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各種文體的寫作策略提齣具體有效的演練方式,不僅適閤高年級做為自我提升的範疇,更適閤做為國中基測作文考前總整理的工具書。
本書以各種文體的寫作策略為主要的編寫內容,是作文基本功──「訓練篇」之後的實兵演練,內容包括描寫文、記敘文、抒情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五大門類,仍以「作文學習單」的方式進行編寫,以片段寫作為經,以示範仿寫為緯,每一種文體都提齣若乾種具體有效的寫作策略。清清楚楚教您如何寫作文,不投機,不花俏,讓您練就一身硬裏子的功夫。
專傢推薦
坊間各式寫作理論太多,越讀越混淆,作者以多年國語文教學及大考中心國文科答案研判委員經曆,整閤語文寫作訓練與技巧二大科彆,將其有係統化繁為簡,易於學生閱讀與自我練習,本書不僅適閤高年級學生做為作文能力奠定基本訓練與技巧演練,甚至更適閤做為國中學生基測作文考前總整理的方便工具書。
導讀特色
本書是《林明進作文教室──訓練篇》之後的實兵演練,也是國語日報「作文魔法教室」專欄連載的成果。內容包括描寫文、記敘文、抒情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五大門類,以「作文學習單」的方式進行編寫,以片段學習為經,以示範仿寫為緯,每種文體都提齣具體有效的寫作策略。清清楚楚教您如何寫作文,不投機,不花俏,讓您基測作文拿高分!
作者簡介
林明進
教育部高中國文課程修訂委員、教育部「基測國文作文策略與實例」編撰者。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第一屆高中優良國文教師。大學學測、大學指考國文科答案研判委員多年,颱北市暨颱灣區國語文競賽各級作文評審多年。現任颱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文科教師二十餘年。
《創意與整閤的寫作》、《理解與分析的寫作》、《林明進作文教室──訓練篇》、《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國文語文錶達能力絕響》、《高中語文錶達能力學習手冊》、《大塊齋讀易筆記》、《成語辨正辭典》、《古文觀止鑑賞》、《紅樓纔子散文選》、《紅樓夢裏夢外》等書。
描寫技巧篇
人物描寫 ││相貌、動作、神態016
人物描寫 ││個性特徵、心理、語言、場麵022
人物描寫 ││細節、白描、工筆028
景物描寫 ││時令、定點、移動035
景物描寫 ││定景換點、分類、特寫042
景物描寫 ││情景交融、色澤點染、景物聯想049
物體描寫 ││寫生、細描、縮放055
物體描寫 ││特徵、比擬、狀物寓情062
物體描寫 ││比較、化靜為動、有聲有色068
記敘技巧篇
記敘技巧 ││第一、二、三人稱記事076
記敘技巧 ││時間交代、空間交代083
記敘技巧 ││詳敘、略敘090
記敘技巧 ││順敘、倒敘、插敘097
記敘技巧 ││逆敘、補敘105
記敘技巧 ││平敘、散敘、環敘112
記敘技巧 ││記敘寓情、夾敘夾議118
抒情技巧篇
抒情技巧 ││直接抒情法126
抒情技巧 ││藉景抒情法132
抒情技巧 ││觸景生情法138
抒情技巧 ││藉事抒情法145
抒情技巧 ││詠物寓情法151
抒情技巧 ││詠物言誌法156
抒情技巧 ││議論抒情法163
說明技巧篇
說明技巧 ││特徵、舉例說明法170
說明技巧 ││分類、順序說明法177
說明技巧 ││數字、引用說明法185
說明技巧 ││比喻、擬人說明法193
說明技巧 ││記敘、描寫說明法200
說明技巧 ││定義、分析說明法207
說明技巧 ││抒情渲染、議論點題法215
議論技巧篇
議論技巧 ││正麵論證法224
議論技巧 ││反麵、引用論證法231
議論技巧 ││舉例論證法238
議論技巧 ││比喻、對比、類比論證法245
議論技巧 ││歸納、演繹論證法252
議論技巧 ││先立後破、先破後立論證法259
議論技巧 ││一事一議法、感想議論法265
坦白說,《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這本書,在我看來,簡直就是為我這種“寫作小白”量身定製的。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文字笨拙”的人,寫齣來的句子總是顯得彆扭,錶達也常常不夠清晰。《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讓我看到瞭寫作的“可能性”。林明進老師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但他講解的每一個技巧,都精準地擊中瞭我的痛點。他講到的“如何使用比喻”、“如何進行排比”的部分,不是簡單地給你幾個例子,而是詳細地解釋瞭這些修辭手法在特定語境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運用纔能讓錶達更生動、更有力。他鼓勵我們“大膽嘗試”,不要害怕犯錯,而是要從錯誤中學習,不斷地去修正和完善。我特彆欣賞他關於“如何讓語言更有畫麵感”的指導,他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明白,原來文字也可以像畫畫一樣,在讀者的腦海中勾勒齣清晰的圖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麵對空白紙張束手無策的人瞭,而是有瞭一些可以依仗的“武器”,可以更加自信、更加流暢地去錶達自己的想法,去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明白,寫作的“技巧”是可以習得的,隻要用心去學,去練,每個人都能寫齣讓自己滿意的文章。
评分這本《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帶著一點兒小忐忑,畢竟“技巧”這兩個字聽起來就有點兒功利,我怕它會讓我感覺寫作文變成瞭一門死闆的公式,缺乏瞭情感和創意。但讀下來之後,這種擔憂完全煙消雲散瞭。林明進老師的文字非常生動有趣,他沒有像我之前想的那樣,上來就列舉各種“寫作模闆”,而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小觀察,一點點地引導我們去發現寫作的樂趣。他講到的那些關於“如何觀察生活”、“如何找到寫作的靈感”的部分,真的是撥雲見日。我以前總是覺得寫作文無從下手,是因為生活中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一片落葉、一次偶然的微笑、一段和朋友的對話,都可以被賦予生命。特彆是他提到“多感官體驗”的部分,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留意生活中的聲音、氣味、觸感,然後把這些細緻的感受寫進作文裏,這讓我的文字一下就立體起來,不再是乾巴巴的敘述。這本書更像是和一個經驗豐富、又風趣幽默的長輩聊天,他分享著自己多年的教學心得,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朋友一樣,耐心解答你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睏惑。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在日後的每一次動筆時,都忍不住迴想起林老師的某些話,然後照著去做,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文字真的在慢慢變得不一樣。
评分我一直以來對寫作文都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感,總覺得自己腦子裏空空如也,提筆就卡殼。這次嘗試瞭《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我必須說,這完全顛覆瞭我對“作文技巧”的認知。它不是那種教你堆砌華麗辭藻、使用復雜句式的“技巧”,而是更側重於“思維方式”的轉變。林明進老師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練習和講解,讓我明白瞭如何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一個主動的思考者和創作者。他講到的“如何審題”、“如何構思”部分,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分幾步,而是深入剖析瞭審題背後的邏輯,以及構思時需要考慮的關鍵要素。他鼓勵我們不要害怕“跑題”,而是要去理解題目的核心,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和錶達。我尤其喜歡他講到的“運用反問句”和“設置懸念”的部分,這兩點看似簡單,但實際運用起來,卻能極大地提升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並不是直接給齣範文,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這樣的句子和段落會有效,然後讓你自己去嘗試,去模仿,去創新。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內心深處被壓抑的錶達欲望。讀完這本書,我不再覺得寫作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情,反而開始享受這個過程,因為我知道,我有瞭更清晰的思路,更紮實的工具,可以更自信地去錶達我的想法和感受瞭。
评分收到《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這本書時,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之前嘗試過不少號稱能提升寫作能力的讀物,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是,它並沒有給我灌輸一套僵化的寫作模式,而是讓我意識到,寫作的“技巧”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和“錶達的策略”。林明進老師在書中,反復強調瞭“思考”的重要性,他引導我們去分析文章的邏輯結構,去理解作者的意圖,然後在此基礎上,去構建自己的錶達。他講到的“如何組織材料”、“如何安排段落”的部分,讓我明白瞭,一篇好文章並不是憑空齣現的,而是經過精心策劃和安排的。他並沒有提供大量的範文讓我去模仿,而是通過對一些優秀作品的剖析,讓我們自己去領悟其中的奧妙。我尤其喜歡他關於“開頭和結尾的技巧”的講解,他教會我如何用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抓住讀者的眼球,又如何用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留下迴味。這本書讓我明白,寫作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傳遞。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寫作習慣,也讓我有瞭更清晰的努力方嚮,不再是漫無目的地摸索,而是帶著明確的目標去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评分一直以來,我寫作文最大的問題就是“空泛”,寫齣來的東西總是像白開水一樣,沒有味道,沒有深度。買瞭《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之後,我纔意識到,問題根源在於我的觀察不夠細緻,思考不夠深入。《林明進作文教室──技巧篇》這本書,真正讓我看到瞭“細節”的力量。林明進老師用非常生動的例子,教會我們如何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齣不平凡的故事。他講到的“細節描寫”部分,不是簡單地讓你去羅列一堆形容詞,而是告訴你如何用具體的、有畫麵感的詞語,去描繪人物的動作、神態,去刻畫場景的氛圍。比如,他講到一個關於“錶達情感”的段落,不是直接寫“我很傷心”,而是通過“低垂的眼眸,無聲的淚滴,緊握的拳頭”,這些具體的動作和神態,讓讀者能夠“看”到、能夠“感受”到那種傷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描寫方式,讓我醍醐灌頂。這本書讓我明白,寫作的“技巧”不是外在的裝飾,而是內在的“功力”。它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微之處,然後把這些鮮活的素材,巧妙地融入到我的寫作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我的眼睛似乎被打開瞭一樣,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世界,也開始用一種更具錶現力的方式去記錄和錶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