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和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im Wender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命对我而言只意味着一件事:拍电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回顾这一天,我记起有几次他的眼里闪着泪光。
  当一个镜头拍摄如他所期望地实现,
  或是在一些误解之后我们终于明白他的要求,
  他就会感动。

  甚至在准备阶段,他眼里的潮湿经常是我们方向一致的信号。
  看到这个骄傲和「贵族气」的男人,
  一生中从不流露软弱的迹象,现在却是如此易感,有时那么不堪,
  这该让我们都去思索一下自己的「坚强」。--温德斯

  两位电影大师、两个独立而顽强的灵魂,
  在思想上碰撞,在艺术表现上激盪冲突,是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交流……
  「云端上的情与慾」拍摄日记

作者简介

文.温德斯(Wim Wenders)

  着名电影导演,与法宾斯达、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德国新浪潮四杰」,是二十世纪七O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温德斯一九四五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1963-1965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医学及哲学,1966年投考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失败,用一年时间在巴黎电影资料馆观摩大量影片自学成才。1970年代,受当时美国公路电影的启发,以及出于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温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他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在他的着名电影作品「巴黎德州」、「美国朋友」、「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与疏离成为永远的主角,温德斯也借由这两个元素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空虚感的世界,赢得了评论家和观众们的喜爱,并多次荣获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的大奖,在国际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导演简介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世界着名电影导演。义大利二十世纪四O年代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驱者之一,曾被巴赞称作「心理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做作品着重描绘中产与富裕阶层人们的精神失落与荒芜,以及在生活中充斥着焦虑的情状,影片叙述常常以非戏剧性的冲突的人物心绪来铺陈。

  安东尼奥尼1912年出生于义大利北部城市费拉拉。1939年他来到罗马的电影学院学习导演理论与拍摄,1940年担任罗马权威电影杂志《电影》编辑,不久因为政治运动遭到解职。后曾担任法国导演马塞尔.卡内尔的助手,也为罗西里尼和费里尼写过脚本。1943年他以第一部记录片「波河的人们」奠定了新现实主义的先锋地位。1950年拍摄处女作「情事」,这部电影被评介为「暗示新现实电影将给义大利新气息」。1960年,他执导具有新颖风格和充溢现代感悟的「夜」

  在坎城影展轰动国际。1964年他的第一部彩色片「红色沙漠」获威尼斯金狮奖。安东尼奥尼创造性的运用色彩作为这部影片的一个元素,被评论家认为「红色沙漠」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1972年,作为关注学生运动的一名左翼义共导演,安东尼奥尼来到正处于「文革」期间的中国,拍摄了大型纪录片「中国」。1985年以后安东尼奥尼因病很少拍片。直到十年后,他在温德斯的协助下完成了寂静迷人的「云端上的情与慾」。

  2004年,已逾九十高龄的安东尼奥尼仍继续履行着他人生信条,「拍电影是我唯一的生存方式」,与王家卫、索德伯格联合导演最新作品「爱神」(Eros)。

  2007年七月三十日辞世,享年94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重回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回光
◎唐先凯


安东尼奥尼(1912-2007)在7月30日过世了,跟柏格曼是同一天,这是今年全球影坛上最悲痛的时刻。关于他的生平,可以从IMDB.com与Wikipedia.org查阅到。台湾影迷对义大利电影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一九四、五O年代二次大战后的新写实主义电影者:罗塞里尼、狄西嘉,然后是走出与形成个人风格的维斯康堤、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等,这应还是学院之内与影痴之间必练的「基本功」。

安东尼奥尼以疏离、简约、省略与开放式结尾的现代主义风格与电影美学成就,是卓然不群、自成一家的。希腊导演安哲洛普罗斯把「情事」当作影响毕生创作的电影;电影学者Noel Birch以交响乐团比喻,称他是一位伟大的「场面调度」指挥家;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1915-1980)则写过一封文情并茂的公开信「艺术家的智慧」献给他;符号学家安柏托‧艾柯于1963年出版的杂文集《误读》里的诙拟之作「拍自己的电影」,就妙不可言地点出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精髓;他的好友兼作家伊塔罗‧卡尔维诺(1923-1985)则是大力撰文赞誉「慾海含羞花」(1962)这部让李安看到会发抖的电影。亚洲导演杨德昌(1947-2007)、蔡明亮、王家卫等人,都钻研过他。香港新浪潮导演谭家明睽别17年,重回影坛的经典之作「父子」(2006)亦不自觉地流露了对他的崇敬。

安东尼奥尼是我对所谓艺术电影的启蒙之一。也许因为我们同样都是学经济的缘故,也热衷于剧场,他也给了我对电影梦的憧憬:因为绝大多数重要的义大利电影导演都不是科班出身!曾当过电影杂志编辑的他,被开除后,又考进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学习电影技术(已故导演白景瑞(1931-1997)是该校所录取的第一位华人。)接着就是借由拍纪录片磨练与掌控全局,透过崭新的眼光与摄影机来理解这个世界。从60年代辉煌的情爱三部曲(「情事」(1959)、「夜」(1960)、「慾海含羞花」(1962)与终章「红色沙漠」(1964)),改编自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的短篇小说的《春光乍现》,为他赢得了1966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大奖而攀上生涯的最高峰。

1972年,在义大利国家电视台RAI的资助下,他获邀进入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开展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这是唯一纪录文革时期中国真实影像的电影,并由安东尼奥尼本人担任撰稿与旁白,结果引起中义两国的喧然大波,卷入了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严厉批斗,这让对中国满怀虔诚、人道与向往的他备受打击。被禁演32年后的11月25日,这部长达3小时40分终于在北京电影学院所举办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中正式放映,还原了影像纪录者的本质与初衷,咸信这是安东尼奥尼在掌握与拿捏纪实与剧情的精采之作。虽然网路上已有流传的影像压缩档可以观看,我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在台湾的电影院里欣赏。当然,可以买到当年由义大利当代作曲家Luciano Berio(1925-2003)担纲配乐的电影原声带那就更好了。

安东尼奥尼对待文字与电影创作极为严谨,力求精确,决不随便就发表不符合文学水准的东西,这种冷酷的态度,跟阿根廷文学大师波赫士是有志一同的。除了几个剧本外,就只有1983年的文集《一个导演的故事:台伯河上的保龄球道》。同年,安东尼奥尼突然中风,痊癒后丧失语言与书写能力,残存的只剩几十个日常用语,与能画简图跟外界沟通的左手。而1995年复出拍摄的「云上的日子」,就是取材自其中的几个短篇。

安东尼奥尼没有想到自己所开创的现代主义电影风格,对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影响力,远远大过国内,温德斯便是。在本书《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中,忠实的记载他与安老共事于1994年的电影「云上的日子」拍摄过程的种种冲突、对抗、自省、成长与坚韧的意志,没人会比他更熟悉安老,而且精采程度不下于他自己在1982年的电影「事物的状态」。此外,温德斯也没想到又过了10年后的安东尼奥尼,依然能在王家卫、索德伯格联手的三段式电影「爱神」(Eros,2004)中又继续拍了电影。

苏珊‧桑塔格(1933-2004)说过:「也许没落的不是电影,而只是人们对『电影的迷恋』(cinephilia),这个词特指电影所激发的某种爱。」「这种爱很博大,因为人们一开始便确信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电影包容一切。它既是艺术,也是生活」。也因此当人们问起: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拍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只是:「我不是理论家。我想说的,都在影片里。」

是的,毕业之后我并没有如愿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但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反而更珍惜看电影的时间,把它当作一辈子的兴趣与阅读,乐此不疲。微曦映入眼帘,此刻我打开音响,放着柴可夫斯基所写a小调钢琴三重奏「给一位伟大艺术家的回忆」闭上双眼,让脑海跳格浮现着他每一部电影片段的追忆。

谢谢你,亲爱的安东尼奥尼。

定稿于8月25日 晨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