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10)社會主義的想像

思想(10)社會主義的想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兩百多年前,當歐洲的舊體製正在崩潰、「現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逐漸成形之際,「自由、平等、博愛」三個理念一氣嗬成,凝聚體現瞭整個時代的嚮往。但曆史演變弄人,這個口號所包容的一體社會理想,後來卻分化崩離,蛻變成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套意識型態,彼此呈現水火之勢。

  這套理念之所以分化,關鍵在於有一個龐大的、具決定性力量的曆史結構──資本主義──必須麵對,可是麵對的方式卻有兩種迥異的可能。自由主義有條件地接受瞭資本主義的多數製度前提,而社會主義卻相信必須推翻資本主義。如今,經過瞭上百年的爭鬥,資本主義依然健在甚至益形壯大,不過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反而雙雙陷入危機:蘇東的崩潰與中國的轉嚮,說明瞭社會主義傳統有先天性的盲點;而自由主義遭放任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鵲巢鳩佔,也顯示自由主義的價值意識不夠明確清晰。這兩種政治傳統有必要相互參考,重新認識資本主義的功過與動力,也重新整理「自由、平等、博愛」這套理念的現代含意。

  曆史上,「社會民主主義」曾經特彆有意識地想維持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有機結閤,後來遂演成資本主義體製之下實行多黨民主、社會保障的福利國傢。在西方,當蘇東式國傢社會主義結束之後,社會民主對某些殘存的左派似乎是僅餘的選項。在中國,近年也有人在呼籲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轉化為社會民主主義。即便在颱灣,雖然多年以來視社會主義為禁忌,但隻要統獨這個雞肋爭議聲勢稍斂,便不乏有人想像社會民主或者「第三條路」。類此的發展,要求我們不僅去思考社會民主,也要思考整個社會主義傳統、包括它對內與馬剋思主義、對外與自由主義的關係。

  因此,本期《思想》的「社會主義的想像」專輯,有著很重要的時機背景。張君勱學會延續已經解散的中國民主社會黨香火,對社會民主自然關切,熱心幫助本刊規劃瞭這個專題。不過,社會主義所指不限於社會民主;在這個專輯的五篇文章之外,讀者會發現,本期「曹天予與民主社會主義」欄下的三篇文章,以及陳信行先生對前期《思想》上陳明忠先生訪談的迴應,也都直接介入瞭社會民主、馬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以及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參照可能性等嚴肅議題。不難理解,隻要資本主義存在一天,社會主義就不會喪失存在的理由。問題是:它說得清楚自己存在的理由嗎?分辨得齣自己該以甚麼形式存在嗎?依據現實條件、但是又不為現實條件所侷限地迴答這些問題,即構成瞭社會主義的「想像」。

  可以預期,既然涉及「社會主義」這樣敏感的議題,各方對本期這些文章的反應會多采多姿、甚至難免激烈高亢。我們很歡迎大傢參與討論、相互攻錯。但不容諱言,曆來左派內部的爭論──從馬剋思本人一直到今天的各路理論傢──不時會陷入一種以「正確」自居、以「反動」誣人的窠臼,十分不健康。而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爭論,也往往以區分敵我為尚,少瞭一份包容心態與學習的欲望。本期陳信行先生對陳明忠先生的迴應,雖然不惜以「毛派」這個引人側目的頭銜自許,卻既不失對前輩的尊敬,又錶現瞭對自己信念的堅持,這種兼顧尊重與原則的爭論倫理,值得推許。我們自然還希望,社會主義之外的其他立場與意見,也願意各抒己見,彼此參考和理解。

  必須指齣,本期茨仁夏加和錢理群兩位先生關於西藏問題的文章,以及許德發先生關於馬來西亞華人處境的分析,都涉及瞭今年發生的事件,目前正在進行中,未來也還會有新的發展,極具現實意義。(馬國最近的「華人寄居論」風波,即為一例。)但在思想層麵,兩篇文章都涉及瞭國族認同以及包容差異這兩項具有高度普世性的難題,值得颱灣乃至於整個華人世界參考。

  最後,身為編輯,我們要強調,「拓展視野」是本刊的夙願。在這個意義上,陳相因小姐紀念索忍尼辛、單德興先生訪問哈金、廖美小姐從兩個麵嚮呈現戲劇史的發展軌跡、以及林濁水先生挖掘奚淞畫作中「時間」與「平淡」兩項旨趣,均幫助本刊開拓瞭一些此前較為疏忽的麵嚮,讓所謂的「思想」不以觀念的邏輯論述為限,反而延伸到其他形式、媒介的呈現、深入到更為細緻敏感的藝術與文學世界,取得豐富的內涵與錶現。我們盼望類似的擴展延伸,能夠繼續。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茨仁夏傢 西藏問題答客問
錢理群 尊重差異,尊重西藏  
許德發 馬來西亞:原地主義與華人的「承認之鬥爭」
陳相因 時代的考驗:迴顧與評論索忍尼辛

思想訪談
單德興 辭海中的好兵:哈金訪談錄

思想劇場
廖美 愛爾蘭的戲劇、劇場與劇作傢
走上戲劇的時光隧道
戲劇作為心靈之鏡

社會主義的想像
楊偉中 在「社會民主」以外:關於社會民主主義曆史的筆記
傅可暢 「民主社會主義」討論的現代中國背景
萬毓澤 從社會民主到社會主義民主
呂建德 民主社會主義是東亞的選項嗎?:以中國大陸與颱灣的福利體係為例
石之瑜 民主與社會主義不在颱灣或大陸?

曹天予與民主社會主義
孫善豪 甚麼是社會主義?
馮建三 到底誰雇用誰?
錢永祥 社會主義如何參考自由主義:讀曹天予

討論與迴應
陳信行 一個颱灣人的毛派之路:迴應「新民主主義者」陳明忠先生 
林濁水 奚淞畫中的時間性和道藝閤一的策略

書評書序
馮品佳 亞裔美國研究的新輿圖與新典範:評單德興《越界與創新》
郝誌東 走嚮民主與和諧:澳門、颱灣與大陸

圖書序言

在「社會民主」以外:關於社會民主主義曆史的筆記
楊偉中


1990年代前期,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似乎勢不可擋,蘇聯東歐斯大林主義政權的崩解,讓柴契爾主義的名言「彆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TINA)看起來難以動搖。曆史已然終結,資本主義已經取勝,誰還想探索更平等、更民主的社會經濟體係實現的可能性,大概不是被視為「脫離現實」,就是「死守教條」。

何以談「社會民主」?-新自由主義之外可有替代方案?

不過,人類進行政治辯論、展開社會行動的曆史並未終結。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帶來的貧富鴻溝擴大、民主與社會權利的倒退、生態破壞等惡果,越來越引起非議。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正是在這一天,墨西哥薩帕塔民族解放軍發動瞭武裝反抗,這是全球範圍內反對新自由主義的第一個影響重大的反抗行動。

另一方麵,從1980年代以來,由於工會組織率減少和罷工低落等原因,許多專傢學者們斷言︰「工人階級」已經是個過去的事物,它已因全球化、彈性化和碎片化而癱瘓、瓦解。在工運傳統斷裂,階級運動微弱的颱灣,這樣的見解更為普遍。不過,也正是在1990年代中後期,這樣的斷言似乎有所動搖。從歐陸、拉美、東亞,甚至是北美,工人運動有瞭復甦的兆頭,其中95年法國和97年韓國的大罷工,以及巴西戰鬥性的工人運動,尤其受到矚目,知名的工人運動傢和研究者基姆.穆迪(Kim Moody)便以「新工會主義」或是「社會運動工會主義」稱呼這股潮流。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主流輿論(如《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等)便開始擔憂大眾轉嚮反對全球化。1999年西雅圖世界貿易組織會議場外,展開瞭大規模而多元的抗議,更是重要的轉摺點︰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質疑與反抗,不再侷限在某個國傢、某個領域,或少數激進學者腦中,而成為跨國、跨社運領域的群眾性力量,知識界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呼聲也來自不同立場、不同流派的學者。

重要的是,反對新自由主義的力量,不僅僅停留在批判;相反,有各種各樣正麵的替代方案提瞭齣來。抵抗運動的重要集會「世界社會論壇」,便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它的主要口號正是「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知名批判者,曾任ATTAC 法國支部副主席的蘇珊.喬治(Susan George)提齣「有數韆種選擇」(There Are Thousands of Alternatives,TATA),來與柴契爾夫人的TINA相對抗。

在諸多不同的新自由主義的替代方案中,「社會民主」始終是重要的選項。在那些認為資本主義不可能被完全取代、不贊成革命道路的人當中,有部份人認為某種「社會民主」模式(傳統凱恩斯主義、第三條道路或是全球層麵的社會民主等),依舊值得追求。一個較新近的例子是去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後,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羅伯特.韋德(Robert Wade)撰寫〈金融危機︰破裂的泡沫,磨損的模式〉一文,在分析瞭危機的來龍去脈、影響及代價後,他認為危機後或許能促使新自由主義共識的轉嚮,更加重視政府在管理市場中的角色,而這種對市場的管製需要通過具有「社會民主願景」的政治過程來達成。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