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直接体验天道、与生命之流合而为一的神祕宝典
老子口中的「道」和印度的「瑜伽」,同样都是指「天人合一」。
说修行太沉重,我们只想追求心灵的真正平静,静下来,老子五千言的玄妙世界即刻开通。
《老子》是天书?
《老子》是一本无法以理性思维去理解的书。书里的话来自宇宙本源,万事万物万迷惑的答案都在这里,因此它就是能打中人心。
老子的瑜伽教学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思是与上天连结。中国人的「道」,意思和瑜伽一样,只是我们讲天人合一、通天。是的,老子五千言全是在讲瑜伽,也就是:「如何与天结合」。唯有通过静坐,我们才可能处在无思虑的平静状态,进入道之中,甚至可以说无思虑就是道。
作者简介
松择明
1959年生。从事插画、美术设计、文字编辑、文字创作。研究《易》学多年,曾以「有易书房主人」为笔名,发表多部《易》学着作。2008年7月甫结束一项为期1年的江南古建筑考察专案。
曾任:汉声出版社插画、美编 / 远流出版公司风行馆系列丛书执行主编 / 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自立晚报、联合文学、皇冠杂志等报刊特约插画家 / 中国.上海古涧堂物业投资公司艺术总监
着作:《从图象看易经——中国文化中的易经影像》《干卦的智慧》《老子与易经》《梦中醒来一条鱼》《中年危机之旅》等书。
基本篇:道是什么?
1老子之「道」初体验:唤醒灵量《帛书老子.第三章》
2何谓老子瑜伽?《帛书老子.第十七章》
3道的相貌《帛书老子.第一章》
4道的母性力量:玄牝《帛书老子.第六章》
5老子「象帝」V.S.印度「象头神」《帛书老子.第四章》
外境篇:清明的心被什么困住了?
6理性头脑《帛书老子.第四十七章》
7注意力《帛书老子.第二章》
8物质能量《帛书老子.第五章》
9入死地《帛书老子.第五十章》
10迷惑的心《帛书老子.第三十九章》
11负面能量《帛书老子.第四十四章》
12鬼迷心窍《帛书老子.第六十章》
13「道」要传出去《帛书老子.第五十四章》
14欲望与知识 《帛书老子.第十二章》
进阶篇:回归生命本源
15阴阳相含《帛书老子.第四十二章》
16无思虑《帛书老子.第五十一章》
17道与性力《帛书老子.第五十五章》
18道和宇宙《帛书老子.第四十一章》
19道怎么运动?《帛书老子.第四十章》
20道就是爱《帛书老子.第十一章》
21心中无事《帛书老子.第五十七章》
22看不见的宇宙本源《帛书老子.第十四章》
23回归根本《帛书老子.第十八章》
24一不小心便成了强盗《帛书老子.第五十三章》
25让灵量清净我《帛书老子.第五十二章》
26道是隐晦难明的《帛书老子.第二十章》
27道,去相信就对了!《帛书老子.第三十六章》
〈后记〉回归真理之路
〈附录〉能量清洁法
从灵性之窗望去
松择明
年轻时我已开始读《老子》,借助白话及多种版本的注释,虽然觉得自己都懂,其实事后来看,当时不过是断章取义胡乱拼凑罢了。当我摸熟《易经》的窍门后,我想,先秦的诸子思想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易经》,既然掌握到宗,就一定可以通《老子》。但是后来我发现要将《易经》理路转化为《老子》思想,似乎有一些疙瘩去不掉,只有少数卦象与经文可以明显对上老子思想,大部分观点还是阻隔难通。原因可能是《易经》经由儒家一再解释之后,儒家味的词语捆住我的思维,而自己对《老子》的体会又支离破碎不够整合,所以想像力才拉不开。不过由于生命追求的方向已渐渐转向,所以我很少花时间再去研读《老子》。
二○○五年我遭逢生命中最大的变故,近二十年的学佛(包括学习藏密)经验,并不能在此刻安定我的心神,我长期以来的信仰中心等于崩溃了,当然也可以说过去自己学佛只是学皮相,根本没有变化气质,所以在业力现前时,才无法受用佛法的好处。不管如何,当时因为彻底绝望,我的脑子全空了,几十年充塞在头脑里的佛学知识全被清了出去。当时有几位练哈达瑜伽(Hatha Yoga)的朋友常常会谈起瑜伽,他们论理的方式颇异于佛法,我想有机会应该涉猎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才行。正好一位朋友说他在学习一种免费教授的霎哈嘉瑜伽(Shaja Yoga)静坐,完全不用盘曲身体做体式(不晓得为什么,我就是不喜欢做体式的瑜伽)。既然是免费的,去听听何妨?于是我跟朋友要了地址去上课。
这一年的灾难彷彿是在为我学习霎哈嘉瑜伽静坐做准备似的,我在课堂上可以保持全然的开放态度,只是专心地听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钖吕.玛塔吉女士(Shri Mataji)在银幕上讲解瑜伽理念。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从佛教的角度去评断她所说的内容,因而抗拒她。就因为我没有抗拒,完全放空,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我的身体能量就已经被霎哈嘉的能量所治疗、改变。当时上课,我身体某些部位非常痠,非常难受,身子挪来挪去几乎坐不住,并且不断打瞌睡,几个月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灵量被唤醒之后的能量清洁现象(每个人的身体反应都不一样)。
我的第一堂霎哈嘉瑜伽课想起来好笑,当天傍晚我喝了很多饮料,晚上的课上到大约二分之一时,忽然尿急了,但是还有五十多分钟才下课,我不知道哪里有厕所,而且大家全都规规矩矩在上课,我也不好意思离座。身体又痠,且瞌睡连连,尿意却越来越急,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在瞌睡半醒之间看到银幕上的钖吕.玛塔吉说,很多人向她祈求都能满愿,因为她就在每个人的心轮里。「好啊,那么钖吕.玛塔吉啊,请解除我尿急的窘境吧!」我心里这么说。奇蹟真的发生了,那急迫的尿意竟在那时候完全消失,所有膀胱压力都不见了,哪怕五十分钟下课之后,我急着赶车没时间去上厕所,也不觉得尿急。很多事都可以被归于巧合,但这件事要说是巧合,却绝不合理的。
学习霎哈嘉瑜伽约三个月后,有一次在练习清洁右脉,动作是要举起左手,手心朝身后,我手举起才没两分钟就觉得很痠,撑不住想放下,但一时之间,主持人似乎没有要大家放手的意思,时间龟速地爬,每秒钟都是痛苦,最后终于让大家放下手,我简直视这个清洁动作为畏途。隔一週上课,又要做这个动作,我想完了,撑吧!然而,奇妙的事发生了,我举起几分钟后,那种手痠忽然凭空彻底消失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不是苦练出来的啊?能量的工作竟可以如是!另一件初期的经验则是,有次静坐时忽然进入身体如磐石般稳定的状态,另一次则经验到心志如磐石般稳定的状态,后来有个新的学员也说自己有类似经验。
霎哈嘉瑜伽很推崇老子,钖吕.玛塔吉导师还鼓励中国人要用老子的话来讲解霎哈嘉瑜伽,我曾将这件事放在心里,但是一直没动手,四年之间偶尔拿起《老子》读两段,想想这件事,却发现自己似乎还无法清晰地将老子与瑜伽连结起来。后来当我真正下笔,上天的意识立即启发了我的头脑,写作过程非常流畅有如神助,写某章之际,另一章的内容就自然跟上来。有时某章很经典,一定要写,可是翻开它时原本脑中一片空白,也觉得似乎很难,但一动手,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就这样,书成,我也进入了老子的核心,尝到「自然」无比清凉的滋味。
过去我在探索《易经》和潜意识时,也曾一再出现神悟,后来我发觉不管是《易经》或哪门知识,终究只是一套僵化的文字词语世界,自己不过是在符号堆中进行没有生命的领悟罢了,因此我并不觉得这些神悟有什么了不得的价值。在我认为,真正跟生命有关的知识,不是一般旧体系的知识可以提供的,它应该直接从血肉生命中迸现才行。所以我对探索《易经》和潜意识的热情最后还是消退了。
今天我写《老子》的神悟跟过去有些不同,最关键的不同就是以前的神悟状态,只能把我带到表象世界,它的讯息无法创造生命价值。现在由于霎哈嘉瑜伽之赐,神悟的力量则不断引导我去看见自己与生命本源的关系,我发现一切都必须归向这个本源,否则孤魂野鬼、精气就会跳进我的头脑,加入我,把我带到纷繁多样的浮华领悟之中。
早先我满赞同《管子》讲的「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也就是思之必有神悟,因为意识本来就具有这种运作机制。后来我才发现,这种精气论是中国式的唯物观。然而什么是精气?精气不正是鬼神、上帝的另一个代名词吗?当然上帝一词带有唯心色彩,精气则偏向唯物色彩。精气这个词可以彰显某个被遗漏的特质,不过因为它把人带到物质的、机械的概念中,所以也排斥了其他特质(例如上帝),而且精气只能把我们带向各种世俗的领悟,欠缺将人导向绝对真理的能力。
我必须说,我只是个有种种毛病的普通人,甚至算不上是一个及格的修行人,但是慈爱的钖吕.玛塔吉导师以无边的宽容与接纳,随时帮助我、保护我、启示我、引导我去认识她,我才能成为一个还算堪用的工具,写下这本书。
霎哈嘉瑜伽跟老子都是很简易的法门,霎哈嘉瑜伽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很快唤醒人们灵的力量,所以无可取代地,本书必须借用它的方法突破人们这层限制,当人们身上灵的力量被唤醒,人们的头脑才会松动,安静下来,因此才看得懂老子所提示的那个本源。只有少数能量纯净的古圣贤,才能只是读老子的话就立即进入那个本源,了解这个本源的可贵。能量不纯粹的人就会在此进进出出,一下觉得它很重要,一下又觉得它可有可无。现代人这个问题更严重,所以必须透过霎哈嘉瑜伽的能量将灵的力量唤醒,这样才有机会浅尝一点滋味,发现里面或许有宝,然后愿意稍作停留。
本书谈到的瑜伽观念都是来自霎哈嘉瑜伽的知识,书成之后并未请国际霎哈嘉瑜伽的专家斧正,因此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必是我理解得不够准确的缘故,希望读者能自行前往霎哈嘉瑜伽学习最正确的知识。
坦白说,我一直认为《道德经》是哲学领域的高峰,但对于如何将其与身体练习相结合,我从未有过深入的思考。《老子瑜伽》这本书,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播下了关于“身心合一”的全新理念。作者并没有将老子的思想神化,而是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将其与瑜伽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联系起来。 书中的“道法自然”部分,让我对“顺应”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练习瑜伽时,不再是强迫自己去完成某个动作,而是去感受身体的本能,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时,惊喜地发现,身体变得更加柔软,动作也更加流畅。书中的一些比喻,比如将身体比作“舟”,将呼吸比作“桨”,这些都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以柔克刚”的哲学精髓如何在身体上得以体现。
评分最近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老子瑜伽》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瑜伽书籍,但往往觉得内容比较单一,或者过于强调身体技巧。然而,《老子瑜伽》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作者将《道德经》的智慧融入到每一个瑜伽体式中,让我不再仅仅是做一个动作,而是通过动作去体悟“道”。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致虚极,守静笃”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是多么重要。通过瑜伽练习,我学会了如何将注意力从外界的纷扰拉回到内在,如何让浮躁的心绪沉淀下来。书中的图示非常清晰,每一个体式的分解步骤都讲解得很到位,但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去感受每一个体式带来的身心变化,去体会那种由内而外的放松和舒展。这本书让我觉得,瑜伽不再仅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之前从未想过《道德经》和瑜伽之间会有如此深刻的联系。当我翻开《老子瑜伽》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叹。作者并非简单地将老子的哲学句子生搬硬套到瑜伽体式上,而是通过一种非常细腻和有洞察力的方式,解读了“道”的意境如何体现在身体的舒展、气息的流动以及内心的平静之中。书中的很多章节,尤其是关于“无为”的阐述,让我对如何在练习中放下执念、顺应身体的自然节律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为了达到某个高难度体式而强求,而是感受身体的反馈,与呼吸合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柔弱”一词的解读,将其与瑜伽中强调的柔软性和延展性紧密结合。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习惯于用坚硬和抗拒来面对困难,但在《老子瑜伽》中,我学到如何通过身体的柔软去化解僵硬,通过呼吸的深沉去安抚焦躁。书中的图文结合也非常出色,每一个体式都有详细的步骤解析,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每个体式旁边都引用了《道德经》中的相关句子,并进行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解读。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体式,更是关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去体悟“道”的智慧。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老子瑜伽》之前,我对瑜伽的理解还停留在塑形和放松的层面,对于《道德经》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零散的耳熟能详的句子。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作者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没有用过于深奥的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老子关于宇宙、人生、修行的哲思,巧妙地融入到瑜伽练习的细节中。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知常”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困难”和“不适”,其实都是暂时的,而真正的“常道”,就蕴藏在规律的呼吸和身体的觉知之中。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不再仅仅关注身体的变化,更多的是体会一种内在的安宁和清明。书中的一些练习建议,比如在冥想时想象自己是水,是风,这些意象的引导,极大地帮助我打开了想象力,也让练习过程更加丰富和有趣。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瑜伽爱好者,我读过不少关于瑜伽的书籍,但《老子瑜伽》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与众不同的一本。它没有过多的追求体式的难度和技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道”的感悟上。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道德经》中那些看似朴素却蕴含深意的道理,并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瑜伽练习。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虚静”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瑜伽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淀。当我们通过练习让身体达到放松,让心念归于宁静,才能真正体会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书中对每一个体式的讲解都力求精准,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你在完成体式后,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力量。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外在的强硬,而是源于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