中文谱系,发扬文化气质,以描写伦理悲喜的事件特受瞩目。
潜入沉船残骸处(自序) 003
辑Ⅰ
异乡人 015
运河边上 029
再别艾城 033
为了下一次的重逢 038
再见山门 048
你所不知的轨道 053
台北行 056
始见太鲁阁 063
中国人子 067
我的删节号 069
别后消息 072
与洪醒夫有关的记忆 079
附章:
宁波女子 083
试蹄的小马 088
小记邦儿 095
生在花莲 098
辑Ⅱ
钟表馆 109
金虫祭 110
流浪的狗 113
桃花蝌蚪 116
金鱼的巴夫洛夫实验 118
冬之光 120
钟上的小人儿 121
玄武岩守望 122
代 笔 124
书 缘 125
资料室之夜 127
误 读 128
热带鱼遐想 129
发光的泪水 131
山边那孩子 132
第一句话 134
火 山 135
无 心 136
千禧年 137
备忘手记 138
辑Ⅲ
不知不觉就开启了新天地 147
成长之书 150
蕉香与书香 154
到三民站下车 157
一九八○年代遗事 161
玉山手札 167
遇见柏林 174
泰北清迈、清莱山区行 182
赵玉老观音寺求签 193
春深的广州.一九九一 198
从漳泉来的 203
瑟瑟的风在低语 207
辑Ⅳ
她出现了 213
美丽的工作 217
一个指环 221
节 日 224
任 命 227
爱情这颗星球 230
向一口泉水走去 234
很蓝很蓝的对话 237
巴欧巴 240
附章:
水边札记 243
潜入沉船残骸处
上一本散文集《在温暖的土地上》,出版于一九八七年。明年就二十年了。
这段期间,我写诗,写杂文式的评论,也写学术论文。出版诗集五册,选注两册,学术论文两册。散文着墨不深。应蔡文甫先生邀请,散文选倒编了一些,例如:《散文二十家》、《散文教室》,及「新世纪散文家」书系十余册。分别撰写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成法立〉、〈谁是当代散文大国手〉、〈散文的传统〉等编序,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看法。二○○三年参加东吴大学「散文创作与时代感受」座谈发言,强调:愈是有个体感受的个人化散文,愈有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是「集体」的一个角落,是集体面相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这本散文,全写我熟悉的、立足的角落,套用美国当代女诗人亚德丽安.芮曲(Adrienne Rich)「潜入沉船残骸处」的说法,我去探查我的沉船残骸,看看沉在水下的船身和那些留下的宝藏。谁的生命角落没有沉船残骸?如果我们潜得够深,就能发现。
亚德丽安.芮曲说得好:
我要来目睹的是
船的残骸,而不是残骸的故事
事件本身,而不是传说的神话
我心目中感人的散文就是「船的残骸」、「事件本身」,我希望自己的散文也是。它可能是无声的阴影,可能是幽冥的暗夜,都是作者亲身经历,因而带有近乎知识系统的感性。
加拿大作家马格丽特.艾特伍(Margaret Atwood)在〈作家论写作〉,提出「与死者协商」这一论旨,同是为了透露吸引人而不为人知的另一世界的声音。
所谓「另一世界」,当然不是营营利害的现世,而是响着七弦琴音的生命之乡,大情大义的伦理、大悲大喜的命途。二十年如一梦,这是我最切切思索的主题,也是我认为最值得作家一窥究竟的领域。
中国先秦的散文,我一向当思想、历史材料读。文学散文,要以唐宋以后之作更富于创造,欧阳修、苏轼、归有光、袁枚,都是我写散文的活水源头。辑I勾勒感情长途的转折试炼,辑II写点滴在心的镜头启示,辑III写知性的感触、探访,辑IV写红媛与我,回扣辑I。贯串整本书的轴线是:缘与命。
缘与命是五十之年的我找到的一把梯子。我踩着梯子下到深海,打捞可用的或可纪念的时光残骸,发出一些脆弱的讯息,献给一起跋涉的人。
二○○六年八月二日写于台北
读《为了下一次的重逢》,我仿佛置身于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之中,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涛汹涌,而我,就是那个在河面上漂流的旅人,跟随故事的起伏,体验着人生的种种滋味。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等待”的描绘。这种等待,不是被动的消磨时光,而是一种积极的付出,一种对未来的信念,一种在孤独和考验中不断成长的过程。书中的人物,为了“下一次的重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经历了分离的痛苦,也品尝过孤寂的滋味,但他们从未放弃心中的那份执着。这种执着,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一种即使历经沧桑,也依然愿意守护的决心。作者在描写情感时,非常克制,却又充满了张力。他并不刻意煽情,而是将情感隐藏在日常的细节中,隐藏在人物的眼神里,隐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中。这种“留白”式的表达,反而更能触动人心,让读者去体会,去感受。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爱的史诗,它让我们明白,生命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等待,去守护。
评分读完《为了下一次的重逢》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旅程,情绪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起伏不定,有时候为角色的遭遇而心痛,有时候又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作者的文笔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感波动,并将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于情感的刻画尤其到位,那种深沉的爱意,那种无法言说的思念,那种对未来的期盼,都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几个女性角色,她们的坚韧、独立和对爱情的执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不像一般故事里那样完美无缺,而是有着自己的缺点和迷茫,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她们显得更加真实,更加 relatable。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女性朋友的影子,也看到了我自己曾经的影子。故事的结构也很巧妙,通过多条线索的并行推进,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一个令人惊叹的高潮。每一个伏笔都埋得恰到好处,每一次转折都来得令人措手不及,但细细想来,又都在情理之中。这种叙事手法,让我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所传达的关于爱与重逢的主题,在当今社会更显得弥足珍贵。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去等待、去守护的情感。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评分我不得不说,《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一种久违的阅读的“沉浸感”。不是那种囫囵吞枣式的快速翻阅,而是那种一页一页地细细品味,甚至会反复阅读某几句话,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份深意。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他笔下的角色,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是配角,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存在的意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男性角色的刻画,他们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霸道总裁”或“暖男”,而是有着自己的挣扎、脆弱和成长。他们会犯错,会迷茫,但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改变,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这种真实感,让我觉得他们就像我身边认识的人一样,让我能够感同身受,也能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示。书中的情节设置也相当考究,不是为了制造冲突而强行设置,而是自然而然地从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发展中涌现出来。每一次的转折,都显得合情合理,却又总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尤其是关于“重逢”的部分,作者处理得非常细腻,不是简单地让人物再次相遇,而是通过各种巧合和努力,让这次重逢充满了宿命感和仪式感。读到最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为书中人物最终能够获得幸福而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这本书的名字就自带一种诗意,一种对未知的期盼,也一种对过往的追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灵旅行,从迷茫到坚定,从痛苦到释然。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笔下的角色,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立场和无奈,也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和缺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存在,而是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她们在爱情中勇敢追求,也在生活中坚韧前行。书中的情节,并没有太多狗血的桥段,更多的是生活化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却能勾勒出人物之间深刻的情感羁绊。尤其是“重逢”的铺垫,作者处理得非常细腻,不是那种刻意的安排,而是通过一些机缘巧合,一些心灵的感应,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期待那一刻的到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舒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理解、关于救赎的故事。它让我明白,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次的别离,或许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而每一次的等待,都将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评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感,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一种对过往的释怀,也可能是一种赎罪。而《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这本书,恰恰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描摹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时所使用的语言,那种细腻,那种精准,仿佛他能洞察人心最隐秘的角落。读这本书,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进去,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那些曾经的错过,那些因为误会而产生的距离,那些在等待中逐渐消耗的青春,都仿佛在我眼前一一重现。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即使经历了重重磨难,书中的人物从未放弃对“重逢”的希望。这种希望,不是盲目的等待,而是积极的努力,是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是对爱的坚定信念。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重逢,不是简单的相遇,而是两个人在各自的旅程中都变得更好,然后以更成熟、更完整的姿态再次走到一起。书中关于成长的描写也同样出色,每一个角色都在经历中蜕变,都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坚定,这种循序渐进的改变,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韧性和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疗愈,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它让我相信,即使有过遗憾,也终将迎来美好的相遇。
评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这本书,它就像一本珍藏在心底的日记,每一页都承载着不为人知的心事,每一次翻阅,都会勾起一段深刻的回忆。我最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那种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捕捉,让我觉得书中的人物就站在我的面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让我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错过”的描绘,它不是简单的遗憾,而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心底逐渐沉淀的酸楚。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瞬间,那些因为年轻的冲动或误解而错失的良机,都在作者的笔下被放大,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然而,这本书并非一味地沉溺于过去的伤痛,它更多的是关于如何面对“错过”,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好准备。书中的角色,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缺点和执念,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成长才显得尤为珍贵。我看到了他们如何一点点地放下过去的包袱,如何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恐惧,如何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渴望的未来。这种成长的过程,让我深受鼓舞。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娓娓道来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它让我思考,也让我相信,生命中所有看似无心插柳的相遇,或许都是为了那一场注定的重逢。
评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这本书,给了我一种置身于旧时光的感觉。那种慢悠悠的节奏,那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仿佛是泛黄的老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所使用的“细节法”。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人物是怎样的,而是通过他的穿着打扮、他的言谈举止、他对待事物的态度,一点点地让你去拼凑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塑造方式,让人物更加立体,更加真实,也更让我愿意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书中的情节设计,更是充满了宿命感。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那些擦肩而过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是精心安排的伏笔,为最终的“重逢”埋下了深深的根基。每一次的误会,每一次的分别,都让我为角色捏一把汗,又期待着他们能够冲破一切阻碍,再次相遇。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缘分”这两个字。它不仅仅是运气,更是一种长久的经营和深刻的懂得。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重逢,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经风雨后,依然能够认出彼此,依然能够坚定地走向对方。
评分不得不说,《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这本书,在情感的描绘上,真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它不像有些作品那样,上来就给你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将情感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让你在不经意间,就被角色的情感所打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纠结和矛盾的描写。在“重逢”的这条道路上,角色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也会在内心经历激烈的挣扎。但正是这些挣扎,让他们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具有人性的光辉。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现实的压力下,依然坚持心中的爱;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自我怀疑中,重新找回自信;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过去的阴影里,勇敢地奔向未来。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让我觉得,他们就是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烦恼和渴望。书中的情节安排也非常巧妙,每一次的相遇和分离,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有起有伏,有笑有泪。而“重逢”的到来,更像是这场舞蹈最华丽的谢幕,让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得到了最美好的回报。这本书,让我相信,即使生命中有遗憾,也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
评分这本书名《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光是读出来,就让人心里泛起一阵暖流,又带着点淡淡的忧伤。我承认,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这个名字,它勾起了我太多关于离别、等待和再会的记忆。在这个步调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即时通讯,习惯于分秒不差的约会,却好像渐渐遗忘了那种需要漫长等待,甚至可能错过一切的重逢。我想,这本书或许就是在提醒我们,生命中有些相遇,是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过程的洗礼,才能真正抵达彼岸,才能让下一次的重逢,变得意义非凡,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信仰。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结局,更是一段旅程的起点,一场关于爱的追寻,一次关于灵魂的契合。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的人物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才需要如此深沉地“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而努力。是误会?是距离?是时间?还是命运的捉弄?每一个字眼都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让我对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好奇,也对故事的走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带我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在那份纯粹的情感之中,感受那种深刻的羁绊,那种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的力量。我知道,好的故事总是有魔力的,它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在感动之余,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曾经的错过与珍惜。这本书,我预感,会是这样一本能触动人心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为了下一次的重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夏日午后的一杯冰镇柠檬水,清爽解渴,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酸涩,让人在畅饮之余,回味无穷。作者在叙事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技巧。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将故事碎片化,通过不同时间、不同视角的穿插,一点点地拼凑出全貌。这种叙事方式,一开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跳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每一个碎片都至关重要,都串联起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尤其是关于“重逢”的铺垫,作者处理得非常巧妙,不是那种“突然遇见”的戏剧性,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线索,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安排,让读者在心底默默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慢热型”的叙事,它更能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让每一次发现都成为一种惊喜。书中的对话设计也堪称一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字字珠玑,蕴含着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很多时候,我会被一句简单的对话所打动,因为我能从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纠结和渴望。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和解、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人生或许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坚持,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那一次“重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