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选新闻局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
获选台北县中小学推荐优良图书
【图解版】以现代手法图解中国第一部科技书,让你一窥科技天才沈括聪明绝顶的各项发明。
想像孔明一样夜观天象、洞悉万物吗?
想知道,古人数学有多强吗?
想知道,古代的立可白如何调制吗?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被誉为科技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是北宋中叶卓越的科学家、政治活动家沈括。
括在《梦溪笔谈》中创造了发明史上无数的第一:
不论是磁偏角、圆弧长、高阶等差级数,
还是地形变化的观察、石油的命名与利用、陨石成份的分析等等,
皆独步全球。
《梦溪笔谈》中除了科学的成果,
还记载了当时的天文历法、典章制度、诗文掌故,
以及街谈巷谈、异说奇闻等等,经由沈括钻研与实証的科学记录,
让宋朝在中国科技与文化传承上留下最真实、也最辉煌的一页,
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科技的王朝。
作者简介
沈括
原着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被誉为科技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是北宋中叶卓越的科学家、政治活动家沈括。
他的着述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二十二种之多,但是大部分都已经亡佚了,现存最负盛名的着作即是《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谪居润州梦溪园时陆续写成的。这是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杂谈式笔记,既包括了他毕生研究科学的成果,也记载了当时的科技成就、典章制度、诗文掌故,以至于街谈巷语、异说奇闻,几乎无所不包。
在距今九百多年的中世纪,我国能够出现沈括这样一位科技天才,有《梦溪笔谈》这样一本博大精深的名着问世,这标志着我国在历史上曾经处于世界科技的先进行列。
许汝纮
编着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曾任震旦集团杂志社总编辑、锦绣出版集团文库出版公司总编辑兼行销企划部总监。现任高谈文化出版集团社长兼总编辑、云门咖啡行销总监。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音乐系列书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经典名曲》、《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歌剧》……等畅销书籍,及艺术系列书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画》、《比亚兹莱的插画世界》、《欧洲的建筑设计与艺术风格》……等畅销书籍。
出版序
前言
梦溪园里的科学家:沈括
《梦溪笔谈》中的科学研究
一、自然科学篇
1.日月的形状
2.改造天文仪器
3.陨星
4.虹
5.旋风
6.避风术
7.阳燧照物
8.暴雷
9.冷光
10.海市蜃楼
11.海潮
12.解州盐池
13.陵州盐井
14.石油
15.登州地震
16.延州化石
17.蛇蜃化石
18.太行山化石
19.雁荡山
二、人文科学篇
20.梵天寺木塔
21.巧合龙门
22.钱塘江堤
23.真州复闸
24.苏昆长堤
25.船坞
26.凸面镜
27.透光鉴
28.磁针指南
29.车口术与缀术
30.隙积术与会圆术
31.雌黄粉涂字
32.木质地图
33.守令图
34.锻钢法
35.蟠钢剑
36.瘊子甲
37.信州苦泉
38.古镜
39.舒屈剑
40.喻皓的《木经》
41.活字印刷术
42.淤田
43.测量汴渠
44.造弓
45.神臂弓
46.弩机
47.刘晏籴粮术
48.卫朴
三、艺术与文学鑑赏篇
49.乐律的演变
50.乐钟
51.「右文」说
52.句式优劣
53.牡丹花图
54.文章之病
55.校勘古书
56.书法之道
57.唐宋服饰
58.?头
四、社会现象篇
59.范仲淹救灾
60.狄青智夺昆仑关
61.智擒盗贼
62.延州军校
出版序
《梦溪笔谈》是中国最重要,也是被研究得最深入的一本笔记书,它以极为大量的篇幅,记载了宋朝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与观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受到近现代中外学者的重视、研究与称赞。《梦溪笔谈》更记录着宋朝在中国科技与文化传承上,所具有的一个极为特殊、也极具开创性的独特地位。
《梦溪笔谈》是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杂谈式笔记,既包括了沈括毕生研究科学的成果,还记载了当时的天文历法、自然科学、科技成就、典章制度、诗文掌故,以及街谈巷谈、异说奇闻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日本的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经称赞沈括是:「中国数学家的模范及理想人物」,认为像他这样多才多艺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只有在中国的宋朝,曾经出现了这么一位独特人物」。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在他所撰着的《中国科技史》中,则把《梦溪笔谈》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李约瑟博士并按照现代科学的原则,对《梦溪笔谈》中的所有条目进行了分类,让全球的科学家能有系统地去研究中国的科技发展。
在距今九百多年的中世纪,能够出现沈括这样一位人物,有《梦溪笔谈》这样一本博大精深的着作传世,正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科技的发展史上,曾经拥有的先锋地位。沈括的丰硕成就也绝非偶然得来,除了宋代社会在孕育这位科学巨匠当中,提供了肥沃的养分以外,沈括自己具有的钻研与实证精神,以及开拓革新的思想,正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博览群书,注重实地考察,研究的面相极广,敢于提倡新说,不墨守陈规,使他在科学研究上充满了强大的创造力。
我最近在书店偶然翻阅到这本《图解梦溪笔谈》,这本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它能够打开一扇了解古代科技的窗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尤其是《梦溪笔谈》中所记载的那些,充满了好奇。沈括作为一个集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奇才,他的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军事等等众多领域。但坦白说,原著的文字和一些古老的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些难度。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中的“图解”能够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我设想,它一定是用大量精美的插图,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精妙的机械构造,甚至是一些古代的生活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比如,书中关于指南针的描述,是否会配上详细的制作和工作原理图?关于印刷术的描述,是否会展示活字印刷的步骤?关于天文观测的设备,是否会有清晰的结构示意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看到这些伟大的发明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就在于它能够将那些沉睡在文字里的智慧,通过视觉化的语言,重新唤醒,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最近偶然看到了关于《图解梦溪笔谈》的宣传,那书名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我并非科班出身的学者,但对中国古代的工艺、工程以及一些奇思妙想总是充满了好奇。我常常在想,那些流传至今的古籍,尤其是像《梦溪笔谈》这样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虽然内容价值连城,但如果能够以更易于接受、更具象化的方式呈现,那将极大地拓展其受众范围。我特别期待这本书在“图解”上下足功夫,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而是真正能够将文字描述中的技术细节、物理原理,甚至是当时人们的想象力,通过精细的插画、图表,甚至是可以模拟演示的3D模型(如果技术允许的话)来展现。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描绘当时是如何制造指南针的,它的磁性原理如何被应用于航海;又或者会详细解读沈括关于“方物”(地理、矿产等)的观察,配以地图和矿物图谱;甚至是对天文现象的记录,也能够配上星象图和天文仪器图。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有一种“亲手触摸”古代科学发明的感觉,摆脱纯粹的文字阅读带来的抽象感,而是能够通过视觉化的语言,领略到古人非凡的创造力和严谨的观察方法。这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光芒。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初衷,说实话,是被它的标题吸引住了。“图解梦溪笔谈”,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仿佛有一种魔力,将我从现代生活的喧嚣中拉回到那个充满智慧与探索的宋代。我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史都有一种莫名的痴迷,而《梦溪笔谈》更是其中的翘楚,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科技百科全书”。然而,阅读原著常常需要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这对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门槛着实不低。所以,当看到“图解”二字时,我便燃起了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沈括先生书中那些令人惊叹的发现和发明,以生动形象的图画、清晰明了的图示,甚至是有趣的比喻和模型,呈现在我眼前。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古代的印刷技术是如何运作的,能让我理解当时人们如何测量土地,甚至能让我对古代的医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本书在我心目中,不仅仅是一本解读古籍的书,更是一座连接古代文明与现代读者的桥梁,它应该能让我以一种轻松、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去领略那份沉淀了千年的东方智慧,感受那种跨越时空的求知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图解梦溪笔谈"——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古朴而又新颖的魅力。我一直对古代的科技、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梦溪笔谈》作为沈括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留下的瑰宝,其内容之丰富、见识之超前,早已在我的心头勾勒出一幅斑斓的画卷。然而,面对原著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古文的阅读门槛,我常常感到些许望而却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图解"二字便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指引我找到了通往知识殿堂的捷径。我设想着,这本书定然是通过精美的插画,将那些抽象的科学原理、复杂的器械构造,甚至是书中描绘的自然现象,都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想象一下,能够亲眼看到沈括笔下那些精妙绝伦的机械装置,比如他的“浮漏”(一种计时工具)是如何运作的,或是他对地质、天文的观察如何被绘制成图,这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耐心而渊博的老师,用图像的语言,为我拆解那些晦涩的文字,让我能够更轻松、更深刻地理解这位古代大儒的智慧结晶。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让我仿佛能够触摸到宋代的科技脉搏,感受那位博学多才的沈括先生的探索精神。
评分这本《图解梦溪笔谈》的书名,乍一听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非历史学或科学史的专业人士,但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一直抱有极大的敬意和好奇。我总觉得,《梦溪笔谈》这样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其内容之丰富、观察之细致,堪称古代的“百科全书”。然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古籍往往会面临语言障碍和理解难度。因此,“图解”二字给我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期待,仿佛它能够填补这之间的鸿沟。我设想,这本书会利用丰富的视觉元素,将沈括笔下那些令人惊叹的发现和发明,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比如,书中对天文仪器的描述,是否会配上精准的结构图,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是否会有相应的示意图,帮助我们理解其背后的科学道理?甚至是对古代工程技术,如水利、建筑等,也可能配上详尽的图解,让我们领略古人的智慧。我更期待,这本书不仅是简单地“图文并茂”,而是能够通过“图解”,真正地解读《梦溪笔谈》的核心内容,让我们在视觉的引导下,更深入地理解沈括的科学思想和观察方法,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的魅力。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科技探险,一场用眼睛去“读”历史的奇妙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