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文化中,社会看待青少年成长的观点不同,小说对成长的诠释当然也就不同。目前国内所称的少年小说和成长小说,都以青少年的成长与启蒙为主题,但二者的成长本质却大不相同;成长和反成长并非二元对立,二者之间应该存在更多深刻的意涵。因此,本书以青少年成长小说扩大视野,旨在研究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倾向,探究其美学表现,发掘小说中反成长所呈现的问题意识与价值,并寻求其未来可以再开展的可能。期望有助于所有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读者,能更深入了解台湾青少年小说中的成长历程。
作者简介
许静文
毕业于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现为国中教师。
序 如诗的相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成长小说
第二节 少年小说
第三节 成长小说与少年小说的关系
第四节 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
第五节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
第三章 中西青少成长小说的异同
第一节 青少年成长观点的起源
第二节 中西青少年成长小说的「正」「变」差异
第三节 青少年成长小说在台湾一地的发展情况
第四章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焦点
第一节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的转变契机
第二节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的反成长面相
第三节 成长与反成长的纠葛纾解
第四节 重新看待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反成长的途径
第五章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反成长」的美学表现
第一节 情节的构设
第二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
第三节 主题的安排
第四节 象征隐喻的运用
第五节 启蒙仪式的开创
第六章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反成长」呈现的问题意识
第一节 僵化的教育体制
第二节 多重扭曲的家庭面貌
第三节 人际的疏离和孤立
第四节 性的压抑与放纵
第五节 寻求科技慰借的空虚与苦闷
第六节 贫富与城乡差距
第七节 青少年次文化的创建
第七章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反成长」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反」的另类美学
第二节 「反」的教育新典范
第三节 「反」心理功能
第四节 「反」的社会意义
第五节 「反」的人类发展价值
第八章 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反成长」再「反」的可能性
第一节 现代式的
第二节 后现代式的
第三节 网路式的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要点回顾
第二节 未来的展望
引用文献
我从《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中体会到了一种“无为”的哲学,或者说是一种被动的体验。它描绘的青少年,并不是主动去塑造自己,去改变命运,而是被生活推着走,被环境所裹挟。他们更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努力地维持平衡,却又常常被卷入更深的泥潭。这种“反成长”并非是故意的抗拒,而是一种无力感所导致的自然结果。他们可能没有明确的理想,没有宏大的抱负,只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小心翼翼地处理着眼前的问题,回避着可能出现的麻烦。这种状态,与其说是“不成长”,不如说是一种“被成长”的体验。他们被迫去面对一些成年人的世界,去感受一些并不属于他们年龄的压力,但他们并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只能被动地接受,并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生存的空间。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许多缺乏主见的少年,他们可能依附于他人,可能屈服于现实,他们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是被环境所限制的。这种“反成长”的状态,在我看来,是一种对当下社会环境中青少年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的真实写照,他们并非不想成长,而是没有找到成长的方向,或者说,他们所处的环境,并没有给予他们真正成长的土壤。
评分《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这本书,给我最鲜明的印象,是一种在“期待”与“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鸿沟。我们常常期待青少年能够早日成熟,能够肩负起责任,能够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智慧和能力。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揭示了许多青少年在现实面前的茫然与无措。他们可能拥有一些零星的“成长”的迹象,但这些迹象在巨大的现实压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这种“反成长”不是一种主动的拒绝,而是一种在现实的不断冲击下,内在的“成长”需求被压抑,甚至被消磨殆尽的过程。书中的角色,并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处境,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的变故而早早承担起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也可能因为学业的压力而失去对未来的憧憬。这种“反成长”是一种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对内心渴望的一种妥协,一种无奈的静默。它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定义,是否过于单一和理想化了?我们是否忽略了,在现实的洪流中,许多年轻人的成长,并非是线性向上,而是充满了挫折、停滞,甚至是一种令人心疼的“反”向的挣扎。
评分《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这本书,我读到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对“期望”的瓦解。我们总是被告知,青少年应该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这种“成长”的叙事,往往将青少年塑造成一群准备好迎接挑战的勇士。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写实,展现了那些被期望所裹挟,却又深陷泥淖的年轻生命。他们或许尝试过,但那些尝试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反而让他们更加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书中的角色,并不总是勇敢地站起来,迎难而上,他们也会选择逃避,选择沉沦,选择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对抗世界的压力。这种“反成长”的态度,并不是一种懒惰或者放弃,而是一种在无数次失望之后,不得不选择的自我保护机制。它让我反思,我们对于青少年成长,是否过于简化和理想化了?我们是否忽略了,在追求“更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可能走向“更糟”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成长并非是一条笔直上升的直线,它可能充满了弯路,充满了停滞,甚至充满了向下的诱惑。而理解这些“反成长”的挣扎,或许才是真正理解青少年群体的重要一步。
评分这本《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描绘一个“成长”的故事,不如说是在捕捉一种“未成熟”的恒定状态。书中那些年轻的灵魂,仿佛被时间的长河遗忘在了某个特定的年龄段,他们并非没有经历,但那些经历似乎并没有将他们推向所谓的“成熟”。更像是在原地打转,反复咀嚼着相似的困惑与不解。我读到的不是一个关于“战胜困难”的励志篇章,而更像是一幅细腻描摹的画卷,画的是那些在生活细枝末节中徘徊的少年心事。他们可能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情绪波动,可能因为一个模糊不清的承诺而耿耿于怀,也可能因为无法表达的孤独而陷入沉思。这种“反成长”并非是退步,而是一种停滞,一种在看似前进的生命轨迹中,内在却固守着某些固执的、未被驯服的特质。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似曾相识的场景,那种面对未知时的犹豫,那种渴望被理解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的窘迫,那种在集体中格格不入却又害怕孤独的矛盾。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没有提供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只是静静地展示了这些年轻人身上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一种在复杂世界中努力寻找自身定位,却又时常感到无力的挣扎。
评分《台湾青少年成长小说中的反成长》这本小说,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在我的认知里,青少年成长小说通常描绘的是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主角们往往充满朝气,对未来充满憧憬,即使遇到挫折,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我一直觉得,这类小说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给予读者一种正面的引导和激励,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当看到“反成长”这个词时,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丝的困惑。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去诠释“反成长”这个概念?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对传统成长模式的颠覆?或者,它是在探索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视角,或许是关于迷茫、关于妥协、关于无奈,甚至是关于那些并不那么“阳光”的成长片段。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情感,那些不被主流叙事所强调,但却真实存在于每个青少年内心的复杂感受。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挑战我们对“成功”和“成长”的固有定义,让我们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又或者,成长本身,是否就存在着一种“反”的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