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各国,不仅是我们生活最接近、互动最频仍的地区;也因族群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多元文化的特色,更因亚太地区各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兴盛,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成熟的公民社会,以理性为依归,发挥人民公共参与的能力,促进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此种公民社会不仅存在于一国之内,也逐渐扩及「全球公民社会」,共同解决人类的贫富不均、教育落差、环境污染和族群冲突等问题,让世界迈向共欣共荣的美好远景。
编者简介
刘阿荣
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县,台湾大学社会科学博士。曾任省立高中教师,国立中央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曾兼任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及客家社会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担任教育部第一及第二梯次提升基础教育计画之总计画主持人;国科会「多元文化与社会永续发展」(2006-2008年)总计画主持人;受聘为教育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之审查委员及高教评鑑中心之评鑑委员。
现任元智大学社会暨政策科学学系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曾出版《意识型态与社会变迁》、《台湾永续发展之历史结构分析—国家与社会的观点》、《思想解放与公民社会》,主编《社会学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与族群关系》、《应用伦理学的新面向》、《亚太文学、语言与社会》等书。
序
第1章 被殖民的南洋水果花草——后殖民的植物文化困境
第2章 新加坡古迹保存历程
第3章 我方的历史——马共书写的叙事研究
第4章 马六甲儒家的马来(西)亚化——从陈祯禄的国族主义到沈慕羽的社 群主义
第5章 金子美铃童谣中的文化风土——以鲸鱼供养为中心
第6章 「全球城市」发展的文化途径——以北京为例
第7章 「空间∕权力」的渗透——以日治时期大南社鲁凯族部落为例
第8章 跨越焦虑之后——海外中国装置艺术家的异域表述
第9章 分裂国家的通邮问题——华满与两岸通邮谈判之比较
第10章 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前景与公民文化建设
第11章 中国内地公民社会发展的趋向分析
第12章 中俄社会转型中公民社会发展之比较
第13章 民间组织对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以中国大陆为例
第14章 新移民妇女之社会资本、社会适应与社区意识——中国籍与东南亚 籍新移民之比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