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序
针灸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西元6世纪针灸就传到了朝鲜、日本,后来又传到了东南亚各国,17世纪传到了欧洲。当今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针灸治疗,由长期的医疗实践,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切合临床实际的操作技能,针灸医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世界通行医学。
我国现有针灸着作近千种,每年在多种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000余篇。针灸学界更涌出了许多针灸大家,邱茂良先生是我们现代针灸泰斗,一代名医。他博览群书、精研经典、勤于临床、疗效卓着、医德高尚,实为针灸学界楷模。邱老任教、行医数十年,着作、论文、医案、医话甚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文碧玲副教授等在学习、继承邱茂良教授着作和临床经验基础上,撰写了《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一书。书中採用中医界喜闻乐见的歌诀形式,对邱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针灸治疗原则、配穴处方进行了总结和阐发,读起来朗朗上口、好学好记,临床运用效果显着,实为一本切合临床实际,有助针灸医师配穴处方的好书。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理,书不在厚实用则行。该书虽只有二百多页,但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临床辨证用穴的宝贵经验,对针灸医疗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故特推荐之。
孔序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病的精髓,辨证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治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制订出的治疗原则,治法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针灸和药物治疗手段虽异,而医理则一。但自古以来关于针灸的治则、治法和处方虽散见于各针灸着作中,却缺乏立法处方之专着。
业师邱茂良教授每议及此,深感针治法则,湮没不彰,实有阐发、整理、编着一部针灸治法与处方专着的必要,在共同的愿望下,邱师以80高龄,不辞劳瘁,穷搜博览,探微阐奥,撰写总论,各论则由我执笔完成,力求理、法、方、穴之完整,书成,名之为《针灸治法与处方》,以补前人之不足。
学习针灸的主要困难,是难于记住经络、腧穴、手法等众多内容,历代针灸医家为便于学者诵读和记忆,曾编着各类针灸歌赋不下数十种,由于易读易记,迄今仍为学习针灸者所欢迎。
文碧玲、鄂建设两位副主任医师,是针灸事业上的有心人,他们在繁忙的教学、临床工作之余,不避寒暑,殚精竭虑,把《针灸治法与处方》一书改编成歌诀,使其更易诵读和记忆,该书出后,将嘉惠后学不浅。
今邱师已西归道山,倘九泉有知,亦会欣然首肯,故乐于志此始末以弁其首。
前言
针灸,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的起源和发展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独特的治疗方法渐成完整体系。对于古代简略深奥的针灸医籍医理,历代医家不断地归纳总结,编着了各类针灸歌赋,以便于针灸工作者和学习者的诵记。
两年前,笔者在阿尔及利亚工作之余,潜心拜读了邱茂良老先生与孔昭遐教授等合着的《针灸治法与处方》一书,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爱不释手。细细体味此书,发现其独到之处:是将针灸治法和处方系统地融入到中医治疗原则和病证之中,以证为纲,治法处方为目,力求理、法、方、穴的完整性,辨证准确,治则精要,治法灵巧,处方完备,手法严谨,临床非常实用。
经反覆静思,心中萌生将其精要部分改编成民间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歌诀形式,以便于从事针灸专业的临床工作者能更好地学习这位针灸泰斗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承和掌握大师的针灸临证施治的方法。晚辈才疏学浅,历时两年着手撰编歌诀,寒来暑往,数易其稿,以尽其所能地使之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的编撰宗旨是,切合临床实际,便于携带使用,附录收集了部分临床常用的头、耳、手、足等刺激区及主治作用简表,且有图解,以及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表,希望能对广大的针灸工作者和学习者有所裨益。
值得欣慰的是,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教授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本书题词,整个编写过程得到了孙国杰和孔昭遐两位知名教授的支持,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同仁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帮助,从而使本书如期问世,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们真诚地期盼它面世后能得到广大同道的斧正。
编者于北京
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会遇到一些小毛病,比如失眠、头痛、胃胀等,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关于针灸治疗这些症状的介绍,觉得很神奇,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入手。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看到了《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这本书。光听书名就觉得特别实用,特别是“处方歌诀”这几个字,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很多传统的中医知识,如果能用更接地气、更容易记忆的方式呈现出来,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想象一下,不用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穴位图和理论,而是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诀,就能掌握一套简单有效的针灸疗法,这简直是福音。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把我这个中医小白领进门。我期待它能教会我一些简单易行的针灸技巧,让我也能在生活中为自己和家人解决一些小烦恼。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看到的,当时就被它吸引了。封面设计得很朴实,但却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让我忍不住翻阅起来。翻开扉页,简单的几个字“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映入眼帘,虽然不涉及具体内容,但光是这标题就让人感受到一种传承的厚重和实用的价值。我是一个对传统医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平时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而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觉得它可能更侧重于“治法”和“歌诀”,这两种形式往往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更贴近临床实践,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或者让有一定基础的人巩固记忆。书中的排版和字体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清晰而不拥挤,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这本书真的像它标题所暗示的那样,能够将复杂的针灸理论和实践方法用易于理解的歌诀形式呈现出来,那将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料啊!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中医针灸世界的一扇窗户,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门古老的技艺。即便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仅仅是触碰到这本书的“外壳”,就已经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对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有着深厚的兴趣,特别是针灸,总觉得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然而,接触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后,发现很多内容都比较深奥,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吃力。这次偶然看到《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标题吸引了。“治法”和“歌诀”的组合,让我感觉这本书很可能是一种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记忆的学习方式。我一直认为,一些古老的智慧,如果能够通过更贴近生活、更易于传播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价值会得到更好的体现。我设想着,这本书是否能够用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将复杂的针灸理论和实践方法提炼出来,让读者能够边读边记,甚至能够脱口而出。这就像是为学习针灸量身打造的一本“武功秘籍”,通过口诀的传承,快速掌握核心要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就像是在茫茫的书海中,发现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让我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虽然没有机会深入学习,但一直对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敬畏。我喜欢阅读一些中医类的书籍,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养分,了解更多关于中医的知识。当我在书店看到《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书名中的“针灸”二字,本身就代表着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治法”和“处方歌诀”的组合,则暗示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易学性。我曾接触过一些针灸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让人难以理解。而“歌诀”这种形式,则是一种非常好的记忆和传承方式,它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浓缩成简短的诗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歌诀,向我展示针灸的神奇疗效和实际应用。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其中的奥秘,去感受中医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智慧的结晶。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受到颈肩疼痛困扰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更自然、更温和的缓解方式。市面上的保健品、按摩器倒是尝试了不少,效果都只能算是暂时性的,而且治标不治本。当我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这本《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时,内心涌起了一丝希望。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针灸”这两个字在我心中一直代表着一种神秘而有效的疗愈力量。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治法”和“歌诀”的部分,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蕴含着一套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的方法。我脑海中浮现出,通过简单的歌诀,就能记住不同病症对应的针灸穴位和操作手法,这听起来简直太棒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书中的歌诀真的写得朗朗上口,就像古代的诗词一样,那么学习的过程本身也会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我曾尝试过自己阅读一些针灸的图谱,但那些复杂的经络图和穴位标注,往往让我望而却步。如果这本书能够用更直观、更易于记忆的方式来呈现,比如配合一些生动的插图或者形象的比喻,那将大大降低学习的门槛。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在低声讲述着古老的秘密,等待着有心人去倾听和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