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的少水鱼

自在的少水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手中的一捧水虽少,但可资以生活运用。
它可以止渴,带来清凉,洗涤尘垢;
佛法的修持,要能在一捧水中体验大海的法味,
在少水鱼的眼里,看出华藏世界的庄严与殊胜。

  生命的意义不在活多久,而在生命宽度有多宽。《自在的少水鱼》是渐冻人陈宏的第六本着作,作者以转动眼珠的方式,借注音符号,一字一句拼出对生命的关怀,对人生的热爱,对佛法的信解。

  本书分为五卷,包含50篇深刻入里的人生体悟,书中的字字句句,皆能看出作者对世人的关怀,希望世人看了他的书,知道他的人,都能够了解世事的无常,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即使遭遇无法克服的难题,也能积极自在的活着;许多看过陈宏老师的人,知道陈宏老师的遭遇后,都能在当下,不再为了自己生活中的逆境忧愁痛苦、自怨自艾,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命斗士,心里想着:「即使生命已走到这样境地的陈宏老师,都能够这样自在的活着,那我们自己所遭逢的境遇,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的岁月一日一日的过着,生命转瞬由指缝熘走,就像水池中的鱼儿,水一天天的减少,但陈宏老师,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却还能自在的悠游其中,这样的态度,实能作为每个人的人生典范。

  随书附赠双CD有声书,第一片陈宏老师谈与佛法有关的文章;第二片则是一般与生活贴近的文章。

本书特色

  副总统萧万长专文推荐,全书彩色印刷,编排上搭配妙显法师纯净精采画作,并设计提问提供各读书会作最佳教材。为利益广大阅读族群,本书另由渐冻协会筹划制有声书双CD,让更多悦听者亦能借由CD有声书,听一本好书,听陈宏老师坚韧的生命力里,不断自我修持,也提供分享的一颗无私的心。

作者简介

陈宏老师

  资深新闻工作者,曾任大华晚报主编、主笔,中国邮报摄影杂志总编,于世新大学前身传播学院任教二十余年。

  摄影名家。历任各大影赛、影展评审,并辅导各大专院校摄影社团多年。曾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陈宏国剧专题展」,开风气之先。

  文化工作者。曾任国军金像奖剧艺大赛评审、国军新文艺辅导委员会国剧振兴委员,参与剧本修编工作,也曾改编古典名剧《桃花扇》、《李逵闹梁山》等,前者在台北市戏剧季推出,轰动一时。

  在写作上,擅长以通俗文笔阐释专业话题,涉猎颇广,才华横溢。早年也写儿童文学,散见各报刊,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曾出版专书《逃》,改编为电视剧,在公共电视台播出。幼儿读物《太平年》已由信谊文教基金会重新出版。

  获奖甚多,具有代表性者:如中国文艺协会论评类文艺奖、中国新闻学会表现优异奖、全国教育联合服务杰出奖、2005年全球热爱生命奖、2007年金氏世界纪录,2008年内政部金鹰奖得主。

  着有套书《陈宏文存》八册;《摄影一席话》、《摄影漫谈》四册等。病后以眨眼的方式出版了《眨眼之间》、《生命之爱》、《顽石与飞鸟》、《我见过一棵大树》、《苦,也是一种丰富》等五书,其中《眨眼之间》经新闻局推荐列为2003年度中小学优良读物、《我见过一棵大树》荣获2006年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在大有文章

一般人或许以为轻松愉快就是「自在」,其实其中大有文章,《华严经》上讲十地菩萨的十种自在。十地菩萨位阶很高,他们的说法,一定颇有义趣。

第一个是「命自在」,在人间住世随意。所谓随意是指随一切众生的意。众生有缘,就多住几年,缘尽了,就可以走了。生死自在,这就叫寿命自在。

第二个「心自在」,心像一潭止水,清净没有染污,没有波浪,这是自在。心起作用的时候就是智慧,不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寂静。也就是《般若经》上讲的叫根本智,根本智是般若无知,念头不起,般若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遇到疑难,无不迎刃而解,叫心自在。

第三个「财自在」,是自性里本有的「相好」。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财是属于相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位法身菩萨都是如此。

第四个是「业自在」,业是事业。菩萨的事业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度众生没有障碍。

第五个是「受生自在」,这是讲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

第六个是「愿自在」,这个很难得。愿是什么?希求。菩萨还有希求吗?没有,没有才自在,有就不自在。没有怎么样?随缘!随缘才自在,没有一样不好,没有一样不快乐。

第七个「解脱自在」,从什么地方解脱?从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第八个「神力自在」,用现在的话说,「神力」就是能力,无论做什么事,必须要有能力,能力自在,要从两个方面培养,一个从德行,一个从智慧。

第九个「智自在」,这个智是后得智,也就是说智慧的运用。为什么不说是根本智?根本智是定,是智之体,也就是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智慧是根本智,不是后得智。后得智是智慧表现在德、表现在相,在德相里应用自在,没有障碍。

第十个「法自在」古德是说「说法无碍」,但换个名称,意思更清楚,「演说自在」,因为教化众生用身教,身是表演,不完全是说法。法自在是最终的结论,前面九种都做到了,度化众生就自在,完全没有障碍了。

由此可知,自在也要有个基础。

《华严经》是佛陀成道后,首次在「定」中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讲的经,为期二十一天,境界很高。

佛门有句话:「不读华严,不知佛家的富贵。」

一代女皇武则天,于恭诵《华严经》后,特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如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流传至今。

有位老和尚,在讲道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华严,不在文字上,不在语言里,是在生活中。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