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7
1961年入选美国国家书卷奖。
以X战警系列着名的好莱坞大导演布莱恩.辛格,2008年在执导《行动代号:华尔奇丽雅》时,开始大量地阅读有关「第三帝国」的各种资料:「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夏伊勒的《第三帝国兴亡史》,这是一本很棒的书,它深度地剖析了希特勒、戈林、希姆莱等人的人格与阴谋。在我拍这部电影之前,我不仅要去了解那些想要刺杀希特勒的人,也要去探究为什么希特勒能够出现在世界舞台。
和平的代价?
短短四年半时间,出身微贱的前陆军下士希特勒,把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接近崩溃的德国,一跃而成为旧大陆最强大的国家。连英国和法国,都在他的面前发抖。
根据《我的奋斗》中描绘的蓝图,统一欧洲的前哨站,就是先合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以补足战争人力、资源,并取得东线的战略位置。然而,事实上以当时的英法的军事力量,只要希特勒胆敢以武力袭击奥地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西线就会马上崩溃。
但没有一个国家阻挡希特勒──即使他们有力量,也没有这样做的胆量。
这一切都在希特勒的计画中。
1938年9月28日,瓯洲现代史上最令人难堪的日子。
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代表着两个具有伟大民主传统的西方国家,在慕尼黑会议上,毕恭毕敬地把他们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送给希特勒。这场吃相难看的外交分赃,没人问过捷克人的意见。
张伯伦回到英国,一下飞机便挥舞着刚签好的慕尼黑协定,他自诩为协商高手、优雅的和平使者,四周欢唿声不绝于耳。他们都以为,欧洲史上最终的和平时代就要来临了……
作者简介
威廉.夏伊勒(1904-1993)
出生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为了拓广见闻,经济并不富裕的他,便以货轮为交通工具、以劳力换取三餐,在欧洲各地游历。落脚巴黎后,他先是担任《芝加哥论坛报》驻欧特派员,并在当地与海明威、费兹杰罗等文艺人士结交。
在着名媒体人爱德华.莫洛(Edward Murrow)的引介下,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驻柏林播音员,为世界各地传达德国现况,也因此见证了纳粹的兴衰起落。
他看着希特勒从落魄政客变成「帝国元首」,在纳粹还是小政党时,他出席其各式各样的集会;他跟着德军一起进入巴黎,在德国官方宣布法国投降前,美国人透过广播就知道这个独家消息了。
他的播报声是许多美国人战时的回忆。他首创与欧洲各地记者「电话连线」,即时报导当地现况,这是新闻史上的创举。战后 ,他常在新闻节目中以自由派观点针砭时局,不仅惹来CBS高层不满,其他媒体也不敢用他,深怕得罪当局和广告主。在这段艰困时期,他开始闭门撰书。
《第三帝国兴亡史》耗费五年半才写完,资料来自美国军方缴获的纳粹文件(包括高层的日记),加上他个人在柏林的亲身所见。一九六○年出版后,当年即成为畅销书,成为纳粹德国的经典着作,夏伊勒也因赢回声誉。其他着作尚有《柏林日记》、《甘地与我》(Gandhi: A Memoir)、《柏林现场》(This is Berlin)。
译者简介
董乐山(1924-1999)
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后在新华社担任编译。1957年,因为主张职业自由,与钱钟书等人一起被划为右派,被降级去当地方英文教师。在新华社整理资料时,他发现《第三帝国兴亡史》原着,读后大受感动,随即组织翻译工作。这本书在1963年出版,虽然不得具名译者,但仍产生极大轰动。
文革后,这部巨着得以正式出版,以董乐山为首的译者群才得以面世。对于文革后浩劫余生的人们来说,第三帝国的极权统治,似乎也是他们似曾相识的经历。董乐山作为翻译家的名声由此确立,他的译作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食粮。
董乐山乐在翻译,日以继夜。除了《第三帝国兴亡史》之外,他的译作还有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欧威尔的《一九八四》,亚瑟.柯斯勒揭露史达林恐怖统治的小说《正午的黑暗》。从一名热情左派青年到对政治、世局失望的抑郁文人,这些译作不仅是他人生的写照,也是对这充满战争、乌托邦理想破败的二十世纪的反省。其身后尚有《董乐山文集》(2001)。
第三篇 通往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
第十章 布伦堡、弗立契、纽拉特和沙赫特的下台
第十一章 德奥合併: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和平的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注释
第三帝国兴亡史 卷二:迈向战争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第三帝国兴亡史 卷二:迈向战争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