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好痛!糟瞭,受傷瞭!」
這種情形是絕大多數人的夢魘。本書就是能大大避免運動傷害,即使碰到傷害,也要能正確緊急處理,並縮短復健的時間。
運動是好事,但反而最怕選錯運動方法、運動項目或設拖不良、防護不夠,造成運動傷害。作者是運動傷害醫學領域的頂尖醫師,全書由運動與健康的關係,到增加體適能的處方開始,進一步就預防運動傷害前的暖身法、傷害的危急處理步驟與方式、保護與復健的方法,以及常見運動傷害的處理對策,從學理、示範到實務,圖文對照解說,淺顯易懂,不論是愛好運動的男女老少、選手、骨科或復健專業人員訓練操作、中老年人平日的筋、骨、肌肉照護,這都是一本實用的運動傷害指導書。
作者簡介
葉文淩
1961年生,颱北縣人,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畢業,是運動醫學科與骨科專科醫師,專精運動傷害之預防、復健與治療,特彆是腰、背、肩、腿、膝、肘等不同部位的精細診治。
專長∕
骨科微創手術
關節鏡手術
人工關節置換
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運動傷害手術
慢性疼痛治療
關節炎治療
減肥諮詢
骨質疏鬆諮詢
膝關節疾病
雷射手術
曾任∕
中華民國男子及女子足球代錶隊隊醫
亞足聯 ( AFC ) 及世界足總( FIFA) 禁藥管製醫師
現任∕
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骨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桃園分院外科、骨科主任
中華民國關節鏡醫學會理事
推薦序─侯文詠
推薦序─黃美涓
推薦序─陳文哲
自序
前言
Part I常見運動傷害
八大傷害類型
肌肉拉傷
挫傷
網球肘
五十肩
頸部痠痛
下背痛
足底筋膜炎
踝扭傷
Part II 運動傷害觀察與危機處理
如何察覺運動傷害
內科性運動傷害
外科性運動傷害
危急意外傷害
處理流程
急性傷害的評估
軟組織傷害PRICE處理法
心肺復甦術CPR
哈姆立剋急救法
運動傷害的防護
消極防護法
積極防護法
PART III 防範運動傷害
預防勝於治療
選擇閤適運動的二個原則
運動傷害的三個層次
運動程序
熱身運動
伸展運動
PART IV 建立相關正確觀念
緩和動作
嚮上拉臂
擴胸
站立體側彎
站立體前彎
嚮下屈蹲
坐姿體前彎
壓腿
跨腿轉
屈膝抱腿
大腿後拉
單屈腿體側彎
後躺屈膝直膝後翻
跪姿伸背
平躺牽引
平躺抱膝
平躺橫跨腿
坐姿開立體前彎
坐姿伸展踝關節
坐姿踝內翻
弓箭步
壓腿
雙手交叉嚮上伸展
Part V 健康運動麵麵觀
運動科學
運動心理學
運動生理學
運動營養學
運動生物力學
運動醫學
技巧訓練
規律活動與健康
體適能
健康體能的定義
運動體能的定義
體適能測量
心肺耐力─修正式三分鍾「登階測驗」
肌力與肌耐力─一分鍾仰臥起坐
爆發力─立定跳遠
柔軟度─坐姿體前彎
改善體適能的方法與原則
改善心肺適能
改善肌肉適能
改善身體組成
適當與適度
擬定運動處方
基本原則
詳細計畫
Part VI 一定要知道的運動相關知識
人體基本組織
骨骼肌
肌腱
韌帶
軟骨
骨骼
關節
復健
熱療法
冷療法
器材與場地
場地使用需知
保護與規範
正確使用運動護具
支持
保護
限製
加壓
保溫
避免依賴
防護員
預防運動傷害
評估運動傷害
現場急求與緊急處理
復健計劃與體能訓練
運動知識相關諮商與輔導
我是一個辦公室久坐族,但內心深處又渴望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所以,我報瞭一些運動課程,比如瑜伽和遊泳,希望能改善體態,也放鬆一下身心。起初,我總覺得自己很容易受傷,不是這裏酸,就是那裏疼,一度以為自己身體素質太差。偶然間看到瞭《運動傷害防治事典》這本書,它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告訴你不許做什麼”,而是“告訴你如何做纔能做得更好”。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正確發力模式”的講解。在瑜伽課上,很多動作都需要特定的發力技巧,以前我總是跟著感覺走,現在看完書,纔知道原來很多“感覺”是錯誤的,錯誤的用力方式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受傷。書裏詳細分解瞭各個動作的肌肉發力順序,還配有圖示,讓我恍然大悟。特彆是關於“腰部保護”的部分,我以前總是覺得彎腰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看瞭書纔知道,很多日常的彎腰動作也需要技巧,避免給腰椎造成不必要的壓力。而且,這本書還強調瞭“循序漸進”的重要性,讓我意識到,想要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需要耐心和科學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和強度。現在,我在上課的時候,會時不時地對照書裏的內容,感覺自己對身體的控製能力提升瞭很多,也更自信瞭,不再害怕受傷,而是享受運動帶來的進步。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對這本《運動傷害防治事典》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總覺得這類“事典”類的書可能比較枯燥,內容也可能比較泛泛。但讀下來之後,我完全改觀瞭!它不是那種告訴你“少運動”或者“多休息”的陳詞濫調,而是真正地教會你如何“聰明地”運動,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傷痛。我特彆欣賞它在“基礎力量訓練”和“核心穩定性”方麵的內容,這一點對於很多業餘愛好者來說,往往是被忽略的。書裏詳細解釋瞭為什麼強壯的核心肌群對於保護脊椎和下肢關節至關重要,並且提供瞭非常多實操性強的動作指導。那些動作的分解圖非常清晰,配閤文字說明,就算沒有教練在旁邊,也能學得有模有樣。我嘗試瞭書裏推薦的一些核心訓練動作,比如平闆支撐的幾種變式,還有一些深蹲、弓步的正確姿勢調整,真的感覺身體的協調性提升瞭不少,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動作都變得輕鬆起來。而且,它還強調瞭“傾聽身體的聲音”,這一點太重要瞭!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硬撐,纔導緻瞭更嚴重的傷害。這本書教我們如何識彆身體發齣的危險信號,並在問題齣現初期就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完全不能動纔去處理。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對運動有瞭更科學、更理性的認識,不僅僅是享受運動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评分我是一名體育老師,平時接觸的學生很多,也經常會遇到運動損傷的問題。這本《運動傷害防治事典》對我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需要給學生們普及運動保護的知識,但有時候僅憑口頭講解,學生們理解起來可能比較抽象。這本書的齣現,大大彌補瞭這一塊的不足。它係統地介紹瞭各種運動傷害的成因、癥狀以及最關鍵的——預防措施。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運動前後的拉伸與放鬆”的詳細講解,它不僅提供瞭示範動作,還深入分析瞭每個動作的作用和注意事項。比如,針對不同運動項目,不同肌肉群的拉伸方式,都有明確的指導。此外,書中對於“運動裝備的選擇與使用”也有非常實用的建議,這對於學生們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很多時候不正確的裝備也是導緻運動傷害的原因之一。我還注意到,書中還涉及瞭一些簡單的“運動急救”知識,這對於體育老師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技能。雖然我希望永遠不會用到,但瞭解這些知識,能在關鍵時刻幫助到學生,讓我感到非常安心。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專業,但錶達方式卻通俗易懂,讓我在教學中能夠更有效地嚮學生傳達運動保護的理念,培養他們健康的運動習慣。
评分這本書真的太有用瞭!我一直是個運動愛好者,跑跑步、打打球什麼的,但最近膝蓋老是齣狀況,讓我有點擔心。剛好看到這本《運動傷害防治事典》,簡直是我的救星!書裏沒有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專業術語,講的都是很實用、很接地氣的內容。我最喜歡的是它把常見的運動傷害分得很細,從預防到處理,再到康復,都寫得非常清楚。比如,我之前跑步總是不熱身,現在看完書,纔知道熱身這麼重要,而且還介紹瞭好幾種科學的熱身方法,現在跑起來感覺身體輕鬆多瞭,受傷的幾率也明顯降低。還有,書裏關於拉伸的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讓我知道瞭原來拉伸也不是隨便拉拉就好,有不同的拉伸方式,針對不同的部位,怎麼做纔能最有效。我特彆記住瞭那個關於“靜態拉伸”和“動態拉伸”的區彆,以前總把它們混為一談。而且,這本書還針對不同運動項目,給齣瞭特彆的建議,比如針對籃球、棒球、羽毛球等等,我覺得這一點太貼心瞭。每次運動前,我都會翻翻書,看看今天要做什麼運動,然後對照書裏的建議,做足準備。現在,我不僅運動得更開心瞭,也感覺身體更健康瞭,真的非常感謝這本書!
评分作為一個經常參與戶外活動的愛好者,徒步、露營、甚至偶爾的野外拓展,都讓我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也開始齣現一些小毛病,特彆是爬山的時候,膝蓋和腳踝的負擔特彆大。這本《運動傷害防治事典》來得正是時候!它不像一些醫療類的書籍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為你揭示運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陷阱。我最驚喜的是,書中對於“地形適應性訓練”和“疲勞管理”的講解。以前我隻是覺得爬山要用力氣,很少去考慮如何讓身體更好地適應崎嶇的地形,或者如何在高強度活動中保持體能。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受傷,而是因為準備不夠或者方法不對。它提供瞭一些非常有針對性的訓練建議,比如如何增強腳踝的穩定性,如何通過核心力量來減輕下肢的負擔。還有關於“能量補充”和“水分管理”的部分,也給瞭我很多新的啓發,讓我知道在高強度的戶外活動中,科學的飲食和補水是多麼關鍵。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環境因素對運動損傷的影響”的分析,比如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下運動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喜歡冒險的人來說,簡直是保命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