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一生,不该只困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里。
现在就鼓起勇气、迈开步伐,大胆实现你心中的渴望!
大多数身在职场的你应该都能体会,工作所代表的,向来就不只是工作。它不仅与我们的自尊息息相关,甚至是我们用以定义自己的媒介。也因此,做着一份没有灵魂、没有热情的工作,只会让人能量不停耗损,不仅拖垮了自己,连带也影响身旁爱你、关心你的人。
因此,找对工作至关重要。
畅销书作者摩尔在本书中揭开了追寻理想工作的神祕面纱。他告诉我们,工作不论大小、长短,终将引领我们找到自己的天职。在这过程当中,不免得面临重重的阻碍与困境,然而只要我们有耐心与必要的反省力,就能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
本书笔触温暖而抚慰人心,是给在工作生涯里不停跌跌撞撞的你,最佳的一帖心灵良药。
日复一日做着了无生气的工作,已让你身心俱疲?
你为公司付出所有心力,却觉得总在为他人作嫁?
拥有人人称羡的薪水与头衔,你却依旧感到若有所失?
工作虽非人生的全部,影响却扩及人生的各个层面,
心灵大师摩尔将为你点燃一盏明灯,帮助你釐清心之所向。
作者简介
汤玛斯.摩尔
汤玛斯.摩尔是畅销书《随心所欲-探索幽深圣洁的心灵境界》(Care of the Soul)的作者,此书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摩尔另有十五本关于启发灵性与灵魂的其他着作。他曾经是修道士、音乐家、大学教授与心理治疗师。现在,他针对全人医疗(holistic medicine)、灵性学、心理治疗与生态学的主题在全球进行演讲。他同时也从事小说与音乐的创作,并且时常与他身兼艺术家与瑜珈老师身份的妻子琼安.汉利共同合作。此外,他也是《重生、灵性与健康》(Resurgence, Spirituality & Health)与Beliefnet.com的专栏作家。他有两名子女,现居住在新英格兰。
译者简介
廖建容
中山大学外文研究所毕业。曾在外商公司工作多年。译作有《雪球--巴菲特传》、《管理大未来》、《重新想像!》、《天使归乡》、《学校没教的10件事》、《律师本色》、《扭转人生的10句话》等书,目前在大学担任英文讲师,同时从事翻译工作。
序言炼金术:灵魂的乐章
第一章 停滞不前
找到天职非易事
停滞不前:无法向前进的感觉
面对世界
不让灵魂消失
第二章 天职的召唤
留心倾听征兆
读出讯息中的意义
从何处来的召唤?
用心思考出天职的深度
改变的意愿
人生选择也可以很多元
不同人生阶段的天职
忠于你的天职召唤
第三章 灵魂与心灵
从心出发
用灵魂唿吸
热爱你的工作
灵魂的觉醒
飞扬的心灵
受到压抑的心灵
工作中的灵魂与心灵
呵护工作中的灵魂
激发工作中的心灵
第四章 与过去和解
失败扮演的角色
挥之不去的过往
负面影响带来的好处
面对过去该避免的事
拨开过去的混乱谜团
第五章 创造性的混乱
先了解自己的原料
找到好的容器
用说故事整理自己
说故事的方法
想像力展开无限可能
练习运用想像力
典范激发想像
夜晚的工作
关注你的梦境
第六章 塔中人生
寻找来自深处的养分
身处高塔却不快乐
向上成长,向下探寻
与你的深度重新连结
感觉的深度
转化负面情绪
塔中人士的解答
面对自我,增加情绪的深度
第七章 关照灵魂
看见生命的光亮
忠于自己,做自己
展现个人力量
灵性的生活方式
作为球员的天职
第八章 稳固扎根,展翅高飞
永恆的少年
名气与肯定
农神与工作
天职中的少年、年岁与享乐
第九章 工作的动力
来自内在的声音
找出属于自己的冲动
回应内在的冲动
冲动创造性格
与冲动奋战
遵从冲动而活的人生
必经的挣扎
教育大家都发现内在的冲动
体内燃烧的热情
冲动与魔力的结合
第十章 热爱你所做的事
爱的种类
爱与欢愉
工作上的朋友
透过朋友遇见自己
在自己的天职中分享爱
积极投入社群
热爱你的工作
第十一章工作就是祈祷
价值观的逆转
道德是灵性追求的一部分
商业与灵性追求
工作环境的灵性面
沉思
神祕
第十二章完美无瑕的人生
追寻天职的旅程
天职
「工作」的重叠
人生的多样面貌
生命的核心
结论:灵魂的代表作
致谢
序言 炼金术:灵魂的乐章
就在三百年前,像英国的约翰.迪伊(John Dee)这样的炼金术士在烟雾弥漫、杂乱不堪的实验室里都有一个小火炉,他们耐着性子紧盯着这个小火炉中所发生的每个变化。他们追求的是灵药、仙丹与长生不老的祕密。他们的实验室中有一系列记载着神祕制程的珍藏古籍,还有一间祈祷室,里面摆放了圣坛与供他们祈求成功的祈祷台,以及一本记录每个实验内容的大型日志。
数千年来,中国、印度与后起的欧洲炼金术士,试图透过这种奇特的化学变化与解读方式,来找寻生命的意义。他们使用各式各样的物质──液体与固体、纯粹与腐败之物、垂手可得的平凡材料与精炼的化学物质。他们将材料放入特制的容器中,有些是复杂精细而且优雅美丽的玻璃容器。他们所使用的火候与加热时间因原料而异。在炼制过程中,他们会不时查阅自己珍藏的古籍,并仔细观察原料在色泽与质地上的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代表了他们内心与生命的演进。
对有些炼金术士来说,过程似乎比结果更加重要。他们所拥有的独特蒸馏器,一些造型奇特的玻璃容器,可以让物质产生可逆的变化。他们也会另起炉灶,运用火炉、古籍与之前做的笔记,观察进一步精炼的结果。有些炼金术士追求的显然是物质的获得──黄金,其他人所追求的则属于比较虚无缥缈与灵性的层次:创造自我或是灵魂。
这整个过程,不只是结果,就是所谓的巨作。这里所说的「巨作」有别于一般所谓的作品,它经过一连串冗长繁复的精炼过程,历经不同颜色的阶段──变黑、变白、变红、变黄──然后变为成品,可能是孔雀炫丽的尾巴、点金石或是长生不老的仙丹。
这些炼金术士用各种晦涩难解的图像来代表巨作的各个面向,有时取材自宗教与神话,有时则是自创密码。也许他们是为了保护这神祕的巨作,不让旁人亵渎它──数百年来,他们的祕密行径总带有一丝神祕色彩。又或许,他们试图同时追求两个层面:世俗与灵性。生命的奥秘往往以丰富、有时甚至是夸大的形象表现出来。
他们时常会区分物质的世俗意涵与灵性意涵。当他们说「我们的」水、「我们的」硫磺与「我们的」水银时,指的是其意象、而非字面意义。当你在解读炼金术时,你必须要意识到黑色指的是一种心情、同时也是一种颜色。他们以「永恆之水」来与物质界的一般水作区分。对他们来说,「水」可能代表着流动性、深度或是生命之流。
炼金术士必须要有耐心。有些人终其一生连目标的影子也不曾见过,而有些人努力多年才看到一点进展。有些人有助手来帮他们完成所有需要动手的工作,像是迪伊的友人兼同事艾德华.凯利(Edward Kelly)。有些人则有炼金女助手(mystical sister)来启发他们,并让工作持续进行。
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这些炼金术士的工作深入地说明了每个人对天职的追寻。这是个深入且神祕的追寻,而且会迫使追寻者经历改变与成长。你需要耐心、很强的反省力与观察力,同时在追寻的过程若没有任何动静与斩获时要有勇气,能够坚持下去。这个追寻同时具备了表层的活动与潜藏的意义,若你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将不会有任何进展。
炼金术士是说明人们追寻天职历程的好例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追寻包含的不只是结果、还有过程。它隐喻了你所经历的许多改变、种种情绪与感觉、以及过程中必然包含的无数成功与失败。最重要的是,炼金术士的例子让你理解到,这样的追寻无关乎胜败得失,而是一个终生无法停止追寻的复杂历程。
尽管如此,炼金术士仍然竭尽心力地工作。他相信天职是人类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很重要,因为它不只是谋生的工具,同时也是让你成为一个人的途径。
本书探讨的是天职的追寻──天职不只是一份工作,同时也是为你的人生带来意义的一系列活动。本书探讨了工作的灵性与灵魂,同时提供你一些方法,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天职,并开始做你这一生注定要做的事。
这本书,我其实是带着一点点期待又有点点忐忑的心情翻开的。我一直觉得“人生中最想做的事”这个主题,好像离我很遥远,有点像那种挂在嘴边的口号,但真的要我去细想,却又有点抓不住重点。翻开《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堆励志鸡汤,教我怎么去实现什么伟大的目标。结果,它却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它没有强行灌输什么“一定要成功”的观念,反而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一些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以及那些藏在心底,可能被我们忽略了很久的渴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某个章节,讲到一位主人公,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梦想,只是想在退休后,能每天早上为家人做一份美味的早餐,然后在午后阳光下,读一本他一直想读的书。我当下就愣住了,因为这不就是我一直以来,内心深处那个最简单、最柔软的愿望吗?我们总是在追求那些“非凡”,却忘记了,真正的幸福,可能就藏在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一种洞察人心的魔力,他能精准地捕捉到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呐喊,然后用一种温和而充满力量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让你感到心安和快乐的。
评分我拿到《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一点犹豫,因为我对“人生目标”这种话题,一直以来都有点抗拒。总觉得这是一种过于严肃,甚至有点沉重的话题,好像一旦去思考,就会给自己增加很多压力。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看法。它并没有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告诉你应该追求什么,或者怎么做才能“成功”。相反,它更像是在邀请你一起,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去倾听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声音。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过程”的描绘。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结果,只想着如何达到某个目标,却忽略了实现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这本书恰恰相反,它通过许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那些在平凡日子里,一点一滴汇聚成的“想做的事”。比如,可能只是想学会一项新的手艺,或者只是想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长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作者的笔下,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最想做的事”,或许就藏在我们日常的琐碎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珍视。
评分最近读完《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老实说,我对于这种“人生哲理”类的书籍,一直保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怕读到一些空泛的道理,或者过于说教的内容。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没有用那些宏大的叙事,或者激昂的文字来“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给你设定一个“标准答案”,让你去套用。它更像是提供了一个“视角”,让你能够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人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篇章。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了“想做的事”,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也不是因为缺乏机会,而是因为我们丢失了那份最宝贵的好奇心。当我们重新找回了对未知的好奇,对生活的热爱,那么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想做的事”,似乎也就没有那么难以实现了。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是一口气读完的,而且在读的过程中,数次被书中那些细腻的笔触所打动。我一直觉得,“人生中最想做的事”这个概念,听起来总是那么的宏大,那么的遥不可及,好像是留给少数“成功人士”的专属词汇。然而,《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温柔、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把这个概念拉回到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里。 书中并没有列举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梦想”。相反,它聚焦于那些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甚至是被我们视为“微不足道”的小愿望。比如,可能只是想在某个悠闲的下午,静静地听一首老歌;或者只是想在某个不那么忙碌的周末,好好地陪伴家人。这些看似简单的“想做的事”,却在作者的描绘下,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温度。它让我意识到,其实“最想做的事”,不一定是改变世界,而可能就是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真实,更舒心。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没有特别高,毕竟市面上这类主题的书太多了,很容易写得空洞无物,或者流于俗套。但《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这本书,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慷慨激昂的叙述方式,也没有列出一大堆“必做清单”。相反,它更像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分享,像是作者坐在你对面,用一种非常平静、真诚的口吻,讲述着他观察到的一些生命中的片段,以及这些片段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我尤其喜欢它探讨“小确幸”的部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被“大目标”、“大成就”所裹挟,而忽略了身边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这本书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好,比如清晨一杯咖啡的香气,午后窗边洒落的阳光,或是与家人朋友短暂而真诚的交流。它让我明白,其实“最想做的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可能就是那些能让我们内心感到安宁和愉悦的简单瞬间。这种视角,对于我这样常常感到焦虑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及时雨,让我找回了久违的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