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房产博士。建商恨他,小市民爱他。
他曾预警房价泡沫化,而遭恐吓,但仍坚持让数字说话、让资讯透明,确保大众知的权利。
*平民房价捍卫战将&房产博士第一次为广大小市民而写的房产必修课。
*租屋族、首购族、换屋族、长期与短期投资者,必读教战手册。
*房地产业者(仲介、代销、建商)、相关专业人士(估价师、地政士、顾问业),热门选读书。
每个人都想有个家,但错误的购屋决策,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你该买房子,还是租房子?何时才是买房子的好时机?
购屋前,哪些事你非知不可?如何判断合理房价?
张金鹗教你回归购屋本质,建立自己的判断标准,买到理想的房子!
长期投入房地产研究与教学的张金鹗深知,每个人都想有个家,而房地产跟股票投资大大不同,一个决策的误差,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张金鹗自己当过租屋族,也经历过买第一栋房子、与人合伙投资房产等,这是他综合自己多年来的专业心得与在房产上的实际体验,倾心为台湾读者而写的一本书。
房产七堂课
第一课 破解五大房地产神话
第二课 购屋前一定要知道的六件事
第三课 租屋与买屋的教战守则
第四课 何时才是买屋的好时机?
第五课 如何选、如何买到好房子
第六课 选择合理的房价
第七课 换屋或卖屋的屋涯规画
作者简介
张金鹗
他,关心购屋者环境,更甚于市场对他的观感。
他,研究国内房地产动向20年,接受产官学界委託,主持国内最大的房地产调查中心,拥有最完整的资讯,备受学界及房地产界重视。
他,曾被《今週刊》选为2008年年度财经风云人物,获选理由为:「众人皆醉,唯有他独醒!十个月前,他发表台湾房地产将衰退的断言,遭人讪笑;十个月后,证明他的温度计没有失准,只是大家不愿睁开眼睛。」
现职:政治大学地政系特聘教授、政大台湾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学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都市及区域计画硕士、博士
经历: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瑞典国家建筑研究中心等访问学者、日本明海大学不动产科学院访问学者
自序:为台湾的房地产尽一份心力 007
第一课 破解五大房地产神话 013
1 有土真的斯有财吗? 016
2 不景气可以投资房地产吗? 025
3 高通膨或低利率时,租房子不如买房子? 034
4 只注意「区位」就可以了吗? 043
5 买在捷运线上是对的吗? 051
第二课 购屋前一定要知道的六件事 061
1 应重居住品质而非买卖获利 064
2 除了硬体外也要重视软体 073
3 不可不知的房地产六特质 082
4 购屋不是宿命而是选择 090
5 不要被市场左右 098
6 五大消费族群的购屋策略 106
第三课 租屋与买屋的教战守则 115
1 租屋有何优点及缺点? 118
2 买屋有何优点及缺点? 126
3 判断该租屋或买屋的四个方向 135
4 租到好房子的诀窍 144
第四课 何时才是买屋的好时机? 155
1 回顾历史掌握购屋时机 158
2 判断房地产介入三大指标 166
3 正确看待房地产的消息面 177
4 认识区域市场的基本面:供、需、价、量 185
5 何时可进场购屋? 193
第五课 如何选、如何买到好房子 203
1 如何买到好房子? 206
2 如何选择良好的住宅单元? 215
3 如何选择良好的社区品质? 225
4 如何选择良好的邻里环境? 235
5 如何选择好的建商? 244
第六课 选择合理的房价 255
1 如何买到价格合理的房子? 258
2 如何判断房价水准? 268
3 如何掌握房价未来趋势? 277
4 如何透过财务模型分析房价? 286
5 合理房价与负担能力——心中之尺vs.市场之尺 295
第七课 是否该卖屋?是否该换屋? 305
1 何谓好的生活品质,其关键条件为何? 308
2 何种情境下,应该考虑换屋? 317
3 不同房屋消费者,应该如何卖屋? 325
4 生涯规画与屋涯规画应如何调和? 334
5 如何以房养老? 342
结语:面对房地产选择的五大决策关键 351
附录:我与我住过的房子们 361
自序
为台湾的房地产尽一份心力
「房地产」一直是社会大众观注的焦点,不只是因为房地产昂贵,更因为房地产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场所。许多人努力了一辈子,面对房地产时,真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期待房地产带给自己有个温暖的家、舒适的生活环境、身分地位的肯定、财富利润的获得;但也害怕房地产带来了屋奴的恶梦、为偿付房贷拚命兼差打工、家庭失去和乐,也不敢享受休闲生活;怕买到不好的房子、屋子漏水邻居吵杂、交通生活不方便;怕投资房屋出租碰到恶房客、经营管理令人头痛;最惨的是怕房价买到高点,不但没赚到,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有人说:「台湾地少人多,房地产只涨不跌」「相对股市,投资房地产最稳当」「房地产现在不买以后会后悔」「面对低利率高通膨,租屋不如买屋」「买屋不难,只要挑好地段,跟着捷运走准没错」,房地产市场充斥着上述各种说法。投资真的有那么简单好赚吗?投资房地产真的不会像股市或其他任何财货,没有输家只有赢家吗?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房地产新境界,或只是充满一厢情愿的房地产神话,值得我们大家再深思!
做好正确房产知识的准备
面对房地产的各种神话与真实世界,一般房屋消费者(包括租屋族、首购族、换屋族、长期投资房东族、短期投资客等五类)将会有何种可能的选择?除了买与不买(租)的选择外,更重要的还会有买与不买的时机、区位、产品与价格的各种选择。房屋消费者应如何考量上述各种房地产需要面对的可能选择?消费者明知房地产业者的说法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应全然相信,但又应如何自我判断?当寻求别人(或专家)意见时,又如何能确保他人能真正了解你个人的偏好需求与困境呢?换言之,身为房地产消费者,面对一生消费中可能是最昂贵的房地产选择时,除了自我努力充实房地产的专业知识与资讯外,似乎没有其他更佳的方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捷径或速成班,面对房地产的世界更是如此。
房地产到底是和股票期货一样属于投资赚钱的工具,还是和一般日常消费使用的产品一样属于居住生活的场所,常常令人搞不清楚。根据国内外产官学界各种长期的调查,房地产有七至八成以上是以居住使用为主要目的,只有二至三成以下是以投资赚钱为主。面对房地产市场,显然房子大多还是作为居住使用,然而面对房地产的各种资讯与选择时,却又常常只担心房地产价格的涨跌赚赔,而忽略了房地产居住使用的本质。当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发生冲突时,身为房地产的消费者,你会如何选择呢?
面对大多数人以居住为主的房地产选择而言,是否每个消费者都要有相同的房地产观点?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经验、教育职业、工作就业地点、喜爱偏好各有不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所得财富也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对房地产的消费居住选择一定也大不相同,更何况在考虑全家所有成员的各种不同想法后,房地产的消费居住选择,真是因人而异。唯有自己认真作功课,努力学习认识自己及家人的共同想法(所谓心中之尺),才可能做出对房地产的最佳选择。
就算房地产对有些人而言只是一个投资工具,但房地产和股票投资的知识理念相同吗?我们应知道房市与股市不仅两者产品本质并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房地产不易收藏储存,且需要经营管理及居住使用,所以投资者不容易拥有成百上千的房子;相反的,投资者不但极容易拥有成千上万的股票,且可以轻易大量的买卖交易,换言之,投资房市与股市绝不是相同的知识理念,不可混为一谈。如果将股市观念与说法运用到房市,极可能一败涂地。
提升房产的美好世界
有人会说我是业界公认的房地产市场空头代表,本书一定是教人不要买房子,但如果读者仔细阅读此书后,应会有不同看法。身为一个长期专注房地产研究者,面对房地产市场,只有资讯与知识的融合,或许融合考量有些不周延之处,但绝不会自设所谓「空头」立场,当然更不会预设配合业者的「多头」立场。坚持知识分子的求真求是精神,才是本书的基本原则。
我从中原大学建筑系毕业,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建筑硕士,回国到营建署短暂工作后,再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都市计画房地产博士,有幸到政大地政系教书研究,至今二十多年,透过房地产投资与市场分析等课程教学,以及公私部门的委託研究与市场调查等长期经验与心得,希望能提供一般房屋消费者基本观念。
我对房地产不只是学术教学研究心得,在房地产的消费与实务上,也累积了一些经验,可供自我体验。从一九八七年回台在临沂街租屋开始,一九八八年购买了木栅秀明路的第一栋房屋(十五年中古屋),在一九八二至九二年的这十年间,与几位大学建筑系好同学合伙投资几间房屋(有预售屋、新成屋、办公套房等),大致都小有获利。一九九二年购买第二间房屋(预售屋)自住至今,一九九九年购买第三间房屋(在第二间房屋楼上)提供爸妈一起住。换言之,个人经历过五种房屋消费者类型(详见〈附录〉),本书应不会只是学术界的无「基」之谈。
当然,本书目的不仅想提供一般对房地产有兴趣的大众参考,也希望能让房地产业者,包括仲介、代销卖房子、建商投资兴建盖房子,以及其他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士,如估价师、地政士、顾问业等参考。让房地产业者认真了解一般房屋消费者的真正想法,所谓「知己知彼」才是提升房地产美好世界的长远之道。
本书得以出版,首先应感谢方智出版社赖真真小姐的努力催生,她的主动与协助,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其次更要感谢陈文澜先生的文字协助,完成初稿;他将生涩的学术语气转换成生动的白话口语,使一般读者能够轻松阅读。最后要非常感谢我的好友兼同事江颖慧教授,协助资料图表的汇整及部分文字的校阅。当然本书如有任何错误或不当,均应由本人负责。
最后,我要将本书献给所有关心与对房地产感兴趣的读者。房地产的世界不只是实务操作,也有理论知识;房地产的学习不只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房地产的本身不只是投资致富,更是居住品质与品味的提升。愿我们共同为台湾的房地产尽一份心力!
读完《张金鹗的房产七堂课》,我最深的感受是,原来房产投资可以如此“反直觉”,又如此“合乎逻辑”。老师在书中分享的许多观点,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陈旧观念。例如,他提出的“不要盲目追求小而全,而是要抓住核心价值”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选择房产时的一些“面面俱到”的心理。我过去总是担心房子不够好,功能不够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投资领域,抓住核心的增值驱动因素才是最重要的。书中关于“如何与中介打交道”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总是觉得中介是信息不对称的“中间商”,但老师却教我如何利用中介,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沟通和博弈技巧。我感觉自己仿佛从一个被动的房产“消费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房产“玩家”,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市场的运作规律,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机会。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房产,更是一种关于决策思维的提升。
评分“张金鹗的房产七堂课”这本书,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为我这个对房产投资领域一无所知的小白,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房产投资是少数“有钱人”的游戏,门槛很高,风险巨大。然而,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科学的知识和系统的分析才是最重要的“敲门砖”。书中对于“如何评估房产价值”的讲解,我简直是如饥似渴地吸收。老师不仅仅讲了如何看房子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软实力”的重要性,比如社区环境、教育资源、交通便利度等等,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房产的长期增值潜力。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租金回报率”的计算和分析,这让我明白了,投资房产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的升值,当下的现金流同样重要,而且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平衡。书中还强调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列举了许多常见的房产投资陷阱,比如过度杠杆、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都为我敲响了警钟,让我知道在入场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和风险评估。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理性看待房产投资的大门,让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拥有了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评分读完《张金鹗的房产七堂课》之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房产投资新世界的大门。书中那些看似复杂难懂的房产术语,在张金鹗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易懂。我特别喜欢老师在书中分享的关于地段选择的独到见解,他不仅仅是告诉你“好地段”的定义,更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和“评估”一个地段的未来潜力。书中提到的“区域发展规律”和“人口流入分析”,让我对那些被很多人忽视的区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可能只会关注那些已经热门的地段,但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提前布局,抓住那些价值洼地。另外,老师对于“购房时机”的分析也十分到位,他提出的“宏观经济指标与房产市场的联动关系”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影响房产价格的因素远比我想象的要多,也更加系统化。书中列举的案例分析,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投资决策背后的逻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房产的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茫时指引方向,在我犹豫时给予信心。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在房产投资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张金鹗的房产七堂课》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房产“老司机”,带着我这个新手,一步步地探索房产投资的复杂路况。我一直以为,买房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钱了就买,没钱就等。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房产投资是一门需要系统学习的学问。书中关于“如何进行市场调研”的指导,我感觉非常实用。老师不仅仅告诉我们去哪里找信息,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去筛选、去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从中提炼出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在“二手房交易”的环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合同的签署、产权的核查、贷款的申请等一系列流程,并且提醒了许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对于即将步入实际购房操作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对这些流程总是感到头疼和畏惧,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心中有了一本“攻略”,对接下来的实践充满了信心,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担忧。
评分要说《张金鹗的房产七堂课》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地方,莫过于它打破了我对于房产投资的固有思维模式。我一直认为,房产投资就是买了房子,等它升值,然后卖掉。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房产投资更广阔的可能性和更深层次的逻辑。例如,书中关于“不同类型的房产如何进行配置”的分析,让我认识到,投资公寓、写字楼、商铺,甚至是一些新兴的租赁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合的周期。我从来没有想过,房产投资还可以如此多元化,并且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个人财务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另外,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如何识别有潜力的开发商”以及“如何看待房产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这些内容都极具前瞻性。我过去只关注房价涨跌,却忽略了这些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这本书让我明白,成功的房产投资,不仅仅是“买”和“卖”,更是一场关于信息、策略和时机的博弈。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小散户,而是能够开始主动思考,做出更具战略性的投资决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