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师的「行动教养」──
在最适当时刻,给孩子「刚刚好」的爱与学习力,让孩子学会尊重、责任、分享、信任、情绪管理、接受挫折与沟通能力。
她的用心,像种子般温柔洒在孩子心田。
原来最好的教养,来自父母的身教、自省,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刻。
孩子在玩积木,我们可能会说:「这样好吗?」
然后忍不住动手:「来来来,我教你!」
有时,因为我们太爱孩子,所以剥夺了他们该有的学习体会。
因为爱太多,影响了他们体会生活的乐趣。
※争执也是一种学习:何时介入?如何介入?7个步骤,让孩子学到解决问题、接受别人不同想法,与尊重别人的能力。
※ 分享是学习人际成长的第一步:随时告诉孩子分享的好处等6个妙招,让孩子乐于分享。
※ 培养孩子明办是非:利用「隔离与谈天」技巧,让孩子了解是非观念是在内心,不是屈服于权威。
※ 善用互动与聆听,启发孩子潜能:生活处处是与孩子分享的好知识,好奇心更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 给孩子勤劳的机会:准备小扫把、抹布,在大人可照看的范围内,让孩子参与家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被信任以及自动自发的习惯。
※ 爱与亲密,玩出大能力:利用有趣的小游戏,与孩子一起看天空、看小花,学习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
※ 学习专注与安静:每天安排10分钟,从播放轻音乐开始,和孩子一起上一堂聆听安静声音的课程。安静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专注训练。
※ 别怕孩子受挫:只要爸妈陪伴在旁,挫折反而是生命最大的养分。
教养并没有公式,也不是一套固定的方法,而是一段与孩子相处,并时时自省与调整的时光,但这段时光是幸福的,也唯有幸福,才能教出快乐、自信与爱学习的孩子,TJ老师让我们看见这样的幸福。
本书特色
◎我们五、六年级生的父母,总是这样。总是不经意中,就想给孩子最好的;我们希望他们不需要为生活操心,能够心无旁骛地追寻自己想要的。但当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却会发现,孩子似乎少了些什么。如果有机会重来,也许,我们会希望他们多些尊重、分享、情绪管理、接受挫折与沟通能力,甚至拥有更多生活体验与生活乐趣。
作者简介
TJ老师
本名吴亭仪。出生于乡间的TJ老师,云林是她的第一故乡,而嘉义是她的第二故乡。
喜欢乡间的宁静,不爱城市的喧嚣;喜欢隐藏自己,却又不善隐藏自己;生活可以简单,生命却需要丰富。
她说,写作是对自己的反省,思考是对自己的承诺,她不断运转的头脑,装着许多的天马行空。她是公立幼稚园的老师,也是一对从儿童重症病房抢救回来的早产双胞胎母亲。
自言成长历程中所遇到的挫折,让她也不断的被要求与挫折相处,学习应对与面对。在双胞胎母亲,以及幼稚园老师不同角色之间转换的拿捏平衡,是TJ老师现在重要的人生功课。
平凡的她,在身兼老师与母亲的两种角色历程中,因其有过独特的成长经历,让她更能设身处事的体会孩子的心情,设想孩子的想法。她的思绪总是不断的转换,她的步伐总是不断的在调整,她的文字充满省思与包容,她的教养想法满溢关爱,她身体力行,并乐在其中。
其作品曾收录于幼改家电子报,多篇文章曾入选中时严选,也曾获2008第四届全球华人部落格大奖入围决选、2009年第一届教育部落格大赛,家长部落格组初选入围,以及2009第五届全球华人部落格大奖初选入围。
部落格「唿吸之间blog.roodo.com/ananaiai_1015/
自序 / 母亲之路009
Part1好品格这样教
1.学习面对冲突---打人一定是不对的吗?018
2.当名叫害怕的朋友来报到023
3.学习分享033
4.当孩子无理取闹---隔离与谈天040
5.争执是学习人际成长的第一步046
6.处理处理情绪---当孩子发脾气051
7.读懂孩子的语言---我愿意被打?057
8.读懂孩子的暗示---拗脾气063
9.与孩子讨论什么是「自由」068
10.关于分离这一堂课080
11.生命教育,从绿豆开始085
12.接受挫败的经验092
13.来交好朋友---来一堂娃娃社交课097
Part2教养来自生活
14.给孩子体验的机会---不会吃鸡腿的孩子100
15.看见优点---天使爱气球104
16.与孩子一起做家事---折衣随想109
17.信任与责任---给孩子勤劳的机会113
18.与孩子一起享受安静116
19.游戏里的创意---黏土变成画120
20.规律的生活习惯124
21.培养自动自发---懒妈妈与勤劳宝宝127
22.勇气---第一堂游泳课134
23.长大了吗?---皮蛋青春期139
24.性别教养课---男孩和女孩146
25.孩子的独特---是的,我们不一样150
Part3爱与亲密,玩出大能力
26.孩子的温柔156
27.石狮子的启蒙联想159
28.珍惜每一分钟的唿吸164
29.享受散步的时光168
30.今年夏天,我们要跟尿布说掰掰176
31.甜蜜的上瘾178
32.独眼龙宝贝181
33.徜徉故事海184
34.关于阅读、绘图、建构的随想191
35.建立亲子默契的好帮手---有趣的小游戏196
36.共读经典绘本202
37.亲子共听音乐208
38.完美的小孩?213
part4省思,让亲子更美好
39.爸爸日218
40.有主见的孩子221
41.笑笑说拜拜225
42.妈咪的坚持229
43.想像在飞舞233
44.成就237
45.学习慢慢240
46.当孩子打架---妈咪偷偷的祈祷243
47.孩子教我的事---感受旁人的情绪247
48.用阅读取代电视251
附录 / 恩爱爸爸的保温箱日记253
作者序
母亲之路
夏蝉鸣叫不已,竟达不可思议的吵杂程度。
民国七十年初的夏季,天空蓝的不像话,田野也绿的不像话,伫立校园里的凤凰木群,正虎视眈眈的想要分散一片火红。
树荫下的教室里,零落散坐着几个中年级的学童,台前坐着三个担任裁判的老师,台上站着一个腼腆稚嫩的小女孩,原来今天是国小的朗读比赛。
小女孩站在台上良久,手中的稿子早已捏烂,她涨红着脸,一言不发,眼眶里的泪水,她噙忍着不让它掉下来。
她的天花板旋转着,她的思绪纷乱着,发抖与害怕,是她此时与裁判老师唯一的对话。
时间好像过了一世纪那样长,周围只有夏蝉的鸣声越来越放大,直到时间终止的铃声响起,她才如梦初醒,怔怔地走下台。
下台后的孩子,独自走到教室外一角,她放声大哭。
高一的段考后,她第一次接到成绩单,不仅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也是全校的最后一名。
父母淡淡的安慰她,别难过,还有进步的空间啊!但是她自己却忍不住伤心地掉着泪,成绩单成了心痛的烙痕,狠狠地被丢到垃圾桶里。
那段不堪回首的苦涩青春期,她找不到自己的信心,找不到希望,也找不到自己,她开始学习逃避,学习叛逆,也学习自我放弃。
直到她遇见一位老师,一位影响她极深的好老师。
那年的寒假将起,老师丢了一大袋的书给她,他告诉她,什么都可以放弃,就是不能放弃自己。
一句话、一大袋书,开启了她不同的人生眼界,在无法理解的成长挣扎中点了一盏光明。
大学联考再度失利的第二年,她几乎决定放弃升学了,面对前途茫然的她,意外收到朋友的邀约,一起报考师专。
原本对任何考试已经心灰意懒的她,只得在父母亲的催促推动下,不太情愿地虚应着去试看看。
直到考试前一天,她仍然是被动的不做任何准备,潜藏在心里的声音幽幽地说,她已经放弃考试,决定不再努力。
但是什么都不准备的她,竟然考上了,在老天爷不经意的安排下,人生,开始有了意外的变化。
初知怀孕时,她的喜悦满溢,几乎要超过她从小到大的欢喜。
然而幼教工作对孕妇来说却是高风险的,在随时可能被孩子碰撞的危险环境,以及高度压力的工作量下,她怀孕满四个月后,不得不开始请假在家,因为医师严正交代着,再不休息,就要面临流产的命运。
怀孕近七个月时,两个孩子因母体莫名的感染发炎而被迫早产,躺在产台上的她,看着医生将一千三百克与一千七百克的娃娃匆促地抱离,并送往儿童重症病房时,她的眼泪往肚里吞,心如刀割般的痛。
检验结果出炉,也发烧着的男婴被细菌给感染了,医生慎重的表示,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可能会出现难以逆料的后果。
这是老天爷一再给予的试炼吗?疑问与惊惧在她心中不停的盘旋着,所幸诸神庇祐以及医护人员的用心,两个孩子的状况渐渐地稳定,她在孩子出生一个多月后,终于第一次抱到恩爱宝贝。
那一刻,她在心里深深的告诉自己,不管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也不会放弃他们。
那个大哭的小女孩是我,那个放弃自己的女孩是我,那个对未来茫然的女孩是我,那个遇见意外人生的女孩是我,那个不想放弃孩子的女人也是我。
因为经历过,所以体会深刻,因为体会过,所以感同身受。
追寻自我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很多人走了一辈子,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也未发现自己错过的是什么。
我庆幸着,至少目前我知道我自己的。
因为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明白想要与能要的差别,而人生总有许多的意外,意外中却也总有许多的不意外。
我的父母亲都是老师,他们从不给孩子任何课业上的压力,他们让我跟弟妹都尽量快乐的成长学习着。
然而,当老师的孩子却不能避免的要面对外界比较的眼光,当表现不甚理想时,週遭亲友过度关心的压力就会呈现,这样的沉重,而我的父母却未曾因此而特别对我强调或是要求。如今想来,也许当年的他们,其实也深为这个大女儿的特异独行感到困扰吧!
我的小时是个安静害羞的孩子,有着父母温暖的呵护与照料,在安顺平静环境中成长的自己,却在长大后,不断的遇到挫败,也不断的被要求要与挫折相处,细细回忆,老天爷的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也因为如此,让自己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现今的自己,很难想像当年的自己,而当年的自己,想必也是很难想像现在的自己。
当妈妈后的自己,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真实的静下心,借着记录孩子,来审视与省思自己的生活心情与态度,而我竟在一篇篇纪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意间看见幼时的自己与青少年的自己,并在每一篇记录孩子的内容里,无意识的反射出自己内心曾有过的喜怒悲伤。
时间,对人来说,是一个奇妙的魔术师,孩子,对身为母亲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随时会反射自我成长历程的奇幻魔术师。
我在这样的空间历程里走着,也唿吸着,我唿吸着,也学习着,这条漫漫母亲之路,我才刚开始。
说实话,自从有了孩子,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到我的育儿书,但很多书要么太理论化,让我觉得难以落地,要么就过于鸡汤,让我感觉不切实际。《爱要刚刚好:新好爸妈的48堂行动教养课》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没有给我灌输那些高高在上的育儿理论,而是从最接地气的日常场景出发,比如孩子不听话、闹脾气、或者和小朋友发生矛盾等等,然后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父母的自我成长”的章节。它提醒我,育儿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蜕变。书里倡导的“臣服式领导”,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再是那个事事都要控制的家长,而是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让我茅塞顿开的是,它关于“高质量陪伴”的定义。我以前总觉得陪孩子玩就是高质量陪伴,但这本书告诉我,眼神的交流、耐心的倾听,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陪伴。这本书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充满了积极的能量,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和充满力量,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原来是可以做得如此从容和有温度的。
评分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就像是在经营一段关系,而《爱要刚刚好:新好爸妈的48堂行动教养课》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套维护和升级这段关系的“秘籍”。它不是那种告诉你“这样做孩子就会变得完美”的速成手册,而是一种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互相尊重的沟通方式的探讨。书里对于“正面管教”的阐述,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强调惩罚和奖励,而是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和责任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同理心”的培养,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的工具和方法,让我意识到,原来教育孩子,也可以如此温柔而有力。它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而是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引导孩子找到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没有压力,反而像是在和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交流。它不是在要求我成为一个“完美父母”,而是在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懂孩子”、更“有智慧”的父母。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爱与规则,可以如此和谐地并存,原来育儿,也可以是一场充满探索和乐趣的旅程。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爱要刚刚好:新好爸妈的48堂行动教养课》这本书,无疑是为这门艺术提供了最精妙的画笔和颜料。它不是那种告诉你“要这样做”或者“不能那样做”的生硬教材,而是以一种极为细腻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引导读者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书里提到的“情绪导航”概念,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因为孩子的小脾气而感到束手无策,但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识别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如何用冷静和理解去回应,而不是陷入一场亲子间的“情绪大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分享了很多关于“肯定式沟通”的技巧,例如如何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孩子,这不仅化解了很多潜在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让我和孩子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和真诚。它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一切。通过书中提供的各种情境模拟和引导式提问,我开始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尝试中学习,在跌倒中成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分享,读起来让人感到轻松和启发,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默默地陪伴着你在育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评分拿到这本《爱要刚刚好:新好爸妈的48堂行动教养课》时,我正处于育儿的迷茫期,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做,好像都达不到“好”的标准。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它传递了一种“适度”的理念,这正是我所渴望的。翻开书页,我惊喜地发现,它没有给我灌输那些遥不可及的育儿理论,也没有罗列一大堆“应该”做的事情,而是从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入手,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描绘出新时代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界限感”的章节,以前总觉得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担心他会不开心,但书里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让我明白,清晰、坚定但充满爱的界限,才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它教会我如何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有效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在日常互动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温柔又有智慧的朋友聊天,她不会评判你,只会用她的小技巧和经验,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节奏。它不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里面的每一堂课都充满了可操作性,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而是一个充满乐趣和学习的过程。
评分老实说,在拿到《爱要刚刚好:新好爸妈的48堂行动教养课》之前,我对市面上大多数育儿书籍都有点“免疫”了。要么内容空泛,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一套“万能公式”试图解决所有问题。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核心理念——“刚刚好”,简直是点醒了我。我过去常常在“严厉”和“溺爱”之间摇摆,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做得太多。这本书通过“48堂行动教养课”的形式,将复杂的育儿理念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步骤,并且每一堂课都有扎实的理论支撑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支持性独立”的章节,它告诉我如何在鼓励孩子自主的同时,依然给予他们必要的安全感和支持,避免了过度保护或者放任自流的极端。此外,关于“积极倾听”的技巧,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真正地“听懂”孩子,理解他们言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草草打发。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实操性”,每一堂课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行动指南”,读完就能立刻在生活中尝试。它没有给我制造焦虑,反而给了我信心和方法,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其实是可以做得有章法、有成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