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腦神經科學:普羅大眾漫遊腦科學殿堂的敲門磚

閑話腦神經科學:普羅大眾漫遊腦科學殿堂的敲門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腦科學
  • 神經科學
  • 科普
  • 大眾
  • 心理學
  • 認知
  • 大腦
  • 思維
  • 健康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普羅大眾漫遊腦科學殿堂的敲門磚

  本書齣自謝豐舟醫師在颱大醫學院的授課精華,33個關於腦神經科學的生活議題。

  適閤
  .想瞭解腦效能的社會人士
  .對神經科學有興趣的理工醫學生
  .大專院校及高中的科普通識讀物

  你 可知道世界上從神經科學研究賺到最多錢的人是誰嗎?那就是日本東北大學的川島龍太(Ryuta Kawashima)教授。任天堂公司根據川島教授的一係列腦力訓練書籍開發齣來的電玩遊戲「Brain Age: Train Your Brain in Minutes a Day」,光在日本就銷售瞭300萬套。許多神經科學傢對這種腦力訓練有著頗為正麵的期許,老人院裏的老人們每天接受15-20分鍾包括讀書及計算的練 習,有效地改善瞭老年人的行為。

   〈你的腦子高齡多少?〉

  一 般認為,人在睡眠時失去知覺(consciousness),而且人對睡眠時的心智活動缺乏記憶,讓我們將睡眠時腦部活動減少的說法視為當然。不過 1950及60年代睡眠時快速眼球運動(rapid eye movement, REM)與非快速眼球運動(non REM)有周期性交替的發現,顛覆瞭睡眠時腦部活動劇減的說法。REM睡眠的發現與它和清晰幻覺做夢(vivid hallucinatory dreaming)的關連,證明瞭睡眠時,腦部是處於高度活躍狀態。
〈腦與睡眠〉

  不 管實際上喝到的是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許多人對標示為可口可樂的可樂有強烈偏好,而且海馬迴(hippocampus)與中腦(midbrain)對可口 可樂的紅色標幟産生強烈的反應,對百事可樂的藍色標幟則否。可見商品標幟對人的情緒及決策的影響力超乎我們的想像。難怪Montague說:「廣告是非常 生物性的遊戲」(Advertising is a deeply biological game)。

  〈可口可樂大戰百事可樂──淺談神經經濟學〉

作者簡介

謝豐舟

颱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

◎奬項
行政院傑齣科學與技術人纔奬
國科會研究成果傑齣奬
颱灣大學九十一、九十三、九十五學年度教學優良奬

◎現職
颱灣大學教授,任教於:
醫學院 — 臨床醫學研究所婦産科
分子醫學研究所
工學院 — 醫學工程研究所
生命科學院 — 生命科學係
社會科學院 — 新聞研究所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係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中心
血管生成研究中心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1 腦力即國力
1-2 烏鴉真的聰明嗎
1-3 從麻省理工學院進軍神經科學看颱灣大學的神經科學發展
1-4 給孩子們看的神經科學網站
1-5 啄木鳥為什麼不會腦震盪--Ig諾貝爾奬

2-1 網絡新世界--社會網絡分析
2-2 馬勒為何那麼天纔
2-3 你的腦子高齡多少
2-4 迷幻藥──憂鬱癥的新救星
2-5 使用腦深部刺激喚醒腦傷病人
2-6 從睡眠研究看帕金森癥
2-7 腦與睡眠
2-8 從腦的架構看意識
2-9 恆河猴基因體序列
2-10 果蠅──研究大腦的敲門磚
2-11 從黑猩猩基因體序列看人之所以為人
2-12 從蜜蜂基因體看人類之社會行為
2-13 Arvid_Carlsson的故事

3-1 嘴巴說的會影響眼睛看的和心裏想的
3-2 百事可樂大戰可口可樂
3-3 從錯覺尋找真實;用知識孕育藝術
3-4 從「心靈宇宙」到「哥本哈根」
3-5 神經科學與建築
3-6 音樂與大腦--真的有莫劄特效應嗎
3-7 鳴禽的叫聲為何如此悅耳
3-8 從催産素,同理心到慷慨
3-9 神經科學與教育
3-10 會計師與經理人攜手閤作
3-11 你的腦子裏有個購物中心嗎?

4-1 血管新生與神經病變
4-2 額葉皮質內側主司社會認知
4-3 唐氏癥的挑戰
4-4 由全身麻醉劑的分子機轉探索人類知覺

附錄一
醫學名詞解釋
附錄二
颱大醫院成力

圖書序言

自序

The Impossible Dream

  我一嚮相信,做為一個學者,若不將自己所學或自己的想法寫成專書齣版,以供他人研讀、參考、評析,則「學者」生涯不算完整。因此近幾年來,自己以一年齣版一本書為原則,勉力寫作。2005年齣版《從基因體科學到基因體醫學》,介紹基因體在科學與醫學的入門知識;2006年齣版《給醫學生的60封信之一———白色斜塔》;2007年齣版《給醫學生的60封信之二———上醫醫國》,以自己混跡醫界近四十年的經驗,給醫學界一些諫言與期許;2008年齣版瞭《颱大真好玩》,這是匯集颱大李嗣涔校長請我寫給颱大學生的電子信而成,此書旨在嘗試界定通識教育的範疇;2009年則把這幾年來自己有關神經科學的文章編印成《閑話腦神經科學》一書,希望能做為有意踏進神經科學領域者的墊腳石或敲門磚。

  我從2005年開始好像著瞭魔般地在颱灣大學推動神經科學,許多人都會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婦産科醫生會去推動神經科學?」或是「為什麼颱灣大學的神經科學要由一個婦産科醫生來推動?」甚至曾有學術高層寫電子信給我,要我不要以「神經科學推手」自居。事實上,婦産科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發育(development):一個受精卵如何發育成一個具有各種器官的人。我們婦産科醫生將胎兒視為一個個體(fetus as a patient),在超音波之下,從妊娠九週就可以觀察胎兒的腦部發育一直到齣生,我們也可以觀察胎兒脊髓的發育是否正常,更可以觀察胎兒在子宮中的四肢及軀體的運動、吞嚥、呼吸、排尿,甚至可以看到胎兒陰莖的勃起,更奇妙的是經由觀察胎兒水晶體的REM(rapid eye movement)運動,我們可以看到胎兒也會做夢。

  這些其實都是胎兒神經係統發育的錶徵。

  胎兒的主要先天性異常(major birth defect)發生率約為3%,亦即1,000個胎兒,會有30個帶有major birth defect,其中中樞神經係統約10個、先天性心髒病8個、腎髒異常4個、四肢異常2個,剩下則分屬其他各種器官,因此診斷胎兒腦部異常:如無腦兒、水腦、空前腦癥、小腦癥、脊椎裂……等,其實是我們婦産科醫生緻力多年且每天在作的工作。智障最主要的原因——唐氏癥更是我
30年來努力不懈的工作,從産前診斷的建立到産前母血篩檢的全麵推廣,成功地使颱灣唐氏癥病患減少瞭至少70%。目前則以微陣列晶片進行唐氏癥基因錶現的係統生物學研究,因此說筆者研究的是神經發育學(neurodevelopment)或神經基因學(neurogenetics)可說並不為過,接到那封要我不要以「神經科學推手」自居的電子信,令我啼笑皆非,這恐怕也是颱灣神經科學遲遲未能起步的
背景因素之一吧!

  此書名為《閑話腦神經科學》,可見不是正經八百的一本書,因此內容從基因體、音樂、語言、智力、經濟、建築、錯覺、睡眠到最抽象的意識(consciousness),可說五花八門、毫無章法。「閑話腦神經科學」這名字源起於颱北愛樂電颱Zoe主持的「室內閑話」,節目中古典音樂有關的話題,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所以本書中如此五花八門的內容也不足為怪。我是以一個門外漢的眼光來看浩瀚的神經科學,覺得可以引發門外漢對神經科學産生興趣的東西,就拿來介紹,希望此書能引領不同背景的人踏入神經科學的世界。當然,我雖對胎兒的神經發育學略有所知,但神經科學的絕大部分對我仍是陌生的,因此,文章的內容多半來自Nature、Science……等雜誌,為瞭傳達正確的訊息,有些免不瞭加以直譯再附上原文,以供讀者自行揣摩。

  從2005年開始推動神經科學,雖然撞得滿頭包,血壓也升高不少,但總算颱灣大學成立瞭校級的「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及時拿到五年五百億的經費,購置瞭功能性MRI、micro PET等重型武器,建立瞭鼠類行為測試實驗室。最令人欣慰的是:原本沒人認為可能成立的神經科學專門研究所———Institute of Brain and Mind也已定案。對一個被認為對神經科學一無所知的婦産科醫生而言,這個過程可以說是An impossible dream comes true。

  其實在整個過程中,我隻是扮演一個dreamer的角色,或是某學長給我下的診斷:一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實際上,成就這些的還是颱灣大學多年來默默耕耘不被矚目的上百位神經科學先進。在2005年9月24日至10月1日,颱灣大學神經科學週的「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rebral cortical organization andfunction」我受邀緻詞,相當令大傢意外的是,我的講題竟然是「The Impossible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InMay2004, when we started to organize “NTU Neuroscience Study Group” ,people said: It is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the unbearable sorrow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Rev. Martin Luther King Jr. said, onAug28, 1963 at the steps of The Lincoln Memorialin Washington D.C.

  “I have A Dream”
  Let us not wallow in the valley of despair.
  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that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frustrations of the moment, I still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university) will rise
  Up to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this cree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in the state (campus) of
  Alabama (Taida) little black boys (neurobiology) and black
  Girls (cognitive science)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little
  White boys (computation) and white girls (genomics) and
  Walk together like sisters and brothers.
  We at Taida also have a dream

  We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aida will be worldly renown for it's neurobiology We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aida will be worldly renown for its cognitive science

  So, we

  Fight for the right 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the hell for a heavenly cause
  try when our arms are too weary

  On Oct. 1 , 2005 here we hav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urobi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Now, we can say

  We have a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With our glorious quest
  the university is better for this
  That me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
  Still strove with their last ounce of courage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s

  「The Impossible Dream」是電影「唐吉訶德傳」的主題麯,而「We have a dream」是美國黑人人權領袖金恩牧師的曆史性演說。這兩段文字,正好可以做為我在颱灣大學推動神經科學的心路曆程最好的寫照。

謝豐舟

颱灣大學學術副校長序

讀「閑話腦神經科學」有感

  2008年12月的某一天,謝豐舟教授到學術副校長辦公室來,適逢我外齣開會,他留下這一本書,希望我寫序。隨後的日子,我就盡量找時間來讀它的每一篇文章,原以為很快就可以交捲,沒想到今年 2月中旬寒假結束,纔能提筆寫齣讀這本書的感想。

  謝教授常跟我說他永遠有個夢想,夢想實現是他最快樂的時刻。能夠齣版這本書是他的夢想之一,因為他是婦産科醫師、教授,對於胎兒的神經發育學有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深知神經科學在學術與應用上的重要性。他的個性開朗,總希望就他的新知、見解、觀點、看法等與彆人分享。謝教授謙稱這本書內容五花八門、毫無章法,但我細讀每一篇文章內容,卻發現它們是那麼地具有專業性、知識性、趣味性,且還常具通俗性與本土性,特彆是他常以所身處的颱大所見所聞做為例子,更讓人有臨場感。此外,內容鋪陳注重跨領域的連結與由科學觀點看待問題的態度,也是很多篇文章的特色。雖然每一篇文章之間乍看似不甚相關,但細看整本書卻仍具結構性,它涵蓋瞭臨床科學(醫學)、科學普及教育、神經科學應用以及認知科學等範疇。

  謝教授希望這本書,能作為有意踏進神經科學領域者的墊腳石或敲門磚,我贊同,但我認為,即使不想踏進神經科學領域,讀這本書也會獲得新知與啓發。

陳泰然
國立颱灣大學學術副校長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閑話腦神經科學》真的就像是一本精心準備的“敲門磚”,讓我這個對科學一竅不通的普通人,也能踏入腦科學的殿堂,而且一點也不覺得門檻高。書裏的內容,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也沒有復雜的公式推導,更多的是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語言,一點點地揭開大腦的神秘麵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把一些大腦的復雜功能,比如記憶的形成、情緒的波動,甚至是我們做夢的原因,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好像在我們身邊就能看到這些過程一樣。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驚嘆,原來我們的大腦這麼神奇!它就像一個超級電腦,每天都在進行著無數精密的計算和運作,而我們卻渾然不知。作者也分享瞭一些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但絕不是枯燥的數據堆砌,而是將其融入到一個個小故事裏,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大腦的可塑性”那一章,瞭解到即使成年後,我們的大腦依然能夠不斷學習和改變,這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和鼓勵。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科普,更像是一次與自己內心深處的對話,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和思考方式。

评分

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拿到這本《閑話腦神經科學》的,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比較嚴肅的科普讀物,沒想到讀起來比小說還吸引人。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好像有一種魔力,能夠把那些聽起來就覺得很“硬”的腦科學知識,變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尤其喜歡他對大腦不同區域功能的描述,用瞭很多比喻,比如把海馬體比作“記憶的檔案管理員”,把杏仁核比作“情緒的報警器”,這些生動的比喻一下子就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清晰明瞭。書裏還穿插瞭很多有趣的腦科學實驗,雖然沒有親身參與,但通過作者的描述,我仿佛也跟著一起進行瞭那些神奇的探索。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很多日常現象都有瞭新的認識。比如,為什麼我們會容易忘記事情?為什麼有些人會對某些事物特彆敏感?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這本書裏都能找到一些綫索。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沒有販賣焦慮,也沒有鼓吹某種“成功學”,而是以一種平和、客觀的態度,引導讀者去瞭解我們這個最神秘的器官。

评分

這本書真的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腦科學入門指南”。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對科學不太感冒的人,但《閑話腦神經科學》卻讓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作者的寫作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夠將抽象的大腦運作原理,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和故事,讓我感覺好像親身經曆瞭一樣。我最喜歡書中關於“情緒控製”和“注意力機製”的探討,這些內容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如何管理情緒,又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作者也分享瞭一些關於“腦健康”的建議,比如如何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改善大腦功能,這些實用的信息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價值。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對大腦不再感到神秘和遙遠,而是充滿瞭敬畏和好奇,也讓我更加珍惜我們這個寶貴的器官。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大腦充滿瞭好奇,但總覺得腦科學離我太遙遠,專業術語多得讓人望而卻步。直到我翻開瞭《閑話腦神經科學》,纔發現原來腦科學的世界也可以如此親切。這本書沒有選擇那種高高在上的科普方式,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跟你聊天一樣,用一種非常輕鬆、幽默的語調,帶你一點點走進大腦的奧秘。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很多關於“認知偏差”的內容,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很多時候的判斷和決策,都受到瞭大腦某些“小習慣”的影響。比如,書中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更容易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即使它可能是錯誤的,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更理性地思考。此外,關於“大腦疲勞”的章節也讓我印象深刻,原來我們認為的“想不開”或者“精力不足”,很多時候都跟大腦的實際運作狀態有關。這本書讓我不再害怕去接觸科學,反而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评分

《閑話腦神經科學》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是這樣!”。作者非常擅長把那些看起來高深莫測的腦科學概念,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前對神經遞質、突觸連接這些詞匯都感到非常陌生,但在這本書裏,作者用非常生動的語言,解釋瞭它們在我們大腦中的作用,就好像是在給我的大腦繪製瞭一幅詳細的地圖。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學習”和“記憶”的解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人學東西快,有些人學東西慢,原來跟大腦的連接方式和可塑性有很大的關係。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多之前睏擾我的關於行為、思維的問題,似乎都有瞭更清晰的解釋。而且,作者在書中也提到瞭一些關於腦部疾病的科普知識,雖然篇幅不多,但讓我對這些疾病有瞭初步的瞭解,也更加關注大腦健康的重要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