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能贵之亦能贱之」与经贸文化并举,是本书与之笔者之前的系列(一)(二)两书中曾多次力倡者,故而强调台商须有危机预识及其处理能力,即是台商CEO五力与重心所在的适困力、先见力;果然2008年元月大陆国务院对台商「收网」查税。本书乃系列之(三)特从 国父的「社会价值说」为依据,主张台商之优秀者因享有「社会资本」而获利,就应履行「社会责任」来尽己之义务,借由回流效应来建构绿色的永续经营与台湾「公民社会」之民主典范,先形成极化效应之后再以「海崃西岸经济区」为实验区,对大陆进行「溢出效应」,而促成再进阶的「政治学台北」与胜出于全球化潮流中!
2008年3月底大陆「人大」换届,即有代表之提案与本系列前述主张若合符节,提出、鼓吹应给台商更多优惠于「海崃西岸经济区」。值此机遇两岸更应合作于经贸-文化来厚植华夏文明之根基,以之对「文明冲突」进行预防才是真的两岸双赢。目前台商已有能力「候鸟回巢」来实现其社会责任,谨从 国父的「社会价值说」论证之,期待两岸在经贸与文化上皆能「分进合击」于「文明冲突」,力图建设两岸共构的「公民社会」!。
推荐语
近日国台办及国务院等相关单位,皆同意台商仍然能享有优惠措施(如13%退税),有关台商企业升级转往中西部发展,自当有更大的吸收力,引导台商经贸与文化的再西进,台商则应兼顾两岸公民社会之拓建,履行其享用社会资本后应回馈的社会责任。
<>U>作者简介
麦瑞台
师大博士、中国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博士研究所。曾任台中师大、中原大学、空中学院等校兼任副教授。现职醒吾技术学院通识中心副教授。
自 序 I
第1章 绪 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6
1.3 论文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8
1.4 研究流程 11
1.5 研究理论与架构 11
1.6 本研究的限制与创新 15
1.7 论文章节介绍 16
1.8 结语 20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2.1 产业集群的国内相关研究 21
2.1 产业集群的国内相关研究 21
2.2 新产业区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 25
2.3 儒商文化与社会文化 32
2.4 台商的社会资本与网络 44
2.5 产业集群与区域推移理论 51
2.6 海洋式儒商文化与企业家文化 56
2.7 中医药产业与生物科技 60
2.8 现代化与休闲农业 63
2.9 质性研究及其方法 66
2.10 结语 67
第3章 大陆民企的现况与台商创新之角色 69
3.1 台商当前的限制与金融法规 69
3.2 台商集群的竞争优势与破坏性创新 81
3.3 台商的历史角色与产业发展前景 90
3.4 台商优势SWOT与企业的升级、创新 100
3.5 结语 109
第4章 台商企业、集群的应变与CEO智力资本 113
4.1 两岸经贸互动的现况与未来 111
4.2 西进台商的变局管理与创新经营 137
4.3 台商域外直接投资与再西进规划 147
4.4 台商之精神楷模与儒商文化 157
4.5 结语 169
第5章 儒商式海洋文明与台商环境资本 173
5.1 台商休闲农业的区域推移与海崃两岸经济发展 173
5.2 休闲农业的人力资源与台商海洋文化之西进 192
5.3 华侨的区域推移与儒商式海洋文明 207
5.4 台商的社会资本与CEO特质 228
5.5 结语 257
第6章 台商集群的社会资本与两岸知识产业 261
6.1 台商集群的作为与两岸区域经济愿景 261
6.2 沿海城市带状区之成形与台商休闲农业与中药生科 283
6.3 21世纪华人现代化与文明冲突下的台商角色 304
6.4 结语 333
第7章 总 结 337
7.1 对台商集群之相关建议与问题之解决 335
7.2 结语 349
附录:区域间、极化、溢出、回流效应的史例 351
参考文献 369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书名里的“大陆台商产业集群”,光是这几个字就给我一种规模庞大、运作复杂的既视感。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带着资金、技术和经验,勇闯大陆的台湾商人,他们是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从零开始,一步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而“社会资本”,在我看来,是比单纯的资金更具穿透力的东西。它指的是那些无形的关系网、互信的基础、以及在关键时刻能够伸出援手的支持。我设想,在台商产业集群中,这种社会资本是如何形成的?是通过家族联系?还是行业协会?亦或是更广泛的社会网络?这种资本的流动与积聚,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而“企业家社会责任”,则把我拉回到了现实的考量。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讨论,但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当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他们应该如何回报社会?是捐款捐物?还是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社区发展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从国父的「社会价值说」而论”,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孙中山先生的“社会价值说”,我知道那是关于国家、民族、人民整体福祉的宏大构想。作者将这个古老的思想,置于当代大陆台商的语境下进行解读,我真的很好奇,他会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论,与具体的商业实践相结合。是找到共鸣?还是提出批判?这本书,光从名字看,就充满了值得挖掘的深意,仿佛藏着一个关于时代变迁、经济发展以及价值取向的宏大叙事。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庄重又充满探索性的感觉。“大陆台商产业集群”——这几个字立刻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经济画卷,想象着那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将台湾的商业智慧与大陆的市场活力相结合的企业家们,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群落。而“社会资本”的引入,则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这不仅仅是冰冷的资本运作,更是人际关系、信任网络、以及社群凝聚力的价值。我猜想,作者会深入剖析,在这些台商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是如何被构建、被运用,又是如何成为他们抵御风险、抓住机遇的“软实力”。“企业家社会责任”这个话题,更是触及了当代商业伦理的核心。当企业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们是否会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是否会主动承担起对员工、对社区、对环境的义务?这本书将如何审视台商在这一方面的实践,无疑是引人关注的焦点。而最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将这一切置于“国父的「社会价值说」”之下进行论述。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将现代的经济行为与历史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必将赋予本书独特的理论高度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如何巧妙地将国父的思想,与当代台商的产业实践融会贯通,从而为我们理解经济发展中的价值维度提供全新的视角。
评分光看书名,我就觉得这绝对是一本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和独特视角的作品。 “大陆台商产业集群”——光这个词,就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经济版图。我能想象到,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无数台湾企业家们是如何凭借着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商业智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强大的产业势力。这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力量的体现。而“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对我而言,就像是点睛之笔。我一直认为,在商业世界里,光有资金和技术是不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以及那些无形的连接,才是真正能够驱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这本书探讨台商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无疑是挖掘了其成功的深层原因。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企业家社会责任”这部分。在当下这个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公民意识的时代,企业家们是否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不仅仅关乎企业的声誉,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很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剖析台商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最后,用“从国父的「社会价值说」而论”来作为理论基石,这真的让我感到惊艳。孙中山先生的“社会价值说”,是一种极富前瞻性和人文关怀的思想体系。用这种宏大的哲学理念来审视具体的经济个体,我相信这本书会带来一种超越纯粹经济学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关于商业,更是关于价值观,关于一个民族的理想与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像一个精巧的谜题,勾起了我探究的欲望。“大陆台商产业集群”,这四个字就描绘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颇为关注的经济现象。想象一下,在广阔的大陆土地上,因为地理位置、政策导向或是产业关联性,台湾企业家们形成的那些扎堆发展的区域,它们就像一个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也必定伴随着竞争与挑战。而“社会资本”,我理解为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看不见的纽带。它可能表现为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也可能体现在企业家之间的人脉网络,甚至是当地社区的支持。我相信,这种社会资本的积聚与流动,对产业集群的稳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信息共享,甚至在危机时刻提供强大的支撑。接着,“企业家社会责任”这个概念,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止步于单纯的经济分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那些成功的台商,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仅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是会主动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这才是检验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企业家真正价值的标准。最后,用“从国父的「社会价值说」而论”来统领全文,让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社会价值说”,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人类社会整体福祉的深刻关怀。作者将这种宏大的思想,应用于分析具体的经济群体,这无疑会给这本书带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内涵。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国父的理念是如何在当代台商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又或者,国父的思想能否为当下的企业家们提供新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初看之下,似乎颇具学术深度,又带着一丝历史的厚重感。 “大陆台商产业集群”这个词汇,立刻勾勒出一幅经济发展的宏伟图景,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大陆这片广袤土地上,凭借智慧与勇气,辛勤耕耘,逐渐形成庞大经济力量的台湾企业家们。 “社会资本”的加入,则让我想象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外,这些人脉、信任、互助关系网络如何在他们的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是资本的堆砌,更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深度与广度,是无形的财富。而“企业家社会责任”更是点睛之笔,它指向的不仅仅是企业盈利,更是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与担当。在快速经济增长的时代,企业是否能超越纯粹的利益驱动,承担起回馈社会、促进公平、保护环境的使命?这个问题本身就值得深思。 最后,“从国父的「社会价值说」而论”则将讨论的维度拉升到了一个哲学和思想的高度。孙中山先生的“社会价值说”,究竟是如何与当下大陆台商的实践产生联系?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国父的思想,并将其巧妙地应用于分析现代商业现象。这不仅是对经济现象的探讨,更可能是一次对价值理念的溯源与重塑。这本书似乎触及了商业、社会、历史和哲学等多个层面,内容想必会非常丰富且发人深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