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部基督教编年史,它依照时间顺序记载基督教的演进与发展,始于五旬节圣灵降临,止于耶路撒冷倾覆。本书特别邀请基督徒作者专为基督徒读者编辑撰写,并无教派之分。成书目的是要述说基督教大家庭的故事,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从历史经验中获益,并在过去的圣徒典范中支取面对今日挑战所需的力量与灵感。
本书特色
.专栏主题:本书共九章,从关于耶稣身分的千年之辩,到耶路撒冷倾覆,每章均画分若干专栏,帮助读者深入浅出地了解教会历史演进与神学论题。
.圣地实景拍摄与精美插画:本书图文并茂,透过圣地实景、地图和圣经人物插画,使您如亲临圣地,亲身感受圣地之美。
.极富学术价值:本书着作与编辑历时良久,由多位国外基督徒作者合力撰写与编辑而成,不仅参考文献,更经过审核与考证,堪称学术价值极高的着作。
作者简介
本书叙事从五旬节圣灵降临展开;拜菲尔撰写第一章原稿,他从当代一般人(而非基督徒)的角度来描述耶稣基督的事工、受审,与死亡。德曼接着在第二章中叙述耶稣跟随者在耶路撒冷的初期活动。
盖瑞.汤玛斯(Gary Thomas)
华盛顿州贝林翰(Bellingham, Washington)的盖瑞.汤玛斯(Gary Thomas)着有三本基督教书籍,他的文章也见于〈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汤玛斯在第三章中描述耶路撒冷教会所遭受的逼迫、基督徒的流亡,以及福音因而遍传犹太地、撒玛利亚、各海岸城市,和安提阿的现象。
史蒂芬.霍普金斯(Stephen Hopkins)
史蒂芬.霍普金斯(Stephen Hopkins)为纽约州波茨坦(Potsdam)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 University)出版总监,曾担任新闻杂志〈亚伯达报导〉(Alberta Report)的执行编辑。他写下本书第四章,描述保罗改变信仰的过程,以及他与巴拿巴的第一次宣教之旅。
夏洛特.艾伦(Charlotte Allen)
夏洛特.艾伦(Charlotte Allen)撰写了第七章。艾伦为华府新闻记者兼作家,其文章见于〈亚特兰大月刊〉(Atlantic Monthly)、〈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与〈新共和〉杂志(New Republic)。
马可.加利(Mark Galli)
〈今日基督教〉杂志执行编辑、伊利诺州惠顿市(Wheaton)的马可.加利(Mark Galli)写下了第八章;他描述罗马基督徒社群的建立,以及他们所遭受的恐怖迫害。
弗德莉卡.玛修斯格林(Frederica Mathewes-Green)
马里兰州林西克姆(Linthicum)的弗德莉卡.玛修斯格林(Frederica Mathewes-Green)为〈今日基督教〉杂志专栏作家,她的文章见于〈试金石〉杂志(Touchstone),她着有七本基督教书籍,也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担任评论员。玛修斯格林为本书写下精彩完结篇,在第九章中描述耶路撒冷的倾覆,以及基督预言的实现。
各章内容经过拜菲尔与德曼编辑,以一致性笔调与连贯的内容叙述基督复活后三十年间的教会故事。
坦白说,在阅读《简明基督教史─公元30至70年》之前,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几乎为零,只知道大概有个耶稣,然后就有了教会。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在向你娓娓道来一个古老的故事。他擅长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那些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初期基督徒的群体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刻画,他们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彼此的连接,如何克服恐惧,坚持信仰的。这种精神力量,即使是跨越了近两千年的时光,依然能触动人心。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基督教的早期传播,不仅仅是靠口耳相传,更离不开那些坚定的传播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福音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是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以为会是一本很枯燥的历史读物,充斥着各种年份和人名,但读下来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简明基督教史─公元30至70年》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是一部精彩的纪录片,只不过是用文字来呈现。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不会一开始就抛出大量事实,而是先营造一种氛围,让你置身于当时的耶路撒冷,感受到那里的喧嚣与不安。然后,他才娓娓道来,耶稣基督的出现,他的教诲,以及在他升天后,门徒们如何继承他的使命,并将福音传扬出去。我特别佩服作者在处理历史资料上的功力,他能将散落的碎片信息,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对当时犹太教内部的派别斗争,以及基督教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分析得非常透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早期教会内部存在的矛盾和争议,反而将其真实地呈现出来,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真实可信,而不是一味地歌颂。这本书让我对基督教的早期发展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宗教的诞生,更是一场社会、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革。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非常宏大,又非常细腻。《简明基督教史─公元30至70年》不仅仅是在讲基督教的起源,它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变迁。作者以公元30至70年这个关键的十年区间为切入点,将当时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特别是犹太地区,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详细地介绍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犹太民族的期待,以及各种哲学和宗教思想的交融。在这种背景下,基督教的出现,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喜欢作者对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群的描绘,从贫苦的渔民,到富有的商人,再到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们是如何接触到基督教的?他们又是如何被这种新的信仰所吸引?书中对这些都有深入的探讨。而且,作者并没有局限于耶路撒冷,他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早期基督教的传播网络,希腊、罗马等地,都成为了这本书的舞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基督教的早期传播,并非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个复杂互动的过程,它吸收了当时文化中的养分,也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部《简明基督教史─公元30至70年》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基督教的历史就是从耶稣讲道开始,然后就慢慢发展起来,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原来那短短的几十年,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犹太地区,孕育出如此深远的影响,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作者的文字很细腻,他没有直接堆砌史实,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当时的社会背景、犹太人的生活习惯、罗马人的统治方式,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对于初期基督徒的艰难处境,从被犹太人视为异端,到面对罗马帝国的怀疑与逼迫,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与坚守。书里对使徒们的活动也着墨颇多,保罗的传道足迹,彼得的领袖作用,甚至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早期信徒,都被赋予了生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早期基督教聚会场景的描述,那种在地下室、在私人住宅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祷告、读经的情景,充满了温情与力量,也让我对“教会”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基督教的起源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逆境中,凭借着信仰的力量,一点点站稳脚跟,并开始向外传播。
评分读完《简明基督教史─公元30至70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简明基督教史─公元30至70年》以公元30至70年为界,勾勒出了基督教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壮丽画卷。作者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但他并没有将这本书写成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当时犹太民族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状况的细致分析,这为理解基督教的诞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背景。同时,作者也没有忽略基督教在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传播和融合,以及早期教会所面临的挑战和迫害。书中关于使徒们的言行、早期信徒的见证,都写得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那段历史的真实与厚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基督教的早期传播,并非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经历了质疑、否定,也经历了坚持、发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信念、勇气和希望的赞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