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

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日本政治
  • 政治体制改革
  • 派阀政治
  • 官邸主导
  • 1990年代
  • 政治分析
  • 日本研究
  • 政治学
  • 改革史
  • 权力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90年,对日本的政治有什么时代意义?作者分析:这个分水岭之前,日本强调自民党内部「派阀均衡」的共识决与政策利益分配模式;在这之后,则转型为首相发挥政策领导权的「官邸主导型」,并透过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宪法修改等议题的讨论,日本政治体制开始走向「小政府,强国家」的趋势。

  作者透过这种转变过程、前因后果及其未来发展的分析,在整个日本研究的学术范畴里,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了解当代日本政治运作极精采的好书。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供书名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聚焦于日本政治体制改革的更广泛背景、相关历史脉络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关键议题,但不包含您特定书籍《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中的具体论述。 --- 图书名称: 《重塑权力格局:战后日本政治生态的演变与挑战》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二战后日本政治体制的内在结构性变迁,特别关注在特定历史节点上,权力重心如何进行转移与再分配。我们不以某一特定十年作为唯一的观察窗口,而是从宏观视角审视日本政治如何从战后的重建时期,逐步走向结构性改革的复杂阶段。 第一部分:战后体制的基石与脆弱性 本书首先回溯了1955年“保守联合”的达成,以及由此形成的被广泛称为“一党优位”的政治格局。这一时期,自民党凭借其内部的稳定机制和与官僚体系的紧密合作,构建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权力网络。我们详细考察了这一体系赖以维系的几个核心支柱:首先是基于地方派系的资源分配网络,即所谓“金权政治”的运作机制,它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源调配,确保了政治权力的代际传递与区域平衡;其次,探讨了“政官关系”的深度融合,即高度专业化的官僚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所扮演的无可替代的角色,以及这种合作如何保障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本书也指出,这一稳定结构内部潜藏着深刻的矛盾与脆弱性。过分依赖派系政治导致了政治决策的效率低下和对民意的疏离,同时,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和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权力分配模式开始面临来自社会内部的巨大压力。例如,持续的腐败丑闻和对地方公共工程的过度依赖,使得公众对“永恒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第二部分: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结构性重塑 进入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日本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震荡。这种经济层面的危机,不可避免地传导至政治领域,成为推动体制变革的强大外部动力。本书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政治精英们尝试进行的几组关键调整,这些调整不仅限于选举制度的微调,更涉及国家治理哲学的转变。 我们考察了围绕“非自民党联合”和“桥本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内涵。改革的口号往往指向透明度、问责制和效率的提升,但其实质是在既有的权力主体之间进行利益重组。例如,我们分析了地方分权运动的兴起,它在理论上旨在削弱中央集权,但其实际效果如何在不同地区和权力派系之间产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书中探讨了公共行政领域如何应对“去管制化”的压力,以及这些努力在多大程度上触及了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 第三部分:权力中枢的转移与新的治理模式探索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焦点置于国家权力中枢的相对位移。我们观察到,随着派系传统影响力的衰退,权力开始向一个更集中的机构寻求整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矛盾和国际环境。 这一转移不仅仅是简单的权力回收,更是治理逻辑的根本性变化。我们深入探讨了内阁(特别是内阁官房)在政策统筹和危机管理中角色的增强,分析了这种“行政主导”的强化趋势是如何在政治层面获得了合法性支撑,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国会立法职能的实际运作。书中的案例研究涵盖了诸如金融监管体系的重塑和邮政民营化等重大议题,这些议题都体现了决策权如何从传统的党内派系或特定的省厅之间,向更具执行力的行政中心集中。 此外,我们还关注了媒体环境和公民社会在权力重构过程中的作用。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传统政党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参与的多元化,但也同时带来了民粹主义叙事的兴起和政治极化的潜在风险。 结论:未竟的改革与持续的张力 总结而言,《重塑权力格局》试图描绘一幅战后日本政治体制在遭遇历史性挑战时,所进行的痛苦、渐进且充满张力的自我调整过程。改革从未是一蹴而就的,权力的真空总是被新的结构所填补。本书认为,理解当代日本政治的运作逻辑,关键在于把握不同权力主体(派系、官僚、内阁、国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如何被打破、重建,以及这种新的平衡在未来仍将面临的挑战。这本书为对东亚政治结构、比较政府研究以及后工业化国家治理模式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分析视野。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绪论
1. 研究动机
2. 研究目的
3. 相关文献整理
4. 研究架构
5. 章节安排
 
第1章 日本政治体制的整体性分析
1. 日本政治体制之整体性特质
2. 「发展型国家」理论之分析
3. 日本「发展型国家」之转型
 
第2章 「派阀均衡」的行程与瓦解
1. 自民党「派阀政治」之评析
2. 在野党的转变
3. 小泉政治改变日本政党政治
 
第3章 国会问政制度的改革
1. 宪法规定的国会问政制度
2. 日本的朝野协商机制
3. 国会问政制度的改革
 
第4章 众议院选举制度之改革
1. 中选举区制与金权政治之评析
2. 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的辩论
3. 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的效应
 
第5章 中央行政体制之改革
1. 日本决策体制之评析
2. 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辩论
3. 中央行政体制改革之影响
 
第6章 日本地方分权化之改革
1. 地方分权化改革的背景
2. 地方分权化的改革进展
3. 地方分权化的评析
 
第7章 日本讨论宪法修改的争论
1. 日本讨论「宪法修改」之背景
2. 日本讨论修改「非战条款」
3. 日本修改「非战条款」的战略意涵
 
结论
 
图表目录

1. 1955年体制之政治对立轴
2. 自民党一党支配下的政商网络关系
3. 1990年待政治改革之政治对立轴
4. 日本新的中央行政省厅架构
5. 日本众议院与参议院之比较
6. 日本政治铁三角(国会)族议员、(政党)族议员、(政党)政务调查会、(行政)省厅之关系
7. 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体的责任分摊
8. 日本地方自治体主要收入之比率
9. 日本地方自治体主要支出之比率
10. 日本主要行政机构对「三位一体」改革之观点
11. 1990年待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年表
12. 日本内阁解散国会,提早举行大选之事由
13. 自民党获得众议员席次与席次比率之比较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的书名,光是读起来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学术气息,也勾起了我不少好奇。1990年代的日本,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经济泡沫破灭后的阵痛,政治上的动荡不安,以及社会思潮的转变,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很感兴趣的议题。书名中的「派阀均衡」和「官邸主导」这两个概念,立刻就点出了一个核心的转变过程,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剖析这种权力结构的演进。尤其是在台湾,我们也经历了类似的政治转型,从过去强调集体领导到如今总统权力日益凸显的局面,日本在90年代的经验,或许能提供一些重要的参照和启示。我很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外在因素,促使日本政治从过去那种相对分散、强调派阀制衡的模式,走向了更集中的官邸领导体制?这个过程的驱动力,是经济压力,还是社会期待?抑或是政治精英们的主动改革?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扎实的论据和细致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转型背后的复杂性。

评分

《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这个书名,让我在翻阅时就有一种预感,这本书将要揭示的是日本政治版图上一场深刻的权力转移。1990年代,对于许多亚洲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充满剧变的时代,而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的政治动荡,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书名中「派阀均衡」这个词,总能勾勒出过去那种充满人情味、利益交换的政治图景,而「官邸主导」则显得更为强势和集中。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政治模式联系起来,并清晰地阐述其演变的过程?是哪些深层次的因素,比如选战的资金问题、媒体的介入,或是国际环境的变化,共同促成了这场改革?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佐证作者的观点,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场政治体制改革的冲击力。对于台湾这个同样在亚洲区域内积极寻求自身政治定位的社会而言,日本90年代的经验,或许能提供不少有益的参考。

评分

读到《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这个书名,就让我联想到过去阅读一些关于日本政治的书籍,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窥探其内在的运作逻辑。90年代的日本,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经济的停滞、政治的不稳定,都像是催化剂,加速了许多改革的进程。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对于「派阀均衡」的描述会是怎样的?是那种充满人际网络、利益交换的政治生态吗?而「官邸主导」的出现,又意味着怎样的权力集中?这是否也伴随着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决策效率的提升,但同时也可能牺牲了某些多元的声音?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东亚政治的台湾读者,我深切体会到政治体制的演变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本在90年代的这场改革,其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或文化根源?作者又是如何从历史、制度、社会等多个维度来解释这场改革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打破我以往对日本政治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这个曾经的亚洲巨人。

评分

光是看到《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这个书名,就觉得这本书一定不是泛泛之辈,而是要深入探讨日本政治一个关键时期、一个重要议题。1990年代,对日本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十年,经济上的停滞、社会结构的调整,都对政治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书名中直接点出的「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的转变,无疑是这个时期政治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对「派阀均衡」的运作机制一直很好奇,它究竟是如何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又在怎样的压力下开始瓦解?而「官邸主导」的出现,又带来了怎样的权力格局变化,对日本的政策制定、政治决策效率以及政府的问责机制,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扎实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来解答这些问题。作为一位对日本政治抱持浓厚兴趣的台湾读者,我深信这本书的分析,对于理解日本现代政治的发展轨迹,乃至对我们自身政治体制的思考,都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

《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这个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90年代日本政治的浓厚兴趣。那个时代,对于我们台湾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看着日本经济的辉煌,也跟着感受泡沫破灭后的失落。而政治上的变动,似乎更是扑朔迷离。书名中的「派阀均衡」,让我想到过去政治人物之间的结盟、角力,那种精细的平衡艺术,想必牵涉到无数的细节和算计。而「官邸主导」,则暗示着一种权力的重新洗牌,一种更有效率,但也可能更具争议的政治运作模式。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和张力的?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日本政治生态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变?是通过宪政改革,还是通过选举制度的调整,或是其他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运用严谨的学术方法,来梳理这些错综复杂的脉络,并最终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本政治的书,更可能是一扇了解东亚政治演变的重要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