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播社会日益发达,媒体遍佈于社会各个角落,阅听人成为多数人必须扮演的角色,也由于阅听众在现代社会中可被转换成某些政治与经济利益,因此成为众相争取的对象,并发展出许多相关的讨论,这其中包含学术的与非学术的论述。
本书探讨阅听人之学术性论述所呈现的阅听人,主要说明阅听人研究中对阅听人概念的处理方式,并分析阅听人概念论述的主要类型及相关意义,同时也尝试以历程观点来探讨阅听人经验的过程及特性。当前社会的阅听人时常面临变动、多元、与繁复的情境,许多媒介使用与日常活动相互错杂,进而发展成特殊的媒介经验,阅听人研究必须能够了解这种经验历程的发展脉络,以便更真实地反映阅听人的生活及经验细节。
作者简介
卢岚兰
现职:国立联合大学客家语言与传播研究所副教授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博士
着作:《阅听人与日常生活》(2007,五南)
《现代媒介文化:批判的基础》(2006,三民)
《媒介消费:阅听人与社会》(2005,扬智)
《国内八点档国语连续剧与社群意识:一个理论层面的探讨》
(1996,电视文化研究委员会)
译作:《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91,桂冠)
《舒兹论文集》(第一册) (1992,桂冠)
《社会学导论》(1996,桂冠)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阅听人概念及想像的阅听人
第二节 阅听人研究与阅听人概念
第三节 本书范围──阅听人研究论述的反思
第二章 阅听人论述的多样性
第一节 多样的阅听人模式
一、形式的阅听人
二、经验的阅听人
第二节 阅听人的本质化与非本质化
第三节 阅听人的变化及概念论述
第三章 阅听人研究的论述位置
第一节 阅听人科学论述中的论述位置
一、科学社群与论述位置
二、阅听人概念的科学论述位置
第二节 阅听人研究中的伦理论述以及 道德与政治选择
一、学术论述及论述习惯
二、科学论述位置与伦理论述位置
第三节 论述位置与权力关系
一、阅听经验之学术性建构
二、阅听人论述的社会意义
第四章 历程及变化──阅听人经验的说明架构
第一节 阅听人研究及历程观点
一、阅听人的经验「历程」
二、阅听人的参与和历程观念
第二节 怀德海的范畴总纲
一、终极范畴
二、存在范畴
三、说明范畴
四、义务范畴
第三节 阅听人经验的范畴建构
一、终极范畴与阅听人经验
二、存在范畴与阅听人经验
三、说明范畴与阅听人经验
四、义务范畴与阅听人经验
第五章 阅听人研究的概念论述
第一节 阅听人:概念论述的相关问题
一、多重转译、脉络、视域
二、个人∕群体、部分∕整体、想像∕相信
三、概念与范畴
第二节 阅听人经验的关系性
一、范畴及认识架构
二、关系内的构成元素
三、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阅听人经验的历程性及其基础
一、经验的历程性
二、历程经验的基础
第六章 阅听人研究的历程取径与阅听人潜能
第一节 阅听人即行动者
第二节 阅听人的历程性与世界性
一、世界性与行动者
二、阅听人与世界公民
第三节 历程经验与阅听人主体
一、从现代主义主体走向超越之路
二、阅听人、主体、历程性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当代阅听人
第二节 回归阅听人经验
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