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排除法则乃美国刑事审判实务所发展出最重要法则之一,借由排除不法取得之证据,资为刑事被告人权保障之有效机制。各国法制均竞相仿傚继受,我国亦然,于民国九十二年九月一日施行之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之四明文採之。
本书即以证据排除法则为研究轴心,体系分明,论述深入浅出,并佐以实例解说,浅显易懂,旨在提供我国检、警、审、辩各方深入暸解美国审判实务如何透过缜密程序规范,适用证据排除法则之各种面向,并借由详实理论分析及近一世纪来美国司法实务经验,宏观思辨该法则兴衰之症结,让刑事司法四大要角透澈检视该法则对违法侦查行为之吓阻功效及以排除法则作为吓阻不法之成本效益,俾为我国司法实务运作之殷鑑,期能善加审酌人权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维护,妥当适用证据排除法则。
再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绪 论
壹、导 言/3
贰、刑事诉讼法宪法化潮流/3
参、我国刑事诉讼法之重要变革/5
肆、论述主题/10
第二章 美国证据排除法则之沿革
壹、导 言/15
贰、英国习惯法传统法则之继受与变革/15
参、证据排除法则之理论依据/16
肆、证据排除法则之发展/18
伍、证据排除法则在美国刑事诉讼法之地位/20
第三章 证据排除法则之适用
壹、导 言/25
贰、非法搜索扣押之证据排除/26
一、合法逮捕之附带搜索/ 31
二、同意搜索/ 34
三、行进中机动交通工具之搜索/ 36
四、毋须搜索即可扣得之证据─「目击法则」/ 38
五、从第四增修条款保护场域外扣得之证据
─「公开场域法则」/ 41
六、私人搜索/ 43
七、暂管车辆之搜索/ 47
八、盘 查/ 49
参、违法通讯监察之证据排除/ 51
一、违法通讯监察所获资料之法律评价/ 52
二、联邦通讯监察法之重要规定/ 54
三、通讯监察法施行绩效评析/ 62
肆、不法取供之证据排除/ 63
一、任意性法则/ 64
二、迟延移送法则/ 69
三、米兰达法则/ 71
伍、/违反强制自证己罪及其相关规定之证据排除/102
一、不自证己罪规定之适用范围/102
二、可否评论「拒绝陈述」之界限/104
陆、违反正当法律程序之证据排除/106
一、正当法律程序之意涵/106
二、违反正当法律程序之适例/107
三、小 结/108
柒、侵犯被告辩护权之证据排除/108
一、刑事被告辩护权之保障内涵/109
二、被告享有辩护权之时机/109
三、辩护人在侦查程序之角色/110
第四章 毒树果理论之运用及其限制
--衍生证据之排除与例外
壹、导 言/115
贰、衍生证据之排除/116
参、衍生证据排除之例外/118
一、「独立来源管道」之例外/118
二、「必然发现」之例外/123
三、「污点涤除」之例外/126
四、「出于善意」之例外/150
第五章 证据排除法则于其他附随程序之适用
壹、导 言/163
贰、弹劾证言程序/163
参、大陪审团调查程序/167
肆、量刑听证程序/167
伍、撤销假释听证程序/168
陆、少年感训程序/168
柒、驱逐出境听证程序/169
第六章 得主张证据排除之适格当事人
壹、导 言/173
贰、基本法则/173
参、变形法则/174
一、加州型之规定/175
二、美国法学会模范法典型之规定/175
肆、具体案件适用之评析/177
一、自白案件/177
二、搜索、扣押案件/178
三、监听案件/184
伍、「当然适格」法则之存废/185
第七章 证据排除法则之实务运作
壹、导 言/193
贰、提出请求之程序阶段/193
一、提出时期─审理制vs.审前制/194
二、提出程式─口头vs.书面/196
三、逾期提出之法效及其救济/196
四、驳回请求之救济─当然上诉vs.保留上诉/198
参、举证责任之分配/199
一、一般原则/199
二、搜索扣押之情形/203
三、自白之情形/210
四、指认之情形/213
肆、举证程度之标准/215
一、一般原则/216
二、自白之排除/218
三、搜索扣得证据之排除/221
四、指认之排除/223
伍、证据排除之裁决程序/224
一、争议之裁决者─法官vs.陪审团/225
二、陪审团不应在场/230
三、被告受反诘问事项有所限制/232
四、不完全适用严格的证据法则/234
五、被告之对质诘问权受限制/236
六、被告之强制性传票权受限制/237
陆、证据排除裁决之程式及其效力/239
一、裁决之形式─要式vs.不要式/239
二、裁决职能之分工─地方法官vs.治安法官/240
三、裁决之效力/243
第八章 证据排除法则之思辨
──美国法制之借镜
壹、导 言/253
贰、绪 论/254
一、超法系之证据排除法则/254
二、我国之证据排除法则/255
三、我国证据排除法则之疑义/260
参、证据排除法则之意涵/262
一、法则之原始/262
二、意涵之扩充/264
三、意涵之再扩充/265
肆、证据排除法则之发展/265
一、由联邦法则而成全国法则/265
二、联邦发展阶段/265
三、各州发展阶段─证据排除法则联邦化/283
伍、证据排除法则之衍生法则及其例外法则/295
一、证据排除之衍生法则─毒树果理论/295
二、证据排除衍生法则之例外/297
陆、证据排除法则之限缩/312
一、限以公权力(State Action)之行使为
适用客体/313
二、限定权利受侵被害人为主张主体/316
三、限在审前预备程序主张/317
四、「善意信赖」之排外适用/318
柒、总 结/327
一、法则之兴衰史/327
二、法则之存废论/328
三、法社会人文观之思辨法/329
四、永续的理性中庸法则/330
五、法则主要论据及批判/330
六、我国法制之借镜/333
第九章 总 结
壹、导 言/339
贰、美国刑事审判证据排除法则理论体系完备/339
参、违法搜索扣押之证据应予排除/340
肆、违法通讯监察之证据应予排除/340
伍、违反取供法则之陈述证据应予排除/341
陆、违反正当法律程序之证据应予排除/341
柒、侵害辩护权之证据应予排除/341
捌、违法证据之衍生证据亦应排除/342
玖、衍生证据之排除设有例外/342
拾、证据排除法则亦适用于准刑事审判程序/342
拾壹、主张证据排除须为适格当事人/343
拾贰、证据排除原则上须于审前预备程序
提出请求/343
拾参、证据排除事由之举证责任分配应视情形
而定/343
拾肆、证据排除事由之举证程度採低标为原则/344
拾伍、证据排除之争议事项应由法院认定之/344
拾陆、证据排除之裁决程式以书面裁定为宜/345
拾柒、证据排除之裁决可拘束同案诉讼程序/345
拾捌、证据排除之裁决未必拘束他案诉讼程序/346
拾玖、对执法人员之叮咛/346
附 录
关键词汇定义中英对照表/351
本书引用美国法院相关判决一览表/357
本书引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重要判决节录汇集/365
参考文献/425
序
本书首度付梓迄今,匆匆已逾二年。在此期间,屡蒙热心读者,识者或不识者,不吝指教,鞭策、鼓励之声,不绝于耳,告称本书确有裨益我国审判实务之酌参,欢欣、感动之余,尤懔然于各界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下称本法)採行证据排除法则之重视与殷望,使作者奋力撰写本书之初衷,获得超乎个人想像的丰厚回馈,感念满怀。 本书初版,实为因应本法採行证据排除法则借镜之用,爰特以该法则原创之美国法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际运用情形作为论述主轴,着重该法则本身之实体部分,对于该法则在诉讼程序中如何实际运作,则略而未论。对此,作者一直怀着有欠圆满之感。 兹有鑑于本法对于该法则之配套程序规范,仅粗略地于第273条第1项第4款、第2项及第4项等规定,有关证据能力之争议事项得于准备程序处理之,其经依本法规定认定无证据能力者,则不得再于审判期日主张之,而有关证据能力之处理,仅由书记官记明笔录,无须以正式的裁定为之,相关程序规范,极为简陋,以致现行审判实务适用证据排除法则时,已滋生诸多程序疑义。乃趁本书再版之际,特择有关提出证据排除主张之程序阶段、各种证据排除情形之举证责任分配及其举证程度之标准、法院裁决证据排除之程序,与裁决之程式及其效力等本法欠缺明文规定之重要程序规范事项,增列插入为本书第七章,详论美国联邦及各主要州之实务运作模式,并试加比较分析各类型程序规范模式,臧否其优劣,针砭其良窳,一方面冀望弥补初版之不足,他方面亦可借供本法日后修补之张本。
又证据排除法则自1914年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判决例创设以来,迄今已历九十年,但观其效用,竟不盛反衰,缘由安在?颇值深思明辨。作者复以「证据排除法则之思辨」为题,对该法则再作更深入之思索批判,以该法则原创之美国法理论与实务为张本,从该国法制发展史及其法社会人文哲学思想之角度观照,详细解析联邦最高法院各个不同时期大法官间之论辩,借资探索该法则兴衰之症结所在。从此思辨过程获知,该法则之所以由盛而衰,悉归因于其法理论据始终飘浮不定,经常在「宪法所要求之法则,应定位为『宪法法则』之一」与「单纯的证据法则,该视为一般的『审判规则』之一」两者之间,徘徊游移。本法虽明文继受该法则,惟其法理依据仍有未明,因而,司法审判实务,各级法院判决经常各自表述,莫衷一是。作者草成本文,乃在衷心期盼,我国允宜以美国经验为殷鑑,尽速再从立法或司法层面着手,明确表态,定位该法则之法理属性,庶几免蹈美国法制覆辙。因此,再版本书,特附录于后,资为作者对证据排除法则之总评,以飨同道。 本书之初版及再版,幸蒙元照出版公司鼎力协助,乃使本书无论在内容编排及封面设计,得以令人一新耳目,吸引读者注目,居功厥伟,谨表谢忱。 兹欣喜本书二版问世,特缀以上数语,再为之序。
林辉煌 谨识 2005.09.07
坦白说,起初我对一本深入探讨“证据排除”的法律著作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我总觉得这类话题会比较枯燥。但读了这本《论证据排除:美国法之理论与实务》之后,我完全改观了!作者的写作功力非常了得,他能够将一个看似复杂的法律概念,讲解得既严谨又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他运用大量的真实案例来支撑理论分析,这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证据排除原则在法庭上的实际应用。比如,书中对“好意推定”(good faith exception)的详细讨论,就让我理解了,并非所有非法获取的证据都会被排除,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执法人员善意行为的考量。同时,作者也没有回避证据排除原则所带来的争议,他客观地呈现了支持和反对该原则的各种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辩析。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我对证据排除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法律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关于“司法公正”的深入对话。它促使我思考,在追求犯罪侦查效率和保障公民权利之间,法律应该如何权衡。
评分刚拿到这本《论证据排除:美国法之理论与实务》,真的像挖到宝藏一样!我对美国法里的证据规则一直都很有兴趣,尤其是证据排除原则,它在很多重要的判例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我一直好奇,为什么美国法庭有时候会排除看似很有力的证据?这背后的法理基础是什么?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心。它不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证据排除原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还详细阐述了像“毒树之果”理论(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 doctrine)等核心概念。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梳理,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案件中最高法院的判决,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现证据排除原则是如何在实践中被解释和适用的。比如,书中对Mapp v. Ohio案的剖析,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不可搜查”原则的延伸及其对证据合法性的影响。同时,对于一些例外情况,如“独立来源规则”(independent source doctrine)和“必然发现规则”(inevitable discovery doctrine)的介绍,也让我对证据排除的界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又不失可读性,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美国法有初步了解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既感到充实,又不至于过于晦涩。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起点,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评分这本《论证据排除:美国法之理论与实务》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令人振奋的法律书籍之一。作为一名对法律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美国法中那些看似“反直觉”的规则特别感兴趣,而证据排除原则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规则,而是深入挖掘了规则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背景。作者通过对美国宪法第四、第五、第六修正案等基本权利的解读,清晰地阐释了证据排除原则的宪法基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自动推论”原则(per se rule)和“合理性”标准(reasonableness standard)的比较分析,这让我对不同情境下证据排除的适用有了更清晰的界限。此外,书中对“诱捕”原则(entrapment)和“主动披露”原则(voluntary disclosure)等相关概念的介绍,也为我理解证据排除的复杂性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法条汇编,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见的法律导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美国刑事诉讼的理解,以及对“法律如何保护个体权利”这一议题的思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研究美国证据排除原则的必读之作。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最能体现其价值理念的就是证据规则,而证据排除原则,无疑是美国刑事司法中一个非常独特且具有争议性的设计。本书作者对这一原则的梳理可谓是面面俱到,从最初的源起,到一步步演进,直到如今的复杂面貌,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对各项原则背后哲学思考的探讨,比如“惩罚犯罪者”和“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张力。书中对“合理怀疑”标准以及“搜查令”要求的深入分析,让我对非法搜查和扣押是如何被界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不只是罗列法条和判例,更重要的是,它尝试去解释这些规则“为什么”存在,以及它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带来的“后果”。举例来说,书中对于“实际有效性”和“假设有效性”的区分,以及对“同意搜查”这一例外情况的细致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理解证据排除,不仅仅是理解一项技术性的法律规则,更是理解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所保障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体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
评分这本《论证据排除:美国法之理论与实务》实在是太棒了!它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美国刑事司法体系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运作机制。我一直对“正当程序”和“人权保障”在司法中的具体体现感到好奇,而证据排除原则正是其中最直接、最触动人心的部分之一。本书的叙述非常清晰,从基本概念入手,层层深入,让我这个对美国法不是特别熟悉的读者也能很快跟上节奏。它不仅讲解了证据排除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要排除非法证据,以及这一原则对整个司法公正可能产生的影响。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正当程序”原则(due process)在证据排除中的作用的分析,以及它如何与宪法权利相结合,形成一道保护公民免受国家不当干预的屏障。书中列举的案例,比如对“附带救济”(exclusionary rule)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各种情况下的例外,都解释得非常透彻。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在追求“事实真相”和“程序正义”之间,美国法是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这本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洞见,让我对美国法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