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陆积极扩大内需,台商如何做好抢攻这块大饼的万全准备?
本书延揽两岸财经法律专家,提供最新、最实用的内销相关法令,
并搭配真实案例,从法律面及经营面深入剖析,
帮助台商掌握大陆法律政策,成功开拓、经营中国内销市场!
2008年迅雷不及掩耳的全球金融海啸,让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义大利等世界强权的经济纷纷遭受重挫,也使世人充份感受到令人绝望的寒冬。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恶劣的时代」,把句子倒过来,正是此时千千万万厂家苦?待变的心境。
中国大陆因为金融国际化程度还在初始阶段,「因慢得福」,受伤最轻,加上年消费市场高达9兆人民币,俨然已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这样快速反转之间,赫然窜起成为各国期待的全球经济脱困的救世主。
这样的期待在「两个经济学家会有三个意见」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当然不可能没有杂音。但是,大家也不能不同意,中国大陆最起码是最有实力稳住自已国内经济情势的国家。最主要的理由是,中国政府确实拥有经济火车头的能力,因为土地国有、银行也国有、许多大型企业也大半国有,加上没有绝大多数民主化普遍存在的政策行动迟缓的缺失,大陆政府拥有的振兴国家经济的政策工具之多与之快的确十分傲人。高达四兆人民币扩大内需快速出台即是事例。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因素是,大陆不准人民用融资买股票,因此虽然此次股市重挫,损失了不少民间财富,但在人民储蓄存款高达十七兆三千万人民币的缓冲下,并没有严重伤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石,也就是大陆民间依旧潜藏着相当的经济及消费实力。
危机与契机、机会与威胁事实上常只有一线之隔。中国大陆扩大内需,加上两岸政经关系出现1949年来最佳状态,台湾厂商确实有最好的机会发展大陆内销市场。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结果是成功或失败,对政策、法令、市场、消费大众的了解与否绝对是重要?键。
中国大陆的经济体系被邓小平称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世界特殊的「非完全共产主义又非完全资本主义」体系下,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不完全由市场的价格机制所引导,但也不像共产主义的计划经济完全由国家所引导。在这种市场及经济体系下从事交易虽然不能忽视政府的关系、行政部门的职权,但是企业经营者也要特别注意法律的相关规定,而且对于相关的重要财经法律的原则有完整的认识。
20世纪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曾说:「市场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社会架构,同时也必须有一个有效率的政府;另外还有一个能发挥功能的市场,尊重智慧财产权和法律上的保障。」
内销市场交易秩序的维持及消费者、厂商权益的维护,法律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堡垒,从财产权的解释、契约的保证履行、交易活动的安全乃至维持国家社会的秩序等等,都不能不没有以法律为依据与准绳。
法律规定的落实必须有政治的民主与政府的廉能为基石。中国大陆在民主与廉能上固然近年大有改善,但法律规定因人而异的状况仍然存在。这种中国人发明的特有名词—「潜规则」在目前依然重要,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法律终究还是保障每一个人合法权益的最可靠的城堡。
「市场与法律」(Law and Markets)本来就是人类有经济行为以来的大事,也是各国经济政策的主轴。中国大陆经济经历了从1979年以来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正如北大经济学教授吴敬琏所说,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愈来愈意识到,一种好的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法治环境。
本书特色
以企业口语,清晰易懂,并多引实例外,主题部份亦遵循内销生意过程将衍生之相关法律问题,逐一诠释及探讨。
作者简介
黄丙喜
台湾科技大学管研所副教授
陈樱琴
中原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方立维
北京市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
冯辉
大陆法律学者
前言
第一篇 中国内销政策与法律分析
第一章 中国内销市场新商机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企业经营
第三章 财经法律与营运规范
第四章 经营者须认识的财经法则
第二篇 企业工商登记与取得内销资格
第一章 进入大陆市场的主要型式
第二章 外资企业的审批规定
第三章 外资企业的登记程序
第四章 签订合同与应注意事项
第三篇 市场交易与纠纷管理
第一章 产品质量相关法令与纠纷
第二章 消费者保护与纠纷
第三章 反不正当竞争与纠纷
第四章 产品广告监督与纠纷
第五章 商标註册与纠纷
第四篇 企业经营内销市埸管理
第一章 外资企业的税务管理
第二章 内销业相关税法与规定
第三章 人资管理与劳资纠纷处理
第四章 内销市场货款的安全回收
第五章 经营内销事业的贷款融资
附录 合同范本与法令
附录 A 公司证券类合同
附录 B 交易类合同
附录 C 劳动类合同
附录 D 工商登记相关文件分类表
附录 E 内销法规一览表
中国大陆从跨进21世纪以来就成为世界的工厂,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中国大陆每年也从以低廉产品及服务出口为主的国际贸易市场上,每年赚取2000亿美元的巨大顺差,累积至2008年为止外汇存底高达2兆美元,是全球外滙存底第一名的国家。在年年巨大贸易顺差逐年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欣喜之余,其实也深刻感受到这种出口导向经济发展的危机。中国在2008年第四季为因应全球金融海啸而宣布的四兆人民币的振兴经济方案,更加确定了大陆外销与内需双向并进的「双引擎经济时代」正式来临。
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政府依旧掌控着国家经济计画及发展的主轴。行政指导与行政许可是任何计画进入大陆市场的外商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而这些行政许可大权绝大部分掌握在国务院辖下的各中央部会组织手中。对有国际化经验的厂商来说,面对几乎毫无规则可言的行政变化应该不是甚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对于想进入大陆内销市场的台商而言,了解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负责职能,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功课。
最值得台商注意的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只要是有台商资本的投资,不论是经过世界那一个国家对大陆投资,一律被列入台商的项下进行管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设有10个职能局和机关,其中与台商权益最相关者为综合局、经济局、港澳涉台事务局、交流局、法规局、联络局和投诉协调局。综合局办理涉台的突发事件;经济局负责受理台资企业的经济纠纷与提供管理服务;交流局负责两岸文化、影视、学术、教育、卫生、体育、民族、出版、宗教交流事宜;法规局拟定对台法律政策;投诉协调局负责处理台商重大投诉案件。
依据中国大陆现行法律分析,整个大陆内销市场的制度,在法律方面所涉及到的层面相当的广泛,总体而言大约包括如下: (一) 在民法部分涉及到《合同法》中相关的进出口合同、租赁合同、买卖合同及《物权法》等; (二) 在商法部分,基本涉及到《公司法》及相关企业法等相关涉及工商登记等规定; (三) 在经济法部分,所涉及到的部分最为广泛,包括《贸易法》、《劳动法》、《房地产法》、《消费者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税法》、报关程序等相关法规。至于因为产业之不同,而因之有个别产业相关部门之相关法律则有农业法、电信法、邮政法、交通运输法、新闻传媒业法和银行法、证券法和期货交易法,以及自然资源和能源法等,个别厂商应该各别注意。作为企业的中高阶经理人或经营者,对于具体的财经法律及其相关变动趋势,若能确实掌握,就可在企业创立时和正式营运发展阶段,进行有效管理,既能规避风险,又能追求安全成长,不容企业轻忽。
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公有制主导的管理经营中,企业相关单位及其内部机构、成员因角色设置及其实现,而相互承担的义务和相应地享有权益的经济法律关系或制度。企业在大陆经营内销也要对主要财经法律的基本原理有必要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教授史际春进一步指出,经济责任制度在中国主要是处理公共经济管理及其与企业关系的一种角色化、契约化的思路。首先它涉及权益权责利益与角色扮演者的利害、责任关系。中国大陆重要财经法律原则朝向符合世界私有财产制、贸易自由等促进社会经济成长等相关的精神及法律原则发展,主要如下:
合同契约自由原则
此原则是指关于何时、与何人,从事何项法律行为,悉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国家不得干涉。也就是说,除身分或法律强制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等事项外,个人可以凭其自由意识与其他人从事特定活动。但为使经济的弱势者得以对抗经济上的强势者,合同自由原则也当适当调整。
所有权绝对原则
在2007年物权法施行后,所有权绝对原则才在法律中被确认。此原则是允许私有财产并保障所有权人对物的完全支配权的制度。所有权通常具有排他、追及与优先的效力,与仅有相对效力的债权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于特别的原因如公益上的征收或补偿、保护弱势承租人等,所有权绝对原则即作让步。
过失责任原则
过失责任是指必须有过失才负责任。法律上所谓过失是指有注意的义务而没有尽力注意,或是从经济分析的层面,未能以一定的经济力量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惟过失责任也有例外,譬如「过失推定」与「衡平责任」。
不溯既往原则
法律为求安全,使人民可以预测其行为的后果,都要求立法不得溯及既往。「不得溯既往原则」是为避免政府借由立法以侵害人民对法律的可预测性。两岸法律体系中,对于不溯既往原则都有其解释,原则上并无太大差异。但在民法及商事法律体系中,对于该原则的运用,两岸在立法上有些许差异性,主要不同点之一在于,大陆在立法上,并没有明文关于「禁止不溯既往原则」的法律规定。
罪刑法定原则
大陆刑法中对罪行法定原则规定的相当模煳,与台湾刑法在基本含意上有一定的差异。在运用上,罪刑法定原则在大陆比较以其所侵害的刑事利益为价值取向,刑事法律在刑罚及诉讼程序体系上,与一般法治国家仍有差异。比如在大陆逃税行为,大陆企业所得税法中并未对逃税的刑事责任予以规范,而是规定在刑法中的刑事责任,与台湾税法中的行政处罚有相当差异。
依法行政原则
两岸在行政法上对于「依法行政」原则的运用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主要在于《行政许可法》是大陆行政法上在「依法行政原则」上相当特殊的一部分,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究竟该用那个「法」,是台商最搞不清楚的地方,往往造成对大陆法律繁杂的印象,应该就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和实施程序及监督等三方向来理解相关规定究竟是依「何法」行政,才会避免被主管机关行政处分,增加不必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