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好痛!糟了,受伤了!」
这种情形是绝大多数人的梦魇。本书就是能大大避免运动伤害,即使碰到伤害,也要能正确紧急处理,并缩短复健的时间。
运动是好事,但反而最怕选错运动方法、运动项目或设拖不良、防护不够,造成运动伤害。作者是运动伤害医学领域的顶尖医师,全书由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到增加体适能的处方开始,进一步就预防运动伤害前的暖身法、伤害的危急处理步骤与方式、保护与复健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伤害的处理对策,从学理、示范到实务,图文对照解说,浅显易懂,不论是爱好运动的男女老少、选手、骨科或复健专业人员训练操作、中老年人平日的筋、骨、肌肉照护,这都是一本实用的运动伤害指导书。
作者简介
叶文凌
1961年生,台北县人,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是运动医学科与骨科专科医师,专精运动伤害之预防、复健与治疗,特别是腰、背、肩、腿、膝、肘等不同部位的精细诊治。
专长∕
骨科微创手术
关节镜手术
人工关节置换
十字韧带重建手术
运动伤害手术
慢性疼痛治疗
关节炎治疗
减肥谘询
骨质疏松谘询
膝关节疾病
雷射手术
曾任∕
中华民国男子及女子足球代表队队医
亚足联 ( AFC ) 及世界足总( FIFA) 禁药管制医师
现任∕
林口长庚医院外科骨科住院医师
林口长庚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
长庚医院桃园分院外科、骨科主任
中华民国关节镜医学会理事
推荐序─侯文咏
推荐序─黄美涓
推荐序─陈文哲
自序
前言
Part I常见运动伤害
八大伤害类型
肌肉拉伤
挫伤
网球肘
五十肩
颈部痠痛
下背痛
足底筋膜炎
踝扭伤
Part II 运动伤害观察与危机处理
如何察觉运动伤害
内科性运动伤害
外科性运动伤害
危急意外伤害
处理流程
急性伤害的评估
软组织伤害PRICE处理法
心肺复甦术CPR
哈姆立克急救法
运动伤害的防护
消极防护法
积极防护法
PART III 防范运动伤害
预防胜于治疗
选择合适运动的二个原则
运动伤害的三个层次
运动程序
热身运动
伸展运动
PART IV 建立相关正确观念
缓和动作
向上拉臂
扩胸
站立体侧弯
站立体前弯
向下屈蹲
坐姿体前弯
压腿
跨腿转
屈膝抱腿
大腿后拉
单屈腿体侧弯
后躺屈膝直膝后翻
跪姿伸背
平躺牵引
平躺抱膝
平躺横跨腿
坐姿开立体前弯
坐姿伸展踝关节
坐姿踝内翻
弓箭步
压腿
双手交叉向上伸展
Part V 健康运动面面观
运动科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医学
技巧训练
规律活动与健康
体适能
健康体能的定义
运动体能的定义
体适能测量
心肺耐力─修正式三分钟「登阶测验」
肌力与肌耐力─一分钟仰卧起坐
爆发力─立定跳远
柔软度─坐姿体前弯
改善体适能的方法与原则
改善心肺适能
改善肌肉适能
改善身体组成
适当与适度
拟定运动处方
基本原则
详细计画
Part VI 一定要知道的运动相关知识
人体基本组织
骨骼肌
肌腱
韧带
软骨
骨骼
关节
复健
热疗法
冷疗法
器材与场地
场地使用需知
保护与规范
正确使用运动护具
支持
保护
限制
加压
保温
避免依赖
防护员
预防运动伤害
评估运动伤害
现场急求与紧急处理
复健计划与体能训练
运动知识相关谘商与辅导
这本书真的太有用了!我一直是个运动爱好者,跑跑步、打打球什么的,但最近膝盖老是出状况,让我有点担心。刚好看到这本《运动伤害防治事典》,简直是我的救星!书里没有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术语,讲的都是很实用、很接地气的内容。我最喜欢的是它把常见的运动伤害分得很细,从预防到处理,再到康复,都写得非常清楚。比如,我之前跑步总是不热身,现在看完书,才知道热身这么重要,而且还介绍了好几种科学的热身方法,现在跑起来感觉身体轻松多了,受伤的几率也明显降低。还有,书里关于拉伸的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让我知道了原来拉伸也不是随便拉拉就好,有不同的拉伸方式,针对不同的部位,怎么做才能最有效。我特别记住了那个关于“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的区别,以前总把它们混为一谈。而且,这本书还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给出了特别的建议,比如针对篮球、棒球、羽毛球等等,我觉得这一点太贴心了。每次运动前,我都会翻翻书,看看今天要做什么运动,然后对照书里的建议,做足准备。现在,我不仅运动得更开心了,也感觉身体更健康了,真的非常感谢这本书!
评分我是一个办公室久坐族,但内心深处又渴望拥有更健康的体魄。所以,我报了一些运动课程,比如瑜伽和游泳,希望能改善体态,也放松一下身心。起初,我总觉得自己很容易受伤,不是这里酸,就是那里疼,一度以为自己身体素质太差。偶然间看到了《运动伤害防治事典》这本书,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告诉你不许做什么”,而是“告诉你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正确发力模式”的讲解。在瑜伽课上,很多动作都需要特定的发力技巧,以前我总是跟着感觉走,现在看完书,才知道原来很多“感觉”是错误的,错误的用力方式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受伤。书里详细分解了各个动作的肌肉发力顺序,还配有图示,让我恍然大悟。特别是关于“腰部保护”的部分,我以前总是觉得弯腰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看了书才知道,很多日常的弯腰动作也需要技巧,避免给腰椎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而且,这本书还强调了“循序渐进”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想要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需要耐心和科学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和强度。现在,我在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地对照书里的内容,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提升了很多,也更自信了,不再害怕受伤,而是享受运动带来的进步。
评分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平时接触的学生很多,也经常会遇到运动损伤的问题。这本《运动伤害防治事典》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需要给学生们普及运动保护的知识,但有时候仅凭口头讲解,学生们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抽象。这本书的出现,大大弥补了这一块的不足。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运动伤害的成因、症状以及最关键的——预防措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运动前后的拉伸与放松”的详细讲解,它不仅提供了示范动作,还深入分析了每个动作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比如,针对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肌肉群的拉伸方式,都有明确的指导。此外,书中对于“运动装备的选择与使用”也有非常实用的建议,这对于学生们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不正确的装备也是导致运动伤害的原因之一。我还注意到,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简单的“运动急救”知识,这对于体育老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技能。虽然我希望永远不会用到,但了解这些知识,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到学生,让我感到非常安心。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专业,但表达方式却通俗易懂,让我在教学中能够更有效地向学生传达运动保护的理念,培养他们健康的运动习惯。
评分作为一个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的爱好者,徒步、露营、甚至偶尔的野外拓展,都让我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特别是爬山的时候,膝盖和脚踝的负担特别大。这本《运动伤害防治事典》来得正是时候!它不像一些医疗类的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为你揭示运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陷阱。我最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地形适应性训练”和“疲劳管理”的讲解。以前我只是觉得爬山要用力气,很少去考虑如何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崎岖的地形,或者如何在高强度活动中保持体能。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受伤,而是因为准备不够或者方法不对。它提供了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比如如何增强脚踝的稳定性,如何通过核心力量来减轻下肢的负担。还有关于“能量补充”和“水分管理”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让我知道在高强度的户外活动中,科学的饮食和补水是多么关键。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环境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的分析,比如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冒险的人来说,简直是保命符!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对这本《运动伤害防治事典》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总觉得这类“事典”类的书可能比较枯燥,内容也可能比较泛泛。但读下来之后,我完全改观了!它不是那种告诉你“少运动”或者“多休息”的陈词滥调,而是真正地教会你如何“聪明地”运动,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伤痛。我特别欣赏它在“基础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方面的内容,这一点对于很多业余爱好者来说,往往是被忽略的。书里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强壮的核心肌群对于保护脊椎和下肢关节至关重要,并且提供了非常多实操性强的动作指导。那些动作的分解图非常清晰,配合文字说明,就算没有教练在旁边,也能学得有模有样。我尝试了书里推荐的一些核心训练动作,比如平板支撑的几种变式,还有一些深蹲、弓步的正确姿势调整,真的感觉身体的协调性提升了不少,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动作都变得轻松起来。而且,它还强调了“倾听身体的声音”,这一点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硬撑,才导致了更严重的伤害。这本书教我们如何识别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并在问题出现初期就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完全不能动才去处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运动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认识,不仅仅是享受运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