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源流导览》按时间顺序分为七章。介绍中古时期多元的语言以及文类。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以及抒情诗的演变。十七世纪女性主义、父权和国族议题的盛行构成主要的篇幅。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则着重于描写散文与长篇小说和喜剧的复兴。浪漫时期的英诗,维多利亚时期长篇小说及叙事诗、成就非凡的女性小说家和诗人。二十世纪前半,意识流小说和戏剧,以及下半叶,殖民、性别、族群、阶级的议题的活跃,更增加了文学主题的多样性。
本书特色
本书集结了十位国内外文系教授之力,以文学作品为经,历史发展次序为纬,深入浅出地介绍自中古时期至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学。
作者简介
苏其康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曾任该校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及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会长。专长为英国中古暨文艺复兴文学、文学与宗教。近着有《欧洲传奇文学风貌》(2005)。
蒋筱珍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英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兼任主任秘书。研究专长为莎士比亚、英国文学、文艺复兴戏剧、美国文学、女性主义。目前研究 Lady Mary Wroth 及 Richard Brome, 有关论文多发表于「英国前现代时期研讨会」。
王仪君
美国伊利诺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曾任外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专长为文艺复兴戏剧、二十世纪英美戏剧与比较文学,研究兴趣包括台湾文学、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曲之比较。论文散见于国内外各学术刊物。
陈丽青
英国雷汀大学英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高雄大学西洋语文学系助理教授。研究专长为十七及十八世纪英国医学史、十八世纪英国文化史、十八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目前从事十八世纪英国行为文学 (conduct literature),十八世纪英国消费行为与欢乐现象之研究。
邱源贵
美国宾州州立印第安那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教授及国立中山大学剧场艺术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文艺复兴文学,兼及中古英国文学、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吴雅凤
英国牛津大学硕士、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兴趣包括浪漫文艺、女性书写、志异小说、舞蹈等。专书着述有《流转与凝望—艺术中的人与自然》(2005)、Arcadia and Carthage in Turner (2000)。论文散见于国内外各学术刊物。
陈英辉
美国马里兰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任辅英科技大学应用外语系副教授,兼任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曾发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专业论文,以及《维多利亚文学风貌:小说、诗歌及散文作家群像》专书。专长领域包括英美文学、英国小说、文化研究、专业写作等。
赖淑芳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中山大学助理教授,其学术专长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文学、十九世纪期刊及科学史。曾获梁实秋文学翻译奖,发表论文于狄更斯学相关国际期刊。
陈艳姜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比较文学博士,专攻英美现代小说,女性主义,与疯狂诗学。主要着作为 Heralds of the Postmodern: Madness and Fiction in Conrad, Woolf, and Lessing (Peter Lang, 1999).目前任教于中山大学外文系。
张淑丽
美国南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女性文学、移民书写、创伤叙事与离散论述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学术论文散见于国内各学术刊物。
《英国文学源流导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导览,不如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学洗礼。我之前对英国文学总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觉得那些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或者乔叟笔下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都像是遥远的星辰,只能仰望。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直接扔给我一大堆晦涩的概念,而是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娓娓道来。从那些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的史诗,到中世纪的吟游诗人,再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蓬勃发展,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历史进程变得清晰可见。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时期文学特点时,总能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典故和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着文学的诞生和演变。比如,书中对于弥尔顿《失乐园》的解读,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分析,更是对其创作背景和社会影响的深入探讨,这让我对这部史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文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文化紧密相连。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是一本按部就班的教材,更像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页,都能发现新的视角和感悟。
评分这本《英国文学源流导览》简直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英国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浩瀚的史诗、复杂的诗歌以及年代久远的戏剧,常常让我望而却步,像隔着一层纱一样看不真切。翻开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直接丢给我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作品,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循循善诱地为我描绘出英国文学波澜壮阔的画卷。开篇从那些最古老的吟游诗人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史诗讲起,那些关于英雄、荣誉和命运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战鼓声在耳边回响。接着,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宗教戏剧,以及后来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莎士比亚、弥尔顿——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而生,又为何能够流传千古,书中都给出了清晰而引人入胜的解读。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时期文学风格时,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讲述一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故事,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学的演变。那种从口头传唱到文字记录,从宗教虔诚到人文主义的觉醒,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让我意识到,阅读英国文学,不单单是认识一个个作家和作品,更是理解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的进程。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对文学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进入。它不是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学之旅。
评分我一直对英国文学充满了敬畏,尤其是那些古老的诗歌和散文,总觉得它们遥不可及,像博物馆里的珍宝,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然而,《英国文学源流导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充满激情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探寻英国文学的根脉。它从最古老的传说和神话讲起,那些塑造了早期英国人世界观的故事,如同种子一般,孕育出后续丰富多彩的文学景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文学的介绍印象深刻,那些充满英雄主义和个人命运的史诗,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而充满力量。接着,书中巧妙地衔接了诺曼征服的影响,以及中世纪时期的浪漫骑士小说和宗教戏剧,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文学语言和主题是如何受到历史变迁的深刻影响。作者并没有强求读者去背诵大量的史料,而是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和轶事,将那些抽象的文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甚至能够想象出,在中世纪的市集广场上,人们围坐在一起听吟游诗人讲述冒险故事的场景。它让我明白,文学的起源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之中。这本书的结构严谨,但丝毫不显呆板,它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溪流,自然而然地将我引向更广阔的文学海洋。
评分读完《英国文学源流导览》,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伟大的英国作家们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将浩瀚的文学史浓缩成一张清晰而精美的地图,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开篇部分,作者对早期英国文学的梳理,就像在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地基。那些充满原始力量的英雄史诗,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以及基督教传入后带来的宗教文学,它们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交织影响,最终形成了英国文学独特的底色,这本书都为我一一揭示。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学流派的区分和阐释,比如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分析代表性作品和作家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看到这些文学思潮是如何在社会变革和思想碰撞中应运而生的。例如,在介绍浪漫主义时,书中对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理念的解读,让我对“表现自我”、“回归自然”这些口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时代的精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有时激情澎湃,有时又沉静内敛,仿佛与书中介绍的文学风格融为一体,让阅读本身也成为一种艺术体验。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觉得英国文学是个大杂烩,从古老的史诗到现代的小说,中间隔着无数的断层和不易理解的时期。我曾经试图阅读一些原著,但常常因为背景知识的不足而感到沮丧。《英国文学源流导览》恰好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这本书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将那些零散的文学碎片 meticulously 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连贯而宏大的图景。它从最基础的语言和文化根源讲起,比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口头文学,是如何为后来的书面文学打下基础的。然后,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学风格的演变轨迹:从中世纪的宗教色彩浓厚的作品,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再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和社会批判的思潮,每一个阶段都显得逻辑清晰,毫不突兀。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每个时期文学代表人物时,不仅仅是罗列他们的名字和作品,更重要的是,会深入分析他们的创作思想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他们的作品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多变,有时像一位史学大家,冷静客观地分析;有时又像一位文学评论家,充满激情地解读;还有时,则像一位亲切的朋友,分享他对于文学的独到见解,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英国文学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