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东方欧兰朵:横跨四世纪与东西方文化的戏剧之路

唤醒东方欧兰朵:横跨四世纪与东西方文化的戏剧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视觉剧场巨擘与东方剧场最美丽的邂逅
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吴尔芙意识流书写极致舞台鉅作

  英国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吴尔芙自传式体的小说《欧兰朵》,书写主角欧兰朵由男变女,跨越四百年的生命故事。导演罗伯.威尔森挑战这部性别书写经典,以二小时的独角戏演绎欧兰朵的一生。

  此次中文版演出,特邀传统戏曲界第一名旦、国家文艺奖得主魏海敏独挑大樑,挑战欧兰朵这个亦而男声,亦而女声,既是古代奇男子,又是现代独立女性的奇异角色。

  罗伯.威尔森以极简的舞台视觉、精准的灯光设计、风格化的肢体动作与装扮、无所不在的立体声响,让观众聚焦于角色微妙的内在变化,以及充满灵动的静默留白,打造出融合京剧元素与意象剧场的独特剧场表演美学。

  本书特别收录三次排练日志,为您独家完整披露罗伯.威尔森制作团队与国内演出及技术团队之合作过程,从初期工作坊的「相敬如宾」,到试景时的「危机四伏」,一直到最后排练的「突破重围」,再次见证东西方美学的撞击与实验!

作者简介

耿一伟

  剧场导演,目前担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与华梵大学哲学系讲师,牯岭街小剧场营运委员,担任《剧场事──剧场关键字特刊》、牯岭街文化报与剧场手边书书系(目前已出版六册)的主编。曾获倪匡科幻奖首奖。着有《光的无限力量》、《阅读,在隐逸空间》、《动作的文艺复兴──现代默剧小史》与《谁来陪我跳恰恰──澎恰恰传》,译有《空的空间》、《布拉格画像》、《给菲莉丝的情书》、《恰佩克的秘密花园》、《哈维尔戏剧选》(合译)等着作。

中文戏曲版编剧者简介

王安祈

  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大学戏剧系所教授,国光剧团艺术总监。1980年代开始为雅音小集、当代传奇编京剧剧本,与郭小庄、吴兴国、朱陆豪、魏海敏等合作,十余部剧作收入《国剧新编——王安祈剧作集》及《曲话戏作——王安祈剧作剧论集》两本剧本集。曾获新闻局金鼎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编剧学会魁星奖、文艺金像奖编剧奖四届,1988年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2002年任国光剧团艺术总监以来,新编剧作收入《绛唇朱袖两寂寞--京剧‧女书》剧本集,2005年获国家文艺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东、西方美学的撞击与实验(董事长的话)
意象美学与传统艺术的美丽邂逅(总监的话)
【序】欧兰朵就是2=1

CHAPTER 1 前世今生欧兰朵
《欧兰朵》排练日志
Part 1 相敬如宾─2008年5月工作坊
Part 2 危机四伏─2008年8月试景
Part 3 突破重围─2009年2月排练

CHAPTER 2 回首来时路
跨文化的双向影响─专访演员魏海敏
意向剧场与戏曲美学
导演与演员的桥樑─专访戏剧顾问沃夫冈.韦恩
有创意,才独特─专访两厅院董事长谈欧兰朵之保存重演
欧兰朵制作技术访谈

CHAPTER 3 《欧兰朵》中文戏曲版剧本

图书序言

艺术总监的话
意象美学与传统艺术的美丽邂逅

  两厅院「2009台湾国际艺术节」的旗舰制作全球首演作品《欧兰朵》,于2009年2月21日至3月1日在国家戏剧院连续演出八场,以高达九成的票房圆满落幕,也为两厅院与当代剧场大师罗伯.威尔森的首次合作,开启美好的起点。

  由罗伯.威尔森执导、改编自英国女性主义先驱作家维吉尼亚.吴尔芙同名小说的《欧兰朵》,首演于1989年的德国列宁广场剧院,由世界知名女演员担纲演出两小时的独脚戏,至今已有英、德、法三种语言的演出版本。此次两厅院旗舰制作的中文版《欧兰朵》,则是由京剧梅派传人魏海敏女士独挑大樑,演绎欧兰朵此一忽男忽女、跨越性别、穿越四百年时空的特殊角色。西方剧场大师与东方京剧名伶的合作,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交织,更是意象表演美学与传统京剧艺术的一场美丽邂逅。

  两厅院旗舰制作的中文版《欧兰朵》结合了东西方剧场元素,但要如何让西方前卫与东方传统互相冲撞,又能巧妙融合,以激盪出新的火花,可说是制作过程最大挑战。在舞台呈现上,仍有罗伯.威尔森一贯极简的舞台视觉、精准的灯光设计,与风格化的肢体动作。在演出形式上,由王安祈老师改编的东方戏曲版,加入其他语言版本所没有的演唱部分。音乐部分虽然採用了传统国乐乐器,但呈现出来的却是非东方传统音乐语汇;而唱作唸打京剧身段已出神入化的魏海敏,在其唱腔与表演方式上,也作了非常大的突破,让整体演出在既西方、又东方,似京剧、又非京剧的混合风格下,演绎出台湾剧场史上前所未有的舞台演出形式。

  《欧兰朵》是两厅院挑战跨国、跨界、跨媒材创作的指标性作品,个人认为实验创新是本作品最大的意义,其成果或许并非百分之百成功,未来如有机会再度演出,相信应有修正、调整的空间,但我们很高兴能获得大多数观众的正面回响与喜爱。我们的期盼是,不仅让国人有机会欣赏到此一优秀的作品,也能将台湾杰出的表演艺术创作,让其他国家观众认识;同时更透过此剧,将两厅院的品牌推上国际舞台。

  《欧兰朵》长达一年多的发想、筹画及制作过程,两厅院本身从节目企画、行销到演出技术等各方面,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功课;相信对于台湾剧场而言,这是一段非常难得的剧场经验。透过此专书,我们将这段珍贵的过程忠实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为台湾表演艺术史,留下一个完整的记录。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艺术总监
刘琼淑

董事长的话 
东、西方美学的撞击与实验

  近两年,两厅院积极鼓励各界以「台湾艺像」为发现主轴,本着「原乡时尚」的理念,推动并累积许多新创作,期许在21世纪初期,为台湾表演史树立新里程碑,彰显深厚的艺术内涵。

  在「未来之眼:2009台湾国际艺术节」众多精采节目中,除了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趋势,也勇于跨界创新、展现挑战实验的精神。其中最受瞩目的,即是两厅院基于上述理念而倾力推出的旗舰制作《欧兰朵》,由东西方表演艺术翘楚美国剧场大师罗伯.威尔森与台湾京剧名旦魏海敏共同合作。

  《欧兰朵》改编自20世纪英国女性主义代表作家吴尔芙的自传式小说,剧中女主角横跨四个世纪,经历男女性别转换,体会过爱人与被爱,是个挑战性十足的角色,由魏海敏独挑大樑,以京剧身段和皮黄唱腔来呈现;而以极简瑰丽剧场美学着称的罗伯.威尔森,对光线与空间的高度敏感、严谨而挑剔。东方传统戏曲精萃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语汇结合,撞击出令人惊艳的火花。

  在合作过程中,我看到了罗伯.威尔森的一丝不苟,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此外,他对于艺术的修为与自信,也令人印象深刻。威尔森喜欢古物,对织品更是内行,在台工作期间,我们曾一同讨论原住民的织布及客家的蓝染艺术,为《欧兰朵》开幕时的纱幕找寻合适的布料,最后大费周章地在美国订制,当舞台灯光打亮,看着纱幕呈现出极美的震撼效果,相信所有观众会更尊敬威尔森的专业。

  许多人觉得这出跨界京戏与真正的京戏大不相同。的确,这是一次全新的创作,而魏海敏的京剧功夫如何被传递出来,更是最大的挑战。在这出独角戏中,她必须在舞台上独撑大局达两小时之久;她在一次又一次排练中放下身段,掌握跨界的高难度,直到正式登台时,还在认真细想如何让西方的欧兰朵活在东方的观众心中,名角的大器风范,令人佩服。

  此剧后来引起大家的讨论,无论是赞赏或质疑都令人欣慰;创作需要有突破的勇气,才能为未来留下经典的基础,借着这次展演,我们学到了许多新观念。
两厅院不仅是国家最高的表演艺术中心,更是台湾的灵魂之窗,它应该展现出整体文化一定程度的特质与神采。《欧兰朵》显现了两厅院在观念上的领先,它是「2009台湾国际艺术节」的重量级节目,我们也从中看到了预期的效果。期许未来像这样的创新观念与演出能持续下去,谨借此出版品,和台湾表演艺术界分享我们的经验,并相互勉励。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董事长
陈郁秀


欧兰朵就是2=1
罗伯.威尔森
翻译 耿一伟

  我会找魏女士合作,是因为我非常推崇她,而且我认为她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我被她的京戏训练背景所着迷。她不但懂得剧场,精通舞蹈与音乐,不论演出男性或女性角色都能轻松应对。她甚至可以演男孩和老人,能够同时揣摩四百年前的人物与现代人。基于以上还有其他理由,她就成了我所执导《欧兰朵》的最佳人选,因为这个角色需要变化成不同的人物。

  魏女士有传统的加持和我刚刚提到的优势,可是法国版《欧兰朵》演员伊莎贝.雨蓓(Isabelle Huppert)与德国版演员尤塔.兰珀(Jutta Lampe),她们两人却没有受过舞蹈动作或歌唱的训练,更不用说要扮演各种角色的传统的支撑了。所以这是魏女士的特出之处,也是台北版《欧兰朵》会有别于德法版的理由。

  我来自德州,魏女士来自台湾。我们虽然背景看起来非常不同,但其实我们享有相同的美学。因为从我早期的创作生涯开始,不论是评论或是观众都认为,我的创作里一定有来自亚洲的影响。实际上,当我开始做剧场时,根本没想过亚洲剧场,对它完全是一窍不通。可是当我之后对日本、中国、印尼和印度的剧场有越来越多的接触时,我就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和这些剧场的表现语言,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性。于是这也可以被解释成,在我所代表的西方和魏女士所代表的东方之间,其实并没有差异,甚至某些部分上,这两者都有着相同的感受力。

  如果要我说,我会说《欧兰朵》所表现抽象性,会是这出戏最有趣的部分。因为第一幕几乎是黑色的,而且大部分出现的是垂直的线条。到了第二幕,整场颜色变成灰色的,占据舞台中心的巨大橡树是唯一的舞台元素,原是男人的欧兰朵消失在这棵树后面,然后又以女身从树背后走出来。这一幕处在整出戏的中间。再来第三幕的光和颜色都变得更柔和,可说是与第一幕相反,而且动作也具有更多曲线。在演出中,大部分的姿势都是抽象的,我们最好将其视为纯粹的舞蹈动作。服装也不是不同时代的照本宣科式说明,而是意指改变。借着将整部作品释放到抽象世界的结果,观众对时间的体验反而变得更强烈。对我来说,这就是《欧兰朵》的力量,我想这对台湾观众来说,也是一种令人感到惊奇的体验。

  对我而言,这部作品是对我长期以来在西方创作时,试图表达的许多剧场元素的整合与肯定,而现在我终于可以在亚洲实现的一部作品。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