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曾说:「如果要探寻现今艺术与摄影之间的最大特性是什么,那便是艺术品复制相片对二者造成了难堪的紧张关系。」
过了七十多年的改变,现今的情况是「复制」变成了需求,再没有什么难堪不难堪,反而是艺术品需要透过出版、杂志、广告、网上照片宣示于人们面前,因为传播渠道的改变,艺术品和艺术家位置也因而被改变。
《非关真相——九○年代至今华人观念摄影》一书即介绍了两岸三地:台湾、中国及香港的艺术家们,在相似却又迥异的文化脉络底下,如何运用摄影的形式,创造出多元而又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语汇。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两岸三地的艺术评论家的论文为艺术家的创作作一概括性的介绍与分析;第二部分则收录有共30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及作品,试图为对当代的华人观念摄影做深入浅出的介绍。另外并加入几位艺术家的专访,从以往的经历到现今的最新创作,其中因缘流变的相涉与不相涉,是为此艺术型态的新演绎与阶段性註解。
「摄影」自发明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自1960年代开始,摄影开始作为艺术家用以表达艺术观念的一种载体,强调的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作品文本的传达,而不再只是记录事物表象的摄影本身(for it’s sake)。
《非关真相——九○年代至今华人观念摄影》一书即介绍了两岸三地:台湾、中国及香港的艺术家们,在相似却又迥异的文化脉络底下,如何运用摄影的形式,创造出多元而又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语汇。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两岸三地的艺术评论家的论文为艺术家的创作作一概括性的介绍与分析;第二部分则收录有共30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及作品,试图为对当代的华人观念摄影做深入浅出的介绍。
作者简介
樊婉贞 / Anthea Fan
英国城市大学艺术管理硕士,曾任职于香港艺术中心教育部门主任、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助理研究员、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策划组组长。香港《艺术地图》、《am post》两本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亦为独立艺术策展人、艺术评论人,在香港《信报》及《明报》、台湾《艺术家》杂志、大陆「TOM.COM 美术同盟」网站发表艺术评论。策划过的展览包括2002 年澳门艺术博物馆「原创启示— 另类艺术展」、2003 年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香港当代— 水色观照:梁美萍1992-2003 」、2004 年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厅「平凡子民— 九十年代至今华人观念摄影展」、2005 年百老汇电影中心Kubrick 书局「楼上、楼下— 多媒体艺术展」等展览。
序 Preface……樊婉贞
专文 Essays
总论……樊婉贞
摄影影像与台湾当代艺术……林志明
从「幻影天堂」到「出神入画」——台湾当代摄影状况……姚瑞中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摄影媒介热……栗宪庭
中国观念摄影的三种不同类型……陈侗
观念摄影在香港……黎健强
香港「观念摄影」的「概念」初探……刘建华
香港「观念摄影」淡出淡入……李家昇
艺术家与其作品Artsits
台湾
梅丁衍1956
吴天章1958
陈界仁1960
吴鼎武.瓦历斯1960
侯淑姿1962
陈顺筑1963
袁广鸣1965
林珮熏1967
洪东禄1968
姚瑞中1969
林欣怡1974
郭慧禅1976
陈擎耀1978
侯怡亭1979
中国
梁鉅辉1959,已过世
洪磊1960
翁培峻1961
洪浩1965
邢丹文1967
郑国谷1970
蒋志1971
王宁德1972
杨勇1975
香港
黄炳培1960
谭伟平1967
Enoch Cheung
黄楚乔
李家昇
薛力恺
程展纬1972
採访文章
混种的历史,混血的文化——梅丁衍的「哀敦砥悌」……吴嘉瑄
陈擎耀……吴嘉瑄
谭伟平……李凤鸣
洪浩……李凤鸣
附录Appendix
「镜头下的平凡子民」观念摄影系列:「当代艺术中的历史参照」
艺术家简历
台湾、中国、香港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非关真相——九○年代至今华人观念摄影》这个名字,首先就带着一种挑战和探索的意味。它不直接告诉你“这是关于什么的”,而是留下了一个悬念,一个需要我们去打开才能理解的谜。尤其是“非关真相”这四个字,它立刻将我从对摄影“记录真实”的固有认知中拉了出来,让我开始思考,观念摄影到底在“非关”什么?它挑战的是怎样的“真相”?是客观事实的真相,还是潜藏在事物表象下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九○年代至今这个时间跨度,又意味着什么?这三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思潮也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与融合。那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华人艺术家们是如何通过观念摄影来表达他们的思考,来探索那些“非关真相”的议题的?我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在看似日常的画面中,植入那些需要被解读的符号、隐喻和情感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往往也传递着一种信息,它可能是一张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也可能是一种极简的留白,都在无声地引导着读者去进入作者所构建的那个影像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感受那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思想的碰撞,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影像背后的,关于身份、历史、文化、个体以及社会变迁的复杂叙事。这不仅仅是一次观赏摄影作品的体验,更是一次深入理解当代华人艺术精神的旅程。
评分这本《非关真相——九○年代至今华人观念摄影》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关于“观看”的革命。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影像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认知和经验。书中的作品,很多都是以一种“不露声色”的方式,挑战着我们固有的观看习惯。它们可能没有戏剧性的情节,没有煽情的画面,但却能在不动声色中,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我特别欣赏那些艺术家们对细节的关注,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细节的放大、重组或变形,来传达他们的观念。例如,某张照片中一个微小的物件,在艺术家的镜头下,可能就承载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或者一个被忽视的社会问题。九○年代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转型,这种转型也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书中那些观念摄影作品,就像是那个时代的镜子,折射出社会变迁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在其中所经历的迷茫、挣扎与觉醒。我喜欢书中那种“意会”的乐趣,当你看懂一幅作品背后的观念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当代华人艺术发展的视角,让我们看到,艺术家们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寻找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一段迷人的艺术史,而且这段历史是如此鲜活,如此贴近我们的时代。书中收录的那些作品,每一张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思想实验,它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一个问题,或者揭示一个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入思考过的现象。我尤其喜欢那些在看似日常的场景中,却能捕捉到一丝异样,或者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光影,赋予寻常事物以新的意义的作品。它们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纪实摄影那样直接呈现,而是更像一种低语,一种暗示,需要观者主动去参与构建理解。九○年代至今,这个时间段在中国艺术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经历着从封闭到开放,从模仿到创新,再到形成自身独特风格的转变。书中艺术家们对时代的观察和回应,通过观念摄影这种媒介得以具象化。我看到了他们对于身份认同的迷茫与追寻,对于消费主义浪潮的批判与反思,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的忧虑,以及对个体在庞大社会结构中的挣扎与表达。那些影像,它们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更像是一个个三维的思考空间,邀请我去其中漫步,去触摸那些细腻的情感,去聆听那些无声的呐喊。这本书的书写方式,也打破了我对艺术评论的刻板印象,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探索的温度和个人化的感悟,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些复杂的艺术语言。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观念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总觉得摄影就是记录,就是真实。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观念摄影更是一种思考,一种表达,它运用影像作为载体,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书中的作品,有些非常直接,有些则非常隐晦,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引发观者的思考。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艺术家是如何运用日常的物品、场景,甚至是抽象的符号,来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的。例如,有些作品通过对熟悉事物的颠覆性呈现,让我们重新审视它们。有些作品则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九○年代至今,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华人艺术家们,他们的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他们用影像回应着社会的变化,记录着个人的经历,也探讨着普遍的人性。我喜欢书中对每一件作品的解读,它没有强制性地告诉你“这件作品是什么意思”,而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向,一种思考的起点。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艺术的创作和理解过程中。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精美,图片质量很高,文字流畅易懂,整体阅读体验非常好。它让我觉得,原来摄影可以如此多元,如此富有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华人观念摄影的梳理和展示。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九○年代至今,华人艺术家们是如何用他们的独特视角,去解构、去重塑我们所处的现实。我看到了他们对于“真相”这个概念的质疑,以及对个体经验、集体记忆、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书中的作品,有些是静默的,有些则充满了力量,但它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影像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观者去参与构建。我喜欢书中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艺术家们似乎在不动声色中,给你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九○年代至今,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华人艺术家们在这样的背景下,用观念摄影这种形式,进行着他们艺术上的探索与实验。他们不回避现实,但也超越了简单的记录,而是试图通过影像,触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议题。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也对华人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充满了敬意。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海量影像,究竟在传递着什么?它们是否也隐藏着某种“非关真相”的深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