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逛书店的时候,时常留意到旅游书柜中总是摆满了各式各样,介绍旅游当地阳光、沙滩、大海、美食、风土民情的活动讯息。对于一个为了放松、娱悦的旅客来说,「犯罪」的确是负面的、会破坏好心情的字眼,因此,旅游犯罪被认为是相当禁忌的话题。事实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均有沦为犯罪被害的可能,旅行期间即使遭受犯罪的侵害,也常为旅行者有意无意加以忽视。
我是个旅游爱好者,我学的是犯罪学,足迹遍及三十多个国家的旅游经验,让我萌生从事旅游犯罪被害研究的强烈动机。从酷爱旅行到潜心研究,希望这本「旅游安全学:旅游犯罪与被害预防」有助于社会大众认识、了解与研究旅游犯罪被害议题。--------------------------------------------------邱淑苹
作者简介
邱淑苹
爱好旅游。近十多年来主要从事旅游安全、犯罪学、被害者学、图书馆安全主题研究。中央警察大学犯罪学博士,淡江大学图书资讯学硕士。现为中央警察大学专任教师,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兼任教官。曾着有《图书馆偷书、撕书问题研究》、《图书馆与资讯管理:刑事司法学术参考资讯》。
前言
第一章 旅游犯罪现象
壹、旅游犯罪问题
贰、旅游犯罪的损害和代价
参、全球旅游安全之演进
肆、研究旅游犯罪的意义
伍、旅游犯罪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犯罪的概念
壹、旅游犯罪的定义
贰、旅游犯罪学研究的范畴
第三章 旅游犯罪特性
壹、旅游犯罪地区的集中性
贰、旅游犯罪时间的规律性
参、旅客易于被害的弱势性
肆、旅游犯罪型态的多元性
伍、旅游犯罪经验的隐匿性
第四章 旅游犯罪被害相关理论
壹、机会理论与旅游犯罪被害
贰、中立化技术理论与旅游犯罪被害
参、冲突理论与旅游犯罪被害
第五章 旅游犯罪发生成因
壹、旅客的特征与习性
贰、社会环境的变迁
参、观光产业的整体结构
第六章 旅游犯罪被害的迷思
壹、迷思的概念与形成
贰、旅游犯罪被害的想法
参、旅游犯罪被害的迷思与澄清
第七章 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
壹、旅游风险概念
贰、旅游者对犯罪的主观风险认知
第八章 旅游社会失序现象──旅游骚扰
壹、旅游骚扰现象
贰、旅游骚扰的概念
参、旅游骚扰的主要类型
肆、被骚扰旅客的特性
伍、旅客受骚扰的原因
陆、反骚扰行动
第九章 旅游犯罪预防与控制策略
壹、政府方面
贰、旅游业方面
参、旅游社区方面
肆、旅游者方面
第十章 旅游安全规划
壹、外观打扮
贰、保护隐私
参、旅游装备
肆、保持健康
伍、防范器具
陆、紧急代号
柒、行程规划
捌、住宿安全
玖、交通安全
拾、娱乐活动
参考书目
附录一 我国及各国观光警政推展现况与成效
附录二 出国常见偷窃、抢夺、诈骗案例手法及防范之道
附录三 外交部发布国外旅游警示参考资讯指导原则
我是一名旅游从业者,经常需要带团出国。接触到这本书纯属偶然,当时是想找些资料来充实导游培训的内容,无意中看到了它。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和专业性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注意防盗防骗”这样泛泛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旅游犯罪的成因、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犯罪的发生机制。书中对犯罪学的一些理论也进行了简要介绍,这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犯罪行为,以及如何从社会层面去预防。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状况以及当地特有的犯罪形式。比如,书中对于东南亚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的“飞车党”抢劫,以及欧洲一些城市“盯梢式”的诈骗,都有非常具体和贴切的描述。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能够更好地为游客提供安全指导,还能在实际带团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的风险,确保整个行程的顺利和安全。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和风险应对能力。
评分说实话,买这本书的初衷是觉得名字听起来挺酷的,而且我对一些犯罪心理学的东西一直挺感兴趣的。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很多时候都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博弈”,尤其是在旅游这种陌生环境中,这种博弈就更加明显了。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只是教你如何“躲避”危险,而是让你去“理解”危险是怎么发生的。书中对“机会犯罪”的论述,让我明白了很多犯罪并不是天生的邪恶,而是因为在特定环境下,诱惑和机会恰好出现了。比如,一些小偷会故意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制造混乱,就是为了制造“机会”。书中的分析非常有条理,让人很容易就能抓住重点。而且,它还讲到了很多关于“被害者心理”的内容,比如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成为犯罪目标,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降低这种可能性。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都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旅游。比如,在陌生的地方和人打交道,或者在一些比较嘈杂的环境里,都能用书中提到的原理来更好地保护自己。
评分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一些社会纪实类的读物,对那些发生在人们身上的真实故事总是有种莫名的吸引力。这本书的标题就给我一种“深入探究”的感觉,让我好奇书中会讲述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读完之后,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安全顾问”,用一种非常沉静但又不失力量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旅游过程中隐藏的危机。书中对各种旅游犯罪的描写,并不是那种猎奇或者耸人听闻的叙述,而是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去还原事件的发生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值得我们警惕的细节。比如,关于“色诱诈骗”的部分,书中详细描述了犯罪分子是如何一步步诱导受害者,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达到目的,整个过程的描述非常写实,让我读起来不禁脊背发凉,但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性。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旅游陷阱”的揭露,涉及到了很多我们平时可能根本不会想到的方面,比如一些“低价游”背后的猫腻,或者是一些“情感绑架”式的推销。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旅游业光鲜外表下的一些阴暗角落,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光鲜”之下,保护好自己的“钱包”和“人身安全”。
评分这本书,我当初是因为朋友的推荐才入手的。她是个热爱旅行的人,总是能找到各种有趣又小众的目的地,但同时也非常注重旅行中的安全问题。她告诉我,这本书能帮助她更系统地了解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效规避。拿到书后,我翻看了目录,发现内容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常见的盗窃、抢劫,到一些比较隐蔽的诈骗、人身侵犯,甚至还包括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处理。特别是关于旅游犯罪的部分,书中列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这些案例的描述都相当详尽,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犯罪分子是如何利用游客的疏忽和不熟悉环境来得手的。同时,书中的被害预防章节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在选择住宿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保管好个人财物,在不熟悉的地区如何保护自己等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心理预防”的论述,它强调了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宝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攻略,更像是一本“行前心理建设手册”,让我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了信心,但也更加审慎。
评分我一直认为,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未知,但这种“未知”不应该变成“危险”。我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在计划每一次旅行之前,都会做大量的功课,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我喜欢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它没有上来就吓唬读者,而是先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讲起,然后自然地过渡到旅游安全这个话题,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更容易接受。书中对“旅游犯罪”的定义和分类非常清晰,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比如金融犯罪、人身安全犯罪、信息安全犯罪等等。而且,对于每一种犯罪,书中都不仅仅是描述了犯罪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地分析了犯罪发生的“时机”、“地点”、“方式”,以及“易受攻击人群”的特征。这给了我非常强的“预警”能力。在“被害预防”方面,书中提供的建议也非常具体,而且很多都非常实用,比如关于“社交媒体安全”的提醒,以及在境外如何处理紧急情况的流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接下来的旅行,从心理到行动上都有了更充分的准备,不再是单纯的“看风景”,而是变成了一个更有智慧、更安全的“探索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