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要我快快走出悲伤,但没有人了解我内心的煎熬,我根本活不下去……」「怎么办?丧亲之后,我觉得好痛苦、好难受,我是不是有问题?」「我的亲人因为丧偶而失落了好一阵子,我要怎么帮他度过悲伤?」如果悲伤突然降临……失去挚爱的你,一切生活失了控,甚至求助亲友拉你一把也无济于事,彷彿你的人生就此断裂、了无生趣……只有你自己「走过」,才能够改变你的生命这段悲伤日子,你必须亲自「走过」——接受悲伤的发生,将悲伤的经历包含在生命之中,感受这段不可抹灭的意外插曲,让生命继续前行。假如你只愿意「走出」悲伤,那些不堪、脆弱、无助的记忆将留在原地,悲伤就会无预警的再度影响你的生命。
《于是,我可以说再见》是台湾「悲伤疗癒」谘商心理师苏绚慧,在亲身走过悲伤疗癒过程,带领悲伤团体进行谘商工作后,整理出的经验与心得;苏绚慧的文字蕴含着温暖力量,能够带给悲伤者最柔软的提醒,彷彿一位愿意听你说话的人,始终守在你身边。本书同时收录了多则真实发生的故事,能够帮助阅读者连结到自己的失落经验,因为我们并不是孤单一人,唯有自己「好好的活着」,才能给逝去者一个最好的存在意义。
本书特色
◎《于是,我可以说再见——悲伤疗癒心灵地图》以面对「悲伤」和「失落」为主题,是国内讲述「积极处理丧失情感」的重要着作。
◎ 每篇篇末皆附有「专属作业」,为读者提供最实际、最有用的心灵引导。
作者简介
苏绚慧
具备了三种专业技能:美工设计、社会工作及心理谘商,仍相信生命还有不同的可能性。在助人工作中摸索了十年,最后归属在失落悲伤疗癒工作的世界。不想被定义到底属于何种学派、何人门下,只想坚持以心、情感与清晰的思绪,加上一些疗癒的力量与人同在。如果说生命能为世界带来什么,希望那是光、爱与疗癒。目前在医院担任谘商心理师,除了个人谘商服务之外,乐爱带领工作坊、成长团体。曾经在临终病房担任社工师,更早更早以前,是一位摄影师、橱窗设计师与包装设计师,所以在助人工作中,念念不忘要力行美学。出版的作品:死亡如此靠近(大块文化,金鼎奖文学类推荐优良好书)请容许我悲伤(张老师文化,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推荐优良好书)这人生(张老师文化)生命河流(张老师文化)丧恸梦(张老师文化,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推荐优良好书)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特别难过的时期翻开的。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周围的一切都黯淡无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连呼吸都觉得沉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看不到任何走出阴霾的希望。偶然间,我在书店的角落里看到了它,书名就好像一道微弱的光,吸引着我。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把它带回了家。我记得当时我抱着它,就像抱着一根救命稻草。翻开第一页,我并没有立刻读进去,只是模糊地看着那些文字。但渐渐地,我发现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不像是在说教,更像是在和我进行一场温柔的对话。那些描述的情感,那些细致的描写,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好像在作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仿佛在她描绘的经历中找到了共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那种“一夜之间就痊愈”的奇迹发生。但确确实实,我的内心发生了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它帮助我认识到,那些压抑在心底的情绪,那些不愿提及的伤痛,都需要被看见,被接纳。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自己的悲伤,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者否定。书中提供的一些视角和方法,虽然不是现成的答案,却给了我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在痛苦中找到一丝平静,如何在每一个不完美的日子里,依然看到生活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它没有强迫我接受什么,只是静静地陪伴着我,让我自己去发现,去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诗意的洒脱,又充满了生活的温度。作者并没有使用那些过于专业或生硬的心理学词汇,而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去触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会在某个句子面前停下来,反复咀嚼,仿佛那里藏着一段珍贵的哲理。有时候,我会感到一阵温暖涌上心头,有时候,又会被某种深刻的洞察所震撼。它不像是一些心灵鸡汤,空洞无物,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能够真正地启迪和疗愈。合上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变得更加坚韧,也更加柔软,准备好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或许在于它对于“告别”的全新解读。我一直以为,告别意味着遗忘,意味着痛苦的终结。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的告别,是一种理解,是一种释然,甚至是一种带着爱意的放下。它并不是要你抹去所有的记忆,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带着过往,优雅地走向未来。书中的一些篇章,对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分离,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有着非常深刻的探讨。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用更成熟、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聚散离合。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告别,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都可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新的篇章。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慰藉,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我曾经以为,悲伤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把我隔绝在快乐的世界之外。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悲伤并非是生命的终点,而更像是一个必经的旅程。作者用她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心灵地图”,上面标注着情绪的起伏、内心的挣扎,以及最终走向平和的路径。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它们并非惊心动魄,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我看到有人在失去后如何努力重建,有人在痛苦中如何寻找希望,有人在迷茫中如何重新找回方向。这些故事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