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輩子隻有一次就醫機會……,你敢不敢隨便看病?
莊阿姨:醫師,你不是說我胃發炎,那你為什麼不開「消炎ㄝ」給我?我胃痛你為什麼也不開止痛藥給我?
張先生:高血壓都八年瞭,該改去看心髒科周教授嗎?頭也很暈,又該加掛什麼科呢?
邱同學:我女朋友半夜肚子痛掛急診,為什麼還要我們排隊,你們態度真不好!
李老闆:就看一下報告而已,而且還是正常,為什麼還要掛號付費?
呂太太:醫師,我昨天被我老公打。你看,滿身是傷,請你幫我開張證明,說我被老公打,打成重傷。
盡管颱灣的醫療體係堪稱世界一流、健保製度拯救瞭無數重癥病患,但是,仍然有很多人——
不瞭解醫院流程、
不清楚如何與醫師對話、
堅持以自己的偏見指導醫師診療、
迷信大醫院和大醫師,一有醫療糾紛就先想要告醫院,
再加上聽信民間偏方或第四颱賣藥廣告的人特彆多……
看病不是醫師一個人的事,而是你必須預先準備的事!
經常性的濫用醫療資源,基礎醫療觀念的缺乏,造成國人就醫情況紛紜雜遝,《看病的方法》不是一本艱深的醫療書籍,教你的不隻是吃藥方法或看醫技巧,更告訴你什麼纔是對的、可信的。隻有和諧的醫病關係纔能提升醫療品質,更能減少醫療糾紛,因為——瞭解看病、懂得看病,纔能遠離看病!
作者簡介
陳皇光
一九六六年生,颱北市萬華人,颱灣大學醫學係畢業,颱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傢庭醫學科專科醫師,颱灣國際水彩畫會會員。曾任颱大醫院傢庭醫學科住院醫師及兼任主治醫師、颱北縣石碇鄉衛生所主任兼醫師、颱北縣石碇鄉社區健康營造負責人、元智大學校醫及學務處諮議委員、科技及汽車公司廠醫。
現任職於基層診所,平日喜愛寫寫毛筆,畫畫水彩,或者到互外攝影的陳醫師,對於「觀察人」總是特彆有興趣。多次於報社及網路發錶預防醫學相關文章、撰寫醫療書籍書評及教育投影片「科技人與過勞死」係列投影片,緻力推廣社區醫學及正確預防醫學觀念給與社會大眾。
這本《看病的方法》是陳皇光醫師的第一本書,雖然與他的本業有關,但仍舊以人性的角度齣發,以最易懂的方式,配閤時而詼諧幽默的筆調,希望藉由本書,讓所有對於醫療體係有著一定程度疑慮的大眾,能夠多多認識自己,多多認識醫師,讓醫病關係不再如此緊綳——「生病已經很痛苦,不要讓看病的雙方更痛苦」。
5 自序
10 前言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26 第一章 目前醫療所麵臨的問題
42 第二章 聽說、媒體說、醫師說……誰說瞭算?
63 第四章 生病瞭該找哪一科醫師?
80 第五章 看病的第一步:掛號
90 第六章 如何與醫師對話
94 第七章 看門診時不要忽略的事
109 第八章 醫師眼中的奧客……
115 第九章 什麼是好醫師?
124 第十章 好病人須知
133 第十一章 沒有正確診斷就沒有正確治療!
147 第十二章 「檢查」項目的祕密
157 第十三章 醫師,我為什麼會生病?
161 第十四章 我要接受醫師的建議嗎?
168 第十五章 藥要怎麼吃?
178 第十六章 吃藥學問大
191 第十七章 服藥時你會犯的錯
202 第十八章 四大偏見藥物:止痛藥、類固醇、抗生素、安眠藥
209 第十九章 「消炎ㄝ」,一個被普遍被亂用的名詞
216 第二十章 你真的瞭解感冒嗎?
226 第二十一章 高血壓傳奇
233 第二十二章 你需要第二意見!
237 第二十三章 診斷書與醫師證明
263 第二十五章 住院的方法
292 第二十六章 開刀
299 第二十七章 齣院
310 尾聲
313 【附錄】彆傻瞭,醫師養成教育是十一年不是七年
這本書的名字實在是太有衝擊力瞭,《看病的方法:醫師從未告訴你的祕密》。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哇,終於有人敢把這些“不能說”的秘密寫齣來。我一直覺得,醫生在看病的時候,可能有很多考量是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的,比如時間壓力、醫療資源分配、甚至是一些政策上的限製。這本書有沒有可能揭示一些關於如何有效利用醫療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的方法?或者是在選擇醫院和醫生的時候,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竅門”?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理解醫學術語,以及如何辨彆不同信息的可靠性。畢竟,現在網絡上的信息太多瞭,有時候反而讓人更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個指引,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看病這件事上,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而不隻是單純地依靠醫生。它讓我覺得,做一個病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論”。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太吸引人瞭,《看病的方法:醫師從未告訴你的祕密》,一看到就覺得一股神秘感撲麵而來。我一直以來都覺得看醫生就像霧裏探花,總感覺有些東西是我們病人不瞭解的,像是醫療體係的運作、醫生做決定的考量、甚至是一些潛規則。這本書的標題恰恰戳中瞭我的痛點,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裏麵到底藏著什麼“祕密”。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教我們如何診斷疾病,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的,但它應該會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我們與醫療係統之間的互動。也許是關於如何更有效地和醫生溝通,讓他們真正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求;也許是關於如何解讀醫生的診斷和建議,不再是被動接受;甚至可能是關於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治療方案,不再是任人擺布的病人。光是想想這些可能性,就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非凡。我特彆期待它能幫助我打破那種在診間裏感到無助和迷茫的狀態,讓我能夠成為一個更主動、更有智慧的病人。畢竟,健康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産,瞭解如何在這個復雜的醫療環境中保護好它,絕對是一門必修課。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對“看病”這件事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最錶層,就是身體不舒服瞭就去看醫生,聽從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但這本書的名字,瞬間就把我拉齣瞭這個思維定勢。它似乎在暗示,我們作為病人,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學習和掌握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可能是醫生們礙於各種原因,不太方便直接告訴我們的。“祕密”這個詞,更是勾起瞭我的好奇心,讓我聯想到一些關於醫療資源分配、醫藥公司和醫生之間的關係、或者是一些非官方的治療建議等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揭示一些關於保險、報銷、藥物選擇上的“潛規則”?或者是在麵對重大疾病時,我們應該如何做齣更明智的選擇,不被誤導?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把鑰匙,我希望它能開啓我通往更深層次理解醫療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到看病這件事的復雜性,以及我們作為病人在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讀完後,能夠提升我對醫療信息的辨彆能力,不再輕易被廣告或者不實信息所濛蔽,能夠更理性地做齣關於自己健康的決定。
评分我平時對健康議題還挺關注的,但總是覺得在和醫生打交道的時候,自己處於一個弱勢地位。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祕密”二字,讓我非常好奇。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提供很多關於如何在醫療體係中“遊刃有餘”的策略,這些策略可能不是我們平時能從教科書或者科普文章裏學到的。比如,它會不會教我們如何識彆醫生的“職業病”,或者如何理解他們言語中可能存在的“言外之意”?又或者,它會探討一些關於醫療倫理、以及在特殊情況下,病人和醫生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我更傾嚮於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操性的建議,幫助我更好地應對看病的整個流程,從掛號、問診、到檢查、用藥,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隱藏著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擺脫過去那種“聽天由命”的心態,而是能夠更有準備、更有信心去麵對每一次的就醫。
评分我是一位長年和慢性病搏鬥的患者,每次看醫生,都感覺像是例行公事,雖然醫生也很專業,但我總覺得自己的很多細微感受,或者對於治療方案的疑問,很難得到充分的溝通。這本書的標題,《看病的方法:醫師從未告訴你的祕密》,就像是一道曙光,讓我覺得終於有人願意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瞭。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看病技巧”,比如怎麼問問題,怎麼記筆記,而是能夠更深入地觸及到醫生和病人之間的信任建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甚至是如何理解醫生的立場和局限性。我尤其想知道,在麵對一些疑難雜癥或者個性化治療需求時,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突破性的思路?它會不會告訴我,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可以主動尋求第二意見,或者如何更好地與醫生共同製定治療計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成為一個“聰明的病人”的可能性,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治療,而是能夠積極參與到自己的康復過程中,與醫生形成一個閤作的夥伴關係。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