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7年《未央歌》在台湾出版以来,鹿桥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究竟作为他创作背后的人文思考为何?
作者首次以散文的笔触,与岁月、与文学、与读者谈心,不论是旅居美国圣路易的市隐生活,或是延陵乙园的泉石逸趣,我们都能观察到,对于人与自然的向往、及生活中美感的捕捉,都是他在创作上主要的情思。
作者简介
鹿桥
本名吴讷孙 ,1919年生于北京,2002年于美国波士顿逝世。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代多次或偕伴或独自作长途徒步旅行,以认识都市以外之大中华。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留校为助教一年,考取自费留美。1945年入耶鲁大学研究院,1954年得博士学位专修美术史。
历年任教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耶鲁大学。1984年自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以麻林可德、优异校座教授荣休。
学术论文多以英文出版,或译成德、意、日文。中文文学着作有《未央歌》、《人子》、《忏情书》、《市廛居》等。名列美国名人录、世界名人录(Marquis,Who's who in America/Who's who in the World), 1997年并获美国中西区华人学术研讨会特别颁赠「杰出学人奖」。
鹿桥夫妇于圣鹿
邑的「读易斋」
《鹿桥全集》出版缘起
前言
戊午旧序
市廛居
市隐记情
「一个土豆,两个土豆」
可怜的鹞鹰
路边买一枝粉红玫瑰
围桌闲话
唯美主义与美育
市隐与客居
「怎奈终年客途?!」
美国的女主人
从头说起
静閟的乡间
乙园泉石
三类接触
在歌声?「协」调
伏案之余
圆饼小店
农家情操
「物尽其用」的三种态度
徽州馒头剑桥鱼
市隐记情外一章
利涉大川
利涉大川
四海为家
他乡与故土
「客星容易落江湖」
落江湖,落江湖!
海客谈瀛洲
乡音、官话、国语
来学与往教
人生代代无穷已
历史没有「假如」,未来有无限「可能」
束发受教
天安门外的凶吉
解放北京
二十一世纪的国都
人物忆往
忆《未央歌》里的大宴:少年李达海
委屈、冤枉,追慰一代才女张爱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