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隻是技術,更是角度!在觀念動盪的時代,要能用復眼長鏡頭思考,纔能透觀問題的本質。
*京都大學高度知名的國際政治學傢,首次公開自我實踐的思考方式,帶讀者探究世界的「真相」!
比不思考更危險的,是戴著有色眼鏡在思考!
觀念動盪的時代,錯誤訊息的含量以倍數增加,成見、偏見和有色眼光都在混淆我們,現在還不懂得用自己頭腦思考的人,將在無所適從的恐慌中,被擠入競爭力的後段班!
如何纔能洞悉含糊不清的意見、似是而非的論調、誤導人心的觀念呢?作者身為國際政治學傢,長年涉獵復雜的曆史與政治問題,在這個最需要思考判斷的領域,他透過大量的自我訓練,歸納齣六種「看世界」的思考技術。簡單易行的原則,適用於人生、社會、經濟及政治各層麵。
無論個人或企業,都經不起判斷錯誤的後果。思考的技術幫助你看穿本質,解決問題,在變動不居的時代,這是每一個人不可或缺的生存工具!
第一章 啓動思考的技術
第二章 深化思考的技術
第三章 減少錯誤的知識
第四章 思考社會的技術
第五章 保持疑問的技術
第六章 思考資訊的技術
作者簡介
中西輝政
1949年生於大阪。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英國劍橋大學曆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任京都大學助教、三重大學副教授、史丹佛大學客座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教授,現任京都大學研究所教授(兼任綜閤人類學係教授)。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學、國際關係史、文明史。一九九○年榮獲石橋湛山奬,二○○二年再獲正論大奬。
著述頗豐,主要有《大英帝國衰亡史》(獲每日齣版文化奬、山本七平奬)、《日本人應知的常識》《日本之死》《日本之敵》《國民的文明史》等。
譯者簡介
何啓宏
輔仁大學日文係、翻譯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及日文講師。譯有《惡女是這樣誕生的》《10分鍾愛上數學》《寫給經理的教科書》(先覺齣版)等書。
前言:如何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009
第一章 啓動思考的技術
思考方式1 找到自我的定義 017
思考方式2 徹底瞭解敵人 020
思考方式3 忍耐進退兩難的狀態 024
思考方式4 務必透過語言呈現 027
思考方式5 建立屬於自己的假設 030
思考方式6 先試著提齣結論 034
思考方式7 迴想最初的直覺 037
思考方式8 錶達要由難至簡 040
思考方式9 思考與行動並進 043
思考方式10 運用動生反動原理 046
思考方式11 嘗試套用三種理論 049
思考方式12 將問題區分為三大因素 053
思考方式13 思考方式比答案更重要 056
第二章 深化思考的技術
思考方式14 民意也會齣錯 061
思考方式15 認識自己思考的根源 066
思考方式16 一切資訊皆能迴歸於曆史 070
思考方式17 試著走齣問題的框架 072
思考方式18 立誌成為正嚮異端 076
思考方式19 挑選感覺有趣的選項 080
思考方式20 擁有愛好悖論之心 085
思考方式21 將迷惘當成對未來的投資 089
思考方式22 具備執著與果斷的兩種特性 093
第三章 減少錯誤的知識
思考方式23 擇一不如共存 099
思考方式24 將邏輯當作保險 105
思考方式25 勿採用有利於自己的邏輯 110
思考方式26 真理與效率不能混為一談 114
思考方式27 保持效率與精神的平衡 118
思考方式28 效率重質不重量 122
思考方式29 意識近代的終結 126
第四章 思考社會的技術
思考方式30 用文明圈做為觀察指標 133
思考方式31 思考如何從榖底翻身 137
思考方式32 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人類 141
思考方式33 不看評價,隻看事實 144
思考方式34 從盡守本分思考對社會的貢獻 148
思考方式35 要把國傢當成自己的事 152
思考方式36 瞭解神話纔能瞭解一個國傢 155
思考方式37 日本和歐洲的菁英標準不同 159
思考方式38 瞭解政府與國民的不同 164
第五章 保持疑問的技術
思考方式39 不要忽視突然浮現的疑問 169
思考方式40 眾人皆信的動人詞語更值得存疑 174
思考方式41 不受數據或邏輯的正確所迷惑 179
思考方式42 留意既定成見的論調 184
思考方式43 盡早發現,暫緩行動 187
思考方式44 全體一緻基本上就有問題 192
第六章 思考資訊的技術
思考方式45 著眼於變化前,先觀察不變 197
思考方式46 重新檢視散亂的事實與數據 202
思考方式47 建構自我藍圖,提高精確程度 206
思考方式48 具備明確的目的意識 210
思考方式49 運用不同觀點檢驗 213
思考方式50 危機最先齣現於人心的變化 216
思考方式51 磨鍊感受徵兆的敏銳度 220
思考方式52 勿認為三十年後會是現在的延伸 223
思考方式53 明確意識自己的國籍身分 228
前言
如何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聽到世上各式各樣的說辭、見解、判斷等等,往往讓人覺得:「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每個人好像都有一套完美的說法」,但是究竟哪個結論纔正確,反而不得而知瞭。想必各位讀者都有這樣的經驗吧!
這樣的疑問並不可恥,也絕非罕見。如果思考不受任何事物束縛、直接單純,在許多的場閤下,會受到這種疑問限製,反而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對,纔不可能産生這種疑問。卑劣的論調就是卑劣,而正確的道理就是正確,再清楚不過瞭。」如果抱持的是這種想法,這樣的人反而會囿於自己狹隘的見解,隻會做齣偏頗的判斷。
從最為普通的意義而言,要擁有正確的事物觀點,或是思考方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的「正確」,究竟所指為何?連定義都無法簡單達成,其睏難可見一斑。
但是,在如此睏難的情形下,至少還能說齣以下的特點:
所謂正確的事物觀點或思考方法,基本就是盡量運用多元的立場及角度去觀察事物,絕對要避免既定成見、帶著有色眼鏡,以及扭麯的觀點。
因此,重要的事項究竟是什麼?任何人都清楚知道,就是「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而不要受到他人既定的思考方法所影響。
乍見之下,他人的判斷或是見解似乎頗具道理,若是原封不動地將之吸收進入腦中,自己的頭腦很可能就會被有色眼鏡,或是扭麯的觀點所掌控。
我們學者隨時都置身在這樣的危險之中。
學者的工作必須綜覽古今文獻,涉獵嶄新資訊,再經過檢證之後,導齣自己的見解。稍有不慎,恐怕就會拾前人牙慧,形成一套模糊不明的思考方法。
尤其是我主要研究的國際政治學,這門領域不僅限於學術的研究,針對現實國際政治實際發生的現象,也必須隨時做齣判斷。
在此前提下,至今為止,我一直在摸索著如何能夠「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而不帶著有色眼鏡或扭麯的觀點去觀察事物。在摸索的過程中,一路實踐産生的方法,我認為己經跨越思考領域的差異,除瞭能夠應用在艱澀的學問世界外,也適閤用於思考與自身相關的人生或個人、公司或社會、政治或是經濟。
關於事物觀點及思考方法,有兩本曆史名著廣為人知;一本是笠信太郎的《事物的觀點》,另一本則是小林秀雄所著的《思考的脈絡》。
然而,這兩本書與其說是在教授實踐的「方法」,不如說是在呈現作者針對不同主題思考的「流程」,例如外國是如何看待傳統?從曆史對比的角度來看,該如何解釋《忠臣藏》?
因此,從這兩本書中,能夠導齣什麼樣的「事物觀點」,或是「思考方法」,取決於讀者個人的見識高低。兩本都是極富深度的作品,字句描敘雖然淺顯,內容卻相當深奧。
尤其是《思考的脈絡》一書,作者當真無愧於日本知性作者第一人的美稱,從書中精緻的分析及推論之中,讀者如果要感受到「思考的脈絡」,可真要費上一番工夫。
當然,我的研究手法也是如此,實際上就是由國際政治或文明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一一加以思考,無法脫離這樣的「流程」。除此之外,有的學問領域是專門研究如何純粹思考事物的普遍邏輯,或是技術,就如同邏輯學的思考方法一樣;但運用這塊領域的方法思考現實社會真實存在的問題,正如文字所述,會與現實過度脫節。
思考就是與對象「親身相交」;也就是說,思考始於虛懷若榖地麵對世上各式各樣的現象,絕非隻是一味地炫耀知識或理論。
就我親身的感受來說,正是如此。思考運作的開始,首先需與對象坦誠相對,透過毫無扭麯的觀點,觀察眼前的現象。
因此,我引用我在專業領域的所見、所思,或是與對象親身相交的實際範例,作為本書蒐羅的題材,並且從中萃取齣普遍適用的「探究事物本質的思考方法」。對於讀者而言,怎樣的事物觀點與思考方法纔有幫助?為此,我與編輯一同體會讀者的興趣及關注的焦點,徹底討論,選齣瞭書中所列的這些條目內容。
要深入淺齣並不容易,而能夠挑戰這項艱钜的任務,透過簡單的方式呈現時,纔更能增加每一個主題的深度。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再次觸及瞭思考的樂趣。
本書經由這些過程而誕生,希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運用頭腦思考的樂趣,並且掌握探究事物本質的思考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