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时路,愿以个人的从业经验,并由21世纪物理治疗专业的角度对物理治疗的工作重新做一深入浅出的探讨,在变迁中找到物理治疗的一脉架构。读者能从浩瀚学海、科际分野逐渐模煳中,以大架构探讨问题,加强科际合作,不但不失专业,而且更加发扬壮大专业。
作者简介
吴英黛
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大医学院复健医学系物理治疗组理学士?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治疗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运动科学博士
序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健康模式
第二节 疾病与照护模式
第三节 物理治疗之角色功能
第四节 物理治疗服务架构与流程
第五节 当代物理治疗与展望
第二章 物理治疗临床执业
第一节 检查和评估
第二节 物理治疗诊断与预后
第三节 治疗介入与成效
第四节 物理治疗记录或病历
第三章 临床伦理与执业安全
第一节 医病关系和个案处理技巧
第二节 有效沟通
第三节 预防感染
第四节 执业安全
第四章 处置性介入:仪器、徒手和运动治疗
第一节 应用物理因子的仪器疗法
第二节 徒手疗法
第三节 运动治疗
第五章 运动疗法
第一节 卧床或不活动的副作用
第二节 运动训练方式和处方原则
第三节 运动训练计画与训练效果
第四节 慢性病运动处方之临床应用
第六章 身体活动与健康
第一节 身体活动和慢性疾病
第二节 代谢症候群
第三节 身体活动和适应体育
第四节 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
第五节 运动或健康行为之依从和自我效能
第七章 皮肤照护
第一节 伤口之癒合与照护
第二节 伤口之保护
第三节 烧烫伤与物理治疗
第四节 慢性伤口
第五节 慢性伤口的物理治疗
第八章 辅具服务
第一节 常见辅具及分类
第二节 物理治疗辅具服务流程
第三节 服务项目与内容
第九章 物理治疗之专业分科
第一节 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
第二节 神经肌肉系统物理治疗
第三节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
第四节 儿童物理治疗
第十章 老人物理治疗
第一节 虚弱老人
第二节 老年失智与情绪问题
第三节 物理治疗评估
第四节 物理治疗计画
第五节 老人之照护政策
第十一章 急性物理治疗
第一节 目标、特性和评估
第二节 介 入
第三节 住院病患常见之问题
第十二章 亚急性期和慢性物理治疗及复健
第一节 复健团队之分工与合作
第二节 机能再教育
第三节 失能者功能训练
第四节 急慢性复健与预后之相关议题
第十三章 门诊物理治疗
第一节 急慢性疼痛
第二节 早期疗育
第三节 竞技物理治疗
第十四章 长期照护与机构物理治疗
第一节 长期照护的定义与执业
第二节 复健服务团队与服务流程
第三节 物理治疗参与长期照护的服务模式
第四节 机构住民之物理治疗
第五节 我国长期照护体系下物理治疗的现况与展望
第十五章 社区物理治疗
第一节 社区医学与社区化照顾的理念基础
第二节 社区化长期照护
第三节 社区物理治疗工作特质与内容
第四节 学校体系物理治疗
第五节 我国社区物理治疗之现况与展望
第十六章 居家物理治疗
第一节 评估与病历记录
第二节 设 备
第三节 介 入
第四节 居家物理治疗之现况和展望
第十七章 缓和医疗照护
第一节 癌症物理治疗与复健
第二节 缓和医疗照护个案常见之症状与处理
第三节 缓和医疗照护中物理治疗的角色与功能
第四节 缓和医疗安宁照护团队的准备
第十八章 临床常见药物
第一节 骨科物理治疗个案常用药物
第二节 神经科物理治疗个案常用药物
第三节 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个案常用药物
第四节 唿吸系统物理治疗个案常用药物
第十九章 病人紧急的情况和应採取之行动
第一节 唿吸系统急症
第二节 代谢急症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急症
第四节 神经系统急症
第五节 肌肉骨骼系统急症
第六节 其他急症
附 录
附录一 简短式智能评估(MMES)
附录二 科氏量表(Karnofsky Scale)
附录三 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附录四 临床案例讨论
附录五 行政管理案例研析与实务练习
附录六 常用中英文词汇对照
索 引
再版序
2001年8月担任台大物理治疗学系主任,即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也期许自己能竭尽所能让物理治疗在台湾专业自主的目标能早日实现,台湾的物理治疗有更健全的发展。很多的努力,很多的挫折,但知道独立的物理治疗部门终究会成功的。2007年8月,我卸除了系主任的行政职,同时以物理治疗概论这本书勾勒一些我对专业的盼望和未来的蓝图,有些保守,却也务实。2008年台大医院物理治疗中心成立,是台湾物理治疗史上的大事。虽然与我原始的规划在起始方向或节奏上有些不同,但真是令人开心的事。希望至少各科医师从此可直接照会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人员得以在各医学领域努力、服务,对民众的健康有所贡献。
回首过去30多年、近40年与物理治疗的结缘,稚傻的童年、无忧无虑简单的青少年期之后,一成年即进入物理治疗专业。20来岁到30来岁的青年期,7年在美国的学习、执业生活让我对国外社会环境与制度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有机会比较国内外制度。30来岁到40岁,做了老师也再做学生,对教学有再多一点体认;40岁之后的中年期似乎有更多的专业和学术的元素整合蕴育在我心中,奉献6年时间学习物理治疗行政工作。在即将达耳顺之年、交棒之际,再版此书,不可讳言我对本书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本书于我代表一些特殊的意义。
本书2007年出版后,我即慢慢开始修订,2009年8月再次梳妆上场,希望能将上一版的一些疏漏予以补正,更期望读者不吝指教,以此书为桥樑,共同来实现专业的愿景。
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
吴英黛 谨识 2009年8月
初版序
因应社会老化与管理医疗的发展趋势,物理治疗的服务可能要改变以医院体系为唯一执业场所的型态,随个案不同时期的需求建立不同的服务模式,例如参与长期、居家、社区照护,以期花费最少,病人最舒适、方便的环境中从事我们的专业,并将健康之维持和促进深植于个案及其家庭,以实践三级之预防。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是降低罹病率、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在减少再发率、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则在避免失能。物理治疗不应侷限在复健或三级预防,也应贡献专业能力于协助初级预防以及二级预防的工作上。
个人从事物理治疗工作超过30年,几乎每个工作角色如直接治疗病人的临床角色、督导学生或治疗师的教育角色、到行政或谘询工作都或多或少参与过。回首来时路,愿以个人的从业经验,并由21世纪物理治疗专业的角度对物理治疗的工作重新做一深入浅出的探讨,在变迁中找到物理治疗的一脉架构。读者能从浩瀚学海、科际分野逐渐模煳中,以大架构探讨问题,加强科际合作,不但不失专业,而且更加发扬壮大专业。
本书也期许青年学子自学生时代起培养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整合能力、系统性的思考,以加强专业能力、协助个案解决问题,坚持成熟稳健的专业特质,因应社会变迁,继续发展物理治疗的角色功能以及与各医学专科的团队关系。本书还介绍一些国外常见使用于医院体系之外、跨领域的评估表给物理治疗专业人员,希望我们都能与团队做最好的沟通,虽然我们有旧有的方式,但有标准化、跨领域共通的方式应该也要融入,资讯上不可自外于医学主流,专业上不可取代部分要更精进。
在附录案例讨论的部份,目前列了10个临床案例,希望学生可循序渐进开始熟悉医学名词、缩写、了解案例的故事,从物理治疗的角度思考案例健康相关的问题、物理治疗在三段五级架构下的工作内容,把案例当成周遭的朋友设想综观未来可能的问题,提供注意事项和个案自我维持和促进健康的方案。此外,还提供了14个行政管理的案例研析,期许在每日工作中都有伦理、效率和纪律的考量。
为了本书,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读非我专长领域新的教科书或文献,希望更新物理治疗专业知识的思潮、掌握专业的脉动外,无非是以身作则,寄望为学生立下小小的前例,即便是老的老师也绝不故步自封,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从一名物理治疗界老兵的眼界看现在、未来的发展,本书较以往也多了些个人主观的见解。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家人,感谢他们的全心支持,还有女儿刘芳的协助编辑。
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
吴英黛 谨识 2007年6月30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