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告诉我们具有高尚德性的人,根本就没有『有德』与『无德』的概念,也从来不会去追求表面上的『德』。因为大道是无声无名的,而与大道相辅相成的大德也同样是无声无名的,一切都是自然而为,没有丝毫的做作。
真正的有德不是装出来的,真正有德的人是一种心境,一种名利难动的心境;
是一种清静无为;
是一种气质,一种明道后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
有德者,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一切顺其自然;
反之无德者,从来都不放弃追求形式上的「德」,喜欢人为地加以施为。
前言
老子,姓李名伯阳,也称李耳,号老聃,因初生时头发皆白,故世称老子。老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史官,他学问博大精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他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等方面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开创了哲学本体论,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老子创立的道德文化对老子以后的诸子百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公认的「百家之祖」。乃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并曾为孔子的老师。《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精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他所撰写的《道德经》也就自然地成为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
《道德经》是一部历朝历代学者已经研究了两千多年的皇皇巨着。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道德经》不但影响了汉代以来两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
《道经》讲的是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也可以称作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只有认识这些规律,顺从而不违背这些规律,适应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一旦我们人类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的,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 《德经》讲的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 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其势汹涌澎湃,这不是出于偶然,而是老子道德文化的真理光辉的现实再现。
德国哲人尼采称赞老子《道德经》:「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国的海德格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环球时报》二○○四年一月十六日载文道:海德格更被认为是最直接地从《道德经》中吸取了思想资源。该文章还写道: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哲学家阅读老子思想,都是要从中获取能够拯救西方文明危机的良方。而他们的确发现,《道德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理解、为人处世的自然态度、德性培养的修行方法,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今日美国最富代表性的哲学家理查.罗逖、法国当代思想大师德希达,他们都明确表示自己的哲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位研究中国古典文化、赴大陆学习的美国学者芭莉娅,在读了《道德经》一书后曾崇拜地感叹道:「老子的智慧是人类的智慧。」她说,在美国历史上似乎还找不到像老子这样大彻大悟的哲学家。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道德经》是未来社会家喻户晓的一部书。而有英国学者指出,市场经济思想的真正鼻祖不应是英国人亚当.史密斯,而是提出「无为而治」思想的中国老子,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等。
「智慧的神瓶」是指中国的道德文化。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唿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美国前总统雷根在一九八七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治国名言,立即成为美国人津津乐道的哲理之言,同时使《道德经》在美国立刻身价倍增。
本书在原文的基础上,参考前人注解,对原文中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释,为原句配上了相应的译文,尤其是加上了精采的点评,以及穿插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力求透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譬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容易理解距我们两千年前老子的思想精髓。
《新道德经:德经的处世方略》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引人入胜的魅力。它暗示了一种对传统智慧的再挖掘与再创造,并且将这份智慧聚焦于“处世”这一人生必修课。作为一名经常感到在现实世界中摸索前行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性、把握分寸、化解矛盾的书籍情有独钟。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德”这个概念,它是仅仅指道德上的良善,还是包含着更广阔的智慧,例如洞察人心、顺应规律、适时而动的能力?“方略”二字又赋予了这本书一种军事般的精准与策略感,这让我联想到,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找到最优的行动路径,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甚至能够四两拨千斤,以最小的代价 achieve 最大的效果?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各种人际场景,无论是在职场上的合作与竞争,还是在家庭中的沟通与理解,亦或是社会交往中的得体与分寸。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应对人生挑战的“秘密武器”。
评分读到《新道德经:德经的处世方略》的标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的火花。道德经本身就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闻名于世,而“新”和“处世方略”的结合,更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这千古不变的“德”,并在当代社会中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是将其视为一种处人待事的智慧,一种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平静与清明的指南?还是将其视为一种更具操作性的行为准则,帮助读者在人际交往、职场竞争乃至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找到那份行之有效的“德”的实践方法?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以及我初步浏览过的目录,似乎都预示着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倡导,一种让“德”落地的努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笔下的“德经”将如何回应现代人的困惑,如何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之下的深刻道理,又将如何引导我们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身之本,活出更加通透、更加有力量的人生。这份期待,如同拨开云雾,渴望看到那片豁然开朗的天地。
评分手捧《新道德经:德经的处世方略》,内心涌起一股久违的宁静与振奋。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方向,在功利面前动摇初心。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股清流,注入了我们渴望已久的智慧之泉。我尤其关注“处世方略”这四个字,它直接触及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痛点。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以一种平和而不失原则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不被同化,却又能游刃有余,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点拨迷津,让我能够理解“德”在现代社会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点滴中践行它。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一种更高级的沟通技巧,一种更深沉的理解能力,一种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守自我、不卑不亢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把开启内心平静与强大力量的钥匙,我迫切地想抓住它,去探索其中蕴藏的宝藏。
评分《新道德经:德经的处世方略》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庄重而不失活力的气息。它承诺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智慧,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理解和运用的“处世方略”。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只停留在书斋中,而应切实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行动。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更加圆融、更加通透的处人方式,一种在保持原则的同时,也能灵活应对的能力?“方略”二字,更是引发了我对书中具体内容的高度兴趣。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有效人际关系、如何化解潜在冲突、如何在高压环境中保持心理韧性,甚至是如何在事业发展中,以一种更具智慧的方式获得成功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睿智的导师,为我揭示那些我们常常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德”的细节,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从容地应对外界,从而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稳与力量。
评分初见《新道德经:德经的处世方略》的书名,便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它不是枯燥的哲学说教,而是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处世方略”这几个字,更是直击人心。在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如何在人海中保持自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又如何在纷扰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德”的内涵,并且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德”的原则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是关于如何与人建立信任,如何化解误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还是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人性中洞察真相,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经过提炼的处世智慧,让我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受益。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份人生攻略,一份帮助我在这个复杂世界中“乘风破浪”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