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各种文体的写作策略提出具体有效的演练方式,不仅适合高年级做为自我提升的范畴,更适合做为国中基测作文考前总整理的工具书。
本书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策略为主要的编写内容,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篇」之后的实兵演练,内容包括描写文、记叙文、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五大门类,仍以「作文学习单」的方式进行编写,以片段写作为经,以示范仿写为纬,每一种文体都提出若干种具体有效的写作策略。清清楚楚教您如何写作文,不投机,不花俏,让您练就一身硬里子的功夫。
专家推荐
坊间各式写作理论太多,越读越混淆,作者以多年国语文教学及大考中心国文科答案研判委员经历,整合语文写作训练与技巧二大科别,将其有系统化繁为简,易于学生阅读与自我练习,本书不仅适合高年级学生做为作文能力奠定基本训练与技巧演练,甚至更适合做为国中学生基测作文考前总整理的方便工具书。
导读特色
本书是《林明进作文教室──训练篇》之后的实兵演练,也是国语日报「作文魔法教室」专栏连载的成果。内容包括描写文、记叙文、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五大门类,以「作文学习单」的方式进行编写,以片段学习为经,以示范仿写为纬,每种文体都提出具体有效的写作策略。清清楚楚教您如何写作文,不投机,不花俏,让您基测作文拿高分!
作者简介
林明进
教育部高中国文课程修订委员、教育部「基测国文作文策略与实例」编撰者。赵廷箴文教基金会第一届高中优良国文教师。大学学测、大学指考国文科答案研判委员多年,台北市暨台湾区国语文竞赛各级作文评审多年。现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国文科教师二十余年。
《创意与整合的写作》、《理解与分析的写作》、《林明进作文教室──训练篇》、《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国文语文表达能力绝响》、《高中语文表达能力学习手册》、《大块斋读易笔记》、《成语辨正辞典》、《古文观止鑑赏》、《红楼才子散文选》、《红楼梦里梦外》等书。
描写技巧篇
人物描写 ││相貌、动作、神态016
人物描写 ││个性特征、心理、语言、场面022
人物描写 ││细节、白描、工笔028
景物描写 ││时令、定点、移动035
景物描写 ││定景换点、分类、特写042
景物描写 ││情景交融、色泽点染、景物联想049
物体描写 ││写生、细描、缩放055
物体描写 ││特征、比拟、状物寓情062
物体描写 ││比较、化静为动、有声有色068
记叙技巧篇
记叙技巧 ││第一、二、三人称记事076
记叙技巧 ││时间交代、空间交代083
记叙技巧 ││详叙、略叙090
记叙技巧 ││顺叙、倒叙、插叙097
记叙技巧 ││逆叙、补叙105
记叙技巧 ││平叙、散叙、环叙112
记叙技巧 ││记叙寓情、夹叙夹议118
抒情技巧篇
抒情技巧 ││直接抒情法126
抒情技巧 ││借景抒情法132
抒情技巧 ││触景生情法138
抒情技巧 ││借事抒情法145
抒情技巧 ││咏物寓情法151
抒情技巧 ││咏物言志法156
抒情技巧 ││议论抒情法163
说明技巧篇
说明技巧 ││特征、举例说明法170
说明技巧 ││分类、顺序说明法177
说明技巧 ││数字、引用说明法185
说明技巧 ││比喻、拟人说明法193
说明技巧 ││记叙、描写说明法200
说明技巧 ││定义、分析说明法207
说明技巧 ││抒情渲染、议论点题法215
议论技巧篇
议论技巧 ││正面论证法224
议论技巧 ││反面、引用论证法231
议论技巧 ││举例论证法238
议论技巧 ││比喻、对比、类比论证法245
议论技巧 ││归纳、演绎论证法252
议论技巧 ││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论证法259
议论技巧 ││一事一议法、感想议论法265
一直以来,我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空泛”,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没有深度。买了《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之后,我才意识到,问题根源在于我的观察不够细致,思考不够深入。《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这本书,真正让我看到了“细节”的力量。林明进老师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教会我们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故事。他讲到的“细节描写”部分,不是简单地让你去罗列一堆形容词,而是告诉你如何用具体的、有画面感的词语,去描绘人物的动作、神态,去刻画场景的氛围。比如,他讲到一个关于“表达情感”的段落,不是直接写“我很伤心”,而是通过“低垂的眼眸,无声的泪滴,紧握的拳头”,这些具体的动作和神态,让读者能够“看”到、能够“感受”到那种伤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描写方式,让我醍醐灌顶。这本书让我明白,写作的“技巧”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功力”。它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然后把这些鲜活的素材,巧妙地融入到我的写作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的眼睛似乎被打开了一样,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也开始用一种更具表现力的方式去记录和表达。
评分收到《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之前尝试过不少号称能提升写作能力的读物,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并没有给我灌输一套僵化的写作模式,而是让我意识到,写作的“技巧”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表达的策略”。林明进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他引导我们去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去理解作者的意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构建自己的表达。他讲到的“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安排段落”的部分,让我明白了,一篇好文章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他并没有提供大量的范文让我去模仿,而是通过对一些优秀作品的剖析,让我们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开头和结尾的技巧”的讲解,他教会我如何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抓住读者的眼球,又如何用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留下回味。这本书让我明白,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传递。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习惯,也让我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摸索,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评分坦白说,《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这本书,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写作小白”量身定制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文字笨拙”的人,写出来的句子总是显得别扭,表达也常常不够清晰。《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看到了写作的“可能性”。林明进老师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他讲解的每一个技巧,都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他讲到的“如何使用比喻”、“如何进行排比”的部分,不是简单地给你几个例子,而是详细地解释了这些修辞手法在特定语境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才能让表达更生动、更有力。他鼓励我们“大胆尝试”,不要害怕犯错,而是要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去修正和完善。我特别欣赏他关于“如何让语言更有画面感”的指导,他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明白,原来文字也可以像画画一样,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清晰的图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面对空白纸张束手无策的人了,而是有了一些可以依仗的“武器”,可以更加自信、更加流畅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去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写作的“技巧”是可以习得的,只要用心去学,去练,每个人都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写作文都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总觉得自己脑子里空空如也,提笔就卡壳。这次尝试了《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我必须说,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作文技巧”的认知。它不是那种教你堆砌华丽辞藻、使用复杂句式的“技巧”,而是更侧重于“思维方式”的转变。林明进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和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一个主动的思考者和创作者。他讲到的“如何审题”、“如何构思”部分,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分几步,而是深入剖析了审题背后的逻辑,以及构思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他鼓励我们不要害怕“跑题”,而是要去理解题目的核心,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表达。我尤其喜欢他讲到的“运用反问句”和“设置悬念”的部分,这两点看似简单,但实际运用起来,却能极大地提升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并不是直接给出范文,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句子和段落会有效,然后让你自己去尝试,去模仿,去创新。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表达欲望。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写作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反而开始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知道,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更扎实的工具,可以更自信地去表达我的想法和感受了。
评分这本《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带着一点儿小忐忑,毕竟“技巧”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点儿功利,我怕它会让我感觉写作文变成了一门死板的公式,缺乏了情感和创意。但读下来之后,这种担忧完全烟消云散了。林明进老师的文字非常生动有趣,他没有像我之前想的那样,上来就列举各种“写作模板”,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小观察,一点点地引导我们去发现写作的乐趣。他讲到的那些关于“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找到写作的灵感”的部分,真的是拨云见日。我以前总是觉得写作文无从下手,是因为生活中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一片落叶、一次偶然的微笑、一段和朋友的对话,都可以被赋予生命。特别是他提到“多感官体验”的部分,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生活中的声音、气味、触感,然后把这些细致的感受写进作文里,这让我的文字一下就立体起来,不再是干巴巴的叙述。这本书更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又风趣幽默的长辈聊天,他分享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朋友一样,耐心解答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困惑。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会让你在日后的每一次动笔时,都忍不住回想起林老师的某些话,然后照着去做,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文字真的在慢慢变得不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