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与选举」一书,乃针对二者的核心议题来论述,且射准台湾这个政治系统的演化,捉住不同历史时刻的情境,铺陈演化的经纬,现象形成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
掌握政党这个次级政治系统,在民主深化及巩固工程上所要有的作为;选举这个决定政党职司执政与监督的角色,区辨对应角色的履践,乃是本书关切的核心旨趣所在。
作者简介
林水波
现职:台大政治系教授
行政院研考会研究委员
学历: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政策博士
经历: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教授
总统府政府改造委员会委员
人事行政局研发会委员
专业领域:
政策论坛、组织理论、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
冲突管理、选举制度、直接民主等
着作:宪法政治学、弃保政治学、公共政策新论、选举与公投
政府再造、组织理论、制度设计等专书
并于国内主要期刊及研讨会发表论文近百篇
第一篇 政党
第一章 认识政党的多元面向
第二章 台湾政党的政治困境
第三章 政党轮替早熟症
第四章 党政关系健全化
第五章 党主席推动领导之轮角色
第六章 政党的选举责任
第二篇 选举
第七章 选举的是非与突围
第八章 选举十诫与治理
第九章 千禧年大选宋楚瑜败选的原因
第十章 异例滋生典范移转:台湾立委选制的变迁
第十一章 选举实力指数与妥适提名原则
第十二章 从团体盲思解析花莲县长补选
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分析,又不乏轻松的幽默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作者对于政党如何建立其意识形态,如何吸引年轻选民,以及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保持其吸引力,都给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选举策略时,不仅仅关注“赢”与“输”,更重要的是探讨了政党在选举过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影响。书中对“国家认同”在台湾政党政治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政党如何在这个议题上进行攻防,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顾问在对话,他能够将复杂的政治现象解释得清晰易懂,并且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民主政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书名:政党与选举 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台湾的政治生态。刚拿到手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偏向学术、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没想到读起来却像是在听一位资深媒体人或政治观察家娓娓道来。作者的叙述非常生动,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深入剖析了各个政党如何在选举中崛起到衰落,又如何在一轮又一轮的选战中调整策略、巩固势力。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政党轮替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台湾民主化进程中,政党力量的此消彼长是如何一步步塑造了今天的政治格局。他特别强调了社会运动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网络媒体兴起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如何深刻影响了选民的投票行为。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高处,俯瞰了台湾几十年来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对那些曾经熟悉又模糊的政治事件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作者的语言功底也很扎实,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让即使对政治不太感兴趣的读者也能被吸引。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思考良多的书籍,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政党运作和选举技巧,更触及到了台湾民主制度的深层问题。作者对于不同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描写,以及他们在面对重大议题时的策略选择,都展现了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一面。我特别喜欢作者分析不同选举制度对政党结构影响的部分,从比例代表制到多数决制,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可能引发政治版图的巨大变动。书中对于“派系政治”和“地方派系”在政党发展中的作用,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理解了为何有些政党能够长期保持其在特定区域的影响力。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媒体与政党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政治人物如何利用媒体塑造自身形象和攻击对手,这一点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尤为重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次选举的背后,都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意识形态的较量,也让我对未来的政治发展多了一份审慎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台湾的政党和选举。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政党视为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政党转型时,对“世代交替”和“本土化”这两个概念的深入探讨。他认为,成功的政党必须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吸纳新血,并且在意识形态上做出调整,才能在激烈的选举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书中关于“地方派系”如何与中央政党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选举结果的分析,也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对于“民粹主义”在台湾选举中的表现,以及其对政治生态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台湾的政党与选举,需要跳出单一的视角,从多个维度去综合考察。这是一本能够拓宽视野、深化思考的好书。
评分这本《政党与选举》简直就是一本台湾政治的“百科全书”,内容详实,观点独到。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台湾政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所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作者对国民党和民进党这两个主要政党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他不仅关注了台湾本土政党的演变,还巧妙地将外部因素,比如两岸关系、国际政治格局等,融入到政党发展和选举策略的分析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小党生存空间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特定议题上的定位,以及如何吸引特定族群的支持。书中对选举过程中的各种“潜规则”和“非理性因素”的描写,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现实的认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