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醫學公認的證型至少有311種,且尚未規範化,癥狀約有500種左右。錦方號稱10萬,其實遠遠不止此數。
《本草綱目》所載1800餘種藥物,僅按二味或二味以上組成一個方劑計算,經排列組閤可組成的方劑將是一個天文數字。本書作者兩綱--陰、陽,與八要--氣血、寒熱、燥濕、虛實,將體質分型為六大人體體質,可將復雜的證型深化與簡化,將病證深化到體質分型,將311種證型,簡化為五種病理體質質型。
先抓住兩綱八要,辨明瞭主要病理體質類型,然後再辨明亞型或復閤型,辨質選方,隨質加減,必可獲效;然後逐步細化,探索體質類型背後的五髒六腑、十四經脈的病理基礎,再做分析,加減用藥,則可獲高效速效。
中醫學的啓濛教學如按兩綱八要刪繁就簡,理論研究與方藥藥理也可集中力量從兩綱八要入手,必不緻漫無邊際。
匡調元體質病理學分型及臨床特徵:
【正常質】體壯力強、麵色潤澤、胃納佳、耐寒暑、口微乾、二便調、脈有力、舌象正
【燥紅質】形弱消瘦、口燥咽乾、內熱便秘、尿黃短少、飲不解渴、少眠心焦、五心煩熱、喜涼飲、耳鳴聾、脈細眩數、舌紅、少苔或無苔
【遲冷質】形體白胖、麵色不華、形寒怕冷、唇淡口和、四肢冷、肌冷自汗、大便稀溏、夜尿清長、毛發易落、耳鳴聾、喜熱飲、脈沉無力、舌淡胖、嫩齒印
【倦恍質】麵色白、氣短懶言、乏力暈眩、心悸健忘、脫肛感、動輒汗齣、子宮下墮感、手易麻、月經淡少、脈細弱無力、舌淡
【膩滯質】體型肥胖、中脘痞滿、口甜黏、身重如裹、大便不實、口乾不飲、胸滿昏眩、脈濡或滑、舌苔膩
【晦澀質】膚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膚甲錯、絲縷斑痕、痞悶作脹、脈沉澀緩、舌青紫
作者簡介
匡調元
一九三一年七月齣生,江蘇無錫人。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專傢委員會委員。一九五六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自一九六○年學習中醫學後,就一直從事中西醫結閤臨床病理研究。
一九七七年發錶瞭「體質病理學研究」,一九八四至八五年在美國BOWMAN GRAY醫學院病理科工作,研究白種人與黑種人的體質類型。一九八八年起開展體質病理學與體質食療學的實驗研究。
齣版有:《中醫病理研究》《體質食療學》《中醫體質病理學》《中醫病理學的哲學思考》等專著,而《人體體質學》一書乃集作者畢生研究之大成。
第一章 人體體質學導論
一、 概述
二、 人體體質學研究簡史
三、 研究人體體質學的意義
四、 展望
第二章 人類群體體質學
第三章 人體發生體質學
一、 人體遺傳體質學
二、 生態體質學
三、 優質學與優生學
四、 養生體質學
第四章 醫學體質學和人體生理體質學
一、 醫學體質學
二、 人體生理體質學
第五章 人體病理體質學
一、《周易》與病理體質學原理
二、論曆代主要醫傢的體質理論
三、 體質病因學
四、 體質病機學
五、 病理體質診斷學
六、 病理體質形成原理略探
第六章 治療體質學
一、 關於調理體質的幾個認識問題
二、 調質六法
三、 八法之體質宜忌
四、 方藥之體質宜忌
五、 體質與治療反應
六、 辨質論方
第七章 體質食療學
一、 中華飲食文化概述
二、 病從口入新解
三、 各型體質的食養食品與食譜舉例
四、 新世紀的飲食新理念
五、 烹飪技術要革新
六、 幾種常見病的體質食療舉例
七、 常用食物的性味、主要功能與體質宜忌
八、 體質食養是廿一世紀人類飲食發展的方嚮
第八章 氣質體質學
一、 概述
二、 氣質體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 研究氣質體質學的意義
第九章 人體體質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學探討
一、 探討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在中醫體質學說中的反映
二、 從當代若乾科學哲學和橫斷科學觀點探討人體體質學的研究思路
三、 人體體質學研究的具體方法探討
第十章 人體體質學、體質病理學與體質食療學的曆史意義
一、 傷寒學派
二、 河間學派
三、 攻邪學派
四、 易水學派
五、 丹溪學派
六、 溫補學派
七、 溫病學派
八、 人體體質學學派
第十一章 實驗研究述要
一、 常體、寒體和熱體的實驗研究
二、 內燥與內濕的實驗研究
三、 「急病及腎」的病理研究
四、 腎虛證的食療研究
五、 白種人和黑種人的體質類型研究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西醫臨床工作的醫生,我對中醫的“體質”和“個性化”概念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由於專業背景的差異,理解上總感覺隔瞭一層。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科學、嚴謹的方式來闡述中醫體質學,並且能夠解釋其背後蘊含的生理、病理機製,以便我能夠更好地將其與我已有的醫學知識體係進行融閤。我很想知道,中醫的體質辨識是否可以與現代的基因、生化指標等聯係起來,從而形成一種跨學科的認識?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展示如何通過體質的分析,對一些疑難雜癥進行更有效的乾預?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引發我對中醫理論的更深層次的思考,以及對未來醫學發展方嚮的探索。
评分我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近年來對中醫的養生之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市麵上關於中醫的書籍很多,但大多偏嚮於介紹方藥或者簡單的養生方法。這本書的題目“人體體質學:中醫學個性化診療原理”讓我眼前一亮,因為它觸及到瞭中醫最核心的“人”的觀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如何從一個人的體質齣發,去理解他的健康狀況,以及如何根據體質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僅是醫學知識,更能體現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對“天人閤一”、“陰陽平衡”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並且從中獲得一些啓迪,讓我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諧。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學習中醫的學生,對中醫理論的理解還處於一個初步階段,所以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構建更係統、更深入中醫知識體係的讀物。這本書的題目“人體體質學:中醫學個性化診療原理”引起瞭我的極大興趣,因為體質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石,而個性化診療更是體現瞭中醫的精妙之處。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不同體質的形成原因、特徵錶現,以及如何根據不同體質製定相應的調理和治療方略。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經典的醫案分析,或者通過圖錶、錶格等方式清晰地展示不同體質的辨識要點,那就更好瞭。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能提供一些指導性的臨床思路,幫助我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的臨床實踐相結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中醫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走嚮更廣闊的知識海洋。
评分作為一名對健康管理有很高要求的人,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科學、更係統地進行健康管理的方法。這本書的題目,尤其是“個性化診療原理”這幾個字,深深地吸引瞭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體質辨識體係,並且能夠根據不同的體質,給齣非常具體、可操作的健康管理建議,比如飲食、運動、作息、情緒調理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學會如何識彆自己的體質,並且能夠針對自己的體質特點,製定齣最適閤自己的健康方案。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同樣的生活方式,對不同的人會産生不同的效果,從而避免盲目跟風,找到真正適閤自己的健康之道。這本書能否幫助我成為自己健康的“總指揮”,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很精緻,封麵設計也很吸引人,一看就知道是本學術性較強的著作。我是一名中醫愛好者,平時比較關注中醫的養生和調理方麵,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就覺得非常有興趣。我對“個性化診療”這個概念一直很好奇,因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病癥,治療方案也可能韆差萬彆。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如何通過瞭解體質來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這一點我非常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實際可操作的方法和案例,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醫的智慧。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更深入地認識中醫“治未病”的精髓,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養生保健,這都是我非常關注的。我對這本書的排版和閱讀舒適度也有一定的期待,畢竟閱讀體驗也很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