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振华教授继2003年出版发行《陈式太极拳精选套路48式》之后,又将陈照奎老师所传《陈式太极长拳108式》公示于众,这是武术界的一大喜事,可喜可贺。
1963年,顾留馨、沈家桢曾在他们编着的《陈式太极拳》简介中提到过「108式太极长拳」,然而多少年来鲜为人知,习练陈式太极拳的有心之人,无不留意此事。今天王振华教授将这套古朴大方、势势不重的套路展现给武术爱好者,这是对先师的报答,对世人的贡献,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振华出生在山东武术教育之家,聪明好学,5岁随父习武读书,积累了深厚的武术和文化功底。1964年考入北京建工学院,求学期间从未间断对武术的追求。除学习形意、八卦等拳术之外,又师从陈照奎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深得陈老器重。
1969年,振华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建委,先后在磴口和海渤湾等地从事三线建设,工作之余向当地武术爱好者传授长拳、陈式太极拳及器械等。1977年离开内蒙,先后到哈尔滨、江西、湖南等地进行施工建设,1985年调回家乡菏泽,在菏泽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我于1961年在上海集训期间有幸认识了陈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那时先生受上海文化宫顾馨之邀传授陈氏太极拳。我与先生隔壁居住,对先生的人品和拳艺极其佩服。当时由于集训紧张没能向陈老师学习,很是遗憾。
可喜的是我在1977年全国武术运动会上结识了振华,那时他是器械裁判,我是宁夏武术队领队。他在紧张的运动会期间仍然每天练拳十遍,他(女闲)熟的拳艺颇具陈照奎老师的风范,得到众多名家的赞赏。
今年7月振华应宁夏学生的邀请故地重游,毫无保留地将平生继承的功法和陈氏太极长拳108式套路展示于众。太极长拳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之势,民族文化绚丽之貌,使在场的学者感叹不已。
我一生几十年从事武术专业教学工作,对振华几十年寒暑不辍的精神和为人坦诚、淡泊名利的品格非常敬佩。能荣幸为他出书写序深感欣慰。
蒋红岩
作者的话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它以易为理,结合中医的经络学说,集导引、吐纳、武术于一体,脱而化之,推演阴阳开合之道。而陈氏太极长拳则是太极文化的另一灿烂内容。
初,中华武术绚丽多支,南拳北腿各呈芬芳。陈氏先人遂集天下各派拳法,博採众长,择其精要,各取一二汇为「长拳」套路。是拳,一百单八势,势势不重。陈氏氏族以此强身体,卫乡里,报国家。后,陈氏先哲集儒、道之大成,遂开太极之先,终成阴阳开合,曲尽缠丝之妙。
陈氏氏族以太极拳名誉天下,不胫而走,传于四海内外。太极拳博大精深之貌逐渐为人所识。而「长拳」套路则为陈氏嫡传传人所专精,各代传人以太极拳之规律不断地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既保其原貌,又与太极同体,一招一势都凝聚着陈氏先贤的智慧和心血。后人不仅能在演练此拳的过程中体现古代的武术原貌,又能体味中华文化的妙趣,实是陈氏累代之功。
先师陈照奎,聪慧睿智,承陈氏累代之学,不骄不惰。为启后人,写太极精义于寒窗之下,困苦劳顿不减其志,其精神和技艺同样感人。
是拳,由陈氏一脉相承,从不外传。外人不得窥其门径,知之者仅能观其谱而已。上世纪三十年代,陈照丕先生曾在其着作中披露其拳谱,时称《陈长兴太极拳总歌》。
先师陈照奎首将此拳传世,定名为「陈氏太极长拳」,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了壮丽的一页。后来学子,当思先辈之精义,不可邋等。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古朴,泛黄的纸张质感和毛笔书写的书名,瞬间就将人带入一种沉静而古老的武术氛围。我一直对陈氏太极长拳的套路心向往之,尤其是108式这种经典且完整的呈现,让我对深入学习有了更大的期待。在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时间,我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书中的插图,虽然不是高清的现代摄影,但那种传统的工笔画风格,配合详细的动作分解图,反而更显韵味,让我能细致地揣摩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内在的劲力走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动作的文字描述,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指令,而是充满了对武术哲理和应用意境的阐述,读起来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对于“揽雀尾”的讲解,书中不仅描述了身体的协调,还融入了“化劲”、“引劲”等概念,这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且,这本书的装订方式也非常牢固,我普段練習時可以隨時翻閱,不用擔心書頁散開。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和陈氏家族的传承故事,这让我对这门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意。这种深度的文化积淀,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程,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华武术智慧的传承之作,让我对未来的练习充满了信心和方向感。
评分我是一名長年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因為長期的久坐,身體總是有些僵硬,聽朋友說練太極拳對身體非常有益,便開始尋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教材。偶然間看到這本《陳氏太極長拳108式》,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分量,而且“108式”也讓我感覺非常完整。翻開書,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清晰的版式和豐富的插圖。書中的動作圖解非常標準,每一個角度都考慮得很周全,讓人一目了然。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每一個動作的解釋,非常詳細,而且用詞很準確。比如,在講解“搬攔捶”時,書中不僅描述了手臂的攻防軌跡,還提到了身體的發力方向和步法的配合,這讓我明白,太極拳並非僅僅是慢悠悠的動作,而是蘊含著巧妙的技巧和力量。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導,練習了幾個基礎動作,例如“摟膝拗步”,我發現書中的講解非常貼心,它會提示一些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誤,並給出修正方法。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孤單地摸索,而是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指引。這本書讓我對練習太極拳充滿了期待,我相信通過這本紮實的教材,我一定能夠找到身體的鬆弛和內心的平靜。
评分说实话,当初被这本书吸引,主要是被“108式”这个数字和“长拳”这两个字所打动。我一直认为,能够将一门武术系统地梳理到108个招式,本身就是一种严谨和完整的体现。拿到书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非常扎实。书中的图片清晰度很高,虽然是单色印刷,但并不影响动作的辨识度。更重要的是,它对每一个动作的分解和讲解都非常细致,几乎是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身法”的强调,比如“含胸拔背”、“松腰沉裆”等基本功,贯穿于整个套路中,这让我明白了太极拳练习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对身体整体协调性和内在放松的要求。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练习了几个动作,比如“金刚捣碓”,书中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其中“进退转换”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腰部的带动实现力量的传递。这与我之前模糊的认知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也相当用心,例如在讲解某些动作时,会特别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并给出纠正的建议,这对于自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招式,更是传授一种练习的方法和思路。
评分我是一位对传统武术有着濃厚興趣的年輕人,一直嚮往著學習那些博大精深的功夫。當我看到這本《陳氏太極長拳108式》時,我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覺得這肯定是一部內容詳實、經典的教材。拿到手後,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的編排和內容遠超我的預期。書中的插圖非常精美,雖然是線條勾勒,但每一個動作都描繪得非常到位,細節之處絲絲入扣,讓人一看就能理解。而且,書中對每一個動作的文字描述,都極具指導性,不僅僅是簡單的招式名稱,更深入地闡述了動作的要領、呼吸的配合以及內在的勁力運行。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纏絲勁”的解釋,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較快地理解這個核心概念。我嘗試著練習了幾個基礎動作,例如“搂膝拗步”,書中不僅交代了手臂的劃圈軌跡,還強調了身體重心的轉移和腿部的虛實變化,讓我感覺自己真的能夠做到“步法輕靈,身法連貫”。這本書讓我對陳氏太極長拳的學習充滿了信心,我覺得這是一本能夠陪伴我從入門到精通的優秀教材。
评分我是一位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爱好者,虽然练习过一些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但一直对陈氏太极长拳的刚柔相济、螺旋缠绕的特点深感好奇。这次有幸接触到这本《陈氏太极长拳108式》,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书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标注得非常清晰,从起势到收势,108式完整地展现了长拳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讲解,不仅仅是简单的“左手前伸”,而是深入到“肩井、肘、腕、指的放松与对拉”、“腰脊的带动作用”、“步法的虚实变化”等关键点。当我对照着书本的图示进行练习时,我能明显感受到书中对动作细节的把握是多么到位。比如说,“斜飞势”这个动作,书中详细解释了重心转移的稳定性和手臂的缠绕幅度,以及如何通过腰部发力来带动全身的动作。这对于我理解和改进原有的动作有了极大的帮助。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充满了武术术语,但同时也辅以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较快上手。对于我这种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来说,更是如获至宝,仿佛找到了提升功力的“秘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劲”的阐述,它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外形的模仿,而是开始去体会内在的力量运行和发力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