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35年的哲学经典入门书!
「奥德嘉.贾塞特是尼采以后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卡缪(Albert Camus,一九五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西班牙大哲学家奥德嘉.贾塞特当年用他宣扬哲学思想的利器「演讲」,征服了一般大众渴求哲学的心灵。本书即是作者的演讲集,共分十一讲,分别讨论当今的哲学、哲学的萎缩与扩展、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关于宇宙的知识、哲学的需要、理论与信仰、宇宙中的基本事实、主体性之发现、哲学的根本改造、新实在的新观念、生活的范畴与命运和自由等。
奥德嘉认为追求真理永远是场冒险,一种观念上的冒险。今日的哲学与上个世纪人们对哲学的看法很不相同,这表示真理在改变。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否定真理的价值,真理本身永远是存在的,但是真理的历史是在一特定时间为特定的人发现,让真理具备了历史的面向。
奥德嘉认为我们的生活就是宇宙间的基本实在。「思想」即是生活,因为思想是我以某种形式与世界发生关系。生活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的过程。生活是即将出现的未来,是那尚未成为过去的东西。当人们不断在受限制的环境中做出抉择,表示生活已在创造自己的命运。
关于哲学,关于生命,关于生活,关于爱……
奥德嘉.贾塞特说:
.生命既是一种宿命,同时也是一种自由;生命代表着受到限制的可能性,虽然它受到限制,但它仍是一种可能性,它是开放的。
.我们不要认为命运限制了我们改进自我生活的机会,因为生命之美并不在于命运是否与我们站在一起,而在于接受挑战,并从命定的形式中活出崇高的形象,这其中的优雅,才是生命之美的所在。
.我们的生活是种决定的过程,因为生活是在毫不封闭而且充满机会的世界中发现自我的过程。
.哲学活动乃是特殊的生活形式,它预设生活的存在,我之所以从事哲学活动,是因为我好奇宇宙的本质,而该好奇心则是来自于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欲望,那是种总是指向自我的欲望,而且也可能是总是迷失在自我之中的欲望。
.理论思考与哲学沉思根本就是一种爱的行为,在这种爱(与欲求不同)的活动中,我们试着从对方的内心角度体验生命,我们为了其他事物而舍弃自我的生活。
.爱情宛如以围巾蒙住眼睛,好似他们原本可以看见但却因为蒙蔽而无法看见。然而,爱情的奇特之处并不在于它是盲目的,爱情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眼睛,也根本不曾有过。
.真正让人感到丢脸的并不是不知道(那其实是很正常的),而是不愿意知道;真正让人感到丢脸的,是当有机会可以知道却选择不寻求答案。无知本身不会导致人们拒绝寻求答案,唯有自以为知者才会如此。
作者简介
荷西.奥德嘉.贾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
于西元一八八三年诞生在西班牙马德里,他是西班牙共和政府的知识份子领导者之一。西班牙建立共和政权之后,奥德嘉当选为国会议员。他在马德里大学担任多年的形上学教授,并发行极具影响力的评论性杂志《西方杂志》(Revista de Occidente)。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奥德嘉流亡国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居住过一段时间,后定居于葡萄牙里斯本。其后奥德嘉回到西班牙进行访问,并于马德里讲学。其《人类与危机》(Man and Crisis)一书于西班牙出版,原书名为《论伽利略》(En Torno A Galileo)。奥德嘉之其他着作包括最着名的《群众的反叛》(The Revolt of the Masses)、《人类与民族》(Man and People)、《唐吉诃德沈思录》(Meditations on Quixote)、《历史体制》(History as a System)以及《哲学是什么?》(What Is Philosophy?)等。奥德嘉于西元一九五五年辞世。
译者简介
谢伯让
国立台湾大学生命科学系学士,国立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译有《用物理学找到美丽新世界》、《粮食战争》等书。
高薏涵
国立政治大学资管系学士,现旅居美国专事翻译与写作。译有《用心法则》、《瞎吃》、《粮食战争》等书。着有《波士顿》(太雅生活馆出版)。
推荐序
哲学的任务
赖贤宗
奥德嘉.贾塞特(Jos Ortega y Gasset)《哲学是什么?》一书所说的哲学思想延续了尼采的生命哲学,而弥补了亚里斯多德、笛卡儿的抽象思辨的哲学传统的不足。贾塞特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在一种全新且基本的意义下,是包含生活在内的。并不是哲学理论首先发现哲学活动,而是正在进行哲学活动的哲学家在生命过程中创造了哲学理论。所以,学习哲学理论必须回到进行哲学活动时候的生命体验来理解。
关于哲学的任务,作者贾塞特所说者甚具见地。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採取某种观点,来面对所有问题。例如关于「所有的存在」包含哪些事物?「所有的存在」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宇宙?或者说「任何的存在」(whatever there is)是否能够形成许多不同的整体,也就是多元宇宙?「任何的存在」是否是在本质上可理解的?而这么做并不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是让大家以正面的方式来接受某些无法解决的根本问题。这就是哲学和科学不同的地方。人类对宇宙以及整体世界的好奇,也就是哲学的根究竟从何而来?这样的哲学的好奇心其实是心灵活动具有的天真自发态度。我们无法逃避那终极的问题,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它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我们共存,终极关怀是哲学的出发点。相对于此,「科学真理」是精确的,却也是不完整且次要的。「科学真理」以必然的方式存在于另一种完整且终极实在之中,后者以概念思辨来进行就成为「哲学」,而假若出之于一种前概念的生命存在的实存形式,那就是「神话」、「诗」。
作者贾塞特认为,哲学不喜欢像神祕主义那样将自己沉浸在深奥晦涩之中。哲学希望从深层之中浮出表面。和一般人以为哲学是深奥晦涩的刻板印象不同,哲学其实非常地着重表面性。它极力想要把那些隐蔽的、神祕的的事物以一种开放、清晰明确的方式带到表面上来。对于此点,海德格把哲学与诗结合成一个整体。海德格说:「诗人就是听到事物之本然的人。」此中,海德格显然把哲学与诗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诗的惊异就是哲学的惊异,都是指人与存有相契合的「心境」或境界。惊异在海德格这里完全成了哲学和审美意识的灵魂和本质。海德格哲学的一个着名观点,就是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存有被遗忘了。海德格恢复了存有,思如诗,他也恢复了哲学的惊异,从而也恢复了哲学的生气和美妙,此即海德格所说的「哲学本质上就是某种令人惊异的东西」。
关于读哲学的方法,作者贾塞特的说法很值得参考。哲学无法被阅读,哲学必须被深度体会—必须针对每一个词句进行反思,而这也就意谓着,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必须被仔细地诠释。然后,吾人不能只是满足于观察字的表面意义,而针对每一个字,你都得要深入,并将自己生命沉浸其中。必须要深究此中意义、并彻底理解它的结构与范围,如此,才能够在完全明白其内心祕密的姿态下重新进入一种自由解放的生命境界。
海德格《哲学是什么?》是一本小书,不仅和贾塞特此书同一标题,二书也有许多可以交叉比较之处。海德格《哲学是什么?》首先讨论追问「什么」是希腊哲学的开端,例如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斯多德,总是在追问「美是什么?」、「知识是什么?」、「自然是什么?」、「运动是什么?」。然而「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一个致力于认识所谓的「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性的问题。海德格说:「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某物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当作关于本质的问题」。所以,「哲学是什么?」等于是在问「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解答。
惊异在哲学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海德格和贾塞特此书一样,在这方面做出非常精辟的阐明。海德格说:「说哲学开始于惊异,意思是:哲学本质上就是某种令人惊异的东西,而且哲学愈成为它之所是,他就愈是令人惊异。」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惊异不只是哲学的开端,而且哲学存在的本质就是令人惊异。尤有进者,愈是真正的哲学,愈令人惊异。
海德格在《哲学是什么?》中说:「惊异是存有者的存有在其中敞开和为之而敞开的心境(Stimmung)。」海德格认为惊异就是惊异于人与存有的契合(Entsprechen,「适应」、「一致」、「协和」),或者说,人在与存有(Being)相契合的状态下感到惊异。这也就是贾塞特此书所说的哲学之根本来自于人类无法逃避的终极实在的问题。和贾塞特此书对于「主体性」的反思一样,海德格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总是採取主客关系的态度看待事物,把自己看作是主体,把他人和他物看作是客体,彼此互相对立,将他人和他物推开在外而求索它的本质,这是遗忘了存有而在求索在场者的第一因和最普遍者。一但有了人与存有相契合的感悟,人就聆听到了存有的声音或召唤(贾塞特此书所说的终极实在),回到这个的敞开和遮蔽同时存在的根源,因而感到一切都是新奇的,不同于平常所看到的事物,而这所谓新奇的事物实乃事物之本然。哲学就是与存有者的存有相契合。海德格说:「哲学就是那种特别被接受并且自行展开的的契合,对存有者之存有的劝说的契合。唯有当体验到了哲学如何以及以何种方式成为哲学,我们才认识和知道哲学是什么。哲学以契合方式存在,契合乃是与存有者之存有的声音相协调」。这正如贾塞特此书所说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定义我们所谓的「我们的生命」,就是要定义这个我们所面对之根本问题的存在方式,委实发人深省。
本文作者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一直对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很感兴趣,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到东方的神秘主义,我都有所涉猎。我相信,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孕育出了各自独特的哲学思想。这本书的名字《哲学是什么?》让我感觉它可能包含着一种宏观的视野,能够将不同哲学思想融会贯通,让我对哲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那些不同的观点。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给我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我仿佛能看到他在书房里,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地思考,然后将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记录下来。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哲学作品,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辨,更包含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这种温度,让我体会到哲学并非冰冷的理论,而是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相呼应的。我期待在字里行间,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评分最近,我一直感到有些迷茫,生活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我需要一些新的视角来审视我的人生。我听说哲学能够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意义,能够引导人们走出困境。所以,我抱着一种希望,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启示,让我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者,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经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评分我是一个对逻辑和理性思考充满热情的人,所以我尤其喜欢那种能够挑战我固有认知,迫使我跳出舒适区的书籍。这本书的名字《哲学是什么?》就具备了这种气质,它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一个问题,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哲学的殿堂,了解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构建他们的理论体系的,他们的逻辑是如何严谨的,他们的论证是如何令人信服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我能够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深邃的蓝色搭配简洁的字体,仿佛暗示着其中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思考。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我一直对“哲学”这个词充满了好奇,它听起来高深莫测,又似乎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我们为何而存在,思考宇宙的奥秘。我相信这本书能为我解答这些困惑,或者至少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