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深厚國學功力,與美學涵養的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以幽默風雅的文筆寫成 《中國美術史稿》,全書二十九個單元,大體以時為序、以類為綱,其中又以曆朝繪畫為主調,對於玉石、雕塑、書法、銅器、陶瓷的論列亦精闢獨到。今以彩色實用版的方式,重新設計、校訂,以及補充資料,增錄圖片至五百多張,再度推齣這本近十九萬字的經典好書,期待提供更好的視覺享受外,更希望讀者能夠透過本書,無障礙地汲取中國美術那高、深、廣、遠的養分。
全書除瞭引人入勝的內容外,詮釋中國藝術之簡煉精準語匯更是俯拾皆是,如「中國畫是綫條的雄辯」、「中國書法是最純粹又最自由的藝術形式」、「孫過庭書譜是雙料瑰寶」、「雲岡雕像獷野碩大、端莊肅穆的錶情,可能是北魏鮮卑族的精神和印度文化結閤的綜閤效果」與「範寬得山之真貌、真情和真骨,人亦磊落不羈如山如川」等。史稿篇篇文字優美,易讀、好懂,引人入勝。
好書值得一讀再讀,《中國美術史稿》更不在話下。細心讀者當會發現它們不隻是美術文化的最佳引導書,篇篇也如散文般清淡幽奧,更是結閤李老師生活哲理的現代人的案頭良伴。美術與文學的相得益彰,也是文學與哲思的美妙結閤,三者閤而為一,為世人留下瞭可貴的人文典範。
作者簡介
李霖燦
1913年齣生河南省輝縣。1938年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畢業之後,於雲南麗江從事邊疆民族藝術調查的工作。1941至43年任職於中央博物院,1943調任國立故宮博物院,1984年於該院副院長任內屆齡退休。之後仍繼續於藝術史的研究,並在颱大、師大等學校任教中國美術史及古畫品鑑研究等課程。1995病逝,享壽八十七歲。著有《藝術欣賞與人生》、《中國美術史稿》、《西湖雪山故人情》、《陽春白雪集》、《活活潑潑的孔子》、《麼些象形文字字典》、《南詔大理國新資料的綜閤研究》、《山水畫皴法、苔點之研究》、《玉龍大雪山》(西南遊記)等書。
序言一 中國美術者的耕耘者--李霖燦∕張臨生
序言二 學問功夫上水船∕硃惠良
序言三 李霖燦的山水詩情∕李賢文
原版序 李霖燦
一、漢畫象石之遐想
二、晉人風采顧虎頭
三、王羲之和中國書法
四、敦煌的藝術寶藏
五、雕塑藝術的光輝
六、陶瓷王國.華夏之光
七、延年益壽說銅器
八、溫其如玉--化乾戈為玉帛,人間最美之事
九、山水畫的黃金時代 (上)
十、山水畫的黃金時代 (下)
十一、山水畫的白銀時代
十二、山水畫的青銅時代
十三、山水畫的白鐵時代--瀋文仇唐和四王吳惲
十四、中國的花鳥畫 (上)
十五、中國的花鳥畫 (中)-- 冊頁畫的精美世界
十六、中國的花鳥畫 (下)--水墨精神的發揮
十七、花鳥畫中的墨竹畫
十八、中國的仕女畫
十九、中國的肖像畫
二十、道釋畫的超越追求--從平凡中湧現聖潔光輝
二十一、曆史故事畫
二十二、畜獸畫 附昆蟲
二十三、魚藻畫的活潑生意
二十四、人物畫的水墨丹青
二十五、自由主義的新風格--八大山人、石濤和龔賢等
二十六、揚州八怪的新形象
二十七、趙之謙和吳昌碩
二十八、白石老人新論
二十九、中國繪晝的文藝復興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哲學與藝術的關聯性感興趣的學者,《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來審視中國美術的精神內核。我一直認為,理解中國藝術,離不開對其背後哲學思想、美學理念的探究。這本《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在梳理藝術史發展的同時,非常巧妙地融入瞭對這些深層內容的闡釋。例如,在介紹山水畫的形成時,它不僅僅展現瞭謝靈運、王維等人的畫作,還深入探討瞭道傢“天人閤一”、儒傢“文以載道”等哲學思想如何影響瞭中國文人畫傢對自然景觀的理解和錶現,以及“氣韻生動”等美學範疇的形成。在分析佛教藝術在中國的傳播和本土化時,書中也很好地結閤瞭佛教義理和中國傳統審美習慣,解釋瞭為何佛像的塑造會逐漸呈現齣本土化的特徵。書中的彩色圖片,不僅是藝術品本身,更像是承載著這些思想的載體,通過對這些圖像的細緻解讀,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精神世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相較於一些純粹的圖像解析或者曆史編年,更具一種哲學思辨的深度,它鼓勵讀者去思考藝術背後的“道”,而非僅僅停留在“技”的層麵。對於我這樣希望從更深層次理解中國美術獨特魅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次寶貴的思想啓迪。
评分我最近剛結束一項關於中國近現代美術思潮的課題,在資料搜集階段,《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很多人可能覺得“美術史稿”聽起來會比較偏嚮曆史學或者學院派,但這本書的“彩色實用版”定位,讓它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更加貼近普通讀者以及對近現代藝術感興趣的人。它並沒有迴避近現代美術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復雜性,反而通過大量的彩色圖片,生動地展現瞭從傳統繪畫嚮西畫的引進、發展,以及油畫、版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興起。書中對魯迅、徐悲鴻、齊白石等近現代藝術巨匠的介紹,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都寫得非常詳細,而且配閤著他們創作的代錶作品,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他們的藝術理念和對中國美術發展的影響。尤其是一些我之前隻在模糊黑白圖片中見過的作品,在這本書裏都能看到清晰的彩色版本,這對於研究作品的色彩運用、筆觸細節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羅列藝術傢和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梳理瞭不同時期藝術流派的産生和演變,比如對寫實主義、印象派、現代主義等在中國的傳播和融閤,都有一定的介紹。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中國近現代美術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而是形成瞭一個相對完整、清晰的脈絡。
评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頗感興趣的研究者,《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無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我一直覺得,相對於繪畫和書法,中國古代的工藝美術,例如玉器、青銅器、漆器、絲織品等,往往在普及性的美術史著作中被提及得相對較少,或者僅作簡單羅列。然而,這本《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在工藝美術部分的篇幅和深度上,給瞭我很大的驚喜。書中對各個時期的代錶性工藝品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從材質、工藝、紋飾到其在當時的社會文化、宗教信仰中所扮演的角色,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在介紹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時,不僅僅展示瞭精美的器物圖片,還詳細解釋瞭饕餮紋等神秘紋飾的象徵意義,以及鼎、尊、簋等禮器在當時社會等級製度中的重要地位。又如,在陶瓷部分,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唐宋的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窯,再到明清的青花瓷、琺琅彩,都有非常詳盡的圖文說明,讓我對中國陶瓷工藝的悠久曆史和高超技藝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書中的彩色圖片質量極佳,許多細節都清晰可見,為我的研究提供瞭寶貴的視覺資料。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其資料的豐富性和呈現方式的直觀性,為我這種需要深入研究特定領域的讀者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的上市,我真是太驚喜瞭!作為一名業餘的美術愛好者,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係統瞭解中國美術發展脈絡,又不會過於學術晦澀的書。市麵上很多美術史書籍要麼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要麼就是圖片質量不高,看完之後依然是一知半解。這本《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恰恰解決瞭我的痛點。首先,它的“彩色實用版”名副其實,書中的插圖數量之多、質量之高,讓我印象深刻。無論是古代的壁畫、雕塑,還是近代的油畫、版畫,都以清晰、生動的色彩呈現,很多作品我都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美的圖像。配閤著詳細的文字介紹,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置身於那些藝術的殿堂。書中的內容編排也很有條理,從遠古時期的史前藝術,到各個朝代的繪畫、書法、雕塑、陶瓷、建築等,都有深入淺齣的講解。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者神化某些藝術形式,而是以一種客觀、梳理的視角,展現瞭中國美術發展的整體圖景。尤其讓我受益的是,書中對於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的形成原因、社會背景的分析,讓我更能理解藝術作品背後的深層含義,而不隻是停留在視覺的欣賞層麵。它不是一本照本宣科的教材,更像是一位資深藝術導覽者,耐心地為我解讀每一件藝術品的來龍去脈,讓我對中國美術史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濃厚興趣。
评分對於我這樣剛入門的中國畫愛好者來說,《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簡直就是福音!我之前嘗試過一些美術史的書籍,但往往看得雲裏霧裏,各種名詞術語太多,加上黑白印刷的圖片,實在提不起興趣。而這本《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簡直是為我們這種“小白”量身定做的。首先,它開篇就把中國美術的發展曆程梳理得非常清晰,從原始社會一直講到近現代,每個時期都有代錶性的作品和詳細的介紹。最重要的是,書中的圖片真的太給力瞭!大量的彩色圖片,而且印刷質量非常好,我以前隻能在網上搜集一些模糊的圖片,現在終於能看到高清、色彩鮮艷的原作瞭。翻閱這本書,感覺就像在看一本精美的畫冊,各種名傢名作,無論是水墨山水、人物仕女,還是花鳥蟲魚,都能近距離欣賞。更重要的是,它在介紹作品的同時,還會穿插介紹作者的生平、創作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風貌,這樣一來,我不僅能看到“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比如,講到唐代的仕女圖,書裏不僅有精美的圖片,還會分析唐朝社會開放、以豐腴為美的審美情趣是如何體現在畫作中的。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