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以与该丛书的其他部分共同使用,以提供整体性的质性研究方法介绍;也可以独立阅读,作为进行民族志和观察研究法的入门书。本书内容涵盖作者精心挑选的个案、观察、访谈以及录音资料,并考量到伦理议题,透过民族志的田野工作与观察研究法,引介读者进入取得研究资料的实务世界。
作者简介
Michael Angrosino
一九七二年取得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人类学博士(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一九九九年取得圣玛莉森林学院(Saint Mary-of-the-Woods College)牧会学(Pastoral theology)硕士。一九八二年迄今于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人类学系担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身心障碍、公共政策、世俗社会中有组织的宗教、多元社会中之种族认同、符号互动论、心理人类学、民族志、口述历史、生命史等。
译者简介
张可婷
英国城市大学资讯科学博士班,译有:《焦点团体研究法》、《质性研究的设计》、《教您写出一本优质论文》、《做出有效的研究论文与计划》、《一步步教您做文献回顾》、《社科研究方法完全手册》、《性与举止》、《非正式化》、《社会学的基石》(皆由韦伯文化出版)。
系列丛书绪言
关于本书
第一章 绪论:民族志与参与观察研究法
第二章 何种主题可以为民族志研究方法有效且有效率地加以研究?
第三章 挑选田野点
第四章 田野中的资料蒐集
第五章 专论观察法
第六章 分析民族志资料
第七章 再现民族志资料的策略
第八章 伦理上的考量
第九章 二十一世纪的民族志
名词解释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我一直对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入人心、触及文化肌理的技巧。《民族志与观察研究法》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渴望。这本书在讲解观察研究法时,并非枯燥地列举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研究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非参与式观察”的讨论,作者详细分析了在何种情境下,保持一定距离的观察反而能获得更客观的视角,以及如何利用非语言线索来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书中对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霍桑效应”的克服,也提供了不少实用的建议。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记录和整理,包括笔记的撰写技巧、录音录像的应用以及后续的编码和分析过程,这些都为我理解整个研究流程提供了清晰的脉络。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也十分平实易懂,没有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阅读,并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这本《民族志与观察研究法》就像一本打开的宝藏,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探索之旅。首先,我被作者对民族志的深刻理解所折服。他不仅仅是在罗列方法,而是带领读者走进那些被研究的社群,感受那些鲜活的生活片段。书中有大量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研究者如何在当地社区建立信任,如何捕捉那些不易察觉的文化细节。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参与式观察”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从一个“局外人”逐渐融入,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学术的客观性。这种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让我不仅学到了方法,更体会到了研究的温度。书中对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也做了详尽的描述,从选题的意义到伦理考量,再到如何设计访谈提纲,都显得那么细致入微,仿佛作者亲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田野调查,并将所有的经验都倾囊相授。读完这段,我感觉自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田野调查意识,跃跃欲试想要踏上自己的探索之路。
评分我必须说,《民族志与观察研究法》这本书在解读研究伦理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作者没有回避在田野调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道德困境,而是详细探讨了如何尊重被研究者的权利,如何保护他们的隐私,以及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真诚和负责任的态度。书中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了研究者在知情同意、保密原则、避免伤害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不仅仅体现在方法上,更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上。此外,作者还强调了研究者自我反思的重要性,鼓励研究者时刻审视自己的立场和偏见,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对研究者内在品质的关注,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方法论的深刻意义,让我对其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民族志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认知方式。《民族志与观察研究法》让我看到了研究者如何放下预设的成见,以一种谦卑而好奇的心态去理解他者。书中关于“文化相对主义”的阐释,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固有的观念,学会了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去解读现象。作者在描述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运用了大量的生动案例,让我仿佛亲历了那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最终达成理解的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意义的追寻”这一章节,它揭示了民族志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究人们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观。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强调,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读物,让我对人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在阅读《民族志与观察研究法》时,最大的收获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框架。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到研究设计的选择,再到数据收集的技巧,以及最终的成果展示,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受益于书中关于“抽样方法”的讨论,作者详细解释了不同抽样策略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抽样方式。此外,在数据分析的部分,书中也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主题分析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案例示范,这对于我这样刚刚接触研究法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民族志和观察研究法的核心要义,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