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7
「夏志清总也不老」,靠的就是这种restless的文学基因。
难得的是他为了坚持己见而甘冒不韪的勇气。他拒绝见风转舵,曲学阿世。也许这正是他两本论中国新旧小说的着作成为经典的原因。--刘绍铭
对于正在大量涉取知识的学生来说,夏志清的读书生活可说极为扎实有趣,他广泛涉猎中西文学,阅读量之大令人咋舌,洋洋洒洒书单,赏文识人,乐在其中;他看待学问、对待人的直爽忠诚,「快人快语」,一以贯之,在文中表露无遗。对文学有兴趣的读者,可在其中感受到他治学的精神态度,而心生向往,升起有为者亦若是之感。
*真觉得钱钟书为古代经籍做训诂义理方面的整理,直承郑玄、朱熹诸大儒的传统;同时他仍旁征博引西方历代哲理、文学名着,也给「汉学」打开了一个比较研究的新局面。
*爱玲同我一样是不相信什么上帝天堂的。尸体焚化之后,留传下去只有她的「全集」和尚未整理出版的遗稿、信件、照片。她晚年的生活给我绝世凄凉的感觉,但她超人的才华文章,也一定是会流芳百世的。
*济安同济慈一样,能把自己的灵魂在书信中表露出来:任何感想,率直道来,没有半点虚伪;任何琐事,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有风趣有代表性的人生经验。
*因为世骧抱有这种冒险、创新的精神,虽然他一生译着不算多,在研究中国文学的国人间自有其独特的地位,而这种地位有其永久性,不因为后人的着译比他的更好更精而动摇。
*林以亮也是在浪漫、现代、中国古老传统三种势力冲击下企图为中国诗创新境的勇士。因为他曾把整个生命交给诗,他写诗最切身的主题,不是爱情,不是自然,而是写诗的苦乐。
*何怀硕的山水画,自许有一种「苦涩的美感」……但至少何怀硕本人写出那些崇山、寒林、冷月、孤帆,并无意复制那种传统味道的「静」美,却给人惊心动魄的威压。
在退休前四十三年间,我主要念到了一个博士学位,写了两本研讨中国现代小说、古典小说的英文专着,和集于《论评中国文学》的那十六篇文章。尤其早在六七十年代,我实在很忙,若有文章发表于台港报刊,则不是悼文,就是受託于人而非写不可的序跋和书评。第二辑〈师友才情〉就集了追念先兄济安、陈世骧、张爱玲的悼文三篇和推介宋淇、何怀硕新书的序文两篇。〈重会钱钟书纪实〉则可说是篇广义的访问,同样散文味道很重。--夏志清
毫无疑问,夏志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小说评论家。--哈佛大学教授韩南
作者简介
夏志清
原籍江苏吴县,1921年出生于上海浦东。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学士、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曾任教北京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学贯中西,中英文着作皆极有分量。着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等重要学术论着,文学评论集《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夏志清文学评论集》等,散文《鸡窗集》。现为中研院院士。
谈文艺.忆师友─夏志清自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谈文艺.忆师友─夏志清自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